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市场化经营活动分析
内部市场化经营活动分析
市场调查是让我们对一件东西或是一个行业的重新认识,所以在开拓一片领域时,市场调查就尤为重要。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内部市场化经营活动分析,欢迎参阅。
内部市场化经营活动分析1
1、有效的进行作业成本控制,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2、加强对内部市场化考核的深入,使职工自觉加强对设备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排除隐患。
3、对走动式管理及安全检查查出来的缺陷及隐患积极进行处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自用电量分析
6月份发电量88349760kwh,车间的计划自用电量为88349760*0.085%=75097.3kwh。6月份燃运车间实际用电量为61600kwh,较计划低了13497.3kwh。平均每班用电量为662.37kwh,自用电率为0.07%,吨煤耗电量0.845kwh/吨;比5月份用电量56340相比较多用了5260Kwh,平均每班用电量比5月份的634.5kwh多了27.87kwh,吨煤耗电量比5月份的0.775多了0.07kwh/吨。原因是本月煤泥泵房没有运行,南环破运行天数也少,所以自用电量比计划减少。 三、材料费分析
6月份车间的计划材料费为88349.76*0.49=43291.4元,车间实际使用材料费用36953.6元,较计划少了6337.8元,较5月份的材料费用20771元多了17077.4元。本月材料费较低的原因是煤泥泵及南环破设备停运,减少了材料的正常消耗。6月份平均发热量是3228.7kcal,较5月份的平均发热量3780.8kcal低了了552.1kcal。原因是上月煤质在线监测的发热量与实际发热量相差较大,校对过之后,煤质在线监测显示的发热量与实际发热量的误差缩小,但还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校对。 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本月人均市场化收入比上月及去年6月均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本月车间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本着多上煤泥少上煤的原则,在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掺烧煤泥,减少发电成本,增加效益,增加员工收入。
八、安全分析
1、6月份温度升高,雨水增加,大风天气增多,车间做好了大风的预防工作和事故预想,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运行人员工作时能够正确佩戴劳保用品,能够定时对设备进行巡检,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3、检修工作严格按照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逐条完成,避免检修时发生安全事故。
九、对五月份市场化存在问题的整改
车间安排专人在六部进行采样、化验,并联系技术部对煤质在线监测进行校对,现在数据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但需要进一步进行核对。
完成时间:2012年6月30日。
十、六月份内部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1、增加隐患排查的考核项目,提高员工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的积极性。
内部市场化经营活动分析2
一、内部市场化理论基础----作业成本控制理论
美国著名教授埃里克·科勒最早提出了作业的概念,其于他1941年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文章,认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筑项目、一项规划、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出版了对作业成本理论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提出了“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他指出“成本计算的对象应该是作业,而不是产品;作业是与各类组织决策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作业成本计算就是要建立一套作业账户,以此来计算作业成本”。
企业成本控制理论认为,作业是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基本单元。作业成本控制是对作业进行过程控制,以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通过作业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将实际成本与增值成本进行对比,确定成本差异;以多种成本动因为基础编制弹性预算;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从而实现成本节约和成本避免。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认为,对于作业单元的识别,成本动因是一项重要标准,如果一项活动的成本动因是唯一的,那么,就可以将其视为一项基本的作业单元,其就能够被确认为作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作业识别是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前提,只有确定了作业成本核算的对象,并按照作业成本的原理组织作业成本的核算,才可能提供关于作业单元或作业中心的成本信息,进而为成本控制提供信息基础。作业识别与作业成本核算是作业分析的基础,作业分析的内容包括辨别不必要或不增值的作业、对关键性增值作业进行重点分析、将作业与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基本内容。作业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问题,提出作业改进的对策。针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关键环节,作业改进的着眼点应放在产品设计、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方面。产品设计决定了作业链,决定了资源的耗费水平,一旦产品设计开发完成,产品成本的60%-80%也就确定了,作业的改进不能仅仅要着眼于后续作业,重点应放在制约或决定作业水平的关键环节上。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是一种新的管理哲学,具有传统成本管理不具有的优越性。库珀与卡普兰(1998)提出,当一个企业完全用作业成本法时,它的全部经营过程被详细的进行察看,它的业绩是以最好的实践作为标杆进行分析。它鼓励员工用批评的态度对待现状,并提出改进。这种批评式的分析有利于过程的持续改进,促进资源的使用减少成本。作业成本控制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也为煤矿企业内部市场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作业成本控制(内部市场化)在煤炭企业的运用
