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创业之路 > 白手起家的富豪

白手起家的富豪

时间: 晓铧971 分享

白手起家的富豪

  谋财有道,谋财有方。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方法,不同领域有不同领域的方式。通常来说,大多数人对财富仅存心理的欲念和心灵的渴望,不知道自觉、主动地去谋取财富。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解开白手起家的富豪,希望能帮到你。

  白手起家的富豪篇一

  他与香港的李嘉诚、马来西亚的陈必新齐名,被称为世界华人最著名的三大巨富,他在2006年的《福布斯》亚洲版公布最新港澳台富豪排行榜中以53亿美元(约413亿港元)位居第六,他在台湾CHEERS杂志的调查中显示,为台湾大学生最喜欢的企业家……也许你已经猜到了他是谁--以"经营之神"和"塑胶大王"之称的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王永庆,那么他又是如何从白手起家演绎到称霸台湾、驰骋国际石化界的传奇呢?本期名家故事就和汇民朋友们一起回望他的历史,并希望能给大家的理财和创业带来一定的启发。

  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就出生在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他就跟着母亲外出捡煤块和木材,以补贴家用。童年的时候,也是饥一顿饱一顿,偶尔"改善生活"--煮甘薯粥,他也只能分到一小碗。7岁那年,王永庆戴着一顶破草帽,穿着面包袋改作的裤子,带着一块破布包,每天赤脚往返于乡里小学和家之间。9岁那年,由于父亲不幸卧病在床,勉强读到小学毕业的他,只得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学校。

  15岁的王永庆在祖父临死前的教诲下,决定走出山区,去寻找一个能挣到钱的地方,帮助母亲养活一家人。于是只身一人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县城,在一家米店当上了小工,聪明的他,除了完成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诀窍,学习做生意的本领。次年,他觉得自己对米店这一行有了充分的了解,并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就请求父亲帮他借了一些钱做本钱,在嘉义开了家小小的米店。

  米店新开,营业就碰上了困难,由于城里居民都有自己固定的米店,而那些米店也总是紧紧的拴住老顾客,王永庆的米店总是冷冷清清,无人问津。16岁的他只好一家家走访附近的居民,好不容易说动一些客户试用他的米。为了更好的打开销路,王永庆主动为顾客送上门,他还注意收集人家用米的情况:家里几口人,每天吃多少米等,并且24小时免费为顾客掏出陈米、清洗米缸等。通过艰苦的努力,他的米店营业额大大的超过了同行,越来越兴旺。米店效益有了显著的提高,这除了归功于他的勤劳、优质的服务以外,还在于他能记录顾客的点滴信息。在汇市当中,也应该记录点滴信息进行分析,才能长期的"稳坐其中"。

  抗战结束以后,台湾的经济恢复了发展,建筑业动得最快,王永庆敏锐的发现了这点,便抓住时机,抢先转向木材的经营,满载而归。王永庆除了发现商机以外,最难能可贵的是用足够的胆量去抓住了机会。

  50年代初,随着木材业商家的增多,竞争的加剧,王永庆毅然退出木材行业,投资塑胶业。朋友都认为他一心想发财冲昏了头脑,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还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必败无疑。他并没有被别人的冷嘲热讽吓倒,因为作出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他事先对塑胶行业进行了周密的研究,拜访了不少的名家,还私下去日本进行了考察,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但如人们所料,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售了1/5,可是王永庆还是下令加大生产,这样的决定让其合伙人纷纷要求退出。王永庆变卖了自己所有的财产,买下公司全部产权,准备背水一战,也因此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他坚信产品销路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太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降低成本。随后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成品销往市场,紧接着,王永庆的塑胶生产"一发不可收拾",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现在的100万吨,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也从此迈上了他的成功之路。

  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绝不是简单的运气使然,而是超人寻常的自信,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敢进善退的决心和摆脱旧框架下的"反叛"思维方式。而面对同样波澜起伏的汇海,要想淘出更多的金子,汇民朋友也要尝试着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去培养良好的心态、去把握机会、去换位思考……

  白手起家的富豪篇二

  20岁白手起家打拼10 年身价过亿:1992年,20岁的刘迎霞从部队转业后组建了翔鹰装饰公司。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她带领员工将公司从一个单一的装饰企业发展成为拥有11家子公司、8亿余元总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而如今不过30岁出头的她,也以超过5亿元的身家跻身“中国内地十大女富豪”之列。

  相信创业的力量!

