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会计知识 >

行政单位会计学习基础知识

时间: 泽凡0 分享

会计准则变化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必须及时了解和适应新的的财务规定和标准以便做出恰当的决策和报告。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行政单位会计学习基础知识,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

行政单位会计学习基础知识

行政单位会计学习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用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各级会计工作正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但是,目前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某些问题还表现的比较突出。为此,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夯实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和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级会计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会计水平稳步提高,会计工作在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会计岗位设置不符合要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减少费用开支或其它原因,违反《会计法》和《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不按规定设置专职会计人员,或使用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缺少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还有的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既管钱又管账,内部会计管理失控,造成会计核算的漏洞。

2.原始凭证不真实。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对外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没有按规定审核,以白条支付;报销、领款人用圆珠笔或铅笔签字;支款单和支款报销单使用混乱;借款、报销、转账等凭证或没有领导人签字、没有报销人签字或没有审核人签字;大量的报销单据后不附相应的明细清单,这就使得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3.财务报告数据失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随意编制财务报告,成为名副其实的“编表”,造成账表不符;有的.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虽然有报表但没有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对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的比较,或徒有形式的数字比较,或应付了事的几行字,从而极大地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的正确理解。甚至有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的单位往往有对内对外几套账,这种情况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的。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对财产管理账、卡、物“三相符”存在人为操作现象,以账代物,即便有盘盈、盘亏、报废也未按规定报批财政局进行财务处理,造成盈亏不实。有的单位对不属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几乎是放任自流,从而造成财产流失。还有的单位严重违反政府集中采购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购置应由政府集中采购的车辆、办公设备等。还有的个别单位为了方便,全部银行存款印鉴由会计或出纳一人保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稽核制度不完善、随意性强。以上这些现象轻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重则给违法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近年来审计发现的多起挪用案就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存在着很大关系。

5.会计档案不全。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有的会计档案谁用谁拿,没有借阅手续;会计资料未定期立卷、归档,或归档资料不全,使一些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从而影响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特别是一些涉及到重大业务的政策文件没纳人会计档案之中,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争议,无法查找政策依据等。有的单位甚至连本单位的目标考核方面的各种指标文件也没纳人会计档案之中,只单纯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认为是会计档案,一旦发生争议,就无法查找依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以上这些问题尽管发生在个别单位,但其危害性却不容低估。它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正因为如此,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会计工作只是收收支支,没有什么了不起,一切工作都是领导说了算,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学习业务和更新知识,致使有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缺乏了解,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制度要求不符。甚至有个别单位的领导不懂财务管理,为了自身利益,常常人为地调整财务指标,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

(二)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能力偏低。尽管近年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规模开展,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但也有部分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又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又不注意继续深造,理不清科目、账薄、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一些会计人员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新的会计法规,总按自己的习惯进行账务处理,因此,对于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不了解。

(三)是管理乏力、督促检查不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错误地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各单位的内部事务,由各单位负责人抓就可以了,上级部门不必过多地干预,对基层单位的管理主要应当限于对会计工作的结果,即会计报表的管理。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上处于长期无人监督、检查的状态。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人过问,或者虽然有一些检查,但多是专项检查,有的是走过场,应付了事,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由于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认识差异,造成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有所削弱,导致会计基础工作出现滑坡。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规范:

1.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一个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基础工作好坏与领导重视和支持密切相关。作为“一把手”,是《会计法》授权的财务主要负责人,不仅要自己掌握了解《会计法》赋予的职责、义务,还要支持会计人员按政策、制度办事,为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的财会业务骨干,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2.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应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其他教育培训途径,加强较为系统的业务知识、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并掌握本行业的业务知识,认真学好、学懂并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自己从事的工作符合《规范》的要求,既要有危机感,又要有责任感。从前面提到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来看,只要工作中稍微再认真细致一点,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同时,会计人员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执业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只有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好本行业会计基础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才能真正参与单位管理与决策,并为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使财会工作者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人才。

3.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单位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其中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是会计工作规范的核心。只有制定并严格执行一整套会计工作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才有保障。

4.加强监督,齐抓共管。对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负责人要管,会计管理部门和社会都要管。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各级财政部门应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一是彻底清除无证上岗人员;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和奖罚,并与会计岗位资格聘任、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同时,财政、税务、审计等会计执法部门各尽其责,相互协作,形成政府监督合力与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组成完善的监督体系,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总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各级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本职工作,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

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会计基础重点知识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5、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7、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

8、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9、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3、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区分: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

6、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日期、单位和个人、内容、金额

7、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8、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9、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10、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1、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写错误的,重新编制。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包括六项: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考试大:

本章的分值及内容简介:

本章内容较少。主要讲述了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内容,包括: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账户的概念、账户的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要求掌握)

(一)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说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会计要素又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这六个会计要素对于纷繁复杂的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又显得过于粗略。因此,为满足经营管理及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必须对会计要素进行细化。即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每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门别类的划分,设置会计科目。

(三)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计入何种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的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备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会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要求掌握)

(一)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设置:总分类科目一般按财政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为明细科目,是对于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设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以外,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二)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具体如下:

(1)资产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资产增减变化,提供资产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类科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帐准备、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物资采购、

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

(2)负债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负债增减变化,提供负债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负债类科目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提供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科目是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5)损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收入、费用的发生或归集,提供一定期间损益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损益类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

归纳总结:上面的内容很多,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记清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下面帮助大家归纳总结强调一下,以便于记忆:

(1)很多科目名称是相对应的:

1)收付对应:

例如: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应收股利和应付股利、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

2)收支对应:

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3)长短对应:

例如: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

(2)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目:例如:现金、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等等。

(3)有一些根据名字就可以理解其含义的科目:

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股利、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物资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生产成本、劳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所得税等等。

(4)有些科目的最后两个字是“准备”:

例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补充:对常用会计科目的简要解释和说明(只需简单了解):

资产类:

(1)库存现金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

(3)短期投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

包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

(4)应收票据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5)应收股利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企业应该收取的其它单位的利润,也在本科目核算。

(6)应收利息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债券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

(7)应收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8)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它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9)坏帐准备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提取的坏帐准备。

(10)预付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11)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2)库存商品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13)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各项费用。

(14)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购入的在一年内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和其它债权投资。

(15)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投出的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它股权投资等。

(16)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原价。

(17)累计折旧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18)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是进行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需要安装的设备的价值。

(19)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20)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

(21)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负债类:

(1)短期借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向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2)应付票据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和商业承兑汇票。

(3)应付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

(4)预收账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

(5)应付工资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应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但是注意:退休人员的工资不在本科目核算,而是在实际发放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6)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提取的福利费(按照应付工资的14%计提)。

(7)应付股利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8)应交税金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应该交纳的各种税金,但是注意: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契税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

(9)其他应付款核算的是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10)应付利息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186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