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市场营销 > 营销策划 > 沃尔玛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沃尔玛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时间: 黄宇晴1068 分享

沃尔玛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沃尔玛在取得批发经营执照的外资零售企业之后,明显加快了它在中国扩张的步伐,并对中国传统的批发市场发起了强劲挑战。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沃尔玛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欢迎参阅。

  沃尔玛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1

  锋芒

  凭借首创的现付自运仓储式连锁会员的经营模式,沃尔玛开业不久就屡创销售佳绩,"沃尔玛"这个名字一时名震京城商圈,也被当时众多零售商家"克隆",至此名为"客隆"的超市层出不穷,堪称中国零售业一景。

  屡创纪录的销售额与现付自运的形式只是沃尔玛进入中国后闪现的锋芒之一,他在当时的一系列经营举措都让中国的零售业大开眼界,受益良多。

  沃尔玛的设店投资,不像其他商家那样一味追求廉价地租,而是采取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沃尔玛认为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看起来是增大了成本,实际上对于投资商更为有利:一次性投资完毕后,必然省去了今后每年的土地租金,对投资各方的实力是很好的检验,并且省去了今后的再投资。此外,沃尔玛投资的重点基本为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城市,选址的地段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若是用租地方式,租金的多少几乎是每年谈判的惯例。这必然会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不稳定;而买地投资,谈判只需一次,省人省力不说,今后地价升值,就会增加固定资产,降低经营成本。"即使沃尔玛将来不在此地开店,仅依靠土地出让的手段,也不会亏本。"一位了解沃尔玛经营方式的市场人员说。

  沃尔玛是实行会员制的仓储式商场。在未开业前,需进行艰苦的招募会员工作。但沃尔玛宽松的会员制还是颇受个体消费者的欢迎。"我们的会员制与其他的会员制不同,在我们这里办卡不需要交费。只要你认同接受沃尔玛的经营模式我们就会发放会员卡给你,如果你只是临时来店里,办理一张临时卡也只需要两元钱,如果多次购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你就会成为我们的目标客户。"这种宽松的会员制和沃尔玛那样的需要比对照片、确认身份并付费购买的会员制显然截然不同。

  会员制有很强的心理诱导作用,容易迎合一般市民的好奇和趋新心理,由于只有持会员卡的人方可购物,也强化了其"薄利多销"的形象,会对非会员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同时,办理会员卡条件的宽松,使得沃尔玛吸引了大批个人消费者竞相加入会员的行列。

  但是,沃尔玛的锋芒并没能持续闪现。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后,越来越多的国际零售巨头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本土的零售商也在快速成长,大卖场、购物中心的形式开始分流沃尔玛的客户,在国外以零售方式从事批发业务的沃尔玛苦于在中国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渐渐步入了长达4年的沉寂期。

  沃尔玛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2

  "政策因素固然是一个方面,但中国的批发市场很强大是一个主要原因。"时任中贸联沃尔玛的荷方总经理杨博标说,正是由于批发市场的强力挤压,沃尔玛在中国被迫走了一段业务定位上的弯路。沃尔玛在全球所有的店都是仓储式的会员制商店,这种业态的主要顾客并不是个人购买者,而是小型零售商、酒店餐馆以及机关团体等专业客户。"沃尔玛在大超市这一业态中没有竞争优势,这是由它的业态自身特点决定的。"但在那4年中,由于受传统批发市场影响,分销商和供货商也在抢占市场,沃尔玛在经营方式上被迫实行批零兼营,甚至以零售为主的模式,以至于沃尔玛7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个人用户,面向专业顾客的批发销售份额反而较小,仅占20%~30%。随着众多内外资超市、大卖场的纷纷出现,沃尔玛的个人会员也逐渐减少,加上批发市场的恶性竞争,沃尔玛的销售额自1999年开始出现下滑,此外,由于公司注重通过业绩增长来实现发展的高层策略失误,导致沃尔玛在4年中一直没有开新店。

  尔玛至今未进入的上海市,先是表示要对大店开设实行听证,后又在2003年的商业规划中,限制在内环线以内开设大卖场,并计划将1万平米以上的大卖场控制在60家以内。而上海市现有的大卖场数目已与这个数字相差无几。这一切宛如围棋序盘战中的布局,开始就强调实地,错过了急所,可能在将来付出代价。

