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
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
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有哪些呢?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新和创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欢迎阅读与借鉴!
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篇一:中途放弃考研毅然去创业的故事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大一新生刘正刚刚通过杭州一家叫“习文堂”的公司找到了一份家教兼职,给一名初三女生补课。他知道这个“习文堂”专门帮人找兼职,尤其是帮大学生找家教,不过他没想到,办这个“习文堂”的是他的浙大师兄,他毕业时本来有很好的机会考研,但他却选择了就业,工作后不久又选择了自己创业。
记者找到了这位“习文堂”堂主,他叫祝捷,来自甘肃兰州,浙大物理系光学专业的高材生,2004年本科毕业,瘦个儿,说话慢条斯理,蛮符合笔者心目中的“理科生”模样。大学毕业后,他在江苏一家企业担任光学工程师,一年不到,他就辞职回到杭州,办了这个习文堂。
辞职是不是因为干不了?祝捷说不是。他拿出了很多“证据”。高考那年,浙大在甘肃就招17人,他是其中之一;在浙大读大三时,就被他导师看中,招进实验室工作,研究激光。
“那会儿我还和导师合作,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SCI杂志上。”这对本科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进公司工作后,他在同一批进去的人当中表现出色,辞职前老板已找他谈话,准备提拔他做管理职务了。但他还是选择了辞职,理由是“我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这想法是祝捷准备考研时萌生的。“我妈是数学老师,我爸就是一名普通工人,我是独子。我爸妈对我的期望就是多读点书,最好当个大学教授。”所以祝捷想都没想,就报考了研究生。
可就在他每天重复地到教室复习、在实验室做实验备考时,他对自己的决定发生了怀疑。
“这样的生活太枯燥了,每天三点一线,好像外面的世界都和我无关。”而且祝捷还发现,其实自己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搞研究急不来,可能我做了一辈子都没有突破;很多时候解决不了问题不是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是配套跟不上,比如机械加工水平、对这个项目的认识等,你总是处于不停的等待中,很郁闷。”
“我虽然个性并不外向,但想法挺多。”考虑再三,祝捷中途放弃考研。
找工作对祝捷来说并不太难。一年后辞职,他觉得自己放弃考研的选择没错。
“我选择了自己创业,从做这个家教网开始。虽然现在还没有实现赢利,但看着业务一天天好起来,很开心。我不怕遇到问题。”他正享受着“马上能做”的感觉,“现在能使得上劲了!”
看着今年又有这么多人考研,祝捷吓得吐吐舌头,“如果我读完研究生再改行,那亏大了。”
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篇二:美国大学生的出租自行车创业故事
比尔是美国费吉尼亚州的一位在校大学生,他的家庭非常富有,父亲有两家公司,母亲是律师。但当他离开家上大学时,却拒绝了父亲的资助。
临走时他信心满满地对父亲说:“我只需要带点车费就行,上学的费用自己想办法解决。”
父母一脸吃惊,但是看到比尔那么自信,只好答应了。
刚到大学,比尔就跑到一家餐厅,他请求店主,说自己愿意为餐厅送外卖。因为大学里面是不允许开商店的,很多餐厅都开在学校外面,竞争压力很大,所以店主很快就答应了,并且答应他每销售一份外卖,能获得1美元提成。
比尔为了提高销售量,获取更多的提成,用自己车费仅剩的20美元给餐厅印刷广告,然后把全校每个寝室都跑了个遍,发广告做宣传。
当天就有人陆续打电话过来订外卖,这是比尔意料之中的:学校寝室距离外面很远,肯定会有学生不愿意多走路,宁愿多花高一点价钱。
以后的一个月里,外卖销售量迅速增长,比尔从一天拿30美元的提成增长到了每天200美元!
令人意想不到是,当这份工作做得如火如荼时,比尔居然辞职不干了。他拿着挣来的五千多美元,到即将毕业的学长那里收购二手自行车。在学校,有些同学为了方便买了自行车代替步行,快毕业时,自行车不方便带回家,只能当做垃圾卖掉。
比尔意识到了这一点,便立即做出了行动,到学长们那里进行宣传,称愿意高价回收二手自行车。大家一看有人愿意高价回收旧自行车,都很愿意把自己骑旧的自行车卖出去。这样一来,比尔很快就收购了几十辆自行车。
接下来,他边发广告边把收购来的自行车进行修理、刷洗,之后又成立了一个自行车出租“公司”。
这次,比尔又抓住了新生们的心理。因为很多新生,想买自行车,但平常上课没时间出行,只有周末才骑车出去玩,买新的到毕业时自行车只能当垃圾卖出去,很浪费,所以比较犹豫。这下听说有人出租自行车,自然打消了买车的念头。
于是,比尔以10美元一天的价格出租自行车,平常每天能租出去二十多辆,周末时自行车被一租而空。看到自己的“生意”十分火爆,赚到钱后,比尔继续收购自行车,增加出租量。
一年以后,比尔正式成立了出租公司,他花钱请了一些人员,把出租自行车的范围扩展到周围好几个大学,还开了几家自行车店面,出售新自行车。
毕业时,他的出租公司和自行车专卖店加起来的销售额已经达到父亲一家公司的销售额!
