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2)
观音道场
典载的道场
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辅弼,所以他的根本道场,是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位居补处的大菩萨;《悲华经》说,观世音菩萨在阿弥陀佛入灭后继承佛位;《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等也说,观世音菩萨常住极乐世界,师承并辅助阿弥陀佛。《观无量寿经》说,观音菩萨宝冠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诸圣众共同迎接众生到极乐世界。
南印度普陀山(方便有余土):补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译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简称为普陀山,义净译名海岛山,或小白华山,又名光明山。在此娑婆世界,南印度海边普陀落伽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古道场,《华严经》说,光明山(Potalaka)有菩萨叫观世音。《华严经探玄记》说,光明山在南印度南边,山上的花草树木常有光明,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光明的示现。《千手经》提到释迦牟尼佛曾在补陀落山,而此地是观世音菩萨道场。 《大唐西域记》说,观自在菩萨居住在环境危险的布呾洛迦山(Potalaka),而有人不顾危险前往求见菩萨。
传说的道场
浙江普陀山:浙江定海的普陀山,本名梅岑,受《华严经》补怛洛迦的影响,改名为“普陀山”。古时我国与日本、高丽、新罗等诸国来往,多以为此岛为转站等候风信扬帆。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来华求法的日本僧人慧锷,在五台山请到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供养。慧锷从四明(浙江宁波境内)出海,当船经过舟山群岛时,被狂风恶浪阻住了归程,传说当时的海面伸出了许多铁莲华,船不能前航,被迫将圣像留在岛上结庐供奉。 观世音菩萨与此岛有缘,朝拜的人日渐多了起来,终更名为普陀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现在的普陀山与洛迦山,是属于舟山群岛的两个小岛。普陀山的面积为11.82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其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最高点为佛顶山白华顶,海拔288.2米。现存有三十多座寺院散布于全岛各处,其中以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三大寺,其余尚有梵音洞、紫竹林、福泉庵、梅福庵、杨枝庵、大乘庵、广福庵、圆通庵、海澄庵、祥慧庵等较为知名。
西藏普陀宫:西藏拉萨的“普陀宫”(即布达拉宫),也被视为观音化身处。布达拉之得名,同普陀山得名一样,由梵文的补怛洛迦而来。
究竟的道场观世音菩萨,并不说有固定道场。佛典说观世音菩萨往劫中久已成佛。虽安住常寂光土,而以大悲垂形实报土和方便土;虽常侍阿弥陀佛,而在十方界普现色身广行救度(同居三土)。观世音菩萨为令众生投诚有地而示迹普陀,并非只在普陀不在他处,而是“无刹不现身”。《普门品》宣说,观世音菩萨普随一切众生根性施行解救,而不独立一门。“普门”即普遍通达,法力广大无边。若菩萨只在南海,则不称为普门。印光大师认为,观世音菩萨的普门救度,犹如一月投影万川,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也皆现全月。但如果水昏暗波动,月影便不能分明。众生的心如水,如果心不志诚,便难蒙救护。
观世音菩萨能闻声救苦,到处行慈运悲,以此大悲行愿而救度众生,广做佛事。观世音菩萨的大智大悲、大愿大力,即是他成就佛道之所,所以观世音菩萨乃是大悲为道场。太虚大师说:“清净为心皆补怛(即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 哪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哪里有菩萨的广大慈悲,哪里就是观音道场。佛法认为,以无住为本,方可建立一切法。法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以无所住而行大悲救度众生。其大智大悲,并没有住普陀和不住普陀的区别,观世音菩萨是无所住且无所不在的。
观音身相
幻化之相
