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
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
当今我国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主动独立与国外客户联系的能力较弱,往往被动地等待外商或代理商上门联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欢迎阅读!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三条渠道
一、出口
出口可以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形式。
(一)间接出口
间接出口指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国内出口商或委托国内的代理机构,由其负责经营出口业务。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企业尚未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时,利用出口公司的外贸经营权出口;利用出口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经验,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可利用出口公司的融资能力摆脱出口资金方面的负担,避免外汇风险及各种信贷风险;利用出口公司在外贸知识、外贸程序和单据方面的专长,减少可能发生的纰漏和延误;不必增设专门办理出口业务的机构和人员,节省费用开支。间接出口包括下面两种具体形式:
1.出口卖断
企业将产品卖断给有该产品出口经营权的公司,由该后者对外销售。这里涉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两种合同关系:企业与出口公司之间属于国内贸易合同关系,而出口公司与国外的购买商之间属于涉外贸易合同关系。
2.出口代理
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约,同时委托专业性的出口管理公司代理服务,如与国外客户的联络、租船订舱、制单结汇、报关检验等。这种方式涉及企业与国外客户之间的外销合同和企业与出口管理公司之间的出口代理合同。出口管理公司以佣金的形式获取报酬,不承担外销合同中的主体商的责任。
当然,间接出口也有局限性:企业对国外市场的控制程度很低或根本不能控制;没有国外营销的直接经验,不能迅速掌握国际市场信息;由于缺乏与客户和市场的直接沟通,因而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方面存在不便。因此,间接出口主要使用于中小型企业。资源雄厚、经验丰富的大企业,往往同时采用几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间接出口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主要用于那些潜量不大的市场。
(二)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就是企业将产品出售给国外市场上独立的经销商或进口商。严格说来,采取直接出口的方式,企业才算真正开始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的区别在于,企业要独立地完成出口管理任务。这就意味着企业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和精力来从事出口管理工作。 企业的直接出口可以有四种方式:
1. 设立国内出口部。该部门负责实际的对外销售工作。它通常由一名出口销售经理和几名职员组成。它有可能演变成为独立的出口部门,负责企业所有有关出口的业务,甚至还可能成为企业的销售子公司,单独计算赢利。
2. 国外经销商和代理商。国际经销商直接购买企业产品,拥有产品所有权;而国外代理商是代表企业在国际市场推销企业产品,不占有产品,但要抽取佣金。在企业不了解国外市场又想尽快地进入国际市场时,可以把产品卖给国外经销商,或委托国外代理商代售。
3. 设立驻外办事处。设立办事处实质是企业跨国化的前奏。办事处可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其优点一是可以更直接接触市场,信息回馈准确迅速;二是可以避免代理商的三心二意,而集中力量攻占某个市场。但其缺点是设立国外办事处需要大量投资。
4. 建立国外营销子公司。国外营销子公司的职能与驻外办事处相似,所不同的是,子公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当地公司建立的,而且在法律上和赋税上、财务上都有其独立性,这说明企业已更深入地介入了国际营销活动。
企业利用直接出口进入国际市场有许多好处。选择直接出口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可以使企业摆脱中间商渠道与业务范围的限制,以对拟进入的海外市场进行选择;企业可以获得较快的市场信息反馈,据以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企业拥有较大的海外营销控制权,可以建立自己的渠道网络;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营销业务水平。
直接出口方式的缺点是,企业要增加国际市场营销人员,或增设负责出口的专门机构,这样就增加了市场营销费用。企业必须亲自经营出口业务,工作量大,责任较重。从事直接出口时,还会遇到各种国际问题,如外国政府对产品的要求、货币兑换率的变化等。在很多的情况下,直接出口的成败关键在于选择外国市场的经销商。
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难题
1.1 对国际贸易环境的认识不够
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了解环境威胁,把握市场机会,是任何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前提。尤其对于规模小、资源有限及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显重要。
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经营的中小企业,需要对贸易伙伴国的商务法律、贸易政策、政府干预措施、经济和人文等各个方面,借助国际商务咨询公司的力量,进行细致入微的全面了解。然后制定本企业的对策,即市场前景良好则开拓,否则主动放弃。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对贸易伙伴国现任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对某行业国际贸易的态度关注不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
1.2 外贸信息渠道不畅
当今我国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主动独立与国外客户联系的能力较弱,往往被动地等待外商或代理商上门联系。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具备了上网条件,理论上具备了拓展全球业务的条件,但是对于如何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快速寻找到本企业所需要的有效的客户信息,还存在很大的盲区。因为企业独立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业务信息网络资源缺乏,在与外商的联系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及时掌握对方的需求,也就不能做出相应的回应。
1.3 企业自身资源有限
不少中小企业受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在从事国际贸易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①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大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的民营管理模式,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市场运行机制效率低能,生产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反应不灵,对环境风险承受能力较差;②缺乏国际贸易法规与国际贸易惯例方面的专门知识和经验。在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及履行中,不懂得如何利用贸易规则和国际惯例,如何选择和使用国际结算方式,出现贸易纠纷后如何合理保障自身的权利,如何正确选择纠纷的解决渠道等,其结果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缺少专业外贸人才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开展国际贸易最缺乏的还是人才。我们知道要想做好外贸业务,往往需要大量相关人员的配合,比如报关员、翻译、外贸谈判人员、涉外法律、财会等,这些人员在外贸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要配备上述人员显然力不从心,毕竟企业要考虑经营成本的问题。现实的状况是,企业聘用专门负责进出口贸易的人员,希望你既是翻译又是报关员,同时也是谈判人员和法律方面的能手,当然了,首先你一定是一名出色的营销专家。但一项商务活动不是个人单独所能完成了的,况且一名外贸人员,又不可能全面掌握上述业务内容。因此,往往会因准备不足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