有人问到比尔创业的感受时,比尔答道:“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能走到今天,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点敢想敢做的勇气而已。”
因为敢想,所以梦想一直都在眼前;因为敢做,所以成功并不遥远。
李开复说:“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暂,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冒一些风险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可能会后悔终生。”
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篇三:校园书屋的创业故事
在中国传媒大学北校区第一食堂东门口,从一排大落地窗外可以看到无数本书籍的封面图案。这里就是传媒大学2004届毕业生李宁经营了一年的书屋。
记者到的时候,几个师傅正在安装一个新书架。李宁告诉记者,根据市场需求,他要增加一些专业书籍。
书店投资提示
首先要到工商局注册,然后到文化局办理文化经营许可证,还要到新闻出版署考取一个从业资格证,之后要拿着店面所在房屋的产权证和上述证件,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等等,最后就是到国税、地税等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1、机会:自己把握
大四下学期有一段时间李宁找了家IT公司实习,感觉特别枯燥,自己不喜欢,因为有要考研的想法,但又不想管家里要钱,所以决定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谋求发展。而就个性而言,李宁说他是向往自由的,所以就产生了想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毕业前摆过旧书地摊的同学告诉李宁,卖旧书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上1000元,这些反馈信息让李宁开书店的想法渐渐有了雏形。经过一番考察,李宁发现学校里缺少针对学生的打折书店,而且自己刚毕业,对于书的感情比较深,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做书店入行也会比较快。当记者问及李宁当时是否考虑到失败时,他笑着说:“当时的心理是出奇的平静,什么也没想就做了。”
2、资金:借来主义
李宁开店的资金都是从老师和同学手里借来的,当时筹集了大约2万元的本钱,就把这个店开起来了。因为是租用学校的地方,所以每个月还要交1500元的租金,一年按10个月计算。
刚开始的时候李宁是去北京各书籍批发市场淘书,还从几个朋友那赊一些书过来,等卖了后再给人家钱。因为专业书籍必须是现款现结,所以在进书的时候就要特别谨慎。
3、经营策略:打折
李宁从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校内的学生,因此书店里的书即使是专业书一般也是打上8到9折。还有的社科类图书则打到了
5折,这样的价格对于还没独立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4、成果:半年还本
开学几周是书店生意比较好的时候,平均一天能挣1000元,淡季的时候也能赚上500元。去年年底李宁就把当初建店借的钱都还上了,挣来的钱又被李宁投入到书籍的更新上。开学后的几周一个星期要进3次书,每星期都要投入6000多元,现在一个星期要进2次书,每星期也要投入4000元左右。现在小书店的客源大概占了学校学生数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5、困难:总会有的
李宁坦言,现在限制书店发展最大的因素就是资金不充足。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他为了扩大书籍种类,又再次借了钱。还有一点是在经营中逐渐发现的,就是书籍品种不丰富,价位比较低的专业书种类少,有的学生只好去买高价位的书籍。另外,一年中只在开业第一天做过宣传,其他时间都没再做过。李宁认为,宣传也是他今后要好好做一下的事情。
如何办理营业执照(开店必读)
记者从北京工商局询问了解到,北京市在2003年曾发了一个《2003年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问题的通知》,这一通知目前依然有效。给予大学生从事个体户创业的优惠: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缴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缴的具体收费项目包括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等17项收费,以及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涉及个体经营的其它登记类和管理类收费项目。但是优惠政策只能是用于大学生申请个体户创业,不能是企业创业。
记者还就大学生创业贷款问题咨询了北京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几个银行,这些银行表示目前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相关政策。
具体操作: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时,应当向登记机关出具普通高等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个人身份证,以及省级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签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者《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登记机关核实无误后,依法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在《报到证》上注明登记注册时间、加盖登记机关印章后退回本人,在《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经营者姓名后注明“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凭《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免缴上述有关收费。
看过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