庄严报身:大乘佛教中的“报身”即俗话说的真身,“报身”所呈现的形相是由所造业因的所感果报的外化。《观无量寿经》说明:观世音菩萨的身体非常广大并呈紫金色;头上圆光有五百化佛,每尊佛有五百菩萨和无数诸天侍奉;头冠有一高大宏伟的站立化佛;菩萨面部呈金色;眉间的白色毫毛放八万四千(表无数)种光明,每道光有无数化佛,每尊化佛化显无数菩萨;菩萨手臂如红莲花色并有八十亿光明;手掌杂合五百亿莲华的各种颜色;每个手指能显示八万四千犹如印文的画面,每种画面有八万四千色,每种色又有八万四千光,且光明柔软(柔软又譬喻佛法),他用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的千辐轮(一千个轮盘的庄严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落脚时便有金刚摩尼花遍满一切;经中说,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几乎和佛等同,除了顶上的肉髻及无见顶相(一种极其高大的庄严相)不及世尊。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亿劫时,跟随千光王静住如来修行,听如来宣说大悲心陀罗尼,当下从初地证到超八地,于是立誓要利益一切众生并生千手千眼, 发愿后果然具足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一起震动,十方诸佛一齐放射超日月大光明。千手遍护众生,千眼遍观世间,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广大慈悲和无边愿力。其他在《楞严经》卷六中,尚有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四十臂、一百八臂,乃至千臂、万臂、八万四千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一百八目,乃至千目、万目、八万四千目。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像,一般以42臂喻千手,除本身双手外,再有20双,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每只手各25有(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的环境,包括四洲、四恶趣、色欲天等);也有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确实有上千只手。
随类应化:《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根性及类别的众生,他可化现三十二种不同的身份,为之说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独觉身、缘觉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国太子身、人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药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紧那罗身、摩呼罗伽身、人身、非人。《法华经·普门品》所举的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身,与《楞严经》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独觉和缘觉)、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女、童男、童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及非人等身、执金刚神身。三十二及三十三都不是定数,实则应化无量。
两种六观音:天台宗《摩诃止观》立六观音,与六道相对应。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三障,大慈观世音破饿鬼道三障,师子无畏观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观世音破阿修罗道三障,天人丈夫观世音破人道三障,大梵深远观世音破天道三障。 传至日本,天台宗又建立密教的六观音,即台密所立的六观音:化导饿鬼道的千手观音、化导地狱道的圣观音、化导畜生道的马头观音、化导修罗道的十一面观音、化导人道的不空罥索观音、化导天道的如意轮观音。
四臂观音:喇嘛教的四臂观音,白色身体代表清净无瑕的身言意、前两臂合掌并持如意宝珠、后两臂高举至肩,右后手持水晶念珠代表救渡众生出离轮回、左手持白莲代表净化一切烦恼。四臂另代表四种佛行(息增怀诛)。左肩鹿皮表慈悲纯正心,头顶五方佛冠代表五方智慧;金刚坐表稳固的禅定境界。以上六种装饰为六度万行成就;坐月盘上表慈悲方便法。其下莲花象徵清净境界。心咒为六字大明咒,加持净化六道众生的恶业恶障,走向六成就悉地。
二十一度母:喇嘛教视二十一度母为观音化身。 度母有白、红、蓝、黄、绿、黑六色身色。喇嘛教经典载,二十一位度母能救度怨敌、狮子、大象、火、水、毒蛇、盗贼、牢狱、食肉或非人,麻疯病、死神、贫困、亲眷分离、国王惩罚、霹雳、事务衰萎所致的16种灾难恐怖,还可增加顺缘、增长福寿,对有情利益甚大。被尊为世间轮回中拯救众生的度脱之母,以及诸佛事业的担负者或佛母。度母信仰主要流行于藏蒙之地,汉语体系佛教称多罗菩萨。
三十三观音:唐代以后,观音形象被汉化佛教不断改造,最后定型为“三十三观音”,分别有:
杨枝观音 龙头观音 持经观音 圆光观音 游戏观音 白衣观音 莲卧观音 泷见观音 施药观音 鱼篮观音
德王观音 水月观音 一叶观音 青颈观音 威德观音 延命观音 六时观音 众宝观音 岩户观音 能静观音
