思维运作的规律和逻辑
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是实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思维运作的规律和逻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思维运作的规律和逻辑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因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思维导图是最能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码的使用,不但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也让思维导更轻松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
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除了提供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外,运用在创意的联想与收敛、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往往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它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至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它与传统笔记法和学习法有量子跳跃式的差异, 主要是因为它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开展人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
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心智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近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更被广泛在世界和中国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大量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以及物质资源,对于每个人或公司绩效的大幅提升,必然产生令人无法忽视的巨大功效。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他也因此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成为了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身兼国际奥运教练与运动员的顾问、也担任英国奥运划船队及西洋棋队的顾问;又被遴选为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的会员,是“心智文化概念”的创作人,也是“世界记忆冠军协会”的创办人,发起心智奥运组织,致力于帮助有学习障碍者,同时也拥有全世界最高创造力IQ的头衔。截至1993年,托尼·巴赞已经出版了二十本书,包括十九本关于头脑、创意和学习的专著,以及一本诗集
思维的规律与逻辑的规则
人类大脑复杂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我们人类思维能力的层次,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我们大脑的组织结构想通过对大脑的组织结构分析来研究我们人类思维的规律,当然也有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逻辑学家或者哲学家,他们想依靠思维本身来确定人类的思维规律,但显然哲学家们、逻辑学家们尤其是其中的形式逻辑派他们往往忽略了从思维的整体上去把握其规律,甚至抛弃了直觉思维等形式,强调的是理性思维或者是逻辑思维,极端的甚至要求人类抛弃日常用语,使用逻辑语言和符号来交流。在此我无意也没资格更没能力批判他们,但我认为思维的规律和逻辑的规则是两回事,不能用逻辑思维代替人类的整体思维,更不能把逻辑规则说成思维规律从而用逻辑规则去约束人类的思维活动。人类思维规律的研究,我认为才刚刚起步,还得依靠科学家们和逻辑学家们共同努力去发现和挖掘。我不是脑科学家也不是逻辑学家,俺就从我个人的认识来谈谈思维的规律和逻辑的规则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要声明我没认真系统的学过逻辑学但在需要时会依靠我的“搜商”进行学习,内容全部来自于我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的结果,胡思乱语不可作为金科玉律,特此警告以免给读者造成不良反应。
人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记得有科学家把大脑的功能即思维的功能分为感块、忆块、思块……,我觉得很有意思,但具体我也记不清了,按照我的理解,可以分为感块、记块、忆块、思块、决块5个组成部分。记块作为过渡阶段,可以不考虑,那么思维的组成主要是感块、忆块、思块、决块这四大块,对应其组成,我认为思维的过程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直觉思维阶段、形象思维阶段、逻辑思维阶段、顿悟思维阶段,但这四个阶段也是交错存在的且分界也是模糊的。每一个思维过程未必都涵盖以上四个阶段,也不是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作出判断而用行为表现出来的,甚至不同阶段的思维结果是相互矛盾的。思维的过程必然存在思维的对象,思维的对象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思维本身想象出来的,至于为什么思维本身能想象出思维的对象?