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岁宝宝思维能力的提升训练
思维能力对于我们的为人处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见思维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就是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思维能力训练
1.低龄孩子早教的核心准则
孩子的年龄越小,思维能力越薄弱,认知与短期记忆都相对差一些。
不断灌输给孩子新的、更多的知识点,远远不如在孩子已学的知识上,叠带游戏,拓展训练,多角度理解同一个知识点,启发孩子的思维。
这种早教理念的优势在于——
①不超前学习,也不会过早给孩子带来“学习”压力,让孩子丧失兴趣。
②反复复习知识点,不断训练思维能力,给孩子大脑注入强大数学因子,这也是以后学习任何其它学科时,最本质的基础。
2.具体的学习方法
我们以家长最关心的“认识数字”为例,具体讲解!
参考下图:花坛里有3种花,让孩子数一数每种花各有几朵,就在下面涂相应数量的小圆。最后说一说他们的数量是几。
注意:先让孩子“涂小圆”而不是写数字,是因为“涂圆”对孩子来说和“数花朵”一样,是有趣的、具象的图画。
具象和游戏在前,抽象和数字在后,是符合孩子认知的学习方法!
参考下图:先让孩子数一数每张桌子旁边坐了几个小动物,每个小动物需要吃一个饼干的情况下,思考一下饼干够不够吃。
家长还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小贴纸,让孩子把缺少的饼干数量,用贴纸替代给小动物们。
注意:其实这里面已经参杂了“加减法”的知识,但是在游戏中,家长不必给孩子强调“5-2=3”等抽象的计算概念。而是用贴纸替代,让孩子一比一的去感受“2比5少多少”,“2加几才是5”。
这些思考过程是孩子逐步建立自己完整思维模式的重要过程。
很多家长表示自己孩子很快就学会了“1-10”,甚至“1-20”的点数,但是却很容易错过识数之外,拓展思维,理解数学的能力。
谨记在数学早教的大纲中,3-4岁的孩子只需要认识“1、2、3、4、5”。
家长不妨用我今天讲的方法,让孩子把每个数字吃透、学透!
培养宝宝认知能力
●分清性别--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向宝宝灌输“你是男的,爸爸也是男的”;讲画册时,指着梳小辫子的说“小红是女的,妈妈也是女的”,然后让小儿说出自己的性别、爸爸妈妈的性别,再延伸至其他人。
● 在游戏中按如下顺序使小儿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含义,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数学逻辑能力。
●数1-10--2岁前小儿已会数1-5,2岁以后能从1数到10,教小儿按顺序熟记,背熟后再背11-20。此时小儿虽然不理解数的含义,但能帮助他初步了解并熟记数的顺序,为按数拿取做准备。
·手、口一致--小儿开始指着实物点数时会出现许多手口不一致的现象,如口快手慢、漏数、重复数、倒数等。初教孩子点数时要先做示范,让小儿学着用食指指着一块积木说1,指着2块积木说2,做到手、口一致,逐步理解1、2的含义。手、口一致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一步,需反复练习。生活中随时都有机会练习数数,穿衣服时数纽扣,上街时数汽车,饭桌上数碗筷,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建立数的概念。
·按数拿取--在手口一致的基础上,训练小儿按数拿取。对小儿说“给我一个苹果”,“给我两个苹果”,反复练习,一直练到4。
·比较数的大小--在孩子成功的按数取物之后,让他看着实物提问他:“1和2相比哪个大?”提示孩子说出2大,继而启发他2比1大。
● 长短--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已经初步接触了长短的概念,如大象的鼻子长,兔子尾巴短。2岁以后用实物作比较,让他理解长短。例如2把尺子,一长一短,让孩子指出哪把长、哪把短,不断强化长短概念。
● 上下--和小儿讲话经常应用上下方位语言。如“把娃娃放在下面,手绢放在上面;把报纸放在桌上,把拖鞋放在桌下”等。通过生活用语理解上下。
● 前后--告诉小儿把娃娃放在前面,把手背到后面,边说边作动作。外出活动时对宝宝说“爸爸在前面走,妈妈和宝宝走在后面。”
● 左右--当小儿学会用筷子以后,让他知道拿筷子的手是右手,对他说举起右手,他会毫不迟疑的举起右手。当右手的概念巩固之后,再辨认右腿、右脚。左侧肢体就是与之相对应的一侧也就好分辨记忆了。
● 认字的形象化--教小儿学认1、2、3数字,认简单的汉字。孩子主要是形象记忆,适当的将字形象化可以帮助记忆,如“2”像小鸭子。尽可能把学习认字趣味化,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 认识职业--2岁半以后小儿能准确的叙述爸爸妈妈在哪里上班,做什么工作,也知道家中其他人的职业。看画册时,也会指着书中的人物说"这是警察叔叔,那是护士阿姨"。
● 认识住址--3岁左右的小儿能记住并会说出家庭住址,开始时学记楼号和门牌号,然后再具体到区、街道,使小儿能完整叙述家庭住址。
● 识别不同颜色和几何图形--通过动作继续巩固对颜色的学习,例如外出时让小儿自己去拿黄外套,拿对了应表扬。“穿上兰色的鞋”,自己跑到鞋柜前拿出鞋穿上。3岁的孩子能识别5-6种常见的颜色。能辨认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反抗期】
2岁以后,原来乖巧的孩子一下子变得不听话了,凡事都说“不”,让他睡觉,他会说“不睡觉”;叫他吃饭,他说“不吃饭”。好象有意与父母对抗。这些表现说明孩子进入了成长过程中“反抗期”。反抗期是2岁以后孩子心理逐渐成熟,独立意识开始萌芽阶段。随着体格发育,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迈开双脚到处走动了,从心理上开始产生要摆脱束缚,表现自我的强烈意识。所以经常对大人的要求脱口而出就是“不”,其实他并在意大人说什么,而只是想要说“不”。对处在反抗期的孩子,千万不要采取简单生硬的“不能、不行”这种抑制大脑发育的教育方法。越是强迫孩子做你认为应做的事,他就越是逆反。要认识到孩子的不顺从并非是为了对抗自己,而只是成长中的一段小插曲,正确引导将使他顺利渡过反抗期。 不要向孩子提可以用“不”来回答的问题,例如“你现在喝水吗?”当孩子表示“我不”时不要表示惊讶,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转移注意力。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应说:“宝宝来,该喝水了。”
【让孩子自己动手想办法】
在玩耍中,滑动的小汽车跑到了床底下,大人不要马上替他拿出来,而应对孩子说:“想办法把小汽车拿出来。”宝宝可能会调动全身各个部位,弯腰、伸手、伸腿去够取,最后干脆爬到床底下拿到了小汽车。虽然手上、衣服上粘满了灰尘,但是孩子在动作中发展了思维能力,值得赞许。所以,动手想办法,实际就是动作思维的过程,是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动力。父母千万不要用"不要动,太脏","妈妈替你拿"之类的话限制孩子动作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关文章:
1.逻辑思维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