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产品用户营销案例分析
自80年末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案例分析行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微信产品用户营销案例分析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微信产品用户营销案例分析一
罗银好:全职妈妈月赚万把零花钱
“她太单纯了。”问罗银好所有的朋友,对她的第一评价几乎都是这个样。做了十二年的全职妈妈,罗银好仍然无法改变自己单纯的性格。而最终有一天她欣喜的发现,单纯给她带来了美好的事业。她现在已经可以凭着自己的单纯,每个月赚万把零花钱。
有点像《廊桥遗梦》里的弗朗西斯卡,罗银好的生活经历非常简单。她出生在江门开平一个普通家庭里,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在一趟客运大巴上找了一份巴姐的工作——就是给乘客们发发矿泉水,放放DVD。而就是这份简单的工作,让她认识了年轻的大巴司机——未来的丈夫。她未来的家公是这家公司的股东。
刚满20岁的罗银好结婚了。他们和公婆一起住在开平老城区的一间老宅里。不久她怀上了大女儿,从此以后成了全职妈妈。四年后她怀上了小女儿。一晃十二年,她都是在家相夫教女,侍候公婆。
家婆在罗银好怀上大女儿之前中风留下后遗症,她又全力以赴的照顾家婆。现在家婆的病情好转,只是左手左脚不方便,平时走动需要借助拐杖,每天的生活起居都需要罗银好照顾。每个周末,罗银好还会带着她去喝早茶。
在漫长的全职妈妈兼家庭主妇岁月里,罗银好在厨房里发现了自己的乐趣,并通过常年累月的摸索、学习,成了一名“厨房教授”。她的闺蜜们都叫她教授,因为她掌握了一堆制作美食的绝活,并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
这是罗银好在朋友圈分享的,自己制作的蓝莓慕斯蛋糕。她说这是“今天的失败之作”。“不过我偷吃了,味道比之前的好。”
除了蛋糕饼干,罗银好动手做阿胶糕、月饼、柑普茶等。她把自己制作的各种美食,拍成照片、小视频,放到微信朋友圈和朋友们分享。在微信里,她自称“好姐”。
今年中秋节,罗银好大手笔的向好友们免费赠送了一批自己做的中秋月饼。这位单纯的全职妈妈在月饼的包装上做了一点“手脚”——附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让大家去扫描。自从今年4月开始在家里开创了自己小小的事业以来,她的“心眼儿”也开始多了起来。
罗银好不懂什么叫“圈层运营”,什么叫“社群电商”,但她却无意中发现朋友们想从她这里买东西。因为单纯,朋友们信任她的推荐;因为每样东西都是自己用的,朋友们不会怀疑她推荐的物品的质量。
对罗银好来说,长期与世隔绝式的生活让她觉得和社会非常脱节。而突然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可以踏入社会这让她激动不已。她把自己用得好的面膜拿出来和朋友们分享,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靠“败家”闺蜜们从她家里拿去自用和分享推荐,她竟然意外的发现自己一个月可以赚上万把块钱。
实际上罗银好对自己一个月赚了多少钱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她没有记账,没有算利润率。反正她也不怎么懂,又那么麻烦。她能赚这么多钱,还是12月8日,小编在采访她的时候,帮她算出来的。
因为进货越多,价格越低,现在她一次性敢给自己快递几十箱的货。货物存放在车库里。新进一批产品的时候,她需要自己一箱一箱搬回来。她说自己从一个温柔的妈妈被硬生生锻炼成女汉子。
令周围哪些商海沉浮的同龄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并不善于应酬交际的“烘焙教授”,竟然聚集了一群死忠粉,跟着她一起赚“零花钱”。12月8日中午,她们在开平鹅城聚餐,她在群里吼了一声,“闺蜜们”应声响应,全都开车来了。
生活中的罗银好是一个安分老实的人,讲话操着浓重的开平口音,朋友都说她没什么雄心壮志。她一天的生活轨迹就是两点一线,上午出发送两个女儿上学顺便买菜回家,下午接女儿放学回家。一天呆最多时间的地方就是自己家。
她家里的客厅摆着一台古筝。大女儿刚过了古筝八级考试,与此同时她还在学习拉丁舞。小女儿现在也报了小提琴的兴趣班。罗银好希望她们身上能带点艺术气息。
中午11点半,同在一所学校读书的大女儿和小女儿放学了,罗银好一如既往的去接她们。大女儿看到有人在后面拍照,吓了一跳,撒腿跑了;小女儿则压根不放在眼里。她很自然的把女儿的书包接过来,挎在身上。对她来说,小小的事业很有意思,但核心还是家庭,还是两个宝贝女儿。
微信产品用户营销案例分析二
你没把富军看成雷军吧!这几天微信朋友圈传的卖米的故事。貌似现在互联网思维卖手机,开餐厅都不时髦了,越是接地气的东西就越受欢迎。罗振宇最近卖会员,卖了3万个会员,据说一天收入800万。我要卖粉丝会员,能卖300个么?