这个是存在不同认识的,有人认为这是先验的,如数学、范畴等概念甚至上帝、道德等都是先验的,所以不管你是否认同,人类都能想象得到,有人认为这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抽象而人为约定的如数学、范畴等就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后的抽象约定的,而他们认为上帝等概念是人类错误的认识,但这不是我今天需要关注的重点,我要强调的是思维的过程必然存在思维的对象,无论这思维的对象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而思维的结果一般体现为我们的行为如语言、理论、作出的行动等,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思维得不到结论处于矛盾中而无法转化为行为,这就是我认为的思维决块指导的结果。古人云,知行合一,也是这个意思,思维的目的是指导我们的实践,思而不行则殆嘛!不过这里我们也不讨论这个,我要强调的是思维的结果是思维必然存在的,无论是怎样的思维,感知思维的对象和得到思维的结果即启动决块的功能这是思维必要的过程。所以一个思维过程必须满足对思维对象的感知及根据感知作出结论或者判断即可视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否存在不是思维的必要条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只是一种思维的工具,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人类特有的,事实上动物一样有思维存在,这是思维的基础。人类的思维根据实际情况不一定每次都需要逻辑思维参与其中,而且在紧急情况下也不允许你采用逻辑思维的方式作出决策,更多情况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如在战争中等确实需要出奇制胜,这个时候仅仅靠逻辑思维是没用的,敌人是不会按照你的逻辑推理去行动的,确切的说战争就是一种思维博弈,逻辑思维是一种思维定式,如果根据逻辑思维就能决定战争的结果,那么岂不证明在战争前就决定了双方的输赢了吗?下围棋也一样,如果用逻辑思维下棋的话应该是根据下棋规则就已经决定了执黑的或者执白的必胜嘛,或者说你无法制定一种让下棋双方都平等的规则,即双方的胜率一样嘛。假设围棋有一个人来既执黑又执白自己博弈,结果会怎样呢?我想每次对局都会不一样,这恰恰说明人类下棋的时候不仅仅采用的是逻辑思维而是思维的综合当然包括了逻辑思维。这恰恰说明,思维的不确定性才是思维的本质,而逻辑思维追求的是思维的确定性。思维的不确定性也恰恰促进了我们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
那么到底什么是思维呢?我们可以模拟一个思维过程来得到,就拿我们喜欢的苹果这个概念来谈。苹果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我们需要感知的对象,我们首先通过感官对苹果进行感知,这时候我们启用的就是感块,这感快就好比我们的人体在光照下形成的投影,但投影和我们人体是两回事,再说光没了,这投影也没了,想把投影留在那里,就得如胶卷一样,感光后留下印迹,这就是我们的知块在起作用,但事实上知块和胶卷不一样,其印迹是一瞬间的,很快就被我们的忆块进行了美颜处理了,所以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概念是忆块起作用,是被美颜(形象的说法也有可能是丑化的)过的印迹,我称之为思维的扭曲,所以我把知块作为过渡阶段,也排除了其作为思维的组成部分。虽然忆块对思维的对象进行了扭曲,但忆块是很重要的,忆块也是我们从整体上、主观上把握什么是苹果,苹果在我们头脑里形成的印象是生动的、形象的甚至是有香味的、想到了会流口水的东西,这就是形象思维。人类的形象思维重要依靠的就是忆块,根据这我们不需要苹果,就能在纸上画出一个现实中没有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苹果来,如果你注重香味,你一定把苹果画的让别人不自觉的嗅起来,如果你注重口感,你一定把苹果画的让人口水直流。但忆块还不仅仅是这个作用,忆块同时记录了与苹果相关的如梨等客观的对象,这为我们的思块提供了依据,思块就是把忆块组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过程。所以思块就是我们的逻辑思维或者说抽象思维,在抽象的时候,不仅仅是苹果的概念参与了进来,有关苹果相似的甚至头脑中所有的概念都会参与进来进行思考。所以逻辑思维是一个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综合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个体到一般的过程。可见逻辑思维依据的是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没有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就不可能有逻辑思维,所以逻辑思维必然遵循直觉和形象思维的规律。当然逻辑思维可以修正直觉和形象思维,也可以继续扭曲我们的忆块,因为通过逻辑思维后我们人类可以再次选择性的让我们的感官对认识对象进行感知产生直觉思维后对形象思维进行修正为实现我们思维本身的自洽。逻辑思维对我们的感官产生影响,甚至可以通过决块直接指导我们的感官进行选择性的片面的感知。但紧急情况下无法进行逻辑思维后再次感知,所以就直接跳过了逻辑思维,但一旦逻辑思维参与了进来,必然会对认识对象进行多次感知和形象思维,而这种感知必然是片面的和有选择性的,所以逻辑思维事实上就是通过推理分析对认识对象进行多次感知的结果,也就是进行了多次直觉和形象思维的结果,最终指导我们行为的决块还是来自于直觉和形象思维而非逻辑思维。所以片面强调逻辑思维否定直觉和形象思维是违背思维规律的,真正的思维规律就是追求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性,这就是顿悟的思维。顿悟是一种灵感思维,其实质还是直觉思维,但它能实现与逻辑思维的一致性,不必在于逻辑思维的形式,真正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思维是人对认识的对象进行有目的感知、比较、分析、想象、抽象、预测、综合并能自洽说服自己相信和行动的过程。那么是思维的规律呢?
