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理性思维 >

理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时间: 若滢21250 分享

  理性思维是有内容的思维,它必须依据事物的内在规则进行,因而,它就是一系列逻辑的推导过程,这一推导过程的单元,就是依据现实而形成的概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理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理性思维的特征

  一般思维,习惯并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因为处理现象,是思维最轻松最简单的方式,其思维过程只是将一列现象排列起来而已。而“排列”反映的,是世界中最直接最简单的,几乎可以用眼睛就能看出的一种关系。所以,对现象的描述,无需思维的特别训练,是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的思索。

  我们却天真地认为,停留在这种思维的描述阶段,就可以认识所有的真理。而世界上,在这种思维所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只是对现象次序的排列不同而已,而这种“排列”依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在中国文化的氛围内,又只是我们的一种情绪或道德。

  所以,我们辨别一种“排列”的真假标准,就成了藏于我们心中的激情。因此,我们拥护什么或反对什么,一种表达意愿式的口号语言,就足以让我们停止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了,比如个体与社会谁更重要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自信而武断地下出任何自己愿意接受的结论。

  可见,我们的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无休止的争论而永无结果。而真理所表达的,应当是事物深层的比之现象或机械的外在“排列”更为恒定的规律。因此,对人类认识来说,世界的真理,不是对一种对繁杂的现象世界的描述,以及对这种描述所做的简单的外在整理。而道德思维,在人类智慧发展过程中,恰停留在对繁杂世界的外在整理阶段,没有能力深入到世界本性之中,只是用“应该”和“不应该”,去外在地规划世界,这种思维的兴趣是世界的“高尚”,而不是世界的“真相”。道德思维,总立脚于他的习惯和他熟知的方式。因而,他所接受的知识,也总是基于他的心理愿意或者能够接受的东西。这种封闭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一个人的一生,都对与他心理“不符”的东西视而不见。

  道德思维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一种高尚的激情中,于是一种在先的意愿,就无法不成为思索的方向,因此,这种思维就成了一种自我封闭,对世界没有认知功能的思索。或者说,这种思索产生的只是一种徒有其名的思想,面对世界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情绪,将人类的智慧降低到了它最原始的状态——犹如对图腾的坚信与膜拜。

  理性思维的情趣,不是自我心理的意向,而是客观对象的内在规则,哪怕是对“人”的理解,这种思维也会将“人”放到一个客观的位置之上,对人的各种欲望也要作出一种合乎客观规则的解释。理性思维这种对客观真实的兴趣,使它很难将自己的思索,封闭在自己的主观意愿之中。因此,对世界客观性的认知趋向,是理性思维有别于道德思维的最基本方向。

  所以,阐述理性思维,应当从“真实”开始。智慧的本质就是求真,而最真实的莫过于这个世界的规则。

  人的认识,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对人来说,世界是以直接性和间接性的方式存在的,而首先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就是它的直接性。直接性的存在,是呈现于人的感觉面前的表象,因而它完全局限于具体环境的不确定之中。这些感性之物,在人类心灵上的投射是杂乱的随机的,其存在自身固定的属性或本质,在人类感官所接受的信息之中也无法直接凸现出来。从而,对存在本质的认识,就需要一个思索的过程。思索,就是对那些看上去孤立的感性之物,寻求一种存在的更加坚固和持久的客观属性。这种寻求是艰难的,需要一种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有的哲学家将思索,形象地称之为“反思”。

  反思的过程,就是在事物变幻不停的表象背后,寻找其固定不变的属性。而一切存在的属性只有在同其它存在的关联中,才能呈现出来,因此事物的属性本质上表现的是一种关系,因而也是一种规则。反思的最初结晶,就是形成新的概念,也就是说思索的过程就是孕育概念的过程,而概念本质上又是用一种词汇对事物属性的一种定义,因此概念包含的就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关系”特征。对一系列感念的综合思索,也就必然是对概念进行一种合乎它们自身“关系”的一种联结,这种由事物自身属性所表达出的联结之网,就是我们常说的存在“逻辑”,因此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根基,逻辑思维又是 理性概念思索的必然结果。可见,真正的“逻辑”,不是一种主观技巧,而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属性。理性思维的一切秘密,全部包含于这依据客观逻辑的思索之中。它包括了对事实或真实的热爱和以及对概念和逻辑关系的不停的深化和修正。