  在商场和政界都“春风得意”的刘迎霞,生活中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上榜理由

  1992年,20岁的刘迎霞从部队转业后组建了翔鹰装饰公司。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她带领员工将公司从一个单一的装饰企业发展成为拥有11家子公司、8亿余元总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而如今不过30岁出头的她,也以超过5亿元的身家跻身“中国内地十大女富豪”之列。

  1972年生,硕士学历,工程师,哈尔滨翔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全国青联、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会长。连续6年被大连理工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个人简历

  风云篇

  在今年结束的两会上,不乏一些年轻靓丽的女代表、委员。刘迎霞无疑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位。20岁白手起家,如今也不过30岁出头的她就以超过5亿元的身家跻身中国十大女富豪之列。这一切都让人充满了好奇。刘迎霞目前除了担任哈尔滨翔鹰集团董事长之外,还身兼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她还是黑龙江省政协委员、2000年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等。看着刘迎霞娇小的身躯穿梭于两会的各个场合,人们不得不感叹,这弱小的身躯中哪来的那么大的能量?

  低调行事

  网上有这样一段形容刘迎霞的话:“女人到处都是,有钱的女人也非常多,有钱的美女也不少,有钱又有权的美女,那就不多了,有钱有权有学历的美女,非常少,有钱有权有学历又白手起家的美女,首推刘迎霞。”

  据刘迎霞自己说,自从当了政协委员之后,没有针对个人接受过任何媒体的专访,除了政协安排的新闻发布会之外。“优秀的人太多了,我不算什么”。

  在记者几次三番的游说之下,刘迎霞最终还是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虽然刘迎霞一再反复强调,希望记者不要用美女富豪的头衔来形容她,但是,当记者在人民大会堂的政协闭幕式上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位传奇人物时,还是被她的美丽、自信和智慧所折服。同时也见识了她的忙碌,作为两会上的知名人物,刘迎霞不仅受到了媒体的关注,更有很多两会代表不停地与她打招呼,使得我们原本定在人民大会堂的采访计划不得不改期进行。

  其实,她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在5年前。在2002年度《新财富》中国400富人榜上,刘迎霞首次亮相就以5亿元的个人财富位列179位。在当年,不过30岁的刘迎霞就已经算得上是中国商界为数不多的超级女富豪之一。

  不久前国内某媒体评选出了“中国内地十大女富豪”,在杨澜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商界女强人之后,刘迎霞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名列第8的位子。不过让她尤其引人注目的却是只有“35岁”的年龄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的教育背景。随后,一些“中国最年轻的女富豪”、“才女富豪”的头衔开始在网上流传开来,更有人把像极了著名主持人曹颖的刘迎霞青春靓丽的照片张贴出来,更是引来了一片赞叹和嫉妒之声。

  乐在其中

  说到刘迎霞,就不能不提到她目前身兼的多项职务。刘迎霞目前除了担任哈尔滨翔鹰集团董事长之外,还身兼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她还是黑龙江省政协委员、2000年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等。看着刘迎霞弱小的身躯穿梭于两会的各个场合,记者不得不感叹,这弱小的身躯中哪来的那么多的能量?在刘迎霞诸多的头衔当中,她最看重的无疑是政协委员的身份。

  谈到自己从6年前初到政协,连提案都搞不清楚,到这一届已经连续两次担任政协委员也颇为自豪。“说起提案,6年前刚到政协的时候,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提案,提案有什么作用,怎么写提案。提案的来源是什么,统统不知。”

  但是,第二届之后,就有了全新的认识,社会是在变的,6年前,“很多人可能说提案我们应付一下就完了,现在不一样了,需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做。”“有为才有位”,如果没有,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专家都在讲,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插不上话,你表不了态,你在这个圈子里就生存不下去。

  刘迎霞亲身经历了6年的不平凡,很多记者朋友在人民大会堂门口拦住她,问她这次的感慨是什么。刘迎霞说她最大的感慨就是与以往不同了,因为看见政协的进步和成长,看到政协委员在参政和议政方面取得的不断进展,对社会各界的影响都在加深。