思维既然分为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顿悟思维。那么必然都有对应的特点,直觉思维的特点是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不确定性及不可靠性;而形象思维的特点是生动直观整体的形象性、非逻辑性、或然性、想象性、粗略性;逻辑思维的特点是演绎、归纳、分析、综合及相对确定性和必然性及矛盾性;而顿悟的特点就是愉悦性、统一性和自洽性。综合以上特点,我认为思维的规律其根本是自洽性,实现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实现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实现一般和个体的统一、实现或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实现思维与行为的统一。总之,如果思维是一个硬币,那么逻辑思维是硬币的正面,而其反面是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这枚硬币就是思维,而思维的本质或者最高境界就是顿悟。
那么到底什么是逻辑思维呢?逻辑思维就是指对思维的对象进行比较、分析、抽象、综合的过程。进行比较首先要确定事物状态,所以逻辑思维必须对思维的对象、思维对象的时空确定,不然就没法进行分析比较,所以人类必须建立逻辑思维的规则对所认识的物质进行预设。但事实上事物是不可知的而且根本无法确定同一时空下事物的状态,如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一样,所以这种预设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这个俺们不管,这个交给实践和经验去完成。这个预设是否是必须的?逻辑思维都可以不要,何来的必须呢?所以逻辑思维规定的是规则,是人类思维自己预设的。规则,人设的要求和标准。你不认同就可违背就如交通规则、围棋的规则一样。而规律是指客观必然性,无论你是否认同,那是无条件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无条件下的必然,如果是有条件而存在那么就是或然的而非必然。所以逻辑思维只是一种认识的工具,尤其是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更是人类思维不需要掌握的,这只是作为训练思维能力的工具罢了。把逻辑思维局限在形式逻辑上,更是一种狭隘,逻辑思维事实上包括形式逻辑和多值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区别,形式逻辑研究的是什么,而辩证逻辑分析的是为什么。譬如形式逻辑要确定的什么是苹果或者苹果是什么,而辩证逻辑分析的是为什么是苹果,苹果会变吗;形式逻辑研究的是事物的本质,辩证逻辑研究的是事物的因(产生该事物的因)和果(事物会发展成什么);形式逻辑研究的是事物的现在,辩证逻辑研究的是事物的整体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形式逻辑是认识当下,辩证逻辑是预知未来;形式逻辑是A=A,A=\=非A,辩证逻辑是A与非A同在,并可以相互转化。说白了,形式逻辑的规则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而辩证逻辑的规则是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形式逻辑的同一律A=A,事实上是有条件的而非无条件的,所以说这是或然的而非必然。A=A成立的条件是A在同一时空下等于自身,如果A不在同一时空下即使是自身也是不等的,譬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星星,事实上此时此刻这星星已经不存在了,更何况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约定的还不是这个含义,形式逻辑约定的是双方思维对象的同一,自己思维过程中保持思维对象概念的同一,自己思维过程对概念性质的判断同一。思维的对象同一这个简单,但思维过程保持思维对象概念的同一,这个基本不可能的。人类的忆块记录的永远是最新的概念而不保留原有的概念,你记得你小时候对苹果的概念吗?肯定不知道的,你现在拥有的只能是你现在对苹果的概念。我们只能认同相对的同一而不认同绝对的同一,因为思维是无时无刻不在发展的,但承认发展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所以认同相对的同一。
最后说说苹果的概念,事实上人类对概念的形式逻辑抽象分为经验型和理论型。人类在非专业领域对事物概念的认识都是经验型的如农民及不是植物学家的我们对苹果的概念属于经验型的抽象,而植物学家对苹果的概念属于理论型的抽象。当然植物学家在其他领域对其他事物的概念是经验型的而非理论型的。所以俺们不能看不起经验型的抽象概念,事实上人类日常生活真正依靠的恰恰是经验型的抽象概念包括植物学家不会拿理论型的苹果概念到现实生活中去,买苹果绝不会到实验室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是否购买,而是根据感官来确定是否购买的。苹果的植物学定义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查找,本人最后给苹果下一个经验型的定义吧,苹果是有某类特殊物质包括其成分(导致特殊苹果香味的物质)而发出特殊香味的,和另一某某类特殊物质包括其成分(导致苹果特殊味觉的物质)而产生特殊口感的类球形的彩色(常为红、绿或乳白色或几种颜色的混合)的有着大多数水果具有的多汁、甜中带酸(适中)的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等)和微量元素的水果。说到苹果,我就想到了凯迪的必然规律,谈自由必谈自杀;谈逻辑必谈概念,谈概念必谈苹果……
思维的运作规律 学习这5个运营思维
什么是运营思维?