  但道德思维惧怕“反思”,便用“神圣”去禁锢人们的思想,让人的思维在一股强大的情感面前,止而怯步。所以,中国人如果对一些问题胆敢产生什么想法,就会在心中产生“大逆不道”的感觉。所以,在中国人的大脑中,很难形成面对现实的概念,我们的思维也就难以是一种客观逻辑的表达。我们的思维能满足于口号式的方式(比如,我们的思索和论文,总是缺少一种推论的过程,只是一堆并列的结论,将这些结论联结起来的又只是一种愿望或激情。因此,我们的思想永远可以随意的听取各种各样的“号召”),就是因为我们缺少逻辑思维。所以直到今天,我们的大脑,依然可以令人惊异地容忍各种“思想”中的逻辑混乱。

  理性思维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它对真实(世界真相)的热情,另一个就是它运用的是逻辑方式。

  当然,在理性思维中,并不能保证“概念”和“逻辑”永远是健康的。西方的哲学史告诉我们,逻辑的理性思维,其承载的内容同样可以是虚幻的。

  我们已经知道,概念,就是对感觉之物所形成的一系列表象的一种反思,它的内容因而不是对表象的直接陈述,而是表象“背后”的规则,也就瞬间万变的表象中较为持久乃至“永恒”的东西。因此,每一个概念,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对存在认识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种程度。所以,每一种概念,对人的认识来说,都不是最后的固定的,而是开放的和发展的,人们依据概念对事物的逻辑思维,因而也需要随着人们对事物的不断认识加以调整和发展的。一种封闭的逻辑推论,不管多么完美,其结果也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这种逻辑思维所依据的概念,由于自身的封闭性,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发展中的现实,其结论也就失去了现实的真实性。比如,马克思依据他的“剩余价值”这一概念,推论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必然崩溃,就是因为他将“剩余价值”封闭成为一种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概念,并按照这一概念自身单一的逻辑,推论出资本主义资本运转的一种灭亡趋势。然而,“剩余价值”所表达的逻辑趋势,还要受到社会发展和人性的影响,因而他的目的和趋向,就越来越无法再表现为一种单纯的,“资本”向少数人的疯狂积累和增加。所以,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剩余价值”与“资本的积累”,也越来越具有全社会的特征,并为全民所享用,因此,马克思说表达出的“剩余价值”的内在矛盾,也就大大地缓解了甚至消失了。所以,人类在认识世界中,概念面对现实的开放性,比逻辑上的完美还要重要。因此,理性思维中的“概念”,一旦封闭起来,不再从现实的历史中汲取营养,“概念”就会成为一种虚幻的词汇,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不再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比如黑格尔式的“绝对精神”),其随意性同样可以达到道德思维的程度(黑格尔用他的“绝对精神”,就很容易又很“逻辑”地推导出专制的“合理性”)。

  另外,一种道德思维在接受理性思想的时候,首先就会本能地将理性概念封闭成一种“名词”性的词汇,屏蔽掉理性思想中的客观逻辑,使那些本来包含着世界确定信息的概念,变成了一种情感性的符号,然后随意地将其编织成一句句神圣的口号。随之一种理性思想所承载的一个客观世界的逻辑信息,就被道德思维清除地无影无踪。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不管是“接受”还是“拒绝”,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就是先将对方僵化成和自己一样的模式,就开始再“自然”不过对其表示“歌颂”或“反对”。可见,一种开放的客观性概念,才是一种健康的理性思维得以存在的根基。

