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法律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融资有哪些法律风险?应该如何防控?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一、中小企业融资法律风险
(一)企业保证担保和抵押担保风险
1、企业保证担保风险。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在实践中,中小企业一般并不能享受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优惠政策,但是中小企业的建立发展初期,十分需要资金的支持确苦于没有优质、足够的资产可以用以抵押,只能去各处寻找具有担保能力的保证人(企业或者自然人)来提供保证担保。但是企业互保本身就蕴含着相关法律风险,一旦担保或者融资企业出现危机,融资人或者担保人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
2、企业抵押担保风险。中小企业在熬过创立初期各种艰苦,进入发展中期、取得一定规模后,一般情况下也就具有了可以用以抵押的资产,此时可以选择通过抵押自由资产向正规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等金融融资。但是规避了企业互保的风险并不代表企业已经完全规避了所有担保风险,抵押担保也有其本身不能避险的法律风险。企业通过抵押自有的资产向银行申请贷款,而银行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为了保证银行自身利益不受损失,会对抵押资产详实评估并进行打折出借贷款。这样企业获得的贷款数额往往低于抵押财产的实际价,并且在实践中,银行会利用其优势地位,要求申请贷款企业出具承诺函,保障银行可以在全部价款中优先实现银行债权。银行要求企业出具此种承诺函是银行意图将其在企业抵押物之外资产的平等受偿权变更为优先受偿权,而此种行为明显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
(二)民间融资风险
1、融资成本超出企业承受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民间借贷利率应以年化24%为限,最高已支付的利息不能超过年化36%。法律规定的融资上限已经远高于银行类融资渠道。在实践中,民间借贷往往通过“砍头息”、“明股实债”等其他变形方式将利率继续往上涨。
高额的利息支付,对本就资金困难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加重了融资企业的经济负担,导致企业资金使用的恶性循环,如此不断的恶性循环,终将耗尽企业的全部资产,把企业推入破产的境地。
2、民间融资渠道混乱
民间融资渠道乱象的源头,在于民间资本的乱象。以上提到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问题,民间资本投入金融机构回报率低。大量民间资本无处安放,没有规划、缺乏监管的民间资本在金融市场中野蛮生长,甚至引发涉黑涉恶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3、其他刑事风险
民间融资存在的法律风险,一是容易构成集资诈骗罪,二是容易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企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式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就容易陷入集资诈骗罪的风险当中;企业未经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行为,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就容易陷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风险当中,另外还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也容易被纳入到上诉两个罪名当中,此两类犯罪在中小企业中最为多见,有的企业实际控制人甚至都不知道其民间融资行为实则已经涉嫌违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措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更有甚者通过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称只有3到5年,笔者认为这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来源有待考究,但同时也反应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之艰辛,成功道路之坎坷。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可以从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发,适当降低企业融资带来的不利后果,为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笔者从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着手,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提高企业自身法律风险方案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金融体系,企业稳步落实政策措施
2019年7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该通知依法惩治非法放贷犯罪活动,切实维护了国家金融市场秩序于社会和谐稳定,正在逐步肃清民间借贷中涉黑涉恶的民间资本力量。由此可见,国家正在逐步健全我国金融体系,搭建良性的经济结构,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开放的舞台。
另外国家也有各式各样的政策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国务院出具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企业要抓住国家优惠政策,善用我国优惠举措,紧跟国家经济步伐,提高企业信用体制,降低企业融资频次,从根本上杜绝企业融资风险。
(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除依靠国家完善经济体系外,中小企业想要化解企业融资法律风险更需要从内部治理出发,不断加强中小企业的法律意识,健全企业内部的融资管理制度,从而化解企业面临的融资法律风险。
1、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往往从企业的经营状况出发着眼看待企业融资问题,其看中的是此项融资能解决企业的哪项问题,其更多看中的是经济利益。然而往往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法务部门,无法对融资涉及到的具体项目内容条款进行逐字逐句的剖析,由于对融资条款的误解引发的诉讼案件比比皆是,而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此类案件由融资人承担责任的裁判结果也占大多数。
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应提升法律风险培训意识,适当邀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做一些常规的法律培训。在进行一项融资项目时,应寻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帮助,尤其出具专业的融资意见,避免因为盲目的融资行为导致的惨重损失。
2、完善企业融资管理制度
除提高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之外,还应该完善企业融资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制定匹配企业实际情况的融资计划,合理控制融资规模,设置融资类型优先等级,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对象,在中小企业发展良好,拥有较为良性的资产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银行类融资,在中小企业发展坎坷,资产价值不高的情况下择优选择民间类融资,对于高新企业还可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另外,笔者在此提示,如果企业已经陷入债务危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了,中小企业要量力而行,不可亡羊补牢,再高息通过民间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这无异于加深企业负债,应立即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或进行企业重组,先化解企业危机再进行新一轮融资。
3、合理利用融资资金。
如企业已经规避了融资行为本身带来的法律风险,那么按期归还融资资金就是最后一步。如企业正常使用融资资金并按期归还,由此并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不良影响。但是如企业不能合理利用融资资金,不仅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亏损或陷入债务危机,更有可能因为不能按期归还资金而引发司法纠纷并影响企业征信,降低企业信用等级影响企业发展,更有甚者会引发各类刑事犯罪,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骗取贷款罪、合同诈骗罪等等。因此,合法合规合理利用融资资金是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基本前提条件,这也是规避中小企业融资法律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
1.融资决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