  即使是沃尔玛已进入的城市,它的店址选择也多受人质疑。在美国选址于郊区,符合美国社会居住分散,普遍以车代步的现实。但在中国的城市中,人口居住集中,即便几个超大城市,卫星城也还在形成中,汽车还未进入大多数城市家庭,人们的购物消费多数还集中在步行范围内或公共交通便利的地方。沃尔玛最初多选择的城郊结合部往往不靠近大的居民区,公共交通还不够方便,限制了来店的客流量。

  相比之下,家乐福的开店选址就更适应当前中国城市居民的购物活动规律。也许历史创造了某些巧合,法文Carrefour的意思就是十字路口,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九年来,一直选择落脚于繁华商业旺地。重庆的情况颇具有典型性,家乐福两家店分别落户在人气很旺的解放碑和观音桥,而沃尔玛则选址在人气不足的西郊三村(城市轻轨通车后可能会有改善)。

  沃尔玛也许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计划在沈阳、贵阳、南宁开张的新店店址均选在市中心,沃尔玛计划明年在北京开业的两家大卖场也定址在海淀区知春路和宣武区SOGO百货店旁。

  在中国的广阔市场中,双方的竞赛将是一场长跑,以起跑的快慢来预测胜负还为时尚早,尤其在落后者善于后程发力时,沃尔玛就具备这样的能力。

  沃尔玛是一个成本领先型的竞争者。其成本优势来源于先进信息系统造就的高效率和对零售业规模经济的有效利用。

  沃尔玛领先且高效的信息系统备受业界推崇。借助自己的商用卫星,沃尔玛便捷地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全球联网,通过这个网络,全球4000多家门店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内外部信息系统的紧密联系使沃尔玛能与供应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实现商店的销售、订货与配送保持同步。

  在美国,沃尔玛高效的信息系统配合高度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帮助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商品库存和在途时间,有效地压缩营运成本。其配送中心从收到店铺的订单到向生产厂家进货和送货,只要2天的时间。1989年到1998年十年间,沃尔玛的销售额由258亿美元跃至1376亿美元,增长433%,而同期的实时存货价值仅由470万美元增至1750万美元,只增长272%。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沃尔玛开始利用电子交换方式(EDI)联接它与供应商的信息系统,在美国,沃尔玛宣称“没有EDI就别来找我”。 现阶段,中国的商业环境束缚了沃尔玛高效信息系统优势的发挥。国内的网络环境目前远不及美国,大多数供应商也没有完全实现业务活动的数据化,只能和沃尔玛进行简单的数据交换。另外,由于受政策上的限制,在中国沃尔玛的卫星通讯系统不能发挥作用,使中国沃尔玛不能有效共享全球采购系统、全球物流系统,也使得后台物流系统各环节不能做到像在国外那样严密配合,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率。

  对规模经济的有效利用是沃尔玛成本领先的又一法宝,包括采购规模经济与物流规模经济两个方面。在商品选择上进行品类精选,选择全国性知名品牌或国际品牌,实行集中化采购能够更大程度地利用采购规模经济。在中国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其运用受到限制。中国消费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普遍还不高,多数制造商规模小、品牌多是地区性的。沃尔玛在全球推行直接从厂家进货的原则,但在中国目前还只能接受制造商代理存在的事实。

  物流规模经济则是通过物流中心集中配送来实现。强大的配送中心可以支持120家门店,服务500公里半径内的店面。因此,在配送中心有效服务范围内的商店密度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在美国,沃尔玛在众多小镇的密集布点能够有效地发挥物流中心的规模经济性。物流环节的规模经济与高效的系统共同作用降低了沃尔玛的物流成本,其配送成本不到销售额的3%,而竞争对手则达到4.5%-5%沃尔玛因此可说服供应商支付物流补贴,将物流活动交给其物流体系完成,从中获取物流利润。

  但中国的中国零售业在开放试点阶段,只开放了分散的少数大城市。沃尔玛为有效利用投资巨大的物流中心,在早期不得不围绕深圳来选点开店,在北上后,又着意依托天津物流中心。但39家门店,各家商店经营的绝大多数食品又在本地采购,两个物流配送中心处理能力不能充分利用,物流的规模经济性发挥也受到制约。因此,门店的数量对寻求成本领先的沃尔玛意义重大。

328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