  所以,理性思维,虽然以逻辑为其根本手段,但千万别忘记,概念面向现实的开放性,才是理性思维最大的秘密。迄今为止,对理性思维最有力的批判,可能都源于理性思维极易产生的这种“忘记”,比如对逻辑主义和决定论的指责(实际上是对一种不健康的理性思维的指责)。理性思维,也应当是一种谦虚的思维,因为它应当懂得,没有任何概念是可以固定而不发展的,基于这些概念的逻辑思维,也永远不可能得出最后的真理。另外,如果说真理是对现实规则的一种准确反映的话,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这个宇宙中,存在的规则也是不断被创造和发展而出的,宇宙的演化,就是不断创造出新的存在、新的规则的过程,只是因为这“新”与“旧”都无法超脱这个整体宇宙的本性,进而任何有限的存在,都无法避免地有着这个宇宙的烙印。因此,在人类有限的真理中,同样蕴含着永恒的真理,理性思维不仅要谦虚还要有自信,即使那有局限性的逻辑思索,同样包含有这个宇宙中最坚实的成分。比如,牛顿力学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更大的局限性,但在地球上,牛顿力学仍然表达出了一种坚实的现实逻辑,依然不愧为真理的称号。所以,理性思维认为人类认识每一步结果,都可以称之为真理,只是永远不是最后的真理,再比如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不会因为我们今天可以对它做出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解释,就彻底放弃马克思所揭示出的“剩余价值”在资本运作中的基本逻辑,相反我们之所以有比马克思更丰富的认识,正是基于马克思最初对这一问题的现实探索。真理的发展,在理性思维中,不是推翻前者,而是在不断纳入现实的新鲜血液中,调整和丰富前者。

  所以,真理就是一种不断前行的阶梯,即使较低的阶梯也奠基于现实的土壤之上,只是更高的阶梯在展望现实的大地时,有着更辽阔的视野,也有着更明晰和准确的预见性,这也就是我们要对真理进行不断探索和不断发展的意义。那些迷恋于传统和旧有思想的思维,无异于将自己的生存,羁绊于一种面对世界不再发展和提高的视野之中,其面对的真实也只是一片狭小的空间。有时,落后之所以可以让人容忍,是因为落后并不是 让人生存于虚幻之中,它同样给人一种真实感,只是这种真实展示出的是一种狭小时空中的真实,而身居于这种落后境遇中的人们,由于心灵只能接受这种狭小时空中的信息,因而也无法感受到这一环境的局限,所以落后的民族落后的社会,也可以非常“充实”的生存着,而且也不缺少激动人心的激情,表达的当然不是体现人类更高智慧的价值,可能只是原始宗教般的“牺牲”和“奉献”而已。理性思维彻底解放了人类的智慧,它让人类永远不再满足和停留在一种有局限的真实之上,它的开放性,又让人类永远无法忽略自己 面前的局限,因而,“超越”是理性之人最基本的冲动,这同中国文化中的“守护”本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思维中的非理性特征。因为,中国式的道德思维不懂得,真正的人类思想,正是基于一种客观的、开放的并蕴涵着一种逻辑关系的理性概念。中国的道德“概念”,如果一开始,多少还起源于一点客观性的话,那么它始终缺少的就是“开放性”和“逻辑性”。所以,中国文化的道德观念,很快就从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灿烂之光中,坠入固执而愚昧的长夜里。其结症就在于,中国人的思想,不能随着现实的发展而发展。

  理性思维是有内容的思维,它必须依据事物的内在规则进行,因而,它就是一系列逻辑的推导过程,这一推导过程的单元,就是依据现实而形成的概念。与此相比,道德却可以随意无束,因为它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只需要像狂奔的海浪一样,一个激情推出一个激情就足够了。所以,道德辩护士们,总是不觉地用一种嗓门越来越高的方式,来对付他的“敌对者”,因为他的情趣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要在激情上压倒对方。