“我们知道做一个事情有很多很多方法去做到,做一个产品也是这样子,但是大家会做出不同的结果,除了大家用的方法不一样以外,其实有一个最底层的东西,就是你看待这个事情,你看待你产品的价值观来决定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出来。—引自2016年1月的演讲”
运用什么样的思维去指导公众号平台的日常运营工作,决定了平台今后的发展路线和走向。许多企业和自媒体人在平台运营的初期都希望粉丝数量获得快速的增长,因此不惜采用付费工具刷粉。
但这种方式常常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即公众号与粉丝的相关度,虽然短时间来看公众号粉丝获得了增长,可是这样获得的用户粘性有多大呢?可以实现变现的用户又有多少?因此我们认为运营思维应该是用户思维,从用户角度出发,和用户建立紧密的联系,才是平台长期存活和发展下去的动力。
张小龙公开演讲教会了我们哪些运营思路?
青瓜传媒一共总结出来5个小点,与大家分享。
精简用户使用成本
“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引自2016年1月的演讲”
首先,突出重点内容,保证每次推送的文章能够直达用户的痛点,解决用户的关注的问题;
其次,简化操作步骤,在获取内容的过程中,不要给用户设置过多的障碍,比如要分享,集赞,发链接等等,过于繁琐的步骤会打消用户的积极性;
最后,排版风格简洁,既能保证整体风格一致,简洁大方,又能使用户快速发现需要的信息,关于如何排版,可以关注公众号:i排版(iPaiban)查看相应文章。
用规则保障权益
“微信作为一个平台,为什么我们在很多的规则,很多的平台接口或者系统方面会很严格,是因为其实有一点小小的疏漏可能就会在这个平台里面被放大很多很多次,这个量级是很可怕的。——引自2016年1月的演讲
一些规则或许伤害了某些人的利用,但大方向还是为用户体验着想的。试想一下如果不封杀集赞,你的朋友圈会是怎样的情况;如果不封杀谣言,不关你的父母要上当受骗,轻则破财重则伤命;如果不禁止诱导转发,文章内将充斥着大量的明示甚至胁迫,文章将失去意味。
用内容创造价值
“不要太关注用户的增长,因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增长,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给用户做了什么事情。—引自2016年10月的演讲”
相信无论是企业的公众号运营还是自媒体人的公众号运营,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对KPI产生迷恋,要实现KPI的短时间增长并非难事,但如何保持稳定增长才是每个运营者更应该关系的问题,以信誉换取KPI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而内容价值才是第一生产力。
用敏捷性提高效率
“我们今天可以想一些与众不同的点子,然后我们可以很快就看到效果,因为我们可以很快把它上线了,然后可以去验证,如果不对就下线,如果还有改进余地,下个星期再去改它。如果改了还不行,那继续下线,如果改了行,它一定很好……这是一个能够持续实现你的想法的过程。—引自2016年10月的演讲”
敏捷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开发上,我们日常的运营也可以敏捷运营,营销也可以敏捷营销。通过日常做一些互动活动、话题、社群活动积累用户的喜好、数据等,几乎每周每天都尝试不同的营销活动,慢慢就对用户更加了解,也更加知道如何营销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而培养敏捷性不仅能够快速捕捉当下的热点事件制定营销方案,也能促进方案的快速执行,还能检验方案可行性,为今后相类似的推广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
做全能运营者
“可能有些同事会觉得这样会不会不太舒服,当然不太舒服,超出一个人舒适区域,必须面对新的挑战。但是以后你回头来看的话,这样的结果其实是有好处的。—引自2016年10月的演讲”
从事微信运营的朋友们大多是多面手,做得好做得大的公众号往往背后都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支撑,而在这个团队也囊括了各个职能,包括文案、客服、设计、技术等,在这个小团队中实习轮岗也能够帮助运营者突破自己,丰富自己的技能,避免重复工作带来的能力停滞,有助于打造一支能力比较全面的团队,对自己的长远发展多有裨益。
总结一下,张小龙在这两篇公开演讲中,一共有五点值得运营者学习的思路:
1.精简用户使用成本
2.用规则保障权益
3.用内容创造价值
4.用敏捷性建立信赖
5.做全能运营者
思维运作的规律和逻辑相关文章:
7.思维训练
思维运作的规律和逻辑
上一篇:怎样做思维导图_思维导图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