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案例解析样板(2)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市场营销案例解析样板三:

  三个案例告诉你悲情营销怎么玩

  开春的寒流不时掠过街角那位衣衫褴褛的失明老人的身体。老人面前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路人行色匆匆,皆无动于衷,无人施舍一点给这位可怜的老人。英国诗人拜伦经过,看到这一幕,他轻轻蹲下,用粉笔在牌子上添了一句话:“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她。”诗人离去后,奇迹出现了,人们纷纷把钱施舍给这位老人,让老人十分惊讶。

  “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她。”这句话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让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孟子·告子上》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见他人痛苦,就像自己受苦,同情心驱使我们去帮助别人。古时候,人们防范灾难的能力低下,在巨大的灾难与痛苦面前,人们经常产生畏惧与绝望的情绪,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同舟共济、相互关心,分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帮助别人渡过难关。这样,同情就逐渐发展成为人类的一种内在美德。

  同情心是人类道德的基石。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William J. Bennett)在《美德书》里指出,如果说勇气是当别人面对困难时与他站在一起,那么同情就是当别人感到悲痛时与他站在一起,同情是一种认真对待别人的现实,不仅是他的生活境况,还有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感情。它是一种与处于困境或不幸中的人结成伙伴,支持他,为他分忧的积极态度。

  同情的生理基础——催产素

  神经生理学家发现,人类大脑分泌的催产素是一种与建立情感联系、共情有关的激素,能够安抚神经系统,让人产生积极的情绪。科学家让受试者观看一则身患癌症的小男孩的故事,在观看过程中,检测到受试者的大脑都释放了催产素,并且产生量与受试者的悲伤程度相关。

  共情,又称同理心、同感等,是指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这是现代心理咨询师的一项基本技能。

  催产素不仅能提升人们的同情心、共情心和情感共鸣,还能让人们更慷慨、更宽容、更信任别人,减少恐惧,帮助人们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受到催产素影响的实验组给慈善组织的捐款明显增多。如果这种化学物质在某人身上被抑制,他就会更多地显示出自私的性格。

  如果企业的营销活动能使人们的大脑释放催产素,人们就会觉得品牌或产品比较可信,从而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悲情营销案例集

  经营同情心的方法较多,加多宝的“对不起”体、微信收费事件、蒙牛崛起等案例都很精彩,值得学习参考。

  案例一:加多宝的“对不起”体

  加多宝花费10多年时间将租借来的“王老吉”商标打造成国内驰名的凉茶品牌。由于商标使用权到期,所以要将其交还广州药业集团。将商标交还广药之后,为了延续此前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加多宝通过文案技巧向消费者暗示,现今的加多宝凉茶就是从前的王老吉凉茶,但是这种打“擦边球”的模糊说辞遭到广药的起诉。2013年1月,法院判决加多宝停止使用“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等宣传用语。

  眼见大势已去,加多宝的营销团队该怎么做呢?

  传统做法不外乎是:从舆论上痛斥广药不正当竞争,玩文字游戏改广告词继续宣传,从法律上反诉广药垄断霸权,声明要上诉等。但是,老百姓无所谓谁是谁非,也不关心市场竞争——这些事情太无聊了!

  2013年2月4日14时,加多宝官方微博开始“泪流满面”,连发4条哭诉微博,以“对不起”体表明自己的立场。每张“对不起”图片上都有一句话,每幅图片中都有一个哭泣的小宝宝。

  对不起!是我们太笨,用了17年的时间才把中国的凉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乐的品牌。

  对不起!是我们无能,卖凉茶可以,打官司不行。

  对不起!是我们出身草根,彻彻底底是民企的基因。

  对不起!是我们太自私,连续6年全国销量领先,没有帮助竞争队友修建工厂、完善渠道、快速成长……

  加多宝的这4幅“对不起”图片,调侃对手,正话反说,表面上是道歉、自嘲,实际上是喊冤、抗议,这种向公众示弱,向对手示强,笑着自揭伤疤示人的风度,立刻博得了大众的同情。不到2小时,“对不起”迅速成为“刷屏王”,被转发4万多次,获得评论1万多条。

  加多宝这次“喊冤”微博的配图堪称经典,含泪哭泣的小宝宝们充满了委屈,让人瞬间产生怜悯之心,不少网友喊出了“宝宝,加油!”的口号。

  加多宝推出“对不起”体后,广药推出了“没关系篇”,可口可乐推出了“都怪我篇”,百事可乐推出了“别闹了篇”,网友推出了“无所谓篇”等,热闹非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二:“微信收费”事件

  微信要吸引用户,就需要具有市场热度,让大众持续关注、不断谈论。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制造一个“微信收费”的话题,就会有很多人反对,就会议论纷纷、热热闹闹,就有媒体免费传播,必定能吸引大众的关注。

  2013年年初,腾讯制造的“微信收费”话题,似乎“地球人都知道了”。在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论坛等场合,到处都是关于微信要收费的传言和讨论,很多人都在痛斥通信运营商,力挺微信,运营商成为众矢之的,而腾讯则从昔日互联网行业的“公敌”变成了需要同情和保护的弱者。

  事实上,从没有哪家通信运营商说过要对微信收费,只是腾讯自己“担心”运营商要收费。用户已经向运营商交了移动数据流量费,运营商绝对不可能再向用户收取“微信费”;即使收费,也是由运营商向腾讯收取,或者由腾讯向用户收取。但是,腾讯就是不说明“到底是谁要收费”和“是否要向用户收费”。腾讯高管表示:“微信作为基础服务,不应该有额外的收费,因为用户已经在流量上付了最基础的费用。”其实,这种说法可能会误导大众,让人觉得腾讯不想收费,有人逼着腾讯向用户二次收费。这样一来,公众的认知变成:运营商要收用户的钱,大家要团结起来,与运营商大干一场,阻止运营商收费。

  腾讯通过“示弱”将运营商推向公众的对立面,吸引大量愤愤不平的用户替自己反对运营商;而自己作为“弱者”,收获了大家的同情。无论是否真有其事,能否维权成功,广大用户与腾讯共同反击“垄断魔头”的难忘经历将大大增强双方的感情,使微信的用户量迎来又一拨爆炸性的增长。

  案例三:蒙牛向对手“示弱”

  1999年,牛根生创立了蒙牛。当时,内蒙古乳品市场的第一品牌是伊利,蒙牛名不见经传。要想提高蒙牛的知名度,只能出奇制胜。蒙牛把标杆定为伊利,打出“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口号,使消费者通过伊利知道蒙牛,产生“蒙牛似乎也很大”的印象。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市民一觉醒来,发现呼市主要街道上的300多块广告牌全是蒙牛的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一石激起千层浪,“蒙牛”成了呼市市民热衷谈论的话题。人们记住了蒙牛,也记住了蒙牛是“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余热未散之时,呼市的300多块“蒙牛”广告牌却在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此案最终也未能告破,但蒙牛却利用这一事件再次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

  广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广告印在产品包装纸上,对手应该无可奈何了吧。于是,蒙牛在冰淇淋的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

  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竞争对手的刁难和打压,他硬生生地捆绑行业老大,借老大之势,同时以“弱者”之姿博得舆论的同情,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与市场营销案例解析相关的文章:

1.市场营销案例解析模板

2.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样板

3.市场营销案例解析模板(2)

4.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模板

5.经典营销案例解析

市场营销案例解析样板(2)

市场营销案例解析样板三: 三个案例告诉你悲情营销怎么玩 开春的寒流不时掠过街角那位衣衫褴褛的失明老人的身体。老人面前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3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