  然而,任何存在都是有内容的,理性思维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意识,并按照内容的自身规则去理解对象。现实的内容,在理性思维中进一步的表现就是概念,对概念的进一步思索,就是探究感念之间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表达,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的一种“逻辑”。所以,逻辑不管表面上带有多么浓厚的主观色彩,它本质上表达得都只是一种客观规则。没有理性逻辑思维,也就等于没有存在内容的思维。凡是没有对其内容进行思维的存在,就是我们没有理解的存在。没有理解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在我们“视线”以外的存在,因此这种存在对我们有什么结果,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我们与这种存在的关系,也就会处于被动之中。比如,我们不能对“国家”和“道德”进行客观的逻辑思索,那么他们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让我们无法抗拒的外在力量,就如面临一种无法阻挡而闯入我们心灵的东西,我们只能用战栗和习惯来接受它们对我们的控制。我们之所以在现实中对这些“控制者”,并没有感到多大的恐惧,是因为“闯入者”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成了我们心灵的“霸主”,改变了我们心灵的自然结构。就像一种昆虫在另一只昆虫身上强行而巧妙产下了自己的卵,而背着别人卵的昆虫,只会更加拼命地采集食物,因为别人的孩子也在汲取它体内的营养,它会一直如此昂奋的生存,直到寄生在它身上的别人的孩子变大而将它杀死,吸进它最后的体液,让它像一张纸一样飘失在风中,它感受到的都只是一种生命的“自然”终结。所以,我们也会为我们根本不理解的“价值”奔波一生。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对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生存意义,进行思考,就像那种昆虫一样,无法鉴别哪是自己的身体哪是别人的卵,那么,奔波了一生,也可能只是别人的机器。因此,凡是没有经过我们思考的东西,我们都有权拒绝。而那些“神圣”之物,之所以能毫无顾忌地控制我们,凭借的就是我们无法对它们进行理性思考。

  当然,我们要为此找到一种可以洞察真实的思维方式。因而我们要研究人类的各种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把各自的人们引向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比如,只是一种想象的世界,还是一种可以验证的世界。面对世界,一种可以验证的思维,才会是一种趋向世界真实的思维。验证思维,依据于两点,一是现实的结果,一是逻辑的推导。这种思维,虽然依然存在局限,但他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世界的最好方法了,它至少让人类的智慧,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一种主观幻想之中。逻辑思维的特征,体现为两个“验证”,一个是自身的“自圆其说”,另一个是与现实的符合,而这两种“验证”,都源于将思维规则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思维的规则,反映的必须是客观世界的原则。因此,在西方哲学史中,即使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如果习惯于或尊重逻辑思维,都会本能地将唯心主义客观化,由此产生了大批的所谓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反之,在中国,由于不尊重理性逻辑,即使那些尊重“实际”的思想家,最后也摆脱不了过于“主观”地看待人生和世界。这就在人类思想史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的“唯心”主义,总比中国的“唯物”主义,更加注重世界的客观规则,比如,他们的“上帝”竟说出了人类生命最根本的规则:人人平等,而我们那位看上去更尊重实际的孔子,却将人主观地禁锢在违背人性的不平等之中。中国的道德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感性思维,而感性思维面对的是世界的一种直接的存在,因而它的思维结构是直观的、非逻辑的,其表达方式必然是情绪的,因此一个以感性思维为特征的民族,常常会以情感上的神圣性,作为思维判断的最终基础。所以能让这个民族昂奋起来的,常常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而是几个充满感情的口号。因此,伦理道德,就成了感性思维的最高情趣。世界的真实,就是世界的规则,所以只有重视世界规则的逻辑思维,才有可能理解世界的真实。

  正是逻辑的理性思维所具有的这种特征,才让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有着截然相反的命运。理性思维无论从内容上(面向现实开放的概念)还是从形式上(对概念之关系的联结,即逻辑),都蕴含着对世界规则(真实)的关注。因此,理性思维虽然经历了巨大的波折,但它在面对世界中,总有巨大的调整能力,它让人类的智慧不停地从一个阶段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因为,趋向于世界秩序的逻辑思维,只有在现实中寻找依托,于是发展的现实与人类的智慧,在西方历史中,越来越走向一种良性的共同向前迈进的循环。中国的道德思维,由于以“神圣”为依托,而“神圣”的根本特点就是凝固不变,因而中国人的思维便以“尊古”和“坚持”为根本特征,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智慧,也由此几千年都没有丝毫的进展,进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凭借自身文化的力量,也不可能有丝毫的进步。

  因此,理性思维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让人类的智慧,开放于世界之中。可见,在人类智慧的历史中,所产生的最大愚蠢,也莫过于对人类的思维加上各种各样的限制了。假如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毫无羞色的提出,什么不可以讨论,什么不可以讨论,简直就是对人类智慧的羞辱。在世界文明中,由于中国文化对开放性智慧的藐视,使它显得异乎寻常的愚蠢,也使得它的国民心智,依然游离于世界秩序或规律(真实)之外。

  你是什么思维能力?

