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创业无息贷款政策
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鼓励农民工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政策,下面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返乡农民工创业无息贷款政策。
返乡农民工创业无息贷款政策
农民工创业,政府首先在场地上给予支持。对场地内的房租、水电费、物管等给予一定减免。其次,降低门槛。在农民工及大学生自己创业正式注册前,申领《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证书》即可从事经营活动;大学生创业注册资本可以“零首付”;在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居民自住楼可以作为注册地址。第三,政府在资金上也给予很大帮助。政府通过建立小额担保机构,对自主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一般在5万元左右,根据人数和项目具体情况,最高额度一般在50万元左右,并且为全额贴息;对于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为200万元以内,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当地财政各负担一半。此外,全市所有的区、街道、社区还建立了创业服务平台,提供创业培训与咨询。
农民工创业无息贷款申请条件
从2009年开始,返乡创业的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的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2、 有固定的经营场地和一定的自有资本金;
3、 从事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4、 自筹资金不低于项目所需资金的40%;
5、 无不良纪录,信用良好;
6、 应通过创业培训,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
贷款人持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出具的返乡创业证明、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等资料到桂东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申请,对从事微利项目的,根据规模大小,可以发放5万元以内的贷款,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
农民工创业难的问题所在
一是部分银行对农民工创业信心不足
农民工创业贷款难,归根结底是银行对农民工创业没有信心。返乡农民工创业搞的大多是种植、养殖业,与市场不能有效接轨,是“二级市场”,弄不好投资就“打水漂”了,因此银行信心不足。
二是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加重贷款难度
金融机构在贷款评估、抵押等程序上设置门槛较高。农民工仅有几万元的启动资金,根本无法用来抵押,一些银行名义上的小额贷款,成了被农民工戏称为好看却“摘不到的桃子”。
三是申请小额贷款的流程复杂
据了解,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有固定的经营场地和一定的自有资本金;从事的经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具备还贷能力;无不良记录,信用良好,具有当地居民常住户口;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须有担保人,担保人必须是由县财政发放工资的在职人员等等。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绝大多数从事的都是种养殖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很少,加上申请小额贷款还需担保人,农民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再加上很多吃财政饭的人也不愿给别人担保,因此,真正能申请到小额无息担保贷款的返乡农民工极少。
农民工创业之思考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我国部分企业倒闭或破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用工市场萎缩,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与此同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多种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及时出台,为广大返乡农民工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创业机遇和发展环境,使他们有可能成为推进中部地区广大山区县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应当如何利用和挖掘返乡农民工资源呢?本文就结合慈利县实际,谈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科学判断:农民工返乡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慈利县作为中部山区劳务输出大县之一,从2000年至2008年,劳务输出人员已从8万人上升到13万人,年创经济收入已从3.2亿元上升到9.4亿元,分别增长62.5%和193.8%。受金融危机影响,从去年9月起就有大批农民工陆续返乡,通过采取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组织招聘会、提供公益性岗位援助等措施,积极与企业和输出基地联系,广辟就业渠道,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并组织专车输送到厂,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已经实现再输出,但仍有少部分农民工滞留在县内。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后,不仅带回了现代消费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积累了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要素,不少“务工能人”选择了回乡创业,成为了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新的亮点。据估计,2009年,慈利县选择在家创业的人数将达到1200人以上。
从表象上看,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在时间上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农民工返乡归咎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本质上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农民工人力资源之间的不适应。因此,理性地看,农民工大规模返乡作为劳动力市场资源流动配置的一种形式,它是经济结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要求转型升级的前兆反映。我们可以把金融危机看作是以一种自发纠错机制,金融危机的影响只不过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加剧了这一自发的调整进程。(创业故事网)
从自身上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部分农民工经过长期的“摸爬滚打”,铸就了创业精神,增强了创业能力,积累了创业资金;二是部分农民工有着传统的乡土观念和“根”文化,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和荣誉去打拼、去贡献;三是部分农民工对自己家乡的资源情况、人事关系和投资环境比较熟悉,也掌握了家乡内外的市场信息;四是部分农民工知道返乡创业具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可以保证其较高的成功率和预期的回报;五是部分农民工通过“打工大学”接受到了先进的科技文化,有了发展现代产业的冲动和信念;六是部分地区出台了许多“惠农”硬措施,使农村的创业环境更稳定、更优化、更实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客观分析:四大问题阻碍农民工返乡创业
