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开动脑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思维是复杂的,多形态的,一个人同时并存着几种不同形态的高度发达的思维。
思维能力从何而来?
首先,思维的载体是大脑,我们先从大脑运作的规律切入这个问题。
有一本著名的书叫《快与慢》, 讲人类思维有两种,一种是直觉思维,一种是理性思维。前者以速度见长,作用的方式主要是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基本上它让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好玩,前面是恋人还是敌人。
后者(模式二)称为理性思维更像是对前者的纠偏,通过分析达到直觉所不及的部分。何为分析? 假设你是草原上的流浪公狮,你看到了一头迷人的母狮子,按照模式一你想直接上,但是模式二很快告诉你草原上的母狮子都是狮王的,于是你要建立一个对狮王未来身体状况,草原的地形和气候变化的预测图,然后制定一个计划,在月圆之夜像中年的老狮子发动致命一击,当然你还要算一下决胜概率。
这和思维能力什么关系? 不难理解,思维能力主要就是指你驱动模式二的能力。它看上去有点慢,但是却可以达到模式一所远不能及的目的,可谓人类智慧的根本。
那么物理学作为人类思维在对自然界分析的最大成就,毫无疑问提供了一柄分析问题的瑞士军刀。
好了 ,说说物理思维如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模型思维: 你只要决策,就要预测,要预测,就要建模,还拿刚才说的找母狮子来说,你必须尝试对狮王的身体状况建立模型,只是我们未必意识到这个过程。我们古书上的兵法,就是一种基本的建模思想,什么知己知彼,与通过观测修正先验概率的贝叶斯模型机理相通 。而物理学最让人撑到的正是逆天的建模能力。
用模型的人挺多, 但是真正搞懂模型思维的并不多。
你心里的模型,是不是这种?
其实任何一条物理定律都是一个模型。从最经典的惯性定律,能量守恒,光线沿直线传播,到较为现代的原子理论,电磁场理论。没有人摸到到原子,没有人触到过光线,这些东西都是物理模型,它们的存在不是因为它们的真实,而是因为它们较好了连接了实体世界中琐碎的现象, 从而可以从一个现象里得出另一个现象。比如说古人偶尔从密林间散射到地面的光束里总结出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概念,从而解释了影子,解释了日食,解释了小孔成像。 每个人都看到苹果落地加速的过程,这基本是一个平常到无聊的过程, 而牛顿抽象出万有引力的概念,苹果有落向地心的趋势,如果你以很大的速度向远方抛出苹果,这种远离大地的趋势恰好抵消了它朝向地心的趋势,那么它会去哪?绕地运动!在这一瞬间落地的苹果和日月星辰的运转连在了一起:苹果落地里得到的公式预测了冥王星的轨迹。这就是抽象模型的连接力。每一次物理革命,无非是相隔更遥远的现象被更基本的物理模型连接。 爱因斯坦把刚才说的光线传播与牛顿的苹果进行了又一次连接,于是诞生了广义相对论:万有引力下物体的加速度仅与物体的位置有关与其他细节无关,于是爱因斯坦提出,这尼玛根本是空间本身的性质,是地球弯曲了时空,而导致了万有引力。那么光线又有什么理由例外? 于是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光线会被大质量物体的引力场弯曲,而直线传播变成了一种近似。这样,落地的苹果再一次预言了光的弯曲,一个无聊的东西,通过物理模型的一次次传奇递推,已经变得完全nontrivial了。
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出色的涵盖了牛顿的引力,并且预测了距离直觉更加遥远的光线弯曲。
物理模型越抽象,它所能连接的具体现象就越多, 而越能运用这些抽象模型, 就具备越高的发现日常人所见不到的联系,率先预测别人所看不到的趋势。
说这么多,和思维方法有关系吗?物理学不是也出了一批书呆子呢?我要说的是,模型思维只在一种时候是有用的 – 你确实把不同现象连接了起来,而不是在自己思维的迷宫里乱转。
那么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能力有什么关系呢?