  如何诊断思维型与情感型偏好?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每一个大小团体都会玩很多游戏,比如杀人游戏、斗地主、成语接龙、拉歌比赛等。在选择队友的时候,情感型的人倾向于跟自己喜欢和认可的人成为一组,哪怕对方不擅长这类游戏,尽管明知很有可能会输;而思维型的人恰巧相反,他们客观且理性,倾向于选择和更能赢得比赛的人合作,哪怕对方是他们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人。

  以上是思维型与情感型偏好的核心差异——前者善于用客观的方式思考并做决定,后者通常以个人价值为基础做出决定。

  性格类型的第三维度,思维和情感偏好是描述人们“思考问题和做决定”的两种方式。

  思维型T——Thinking,意为思考的、理性的、客观的、公平的、真理的、逻辑的、非个人的,也可理解为Tough-minded意志坚定的、不以个人价值转移的。

  情感型F——Feeling,意为情感的、个人价值的、主观的、感性的、情绪化的、富有同情心的、易理解的、仁慈的、富有人情味的、Friendly友善的。

  声明:思维型的人也有感性的一面,情感型的人也会有很理性的时候,即每个个体都会使用到这两种思考方式。你要问的不是“我属于哪一种”,因为可能二者都符合你,正如左撇子也会用右手写字一样(但更偏好用左手)。因此,你应该问自己“正常情况下,我更倾向于哪一种。”

  01

  判断功能严重失衡的表现

  严重偏好思维型的人,会精于算计,理性到没有朋友,可能六亲不认,让人觉得特别地冷漠无情。严重偏好情感方式的人,会想尽办法只做让别人高兴的事情,一心只想着取悦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甚至是自我迷失,给人的感觉是墙头草、毫无原则、没有自我。

  思维型偏好严重的上司,会把情感型的下属气得吐血:你把事情做漂亮是应该的,也一脸的冷漠,很难得到他的褒奖;你要是敢把事情做砸了,估计工作就没了,就算你为公司做了很多贡献。

  情感型偏好严重的上司,会使思维型的下属不知所措:你把事情做砸了,他不但不批评你,还反而安慰你,让你觉得莫名其妙;你要是交出满意的业绩,他可能反而面露难色,因为他可能不喜欢你以结果为导向不注重过程的表现。

  请思考:分析自己和直属上司的判断功能偏好,是偏好思维还是偏好情感,他的风格是你喜欢的方式吗?你准备如何改进,让他更自然而然地想支持你的工作。

  02

  习惯性批判与习惯性赞美

  思维型偏好的人注重客观事实,讲究逻辑性。因此,喜欢怀疑别人,其思维方式往往是:先假设别人是错的,然后再去证明别人错在哪里。

  情感型的人刚好相反:他们关注的是和谐、友好的氛围,因此,他们不喜欢怀疑和批判别人。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先假设别人是对的,然后再验证别人对在哪里。

  除非有事实、数据、数字等客观的证据证明,不然很难说服思维型偏好的人,他们总是喜欢持有怀疑的态度。

  凡事都有正反好坏两面,想证明其好或其坏都很简单。不难理解,情感型的人通常会更受欢迎。

  03

  直接了当与委婉含蓄

  思维型偏好的人,讲求客观事实,以公正、真理、逻辑作为思考和行事准则。一方面,当他们不赞同某人的观点时,会直截了当地指出来,不会考虑当事人是否能接受反对意见;另一方面,他们不太善于表露(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也比较少跟别人谈心,有时想赞美别人但觉得比较难为情,开不了口。

  情感型偏好的人,追求别人的赞同和理解,特别注重人际关系和谐,会有意识地采用含蓄的表达方式:我应该换个什么说法,用什么口气说话,在怎样的场合说,才能让对方更好地接受我的观点呢?

