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
中小企业的创业与管理是现在的热门专业了,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柱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余万户,占全国企业数量的比重已逾99%。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小企业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一批远见和卓识并重、专业和人格兼备的中小企业经理人,成为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许多大学开设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是专门用来培养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如北大资源学院开设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专业。
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国家重点关注。中小企业不仅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而且,在整个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资金投入少,企业规模小,管理人员少,市场进退成本低,经营机制灵活,能更多的接触客户,更快的反应市场,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中型和小型规模经营与发展困境及战略选择
1引言
中小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中,一方面,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初露端倪,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技术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中小企业在新的时期有必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不断地探索、研究,以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
1978年,改革开放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改变了长久以来中国对外封闭的国情,使得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其中,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的特色经营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保持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3中小企业的内涵及其作用
中小企业在理论上就是中型和小型规模的企业,其特征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规模不大、销售不大、从业人员不多、管理跨度较小。
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可见,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容忽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更是值得人们的关注。
4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中小企业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两个时期)来看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4.1计划经济时期的三十年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起伏不平的三十年。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小企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动荡的发展过程。
4.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蓬勃兴起
经过三十年的曲折发展之后,即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其蓬勃发展的结果,为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抹了重彩的一笔。
5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优劣势
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激烈竞争中获得到生存和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除了依靠外部提供的有利条件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依赖其自身的特殊性及相应优势。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优劣势分析研究得出:中小企业资金投入少,企业规模小,管理人员少,市场进退成本低,经营机制灵活,能更多的接触客户,更快的反应市场,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然,优劣也是互存的。首当其冲的则是融资难,因为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诸多研究表明,融资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融资难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
6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及战略选择
6.1以取得外部规模经济作为战略选择,走“小而群”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缺乏规模经济优势是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所具有的一大显著不足。而与大型企业产生于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规模经济相区别,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地理上的产业聚集,亦即依据外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通过企业集群化,既能够促进其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减少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改变单个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从而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6.2依托大企业、大公司,实施“小而专”和“小而配”的协作化经营战略
一方面,与大型企业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协作关系,成为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途径之一,既有利于改进专业化生产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使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为其提供零部件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
6.3根据中小企业贴近顾客、贴近市场的有利条件,采取“小而特”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来进行拾遗补阙
中小企业投入少,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不容易达到大企业那样的规模经济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领先地位,以获得竞争的主动权。但中小企业点多面广、贴近顾客和市场,可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则来选择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进行目标营销。通过突出特色经营和个性营销,着力满足小批量的特殊用户需求,以与众不同的服务或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占有那些批量小、个性强、营销微利的市场领域,从而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合理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如何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状况、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单位与德国经济专家合作,历时两年多时间,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地区特征以及在融资、营销、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在北京、广东、福建、江西、河南、四川、陕西、贵州、河南和浙江十个省份27个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研究。这些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状况,对了解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选登部分调查数据,读者可从中做出分析和判断。中小企业如何划分
一般而言,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有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定量界定主要包括从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以及营业额三方面进行界定,定性界定一般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界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从业人员为界定标准,把500人以下的企业视为中小企业,50―100人以下的为小企业。
中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先后经过几次调整。1999年最后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其中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参与划型的企业范围原则上包括所有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业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该标准已明显不适应形势的变化,有关部门已考虑吸收国际经验,改变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可望推出的新标准是按企业的销售收入来划分企业的规模,将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划为小型企业,500―5000万元的划为中型企业,5000万一5亿元的划为大型企业,5亿元以上的划为特大型企业。
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本次调查将中小企业定义为从业人员在500人以下,资产或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工业企业。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本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调查,问卷共设18个问题,主要从七个 方面分析:一是从中小企业的设备、技术、有无技术创新等方面,反映中 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二是从中小企业的主动性来源,反映中小企业 中技术创新的主体;三是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来源,反映中 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四是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采用的方法 使 用的技术类型和来源,反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五是从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的结果,反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效;六是从影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的因素,反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地区发展水平如何划分
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划分为五个发展水平的地区:
发达地区 (10000元以上
次发达地区 (700―10000兀)
中等水平地区 (5000―7000兀
欠发达地区 (3000----5000兀
不发达地区 (3000元以下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本次进行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问卷共设问题16个,主要从六 个方面展开:
一是中小企业参加信用评级、资信等级状况、评级机构及评级的作 用,反映中国当前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及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二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及影响中小企业融资 的因素来了解和反映当前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状况;
三是从中小企业能否从银行获取短中长期资金贷款、贷款需求的满 足程度、难易程度及由于缺乏资金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反映当 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四是从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近两年呆帐变化情况反映自身融资的条件;
五是了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变化状况,反映外部融资的条六是反映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渠道及担保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本次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
有65.7%的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其次权益性投资占33.3%,其他来源占16.4%,债券类来源最少仅占1.8%。
企业信用体系状况本次调查显示,参加过资信评级的企业占46.6%,未参加过资信评级的企业53.4%,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未参加资信评级。从参加资信评级的企业状况分析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参加过资信评级的企业依规模、营业额由小到大呈递增态势;二是从地区划分看,参加 过资信评级的企业集中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仅有19.9%的企业参加过资评级,与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的62.3%相比,差距相当悬殊。三是从参加过资信评级的企业资信状况来看,总体资信状况较好。获得评级机构资信评级AA级及以上企业占全部参加评级企业的60.7%,A级以下及C级以上企业占全部参加评级企业的31.4%,C级及C级以下企业仅为7.9%。资信状况较好,资信评级AA级及以上多集中于营业额大、盈利高的企业。
担保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中小企业缺乏担保渠道,能够获得担保的企业数量较少。据调查,64.2%的中小企业没有渠道获得信贷担保,只有35.8%的企业能够获得信贷担保。即使在有较大盈利企业中,也只有65.6%的企业可以获得信贷担保,担保难可见一斑。
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提供的资料,从1998年至2001年,我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80多个城市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到位担保资金40亿元,可为中小企业解决400亿元的银行贷款。但由于各地新建的信贷保险担保和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制度创建、业务开展时间较短,其作用还不甚明显,许多地方担保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和普及。这就是为什么中小企业信贷担保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过于集中在各类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方式和影响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主要为:国家信贷政策、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以及银行手续繁琐,所占比例超过50%。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过于集中在各类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