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民俗文化 > 传说 > 关于尼西情舞由来的故事

关于尼西情舞由来的故事

时间: 思怡693 分享

关于尼西情舞由来的故事

  尼西情舞,是云南省迪庆州尼西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歌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尼西情舞由来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尼西情舞由来的故事》

  古代有个藏王国。王妃带着一个挑夫回娘家省亲,途中歇息,王妃靠一棵大柳树休息,鼾鼾入睡。王妃穿裙子,挑夫见王妃撒尿地方有滴白液垂着。见状,挑夫摘一柳枝,把自己尿撒在柳叶上,悄悄地放到王妃撒尿的地方。

  回到王府,王妃肚子一天比一天鼓大,国王觉得很蹊跷,王妃回来才几天,肚子怎么会鼓得这么快。国王就逼问王妃跟谁发生了关系,王妃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冤枉。无论怎么拷问,王妃都不承认跟他人发生了关系。但怀胎的日子算起来刚好是王妃回娘家的那段日子,跟王妃的人只有挑夫一个,国王又拷问挑夫是否跟王妃发生了关系。在拷问中挑夫想起王妃回娘家途中休息时他所作的恶作剧,就把这情况告诉给国王,但死不承认发生了关系。国王半信半疑,无法,就指天咒誓,说:如果孩子生下来耳上有柳叶粘着,就说明挑夫说实话,否则说明挑夫欺骗国王,要定欺君死罪。当孩子生下来时,耳上确有一片柳叶粘着,应验了咒誓,国王也不好再追究惩罚王妃,但孩子长大后被国王流放出走。

  这孩子因身上有柳叶斑,因而取名为中格尔阿吾(意为柳树哥哥)。中格尔阿吾无家可归,过着流浪生活。人们只知道这人叫中格尔阿吾,却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中格尔阿吾长途跋涉到居加,就在居加村村头的松坪里盖房定居(现还有残墙遗址)。中格尔阿吾自小聪明伶俐,人长得英俊,又精通藏文,语词丰富,还能听懂各种鸟语音义。

  他看到山村人不懂文艺娱乐,很想解决这个问题。但苦于无曲。有一年春,他靠大树构想曲子,突然有一对青绿色*的鸟落在不远处的树上互相对歌,歌声婉转动听。中格尔阿吾就模仿这对鸟的歌声又经加工改造,创造了锅庄和情歌情舞,并把情歌情舞取名为“龙巴学俚(意为河谷情舞)”。这种鸟叫“阿中追姆(阿中:歌手之意;追姆:画眉鸟类)”,阿中追姆只有在春意盎然时才双双对歌出没。这种鸟也只有居加才有。古时居加村只有三户人家,叫“居加三户村”,也叫刻尔那居加(刻尔那:意为隐没在森林之中)。有一天,中格尔阿吾下山来居加村,见到村里在办结婚喜事,就站着不说话,居加人见他,就打招呼,“呀、呀,中格尔阿吾,我们办喜事,只是吃吃喝喝而已,不会文化娱乐,觉得很泛味,你有什么可解决的方法吗?”,他就把自己所创作的锅庄曲传给了居加人,也把情舞情歌传给了居加人。从此,居加人学会了各种文艺娱乐活动,精通锅庄和情歌情舞的也代代承传。

  不说远古,就谈近代,居加村有个叫鲁茸农布的,就闻名尼西全乡,奔子栏、拖丁乡的洛玉、夺通两个行政村。他的歌词和歌喉是最优美的。他去世后又有居加摆脚肖巴,他不仅会唱,而且喜爱舞。据说舞不跳时间长了,他的脚就疼的厉害,一跳舞脚就不疼了。在尼西全乡,居加附近,好多家办喜事,都请肖巴来当锅庄和情舞师傅。情歌有约会歌,男女搭肩拥抱对歌,打野睡、抱枕睡对歌。出外劳动或者走村串寨,男女遥相对歌。男女先把情舞地名唱出,就知道对方是什么地方的人。歌声有雄壮、豪迈的,有婉转柔顺的,词语丰富多彩,举不胜举。情歌情舞统称学俚,也叫“宗旦”(宗旦:意为年轻人聚会谈情说爱。也有俏皮的意思)。所以跳唱情舞情歌要避违长辈,要离开村子去跳唱。情舞情歌是从居加起源发展的,但范围局限性较大。

  根据“龙巴学俚”名词知道,“龙巴”就是河谷,低海拔地方的意思。她流传于尼西乡,德钦县奔子栏乡,还有拖顶乡的洛玉等村,辐射的范围有四川德荣县的瓦卡乡,德钦县霞若乡的着林、霞若两个行政村,还有中甸县的五境乡。