  情感型:虽然经理错怪了你,但你不该当众顶撞他。

  思维型:本来就不是我的错,我据理力争有错吗?

  情感型:唉,瞧你这德性,难怪你现在还没有女朋友!

  思维型:这有什么关系!说话注点意行不?

  ......

  04

  铁石心肠与热(软)心肠

  思维型的人讲求事实,按规章制度办事。哪怕你求爷爷告奶奶地跟他求情,他也很有可能表现得冷漠、无动于衷,一样的公事公办。

  情感型的人,觉得规章制度应该是有人情味的、有温度的。他们更喜欢说:“通融一下吧”、“凡事都有例外嘛”、“法律不外乎人情,不是吗”等。他们希望自己看起来是友好的,充满人情味的。

  备注:一些情感型的人,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擅长交际,也不爱说话,但他们与生俱来就是友好的。判断情感型和思维型明显偏好是,问自己:对于需要公事公办的事情,你是否经常觉得很难为情,做出决定很为难。

  思维型的人并不是耍大牌装官威,其冷漠也不是故意装出来的,也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显得奉公守法)而逼自己那样去做。关键在于,他们自己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冷漠——思维型的人,对人际关系和情感并不敏感。

  05

  不要跟女人讲道理

  约2/3的男性偏好思维型,他们通常会说:这是真理,这是客观事实,我是对的。

  约2/3的女性是情感型偏好,他们经常很感性:我才不管它是不是真理,我就喜欢这样,它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爱咋咋地。

  如果,你用很理性的思维去反驳他们感性的观点,尽管他们没办法反驳你,但他们会浑身透凉,就算你说得再有道理,他们也不爱听,甚至偏偏要跟你对着干,你就等着吃苦头吧。

  一个家庭,会遇到比如购房买车、装修、保险、贷款、理财等理性的问题;也会遇到子女教育、尽享天伦之乐、亲子关系、浪漫、关爱、温暖等感性的问题。

  因此,从“生意”的角度而言,思维型应该找情感型的另一半跟自己互补。如果你想找一个既互补还灵魂相通的伴侣,我只能说,“你想得真美。”

  06

  学会评估一份工作是否适合你

  思维型的人理性,逻辑性强,反而对人际关系不敏感,能很好地胜任跟客观事物打交道的工作,应该避开社交元素不多的工作,适合诸如技术、财会、研发、以及其它不需要太多团队协作的工作类型。

  情感型的人感性,喜欢基于个人的情感和价值偏好思考并做决定,善于取悦别人,做别人喜欢的事情,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因此,能很好地胜任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类型,适合直接与人接触并提供服务的工作类型,应该尽可能避开与事物打交道,以及没有太多社交元素的工作。

  我们身边应该有不同性格类型的朋友,既有温暖和抚慰的肩膀,时不时也有带着爱的几个巴掌。学会性格类型以后,你应该清楚:什么样的问题找什么样的朋友会最有效——情感型能给你安慰,思维型能给你实实在在的建议。

  07

  据理力争与察言观色

  如果你说了让别人不开心的话,而且激怒了对方。

  这时,如果你本身喜欢争论(喜欢抬杠、喜欢挑毛病),倾向于忽略对方的愤怒,继续跟对方据理力争,而且对这样的冲突没有太多的感觉(过了就忘甚至很享受)。那么,你十有八九是思维型偏好。

  如果激怒了对方让你觉得难为情,马上道歉并收回自己的成见,或者赶忙转移话题,心里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发生冲突后觉得心累。那么,你十有八九是情感型偏好。

  在对方能接受的情况下,情感型倾向于会委婉地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如果感觉对方没办法接受批评和反对意见,那么,情感型的人会保持沉默,保留自己的反对意见。思维型的人,则表现得很鲁莽,就算对方的脸已经发绿,也会继续说事实ABC、证据123。

  08

  无懈可击的说服力

  思维型的人,反应异常敏捷,特别注重逻辑性,喜欢在辩论赛中做第一辩手。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他们善于协调客观事实,迅速组织最有力的论点。通常,他们的观点逻辑清晰,很有条理性,很有说服力,让人无从反驳。