目前,由于中部山区农民工回乡创业主要集中于建筑运输、矿产开采、餐饮服务和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之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又缺少外部扶持,因此,创业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
一是政府重视不够,创业缺少政策扶持。部分中部山区内十分重视引进外商投资,并给予政策上扶持。但针对返乡创业者,政策还不够完善,甚至一些地方还没有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享受不到与引进外资同等的待遇。即使有的地方出台了优惠政策,但许多政策不够具体,实用性和有效性差,缺乏政策的吸引力。
二是环境不够宽松,创业缺乏激励机制。在部分中部山区县办理相关手续的门槛较高,加上其它诸如土地问题、企业周边治安环境问题,少数部门和个人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政府对待回乡创业的一些优惠政策不能落到实处,制约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同时,部分山区县对创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如税费减免、资金扶持和金融信贷方面,使一些创业人员没有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创业缺乏金融支持。资金是企业维持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约束,中小型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成为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的瓶颈。
四是科技含量不高,创业人才较为短缺。部分返乡创业业主管理水平不高,创业经验不多,往往是夫妻、子女、至亲好友一齐上,家族性特点较为明显;不愿掏高价请人才,加之高技能人才不愿下乡入企,一般性人才不愿用,新培养人才等不及,老办法、老机制管理企业必然走不远;创业目标不高,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他们中不少人“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比较严重,满足于现有规模,满足于小有成就,使得他们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
积极应对: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保驾护航”
目前,中部山区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应当积极应对,合理引导,转变思路,狠出实招,帮助扶持有实力、有技术、有头脑、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自主创业。
(一)形成全力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共识。一是把返乡农民工创业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要意识到,昔日的就业“包袱”正在变为今日的宝贵财富,实施“返乡创业工程”是从更高层次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做法;要树立一批回乡创业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提高全社会对回乡创业的认识,从而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及时了解和掌握返乡民工的动态。对返乡民工基本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深入基层,多与返乡民工沟通交流,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服务。三是提出帮助返农民工创业的具体建议。一方面,要根据分类统计信息,对部分重点返乡农民工进行不定期的集体交流或个别访谈,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信息资源,结合县情实际,给他们提些合理化的建议或意见,共同搭建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另一方面,要结合返乡农民工实际和现有人才储备,适时召开产业发展交流会,对重点对象进行考察,按照适才适用的原则,对口发展规模适度的产业,给返乡农民工提供一个良好发展机遇,让他们带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切实为返乡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是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除了大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意义外,还要制定和出台相关文件,视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外商投资创业,明确规定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对返乡创业企业开放;凡是外商能享受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融资、培训、指导等诸多方面,返乡创业人员都能享受。二是设立农民工创业园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是落实优惠政策,保护好、引导好、支持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投资热情和创业冲动,实现集中管理,节约资源投入,追求“既富民又强县、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造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又能获得丰厚回报”等“多赢”目标的重要举措。 三是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量,着力优化创业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要像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三)着力实施积极的财税扶持政策。一方面,要实施积极的税收扶持政策,降低创业起始阶段的成本。农民返乡创办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微利型企业,创造的利润大多用来发工资,投资的回报周期较长,个人短期内收入少或见不到利润;因此,在这一阶段就要综合利用税收政策,提供税收优惠,能少则少、能减则减,给其3-5年的休养生息期。另一方面,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疏通其融资渠道。县财政建立非公经济创业基金,封闭运行、滚动发展,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中小企业扶持基金要向返乡创业者倾斜,成为其创业融资的主渠道之一;经相关部门认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就地就近从事二、三产业创业的农村劳动力,政府可比照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财政、中小企业发展部门要设法成立中小企业发展投融资担保机构,帮助其融资,切实解决其起步和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创业故事网)
(四)不断扩大人才资源在返乡创业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创业农民工可以免费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水平,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农民创业者的企业务工的农民工可免费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免费技能培训,为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提供高技能员工支持。另一方面,要搭建农村人才振兴平台。建立本地企业定期招聘机制,从农村毕业大学生和机关事业单位中为企业选派管理和技术人才,为返乡企业输血,破解返乡农民创办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解决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4.青年农民创业故事
5.农民工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