(1) 寻找事物的宏观结构,所谓格局: 格局,无非是不同层次事物间的连接,过滤掉不需要的细节,抽取出一个宏观结构(这一点sophia也有详述)。这就是在构建一个物理模型,你驾驭抽象模型的能力越高,格局把控就越好。 一个关于格局的庸俗的例子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抓住了知识和仕途的一种朴素联系,你看到无数错综复杂的现象,也有人说那隔壁某某北大毕业不如卖早点的挣得多,但是如果你把握着那个宗,就知道那无非是偶然现象。在人生的重大决定里, 你对世界宇宙的所有认识都会联系在一起作用于你的决策,虽然你自己不一定意识到。 第一性原理在这种时候变得很实在。
你看世界的现在和未来也是一样,能否有一个宏观的解释体系,与你对具体事物的把握息息相关。历史上每一代人都有杞人忧天的担心这一代的科技会不会造成灾难,会不会让人变蠢,无论是火车的发明还是电视机,事实证明, 这是杞人忧天。 那么今天的智能手机和明天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不是会把人变成傻瓜呢?甚至把人当成食物呢? 如果你看到每次技术革命对人类智识的极大提升以及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巨大区别就不会有此担心。
关乎个人的问题更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无限层次,模型思维可以让我们迅速理清问题的边界和主次不被噪声干扰。
比如你要选大学,就有三个关键变量:地点,学校,专业,当然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隐含变量,个人偏好。对于这种错综分复杂的事,可能每个人告你一个不同的故事:有人说地点最重要,因为它决定你的视野;有人说学校最重要,因为他决定你的人脉;有人说专业最重要,因为他决定你进什么公司。 那么谁有理谁没理?这时候唯一能帮你的是模型思维,你要把和你偏好最相关的主要因素抽离出来,然后在你的大脑里做一个5年模拟,请看下一点:
(2) 结果导向的思维: 模型都是在讲输入和输出,你设计一个模型把一定的输入变成一定的输出。 这种思维和“跟着感觉走”是截然相反的过程。模型思维让你通过分析因果和统计数据来得出你的某个选择所导致的结果。还拿刚才说的那个例子为例,假设一个功利取向的人如何选学校。它要看着学术大学排行榜选学校吗?No!他要找一份学校及相关专业的未来薪金统计表(还要和所在城市联系起来),然后根据自己想要选择专业未来5年的发展形势做一个收益分析,然后找到你能力所及范围的最大值选项。 这样的思维是先非常清晰自己长期的偏好(优化的量),然后从未来的结果角度而不是当下一时的偏好(比如女朋友在某校)来做出决策。 如果把这种思维用于每件小事当然还累,在那些杀鸡焉用牛刀的事情上跟感觉够了,但是在大事上结果导向的模型思维概率上一定优于跟着感觉走。当然你永远要考虑运气的因素,但这不妨碍你的决策朝着期望最大的方向。
(3) 确立边界及简化理论: 所有物理定律都有明确边界,而对边界以外的东西尽量不触碰。 同时在解释边界以内的现象力求最简-这就是奥卡姆剃刀法则:如无必须,勿增实体。 这个方法要求我们首先对无法解决的东西不提,二去掉过度理论化的趋势, 过多理论只是负担。
成年人到底该如何提升思维能力?
功夫可能在思维之外,首先是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首先是学习经典的知识,这方面的例子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书里面有提到过。
知识本身就是前人思维的结果!
从20世纪末到现在,外语专业大学毕业生思维能力欠缺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国内外语教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许多研究者忧心忡忡,发现“外语系的学生遇到争论需要说理的时候,常常会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一片混沌,不知从何说起。“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思辨的缺席”。
现在环境下,不仅外语专业的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各专业的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专家的研究发现,之所以外语学院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本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思辨能力比其他专业弱,而是因为思辨能力的基础是思辨需要具备系统知识或知识框架,只有积累了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才可能真正产生思辨。
外语专业学生之所以思辨不行,核心原因在于他们所获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换句话说,问题不是思维能力而是知识缺乏。
而知识缺乏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对于外语专业的定位,以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这是技能的定位而非知识体系的定位,譬如地球物理专业的本科生有一套专业的知识体系,但外语则没有,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技能。
因为这个欠缺,所以导致外语专业毕业生看起来思维能力差!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作为现代人素质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方法的具体体现,掌握唯物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增强包括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内的5种思维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科学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一个哲学范畴。所谓科学思维方法,就是现代科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经过哲学的抽象和概括之后形成的,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了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模型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1]48科学思维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具有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种内在联系要求我们在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问题时要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理性的思考、予以正确的回答,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增强包括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内的5种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