  白手起家

  媒体对刘迎霞的评价是“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的确,就是这样一个集财富、智慧、美貌于一身的女富豪,30多岁的年纪就能掌控一家大型企业,这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中国女性的创业历程,相对于男性要更为曲折、更为艰苦。而说起这些,刘迎霞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当时确实是下了一番决心才决定创业的,一路下来也就无畏无险了。就这么一路走下来,没有什么可好委屈的。

  1992年,20岁的刘迎霞从部队转业,组建了翔鹰装饰公司,创业初期将企业定位于路桥、基础设施等行业,她曾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座右铭,“吃别人不能吃的苦,扛别人不能扛的活,忍耐别人不能忍耐的累,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将一个单一装饰公司发展成为拥有11家子公司、8亿余元总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她领导的企业是黑龙江省政府重点支持的60家企业之一,企业拥有员工1400多人,固定资产近3亿元,2000年实现税后利润2681万元,上缴税金2113万元。创业初期将企业定位于路桥、基础设施等行业,而真正让刘迎霞迅速致富的恐怕还是目前翔鹰集团的三大业务:房地产、筑路和水务。据了解,目前该集团是哈尔滨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

  几年时间下来,由刘迎霞率领的翔鹰集团主要投资建设以及参与建设的代表性项目有: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智能大厦,联通住宅小区,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楼、科研楼,伊春伊五公路,齐齐哈尔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嫩江齐齐哈尔橡胶坝水利工程等。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的高科技镁合金项目曾获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支持。

  刘迎霞说企业得以生存,关键在于她在关键时刻作出的关键的转型的决定。企业发展到1996年,已经基本走入正轨,此时,她没有听从周围人建议她企业应该采取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而是大胆地进行了创新。转型之一就是实行多元经营的原则,以分担和分散风险。旗下公司在原有单一的建筑装饰公司基础上,目前已发展为翔鹰房地产开发公司、翔鹰智能网络公司、翔鹰水利工程公司、翔鹰筑路工程公司、永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及翔鹰建筑咨询公司等十余家大型企业,组建了企业集团。

  第二个转型就是,她在黑龙江省内民营企业中率先实行董事长、总经理分设的企业架构,实现了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她因此认为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强企势在必行。在这方面,她实行了两项策略,一是校企联合。她多次到大连理工大学考察,多次同该校领导商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了新型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使翔鹰集团成为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二是北药开发。北药开发虽然被列为黑龙江省、市重点开发项目已经几年了,但大都是小本经营,没有计划,不成规模。她在对市场和项目考察论证后,出资2000万,购买了20000平方米土地,聘请数名知名的专家教授,决定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首先从治疗小儿肥胖导致性发育不全入手,建立一个集研究、治疗、生产于一体的基地,全力开发北药,利用我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草药资源,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说,刘迎霞目前正与券商接触筹划公司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争取使公司尽快在内地上市。

  社会责任

  在采访的过程中,刘迎霞不止一次纠正记者成功和成长的定义。因为她觉得成功没有定义,用成长来形容一个正处于发展之中的企业才准确。她宁愿承认自己的企业还是处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而她作为企业的掌门人要做的也是不断地突破自己而已。

  这恰恰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一个企业不仅要面临职工工资各方面的保障问题,还要面临市场的竞争等等一系列难题,有一个浙江做企业的委员在与刘迎霞交流时曾打趣说,“原材料的上涨导致我们企业的利润像纸片那么薄”。这虽是一句玩笑话,但对于像刘迎霞这样一批做企业的人来说却是一个事实,同时也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你有大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变革。面对挑战,面对困难。

  据刘迎霞介绍,刘迎霞在人才培养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心血,她所用于人才培养方面的花费,全都是个人自掏腰包,这在民营企业中是难得一见的。