  凡是跳舞地方,都取有情舞地名。情舞地名主要依据各自然村的地形、地貌、地质或特殊植物来取。也有少数由人的性格特征命名的。情歌情舞起源发展于居加村,所以,中格尔阿吾把自己的名字送给居加村,叫“中格尔阿主”意为柳树庄或柳树情郎,也因居加河边自然垂柳成林而得,后来随着情舞的扩展,根据居加牧草多,人善良、老实活泼,又取名为“奔格尔阿主”,(奔:草原或豪迈之意,“格尔”:意为牦牛类,性格温顺,如果是母牛,出奶多、奶质好)。男方唱或跳时要称“中格尔阿主”,女方唱时要称“中格尔阿妈。”中格尔是地名,“阿主”,阿妈是男方或女方的意思。在居加开创后,中格尔阿吾把自己所创作的锅庄、情歌、情舞词曲编辑成书,用马驮着到处去传播,传到哪里,就给那个村命名情舞地名,如:江东村江东自然村取为“齐杰”(齐杰:意为水边游泳,又名:“下格尔”意为白岩)。江东胜利村叫“得通”,意为旗坝;国光村叫“些那”,因岩峰林立,象珊瑚状之意,洛它、西丁各两村取名“四德”,意为柏香树多,此地以柏香柴特别香而闻名。传说中格尔阿吾把锅庄、情歌、情舞传授至西丁各后,就丢了半驮歌本,所以现在的西丁各,洛它两村,从古至今很喜欢组织跳锅庄和情舞,会唱会跳的也较多。

  “中格尔阿吾”的身世也象阿古顿巴一样,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的去终,而他的名字和锅庄、情舞却千秋万代在居加等地流传下来。居加人把唱得好跳得好的伙子美称为“中格尔阿吾”的转世,他代表仪表美、语言美。这一美称代表文艺的智慧星。被誉为“中格阿吾”的人是要受到尊敬与羡慕的。

  【延伸阅读】尼西情舞

  尼西情舞,是云南省迪庆州尼西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歌舞。

  在尼西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中格阿吾的智者,他会听小鸟的话语。一天,他骑着马本想走天涯,却在尼西听到小鸟在说这里应该是他的家。他就从马背上跳下来,眼前突然出现了美丽的风景:这里山清水秀、柳树成荫,到处开满鲜花,不时飘来阵阵花香,勤劳的人民吟唱着欢快的劳动歌曲,憧憬着丰收的希望,在田间耕作,那欢乐的歌声和笑声把一片片柳叶都震落下来了。这样,中格阿吾就在这里安了家。从那时起,他把小鸟的情歌流传给了勤劳的尼西青年们,歌名为“龙巴祥昌”,它是迪庆藏族歌舞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舞蹈。

  “龙巴祥昌”由三部分组成:即相会歌、赞美歌、情舞。相会歌和赞美歌唱跳时间不长,双方主要唱些礼节性的见面词,或夸赞对方人品、穿戴等,大约对唱十来首,就转入主体——情舞,边唱边跳,将自己的感情通过歌舞的形式完全倾诉出来。“龙巴祥昌”中的歌词几乎都是以爱恋为主并即兴串编的。唱跳时,必须要到山野或者离村较远的地方,既不能邀请长辈,不允许小孩到场,因为情舞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重要方式。情舞音乐具有柔情和粗犷的地域风情,特别是在热烈豪迈的歌舞声中,舞曲中间和尾部“哦…哦…哦…哦夏!”等呼唤性的虚词和男女声合唱的自然合声,给人一种兴奋、愉快、自然美的感觉。也就是在这种愉快的歌舞声中,不知不觉午夜已悄悄来临,这时动态的歌舞就告一段落,而静态的诉唱—打野睡歌则准备拉开序幕,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一对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便相互邀约,有的走向溪流边,有的坐在田梗上,有的躲到果树下,还有的步入庄房。在庄房中,双方必须身着衣裤,倾诉相互的爱慕之情,但不得有非分之想或之举。在庄房内可看到一对对相爱的青年男女依次而卧,轻声用委婉、缠绵的歌曲,歌唱心中的爱恋或相互赠送、交换各自的礼物,一般要延续到第二天的黎明时分才会分手。在庄房中如果有不检点的行为,就会遭到大家的鄙视甚至将他赶出庄房。在尼西这是被人们公认的祖辈流传下来的习俗,世世代代受到了人们的保护。直到解放前夕,这种习俗仍然存在。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情舞之后打野睡歌的习俗早已消失,而情舞依然成为尼西青年谈情说爱和交际的重要方式被保存下来.自古以来,情舞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过年过节,婚嫁志喜、恭迎恭送权贵佳客,当地百姓就穿起鲜艳的藏族服装,唱情歌跳情舞。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众文化的传播,尼西情舞在一段时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许多青年热衷于外来的歌舞,而对丰富多彩的尼西情舞却失去了兴趣,这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爱情观念的转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和青年人过分追求所谓的时尚以及整个社会受“舶来文化”和“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导致年轻人不愿学尼西情舞、不愿跳尼西情舞,并错误地认为学跳尼西情舞已过时和落伍。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由于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香格里拉的支柱产业,而尼西情舞以它热情、雄健、奔放的特色原汁原味地展示藏民族生性豪迈、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个性,与藏民的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交相辉映,成为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开发价值,因而得到人们的认可;使广大外来游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调查,在香格里拉县城,已出现第一家具有尼西风情的藏民家访,主要以尼西情舞来吸引游客。在市场上,出现了第一盘名为“尼西情舞”的DVD带子。在独克宗古城和坛城广场,也掀起了跳尼西情舞的热潮。

470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