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传说>

中山装是怎么来的

时间: 宇晴1008 分享

  一听到中山装,也许有的人会联想到孙中山先生,确实中山装的来历是与孙中山先生有关。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山装是怎么来的,欢迎大家阅读。

  中山装是怎么来的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由于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也习惯称呼中山装为“毛装”。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着中山装。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装和其他时装逐渐开始流行。虽然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国内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胡锦涛同志等国家领导人身着中山装面向世人、面向世界。

  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8篇大会发言和36篇集体提案。关于“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事宜”的提案内容中,民革中央将建议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中山装的简介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由于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也习惯称呼中山装为“毛装”。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着中山装。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装和其他时装逐渐开始流行。虽然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国内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胡锦涛同志等国家领导人身着中山装面向世人、面向世界。

  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8篇大会发言和36篇集体提案。关于“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事宜”的提案内容中,民革中央将建议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中山装的评价

  当中山先生穿起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多是进口的(当时这些东西多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 中山装由于具备好看、实用、方便等优点,所以一经孙中山先生提倡,就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思想和含义

  以前流行的说法是: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孙文或国民政府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有关中山装的三民主义、国之四维、五权宪法等政治含义流传甚广,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大陆高中历史课堂甚至社会上流行的“常识”。然研读所有相关论著,始终未发现有支撑史料。专攻民国风俗文化的南开大学李少兵教授,著名孙中山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原负责人余齐昭都不以为然。

  江苏师范大学薛伟强博士于2014年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证,基于民国时期大量官私文献的梳理检核,没有证据支持孙中山或国民政府曾赋予中山装特殊的政治含义。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既包含政治原因,也有现实合理性。国家权力的规训、引导是主要的外因,民众的接受和认可是主要的内因,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渐进过程,但其中并不存在所谓特殊的政治文化。1929年,虽然民间曾经出现过一次中山装象征“三民五权”的说法,但其后一度中断数十年,直至民国结束未曾在文献中再现,说明在民国时期知之甚少、不被社会认可。

  通过建国后大量文献和史实的排比分析,中山装所谓的特殊含义复杂的演变过程昭然若揭。新中国建立40多年后,其自1992年夏林根为始作俑者,不过4年,便由科技记者谭经望臻于大成。新世纪初,电视媒体、官方教科书、服装公司及地方政府等先后大力宣扬,所谓中山装的三民主义、国之四维、五权宪法等政治文化蕴涵终于成为流行的“常识”。然而,在此期间,相关言论绝大部分出自旅游、科技、服装、文学等领域从业者,而且始终没有哪怕一条史料支撑,包括其中唯一的一篇由历史学者撰写的专业研究文章( 陈蕴茜:《身体政治:国家权力与民国中山装的流行》,《学术月刊》2007年第9期)。 考虑到台湾政府与孙中山的特殊关系,作者也专门电邮咨询了台湾的陈永发、古伟瀛等知名历史学教授和专家,他们大部分阅信前连中山装的“三、四、五含义”都从未听闻。台湾教育研究院的同行萧忆梅博士回复说:“关于中山装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政治含义应该是没有明载在台湾中小学教科书的, 至少在历史教科书是确定没有的”。 至此,我们可以比较稳妥的认定,所谓中山装的特殊政治意义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最多可以视为民间娱乐版。

  由来另一说法

  中山装是孙中山设计而成的,目的是为现代中国人提供轻便的工作兼社交服。孙中山本身只说明推广中山装的原因,但没有讲清楚其主要灵感何来?以下简介中山装起源的三种说法。

  有关中山装的创作灵感,最常听到的说法是来自南洋华侨的企领服。它指出孙中山在1902年起越南筹建兴中会分会,委托河内一来自广东的裁缝黄隆生生产第一套中山装。孙中山采当时南洋华侨流行的企领代替西装的硬领,又将企领服的三袋改为四个,可放笔记、纸笔及工具等东西以方便学习或工作。

  此外,也有人指出中山装的主要参考来自中国。源出中国说再分广东便服说及宁波服便服说。两者均认为孙中山从中国地方便服为基础,加入西装的硬领及多袋等特色而成。有考证指出1916年孙中山托宁波(荣昌祥)裁缝王才运裁出第一套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折衷南洋华侨说及中国说如下:“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於衞生,便於动作,易於经济,壮於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南洋华侨说及中国说都似乎有意不提日本的影响。老实说什么南洋企领服、广东便服、宁波便服、甚至西装都不太像中山装,彼此的关系应该不会太密切。最像中山装的是日本校服及陆军士官服。孙中山及革命党在日活动时间不短(曾留日者众)。据说孙中山委托日本华侨张方诚设计了中山装的草图,然后返上海后,于1916年命王才运依图生产。亦有一说是1919年孙中山将自己穿过的日本陆军服拿去上海的亨利服装店改为便服,成为中山装的起源。


中山装是怎么来的相关文章:

1.“中山装”英语怎么说

2.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阅读题答案

3.真实短篇鬼故事

4.成语判若两人如何造句

352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