  如果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能够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话,那么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就会越来越少,“用多来解决少,用多来覆盖少”。刘迎霞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她十分重视社会活动、参政议政的热情很高,即使再忙,本地青联、妇联和工商联、政协举办的活动她都积极参与。刘迎霞说,新阶层是改革开放 30年的受益者。作为先富起来的新阶层,应该首先承担社会责任。首先在自己企业范围内落实和响应国家要求消除贫富差距的各项政策。同时在办好企业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光彩扶贫事业。更重要的是还要把技术、产品、质量、管理带到最落后、最边远地区。

  “富不忘仁”,刘迎霞是这么承诺的,也是这么做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她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高达1200余万元。

  高学历美女、超过5亿元的身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内地十大女富豪”……这么多媒体关注的“要素”都集中在了刘迎霞身上,她想不出名都不行。

  刘迎霞有企业家的魄力,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白手起家,在一个以男性从业人员为主的行业里,把企业从小公司做成大集团,并且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这绝非易事。但面对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她却轻描淡写地说,是5年的从军经历造就了自己坚韧的性格,“我在事业和生活之间没有什么好取舍的,因为根本没办法取舍。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就得接受一切。”

  刘迎霞有政治家的头脑,对自己连续出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经历,她自言“乐在其中”。在今年的两会上,作为新阶层的代表,刘迎霞在出席以“新阶层人士谈社会责任”为主题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时提出“新阶层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最先受益者,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时间被各路媒体争相报道。“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绝对不能仅仅为富人说话。”谈起自己肩负的责任,刘迎霞语气坚定。

  在商场和政界都称得上“春风得意”的刘迎霞,生活中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和所有爱美的女人一样,她穿着入时,打扮得体;和所有母亲一样,她对自己的女儿牵肠挂肚,疼爱有加,谈到自己因工作原因对女儿的愧疚之情,她动情的话语令人感动得几乎掉泪。

  虽然在创业之初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但对于现在已经功成名就的刘迎霞而言,目前所取得的成就显然不是她最终的目标。所以,每当有人说刘迎霞已经是成功人士时,就会马上遭到她的否定,甚至于当记者让她给自己过去的成就打个分数时,她也仅仅给出个“及格”。她坦言,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更大的挑战在等着自己,“我做企业15年,就好像从浅水湾游到了深海里,遇到的风浪会更大,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也会更高。”

  成长篇

  20岁正是少女花季的年龄,而刘迎霞当时处于创业初期,她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样能够让自己更成熟一点、得体一点、让别人更信任自己一点。这一路走过来,80%—90%的时间都处在工作中,做梦睡觉都想着工作,所以刘迎霞也养成了长期失眠的习惯。

  走上创业之路

  1992年,当时刘迎霞年仅20岁,在很多孩子还没迈出学校大门的时候,刘迎霞已经开始了创业之路。

  “那个时候有许多的人选择下海,改革开放成全了一大批人,但真正走下来的人不多”。刘迎霞说自己很庆幸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挺到今天。

  不管是与时俱进还是生逢其时,刘迎霞说,创业的时候不能谈自己热爱什么,而是要选择什么最有市场,什么能做得了,什么项目能够使得公司持续运转,这才是关键问题。因为第一步迈出去很艰难,但也要有一定的保证,所以就选择了路桥、基础设施这个当时刚刚兴起,但还没有被很多人关注的冷门行业。

  面对路桥这么一个专业的行业,恐怕很多男孩子都不敢想,而刘迎霞就是凭借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挑起了重任。她说自己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创业,要做一番事业,正好有这样的机会。随后,在她向哈尔滨当地总工程设计院的总工、工程师请教的时候,这些人大多是头发花白,女儿都跟刘迎霞一般大。当时他们就苦口婆心地告诉她这个行业太艰苦了,一头扎进男人堆里,将来都找不着对象,而且施工的环境都非常恶劣,每天跟钢筋和水泥,还有全部是男性的施工队打交道,一个女子子怎么能够应付得来?但刘迎霞没有因此而退缩,勇敢地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

  刘迎霞凭借着自己对焊接仅有的一点兴趣就这么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她说工程材料的焊接和人的焊接一样,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好,很好地焊接到一起。

  不服输的性格

  见过刘迎霞的人都会觉得她是一个弱不禁风的柔弱女子。刘迎霞说,她的外表会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她很女性化,其实小的时候一直梳着很短的头发,寸头一直留到七八岁,家里人也一直把她当成男孩子来养,亲戚朋友都知道刘迎霞的外号是“假小子”。

