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融资也步步惊心
股权融资也步步惊心
在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情况下,很多读者及业内人士来电建议,这些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主,可以寻求社会资本介入,以一解燃眉之急。
前日,本报报道中提到的做二手钢琴销售的企业主熊万斌,却向记者道出了自己融资的另一番辛酸故事。他的遭遇提醒小微企业主,在寻求社会融资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
孤注一掷创业投入全部家当
熊万斌曾是一名建筑装修设计师。2004年时,他作为设计师在北京进修。爱好音乐的他,在北京买了一架二手钢琴。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是二手钢琴,但各种服务却是一流的。
进修完毕,熊万斌决定改行,去卖二手钢琴。
为此,他进行了半年的市场调研。当时,国内所销售的钢琴多是从韩国、日本引进,进口的产品一般是二流产品,国外对一流产品是有保留的。但是二手市场就不同了,熊万斌发现,进口的一些二手钢琴,反倒从质量上要超过一手货。
熊万斌下定决心创业。他卖掉了武昌核心地段的房产,转手了自己的装修公司,投入全部家当进入二手钢琴市场。
市场的确很大,熊万斌发展得很快,但就在准备扩张时,资金困难出现了。由于没有抵押物难以从银行贷款,他开始寻求社会融资。
引洽风投十几万元打了水漂
第一次接触社会融资,是来自北京的一个投资公司。当时,这家公司得知他有融资需求后表示,最高可注入1000万元风险投资。
急需资金的熊万斌觉得可以试一试。这家投资公司要求,融资之前需完成律师尽职调查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
刚开始的律师咨询费也就几千元钱。然而,之后的窟窿却越来越大。“咨询结束后,北京的律师亲自到湖北来,做了一次全面调查。”这一次的费用就不菲了,律师回北京后,来电话表示马上就要出尽职报告了。“要拿到这个报告,需要10万元钱。”
这还不是结束,拿到尽职报告后,接下来的资产评估,会计公司介入,这一开口就是20万元。
熊万斌一想,资金还没有进来,十几万元就已搭进去了,这里面水太深了。“即便这个公司不是骗人的,这样融资搞下来,成本也跟借高利贷差不多了。”
意识到这一点,熊万斌立即放弃此次融资接洽。
稀释股份失去对公司控制权
依托自己积累的经验,熊万斌一心想进军新钢琴制造领域,不过资金一直是拦路虎。
两年后,他又有融资机会了。
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个海外归来的投资人。在调查店面和工厂,又交流了发展理念后,对方很快被打动。
最终,500万元的资金,借道香港几经周折到了武汉。随后,双方对股权进行分配,熊万斌因为有一笔负债,只得将控股权交给了对方,自己只占48%的股份。这一分配,却埋下了隐患。
之后,熊万斌一心扑在自己的新钢琴项目上,让对方接手了店面。没想到,对方资金来了,却并没有完全信任熊万斌,甚至将公司核心岗位人员全都换掉了。不久之后,熊万斌彻底失去了公司控制权。
而由于投资人对这一行业并没有深入了解,经营也没有按照之前的思路走,不到两年时间,公司濒临崩溃。
无奈之下,熊万斌带着一位员工离开了公司,另起炉灶重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