三个月,一个人,依靠微信朋友圈,卖掉100000斤各式栗米,总值接近200万。栗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有机大米品牌,发展成有300个长期客户,2万名潜在高端客户的大米品牌。在华语商学院的圈子里,富军已经成功打造出这么一个形象:“买有机好米,找富军!”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卖米是和太太打了一个赌
在20xx年之前,富军一直在做五金配件外贸生意,这个从小山村出来的山东汉子,考上大学,在上海白手起家,从不懂一句英语开始,到每年和老外完成一个多亿的订单,富军的第一次成功创业走的是千千万万个小企业家都走过的路——聪明,勤奋,执着,在上海找到一方立足的天地。
卖大米,纯属偶然。富军太太的家乡在东北,家里做饭,孩子大人平时都只吃家乡寄来的有机大米。送给朋友,大家也都说好。有一天,太太跟富军开玩笑:你这个金牌销售,啥时候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把咱家乡的好大米推广出去,让我们认识的人都能吃得健健康康的。
“我当时就和老婆夸海口了,开玩笑,我富军能跟外国人做几个亿的生意,卖大米有什么难。然后就真的做了。”
一接手就后悔了,富军发现,国内市场和他熟悉的外贸根本就是两回事。他接手时,栗米主要走一些政府特别采购渠道。
“以前和老外打交道很简单,老客户几年都不用见一面。没想到一转国内市场,发现做渠道这么辛苦,雁过拔毛。更致命的是,市场上的有机大米太多,中国老百姓又有信任危机,栗米在市场上知名度接近于零。富军开始觉得,手中有粮,心里很慌。但既然在老婆那里夸下海口,无论如何这事得干下去。他头皮一硬。数数仓库,刚好有20万的新米出炉。
送!“好东西是不怕试的!”富军决定先把大米送出去,客户体验好了自然会回头来找他买米。
微信好友加出了灵感
富军的朋友圈内某条被点赞的消息,微友们对富军的消息不吝夸奖。
有粮在手,但往哪送是一个问题。
富军把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梳理了一遍,还发动外贸团队里的小伙伴,把这些年打过交道的大米潜在客户全部列出。
这个豪爽的山东汉子,最早送米都是10斤、20斤、30斤的送,就像小时候村里招待客人那样。也不管有用没用,富军说,做事先做人,做人要大方。
不过,在最初一波大米送出之后,卖米事业有点举步不前。老客户总是有限的。接下来该送给谁呢?