1.5 出口产品结构雷同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为档次低、品种单一雷同的产品,并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质量常常不稳定,加上出口市场狭窄,各企业为了推销其产品,竟相压价,造成了出口市场的混乱,有时甚至不惜低价倾销,招致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继而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
另外,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还不是很重视,看到同行生产的产品性能款式等优于自身,就会马上组织力量去研究,进行技术嫁接改进,模仿生产加工,毫无申请专利保护市场的意识。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专利权的成品,极有可能使外商陷入法律纠纷,外商也很难感兴趣。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1.6 缺少和国际大客户的交往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消费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大企业在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时,对小批量、多品种产品不愿顾及或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涉足,相对留下了一些市场空隙,这就为中小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提供了基本条件。譬如,我国的民族工艺品和中国菜在世界上知名度很高,已走出国门,在美国、东欧等国纷纷落户。但遗憾的是很多中小企业老总,想获得客户又不想投入过多,他们总是喊着资金回报率,担心过多投入没有高回报,影响业务的开拓。譬如,企业在搜狐网站作了一周的旗帜广告,当你的顾客第一次浏览了你的广告后,他会自然的继续寻找其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当这个过程结束后,他决定购买你的产品,但他再次来到搜狐网站时,却发现你的产品不见了,原因是你的广告投入期已经结束。你投入了但没有收获,反而使你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得到了推广。所以,很多的企业因资金投入不足,白白浪费了金钱,也就失去了让顾客了解公司的机会,当然也就缺少与国际大客户的交往。
2 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对策建议
2.1 树立全球化经营发展战略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跨国经营未必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价值链条的某些环节拥有相对优势,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我国中小企业应逐渐培养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2 依托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力量,开展间接出口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虽已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自身不熟悉国际市场或无力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原因,开展国际贸易困难重重,必须寻求大型外贸企业的帮助,或加入由外贸公司牵头若干个中小企业组建的大型综合商社。
专业外贸公司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经验和信息,具有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优势,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信息及各种商业支持,减少贸易风险;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可为专业外贸公司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与外贸公司之间只有建立一种共生的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构筑国际竞争优势。
2.3 借助海外华人的经营网络
海外华人的跨国经营网络是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独特资源。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不可能在许多地区都设置驻外机构,即便设有驻外机构,人手不足及人员素质较差都是很突出的问题。海外华人团体不但可以弥补企业驻外机构之不足,而且遍布海外各地的华商团体更可发挥地域性优越、社会关系广等优点,可以协助我国中小企业掌握商机以顺利进行市场开发。
2.4 利用电子商务寻求商机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极其难得的机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有较强的适用性:①网上贸易可使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②可使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出口贸易环节,节约交易时间,显著提高经营效率;③网上贸易可以为中小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应特别注意信息和交易安全问题,通常利用加密技术、数字鉴名和身份验证等方法加强防范。另外,还应注意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是一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法律环境还很不健全,许多发生在电子商务领域里的纠纷没有法律来规范,同时难度也很大,特别是涉及国际电子商务领域问题就更加突出,各国对于电子商务的规范有所不同。这需要中小企业进行国际电子商务时格外重视买卖双方身份的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和电子证据的认定等环节。
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形势,中小企业应从企业的内部信息化做起,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抓住WTO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勇敢地走向国际市场。
2.5 政府融资扶持必不可少
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实现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因此急需社会的支持,尤其是资金的支持。但目前金融部门怕承担风险,对中小企业大都很漠视,政府及其他部门协调力度不够,致使中小企业感到举步维艰。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这方面的措施经验值得借鉴。
德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立了储蓄银行、复兴银行、信贷银行等,政府以低息资金通过这些银行为中小企业发放长期贷款,贷款的利息通常比市场利息低2%~2.5%;设立了“中小企业装备信贷局”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有5家银行设有专门处理中小企业贷款的事项。英国通过政府向银行担保,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而且把公司税从原来的30%下降到20%。由此,我们也可以尝试创办中小银行来处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或者采用欧美国家的初级股票市场的模式,开辟地方债市,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打开一个方便之门。
当然,为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我国应尽快建立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中介组织等共同组成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支持体系。国家应建立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和专项预算,同时,改善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及各项政策性资金的使用方式;地方各级政府及外经贸管理部门要优化贸易环境,简化各种审批手续,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好协调和服务。中介组织应为中小企业能够便捷地获取各类国际市场有效信息,提供外贸业务培训,培育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