阿耨观音 叶衣观音 琉璃观音 蛤蜊观音 普慈观音 合掌观音 一如观音 不二观音 持莲观音 洒水观音
多罗尊观音 阿摩提观音 马郎妇观音
男女之相
观世音菩萨,在随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过观世音菩萨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比如《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唐代以前的观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现女相。但到后来,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学者,则直称观音为东方的女神。
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种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但是佛教认为: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扩大。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无相之相
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无数,都是不可取不可得的幻化假相。《楞严经妙心疏》说,以为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都是错误的,观世音菩萨的真像是寂灭的无相之像,而能现一切相。 《金刚经》也说,如来具三十二相,其实“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同样的,若能见诸相非相,也即是见观世音菩萨。
观音的行慈运悲
劝念观音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行。三界火宅,众生心中充满热恼。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众生信仰观世音菩萨,即渴求菩萨的甘露水,息灭内心的热恼。佛教劝诫,观世音菩萨确有令众生热恼变清凉的甘露水(甘露又喻佛法涅槃解脱之道),如时时虔诚的礼念观音,能得菩萨的悲心救护。
因为观音信仰所普遍存在的功利交换心理,佛教认为信仰观音应真心恳切,而不是苦难当头才临时抱佛脚。只有平时忠实真诚,才能和菩萨大悲愿力相应。唯有平时奉行菩萨言教,才能增长清净的功德资粮。好比人在病时信任医师诊治,一旦病好就完全忘却医生嘱咐,这样自然不会有长久健康。不但生病时需要疗养,无病时更需维持和促进健康。信仰观音菩萨,也应在平时忠实奉行。这样才能常得杨枝甘露的灌洒,常得没有热恼的清凉。
劝行大悲
观世音菩萨行大悲,也教众生修大悲。他在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积集无量功德而得究竟解脱。佛教承诺,若至诚奉行菩萨言说,能解脱现生苦恼,获得人生应有福乐。若累世修大悲行可成就菩萨的无边功德。 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华严经》中善财童子请教观世音菩萨如何修学菩萨行,观世音菩萨对他说:在无量法门中,我修学了大悲行解脱门。起初我渐渐的学行大悲,经过长久学习后,终於深入大悲法门广度众生,成就无边的清净功德,而得无上解脱。善财!我行大悲的一贯目的,在于解除一切众生的苦痛,救护他,使他们免除怖畏。
佛教告诫众生,欲得菩萨护念,无有恐怖,应修学菩萨的大悲法门。行大悲者凡见人类的苦痛,能平等予以同情,愿拔除其苦;再能平等同情一切众生,即是菩萨的悲心。佛教认为悲心是每一众生本来具有的,但众生心境狭隘,不能扩大同情成为大悲心。众生被烦恼所惑,被自私情见所围,不能现起平等悲心。常人以为自己与亲属朋友才有关系,根据佛法的缘起义说,人与人甚至与他道的众生,无始以来都曾有过密切关系。能作如是观,自能同情一切众生,成为平等的悲心。
佛法根本
大乘佛教极为强调悲心,视悲心为佛法的根本。《佛说法集经》中观世音菩萨说:“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因为大乘的发菩提心,广度众生,就是“菩提所缘,缘苦众生”的悲心发动。悲心人皆有之,而没有菩萨的广大,但能通过不断修学发挥悲心,成为无穷的深广。没有悲心所修的功德是人天果报或小乘功德。若具有悲心,一切修行都是成就果德的因缘。所以经中总是说“大悲为上首”。一切清净功德都以大悲为领导。扩大同情而成为菩萨的平等悲心,凡夫似乎不易做到。若能以缘起正观,观察人与人间的关系,则不难发现到自身与众生的关切,而能体察一切众生的苦痛。这是大乘佛教极为重要的价值观,也是诸大宗派的共识。
猜你喜欢:
1.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2.观音菩萨的传说
4.有关观音的故事
5.神仙传说故事
观音菩萨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2)
上一篇:敦煌莫高窟传说小故事灵异古怪
下一篇:泰山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