正巧那时候商学院组建了“玄奘之路”戈壁之旅,喜欢跑步的富军上路了。
旅行的时候大家都爱找乐子,有一天,富军与和队里的同学比赛:到了戈壁,看谁能先收齐三十个微信号——那个时间,20xx年年初,微信很热,人们开始不再交换名片,而改用加微信。
一比赛,争强好胜的富军就燃起了激情。他开始逢人就要微信号:“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叫富军。”重复一阵子之后,他发现“戈友”们热衷于建群。这下富军找到了窍门:每次他只要认识一个群主,被拖进群后,就可以加到很多好友。这比“点对点”地加快多了。富军立刻从打赌的兄弟里胜出,一周的戈壁之旅,富军的微信好友发展到一千多名。
或许是艰苦的戈壁挑战赛加深了微友的感情,也或许是相似的背景和经历让大家特别有共同话题。富军还发现,当他尝试在朋友圈内介绍自己的大米时,效果出奇得好。
自商业需要事件营销
富军不遗余力推销大米的形象并没有遭到大家的反感,相反,人们开始记住了这个自信、开朗、乐善好施的“富军”,他在商学院的微信朋友圈中勾勒出了一个公众形象。
有趣的是这时候,他的好友加到了3000,而见面超过三次的不到1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虽然没见过富军,但都知道,他是商学院里卖米最有名的人。
随着微信好友的迅速扩张,线下的互动也变得重要起来。
富军策划过两次线下活动,都带来了很好的效应。
一次是在“戈八回归日”上——这是第八届戈壁挑战赛后,走完戈壁的各个商学院学生重回都市生活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聚会。富军赞助了回归日的所有大米,怕大锅烧米不够香,富军还临时买来八个全新的电饭煲,蒸煮栗米。这件事一度引发美谈。
虽然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做过品牌,但敏锐的富军发现,事件营销总会带来爆炸式的效应,有趣的话题能够在商学院圈子里引发关注和讨论。
谁能吸引眼球,引发话题,谁就能得益。在社交化网络里,这个规则经久不衰,沿用到小规模的朋友群里,一样有效果。
12月1日,上海国际马拉松又给了富军灵感。跑步和卖米如何结合到一起?富军决定继续强化自己给人的印象:为了卖米,老板可以不遗余力亲自上阵。
于是,就出现了马拉松赛场上那只背着米袋子奔跑的愤怒的小鸟,这只背着米袋子,浑身贴满二维码的小鸟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连上海马拉松最美丽选手廖智都来合影,这个“愤怒老板”登上了各大新闻头条,
商学院的同学都看到了,富军不但成了话题人物,而且还成了新闻热点人物。
从2月份和老婆开玩笑决定卖米,到之后开始向微信好友赠送大米。到8月26日正式开始登记卖米时,富军发现,粮仓里的米已经没货了。新米需要预约购买。
之前适销对路的圈层营销在这个时候显现出了威力。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富军每天都收到微信上订米的订单。
人们在微信朋友圈跟他打招呼,通常就是:富军,我认识你,你家大米我吃过,很好,我要定一年。”
到11月底,富军累计了全年订户200个,销售大米200万。
这真的是他一个人创下的成绩,订户大都来源于各种熟悉或者素未谋面的微信好友。
朋友圈内容建构
富军的朋友圈消息维持在每周6条。起初,一切都紧紧围绕“栗米”,如各种栗米销售组合套餐,健康生活方式。当积累了三万好友之后。富军的朋友圈自成了一个“媒体发布中心”,上面出现了很多商学院活动召集,社会公益活动发布,各种商业资源交互信息,咨询求助。
在他朋友圈上,他甚至替一个朋友吆喝过300万的二手兰博基尼和50万的劳力士表;当有一天他想召集山东老乡聚会时,短短两天就通过微信集合了150位国内外山东籍企业家;而诸如寻找场地赞助,商业赞助,只要发布消息,很快就能实现各种资源的对接;一家高端会所开业,富军通过微信朋友圈为对方带去了半年内1000高端人次的客流。
富军把朋友圈完成了一个自媒体,在打造栗米品牌的过程当中,每当遇到问题,他就求助,栗米的名字,到广告语,到很多活动的创意都来自朋友圈高手的创意。朋友们也通过关心富军事业,到对栗米这个品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发展到后来,更把富军当作了有求必应的“万能消息中心”。
每天在朋友圈吆喝自己的产品,会有人反感么?
“有,但是更多人给我点了赞,并且每天我都有大米订单。嫌我烦的朋友们也无非是亲切地和我调笑一下:富军跌进米缸了,有时候看到我发栗米的消息,他们还会友好地提醒我:富军再说话,禁言三周!”
但越是这样,富军这个人越是和他的栗米紧紧捆绑在一起。
“大家因为信任我富军,所以信任我富军卖的有机大米,他们认可我这个人,然后认可了我创造的栗米品牌。”
回过头,仔细统计富军的朋友圈内容,可以看到有几个关键词的重复概率非常高:健康,感恩,真诚,大米,善心,理想,行动,坚持。
富军在商学院的朋友圈里成功塑造了:健康,开朗,幽默且执着的卖米大汉形象。这和熟练运用微信这个平台作适销对路的圈层营销分不开,更和他因卖米打造出来的品牌形象以及人格魅力离不开。
创造品牌真的需要很多钱么?不,富军的故事告诉你,一个小企业,如果熟悉“媒体”的运作方法,照样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很高的收益。
200万,只是栗米的开始。富军的微信平台将为他带来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微信产品用户营销案例分析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