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市场容量分析
医疗市场容量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增多,为此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医疗市场容量分析,欢迎参阅。
医疗市场容量分析篇一
一、2007-2009年乙肝试剂行业产品产量
我国居民中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3亿人,乙肝病毒携带率已超过10%,另有3900万慢性乙肝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0.8-11.9%。2007年-2009年乙肝诊断试剂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超过了11.8%。
二、2010-2012年乙肝试剂行业产品产量
随着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的增多,乙肝诊断药剂的雪球会持续增长,虽然受到国家对乙肝携带者政策的影响(国家已经逐步取消对工作入职前乙肝部分携带者的检测工作)。但是作为医院就诊的常规检查,乙肝试剂产品前景将越来越好,其产品也将随着增加。
图表 2010-2012年乙肝试剂行业产品产量
乙肝诊断试剂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生物信息学、反向疫苗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诊断试剂产业规模迅速增长,产品质量迅速提升。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诊断试剂源头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新产品产业化和规模化、提升传统产品品质是我国诊断试剂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图表 乙肝诊断试剂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图表 中国主要诊断试剂种类和厂家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药品数据库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库整理
免疫体外诊断试剂需求市场的来源
病毒性肝炎诊断试剂的市场需求最大。我国是肝炎病毒高发国家,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高达1.2 亿人以上,市场容量巨大。随着我国近几年来肝炎病毒的预防和控制力度加大,20 世纪初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已经趋于稳定,但是2004的发病率又有大幅提高,预计2005 发病率依然会有20%的增幅。
免疫体外诊断试剂另一个需求增长主要将来自于艾滋病和梅毒诊断试剂盒。据卫生部统计2004 年全国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中,梅毒、艾滋病据增幅前列。随着艾滋病患病人群的扩大以及性病患者人数的上升,梅毒和艾滋病体外诊断试剂盒的市场需求会不断上升。
另外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体外诊断试剂的市场也由此快速增长。预计肝炎病毒诊断试剂依然是最主要的免疫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但需求增 速比较平缓。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临床体外诊断试剂迅速开始了产业化进程。尤其在1985~1990年期间,短短几年中大量国外先进技术进入中国,涌 现了一大批生产诊断试剂的厂家。
医疗市场容量分析篇二
为落实卫生部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乙肝监测工作,中国疾控中心于11月19~20日在京组织召开了2012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工作会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免疫规划科(所)长及实验室人员参加了会议。卫生部疾控局免疫规划处李全乐处长出席了会议,WHO驻华代表处Lance Rodewald博士、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中国办事处美国项目主任Dale博士和美国CDC病毒病肝炎处Xu Fujie博士等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崔富强副主任主持。 李全乐处长回顾了我国乙肝防控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重点指出了乙肝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乙肝监测工作提出要求,强调提高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乙肝监测工作有序高效运转。免疫规划中心李黎主任强调了乙肝监测工作对准确掌握乙肝发病情况、了解我国乙肝疾病负担及流行模式、制定全国乙肝控制策略的重要意义。
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有关人员向参会人员解读了乙肝监测方案,对近年来国家以及河南、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乙肝监测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经验交流。参会人员对监测方案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就如何做好乙肝监测工作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另外,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贾继东教授介绍了乙肝临床诊断标准,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毕胜利所长介绍了病毒性肝炎实验室工作现状。Lance博士、Xu Fujie博士、Dale博士和美国疾控中心实验室专家John博士等分别介绍了全球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美国疾控中心在病毒性肝炎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网络监测、实验室质控等工作情况。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组织有序,与会代表积极参与。经过认真讨论,大家对全国乙肝监测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形成了共识,为全国范围开展病毒性肝炎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医疗市场容量分析篇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于2012年12月25日-27日在北京举办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实验室培训班,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肝炎监测项目工作人员近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班,我中心微生物所派员参加了此次培训。会上,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肝炎室相关人员对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及2013年的工作计划作了介绍。会议着重对样本上送等事宜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并做了国产检测试剂和进口试剂的使用对比和解答一些检测使用中的问题,同时各单位的项目人员就实验室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为下一步如何做好实验室检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急性乙型肝炎监测工作效率和质量出谋划策。
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才能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因此,如能找到该受体,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乙肝感染机制,并为感染及相关疾病提供有用的治疗靶点。可是,这个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未能解决。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称北生所)的科学家经过数年攻关,终于发现了这一受体分子,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11月13日的《eLife》杂志上,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功能性受体”。该杂志是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杂志。 据介绍,目前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1500万人同时还感染了乙肝卫星病毒HDV。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病人3000万,每年约35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虽然目前已有乙肝疫苗,但全球每年仍有近百万人死于乙肝和相关疾病,并伴随有相似数量的新报告病例。
树鼩,是除人类和黑猩猩以外唯一能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物种。李文辉团队从树鼩入手,首先绘制了一幅高质量的树鼩肝细胞基因表达图谱。他们通过独创的纯化手段深入分析后发现,肝脏胆汁酸转运体(NTCP,牛磺胆酸钠共转运多肽)会与乙肝病毒包膜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域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随后,他们在相关细胞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证明肝脏胆汁酸转运蛋白的确是病毒感染所需的细胞受体。他们还鉴定出NTCP上关键的病毒结合区域。比如猴子的NTCP通常不能结合乙肝病毒,但只要突变其NTCP上一段极小的区域,就能使之变成有效的HBV和HDV受体。
李文辉团队的发现在国际同行中引发轰动。HBV病毒侵入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史迪丰•吾本博士认为:“这一突出成果对HBV研究领域的影响不可低估”,“将改变HBV领域内现行的研究模式,将可能帮助乙肝治疗新药的发现而为乙肝病人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