  但是,做一个企业毕竟不同儿戏,光有热情和勇气恐怕是不够的。刘迎霞印象最深的挑战就是在1994年的时候,当时公司已经运转了两年的时间,企业要持续发展下去,资金是个关键。凭借公司的自给自足已经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负债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一个22岁的小姑娘从此要背上一身的债务来生活,她说,那个时候每天都睡不好觉,那种压力是没有经历过的人不能想象的。

  除了资金上的难题,也是在1994年,刘迎霞还面临了一次人才的困乏阶段。由于很多人看不到企业的未来,一些当初一起创业的人选择了回学校读书、出国或是找一个稳定的国有单位去上班,那个时候刘迎霞也曾经彷徨过,要不要随波逐流呢,还是继续坚持下去?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关键时候,刘迎霞说又是她的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帮助她渡过了难关。“我的性格就是不服输,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我走过许多的弯路,但每个错误不会犯两次,不断地总结就会不断地进步。”

  当兵磨练意志

  刘迎霞出生于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军人出身,自己从小就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因此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而在家庭背景的熏陶下,从小有着假小子性格的刘迎霞在家人的安排下,15岁就选择了当兵入伍,算是迈出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步。而她的第一步就已经走在了同龄人前头,刘迎霞也格外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部队的5年期间,刘迎霞过得也并不平庸。经过绿色军营的锤炼,磨砺出了刘迎霞“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坚毅品格。作为医务兵的刘迎霞还曾荣立过三等功一次。讲起那次经历,刘迎霞也很是自豪。在一次抢救飞行员的紧急突发事件里,因为正赶上部队里放秋菜假,所有老的有经验的老卫生员都放假回家了,而当时只有17岁的刘迎霞作为新兵留守,就自然参与了整个救护的过程,表现得特别坚强、沉着、勇敢,因此立了三等功。

  经过5年的洗礼,刘迎霞说,原来当兵的经历,锻炼了自己坚定性格的形成。在部队里,当新兵的时候就要靠着老兵的引领;部队里还有一种理念,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让每个人渴望梦想,渴望成长,所以她觉得部队里锻炼出来的人能够面临任何困难。

  白手起家的富豪篇三

  10年前,一家取名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广州悄然诞生,老板是20岁的陈展鸿。

  10年后,“壹加壹”由一家庭制衣作坊发展成为时装设计公司,进而组建“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没有本钱的创业,10年间,陈展鸿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老板,资产达几千万元,每年仅出口服装就创汇1500万美元左右。

  发展如此迅速显赫,除天时、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纵市场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产业包括服装、电器、鞋类、餐饮等,但服装是大头,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80%。而服装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计、月计,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准市场的脉搏是至关重要的。陈展鸿说,他采用的是“排炮战术”,即每设计出一种新颖服装,必是放一排“排头炮”投放到市场检测一下市场的需求情况,再根据第一排炮的轰动效果,决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有节制地“轰击”市场,每种新产品投放到市场总留有余地,决不“轰”得过火,适可而止。陈展鸿的想法是顾客买东西就跟吃饭一样,某种东西一下子吃得太饱,就会对这种东西腻味,再也提不起它的兴趣。

  一种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则是长期的。没有本钱的创业,如果对“壹加壹”商标”腻味”了,以后的市场则难以打开,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种新产品最畅销时,下一个新品种又成熟了,这样,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轮番轰炸市场。

  为保证“壹加壹”产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陈展鸿十分注重信息,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变成产品,抢占服装“新潮头”。目前,“壹加壹”仅西装的款式就有20种之多。没有本钱的创业,靠“快”和“新”还不能在市场稳操胜券。市场的真正主宰是顾客,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才能保证“轰”得有力。

  于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购置西服,还可以“终身保修”身材发胖的、不合身的西服还可以拿来修改到合身。这招“壹加壹”专营西服的服装店由一间扩展到了七间,还满足不了需要。

  
看了“白手起家的富豪”的人还看了:

1.10个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故事

2.真正白手起家的富豪

3.中国白手起家的富豪

4.最苦白手起家富豪

5.十大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

276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