  情感型的人,偏向于感性判断,会说很多自己认为很重要但不是客观事实的论据,他们的论据是情绪化的、蹩脚的、无关紧要的、站不住脚、或者不足以支撑核心论点的论据。

  情感型的人不擅长逻辑思考,可能找不到、找不快、找不准、找不狠阐述主题的一刀见血的切入点。还因为不像思维型那么机敏,因此,说话时可能会显得断断续续、支支吾吾、结巴或语无伦次。

  09

  思维型所认为的好心没好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是人的本性。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情感型的人注重个人价值的认同:喜欢做让别人高兴的事情,做别人喜欢的事情;

  思维型的人喜欢做符合逻辑和真理的事情,他们倾向于做对别人真正有帮助的事情。当然,这就是他们认为“好心没好报”的原因——因为别人未必会喜欢他们的帮助。

  举例:

  女孩子失恋以后,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

  那么,情感型的朋友倾向于听他倾诉,抱着她一起哭,一起喝酒买醉等。显然,这是失恋女孩最喜欢的方式,她需要的更多地是陪伴、认同和安慰。

  但是,思维型的朋友刚好相反,他们倾向于先是很生气地骂一通失恋的女孩,然后接着教育他要长记性:我一开始就说过你们不合适,你下次应该找什么样的男生,云云,帮他理性地分析;还会说,“因为失恋影响到工作和学习,这是多么愚蠢和不值得的做法。”

  很显然,暴躁的女孩可能会说:不要给我逼逼,老娘不需要你来教我这些道理,你是我爹呀!

  10

  情感型男人娘炮的一面

  在男女比例的占比中,大部分男士(约2/3)偏向于思维型,大部分女士(约2/3)偏向于情感型。

  从进化论的角度而言,在古代就有男耕女织的说法,男人充当的是外出打猎的角色,要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长此以往,情感型的男人会因为环境所迫,表现出思维型的外在特征——坚毅、隐忍、理性。但只要在放松,没有压力的正常情况下,他们则会表现出本真的情感特征——很体贴、异常温柔、感性化。

  因此,过于偏向情感思维方式的男人,可能会被别人贴上“娘炮”、“美女”、“没有男子汉气概”的标签。

  因为文化的差异,经常会导致我们带有各种性别偏见。请大家思考,这样,真的好吗?

  11

  思维型女人汉子的一面

  思维型女人,极有可能会表现出女人特有的温柔,毕竟她们是生命的孕育者和养育者,外在行为具有女性化的一面。

  但是,她们却显得很理性,甚至比很多情感型的男人还彪悍(部分妻管严应该是这种情况),她们会表现出“异常独立”、“工作狂”、“绝不多愁善感”的行为特征。

  而且,有很多思维型的女性在职场中如鱼得水,不断获得升职加薪,甚至坐拥公司的高层管理职位,指挥着上百号男同胞不断推进公司的发展。

  一些很有手腕的铁女子会借着“我只是一个弱女子,请你一定不要欺负我”的名义来作为保护壳。因此,在做类型观察时,不能简单地只是看外表。不然很容易被蒙蔽,造成误判。

  12

  思维型和思维型发生冲突时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误会,没有冲突和争吵,那么这个世界岂不是显得很寂寞?当然,这并不代表我赞同频繁的争吵。

  当情感型与思维型发生争吵的时候。思维型的人,倾向于拼命寻找客观事实和证据进行反驳,目的之一是证明自己是对的,目的之二是证明对方是错的。但情感型的人,倾向于说很多情绪化的话语,比如:

  我不想跟一个连自己老公都管不好的人吵架,我不想跟做别人小三的人吵架;或者,你连自己的身材都控制不好,有什么资格跟我吵;也有可能会牵扯到别人,比如有其父必有其子之类的话。

  可见,思维型的人所能找到的证据就那么几个,只能重复地用相同的台词吵乏味的架。而情感型的人,可以吵出很多语句且不重复,甚至把之前对对方的不满也捅出来,翻旧账而不是讲道理。这时,思维型的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无奈、语塞、不知所措地闭嘴;另一种就是动手,用武力来维护“尊严”。

14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