传统观点认为,煤炭企业生产场所不断变化,作业环境变化大,成本总是处于变动之中。同时认为生产过程十分复杂,且自动化水平低、产品单一,因而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不大。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同煤矿的不同开采技术条件下采煤工作面的煤炭产品所消耗的作业与资源差别很大,成本有很大的差异,完全可以把不同的采煤工作面的煤炭产品当作一个独立的产品来看待;同样,不同的作业环境条件下的掘进进尺所消耗的作业与资源差别很大,同样可以把不同的掘进工作面的进尺当作一个独立的产品来看待,并用作业成本来进行核算和管理。我国煤炭行业区队经济核算和作业定额管理,为作业成本管理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我国煤炭行业开展内部市场化建设以来,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和核算体系,理论和实践相互推动,产生了内部市场精细化管理。也是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在煤炭企业的实践运用。
三、内部市场化运行体系
有效的进行作业成本控制,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通过对现有煤矿精细化管理的经验的总结的提炼,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控制必须包括的内容有:
1、管理体系:建立由决策层、政策制定与执行层(执行层)、实施层组成的管理体系。①决策层。指对企业内部精细管理发展方向、经营目标、核算体系、价格体系、考核体系等重大事情具有决策能力的管理层次。即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如党政领导班子、作业核算精细管理委员会等。②政策制定与执行层。指具体制定并执行企业作业核算精细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办法和制度等执行机构,包括计划预算组、核算与结算中心、作业验收组、索酬理赔办公室、仲裁委员会、内部审计组、综合调控办公室等管理机构。③实施层指按照企业有关政策、规定、办法和制度等组织具体实施的机构。由基层单位、班组、员工个人组成。
2、核算体系:确定煤矿内部核算的市场层级、主体。①建立矿-区(区-区)、区-班组、班组-员工的三级市场体系;②确定二级作业核算的主体,根据各个单位的性质不同,将内部单位划分为产品核算型、费用核算型、职能管理型、混合核算型等四种内部核算主体。产品核算型主体主要包括以产品交换为核算依据的内部单位,如采煤区、掘进区、材料科、设备科、电力科等;费用核算型主体主要是为煤矿总体或某一区域服务,难以将费用分割的内部单位,如通风、排水、抽放等;职能管理型主要是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为主的职能部门,如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等;混合核算型主体主要是某一内部单位既有产品交换服务功能又有管理职能,如设备科、机运队、安全监察部等,对此类单位按“能交易核算则交易核算”的原则,实行混合核算。
3、企业市场定额体系:即根据不同的市场主体的交易、核算要求,制定出一套相适应的内部作业定额----即交换“价格”。因煤矿作业的特点,内部价格主要有综合价格和单一价格两类。如矿对采煤队的煤炭产品、对掘进队的巷道进尺的收购价格是按综合价格进行收购;区队之间的材料、电力、维修、作业等定额单价则是单一价格。目前在建立内部市场定额体系上主要采用“现场测定法”和“历史数据测算法”,辅以“参照市场价格测算法”、“标准定额测算法”、“估价测算法”、“变通折算法”、“供需双方议价法”、“权利机关认定法”等方法测算岗位结算价格。遵循市场交换法则,按照测定的内部结算价格,在企业内部按照买卖、服务和契约三种关系进行等价结算。
4、决算体系:建立和优化内部核算流程。一是明确决算办法,即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效益,这个经营效益就是煤矿内部单位可支配的工资总额;二是
成立矿精细化管理办公室为精细化管理、核算、结算中心,各单位配备核算员,实行矿对区队(区队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三级核算;三是因煤矿地质变化多、作业环境条件大,内部单位的作业成本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为了防止内部单位工资大起大落,由矿成立内部银行,对内部单位的工资进行有效和有偿调控,以备以丰补欠;四是建立日清日结机制。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区队、班组收支和职工收入的“日清、日结、日公开”。
四、关于内部市场化的几点思考
1、关于市场和核算层级
目前大部分煤矿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中,实行的是三级市场三级核算。通过对不同煤矿精细化管理运作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一个煤矿而言,三级核算不如二级核算。一是三级核算比二级核算多了核算一个层级,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和核算成本;二是目前信息化手段具备了将三级核算归总为两级核算的条件;三是二级核算比三级核算更透明、更有效率。因此,笔者认为,三级市场二级核算将是煤矿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2、关于成本控制
对煤矿而言,原煤直接成本的控制主要在材料和电力的消耗方面,抓住的材料和电力,就抓住了煤炭直接成本的“牛鼻子”。
对材料而言,一是要建立井口物质超市,取消各区队的井口小仓库。各区队集中在井口物质超市领取材料,可大大降低同类材料的储存率,减少材料库存成本。同时建立井口物质超市废旧物资回收制度,可大大提高工人回收废旧物资的积极性。二是实行材料定置管理。即对新建巷道从拨门到工作面回采、巷道封闭等过程每月新投入材料、设备等进行建帐登记,统计出工作面的全部投入。在工作面回采完毕后,经过剔除回采过程中回收的工字钢、电缆钩、开关架等回收物资,就可对回采出的煤炭产量效益和材料、设备等投入进行对比分析。让我们对井下每一个工作面的效益都有一本清晰帐,同时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材料定置管理,还可以对材料分类回收进行过程控制,通过强化经济手段促使提升区队管理水平。
对电力而言,目前电力消耗主要归机电科管理,大部分的煤矿在工作面、挡头或峒室没有安装电表,用电处于一种无控状态,设备空运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认为,煤矿的电力是可控的,关键在于缺乏一种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为控制电力成本,可在管理上“机”与“电”分离,将“电”作为一种商品,矿上成立电力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能装表计量的一律装表计量,按表结算;难以装表计量的由电力公司承包,矿对电力公司市场化考核与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