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孵化器创业企业孵化器的概念(2)
创业企业孵化器创业企业孵化器的概念
(5)加快企业孵化器立法工作。由于我国转化、培育中小科技企业是由政策层面逐步推开的,造成了约束机制薄弱,政策的执行往往因部门、地区、时期而异。因此,建议国家通过立法来改变依靠行政管理和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传统思路,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一个与国际惯例相通、适应WTO有关协议和规则要求的法治平台。企业孵化器立法要重点解决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法律地位,明确孵化器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以及与科技成果转化各个环节中所涉及的各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出台适应孵化器需要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孵化器从业人员的培养和资源管理;规范孵化流程,控制孵化风险。
总之,企业孵化器的建立为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发展环境,也正在推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热潮,应给予相应的地位和足够的重视。
创业企业孵化器存在的必要性
在我们广泛谈论创业的时候,孵化器这个词一直伴随左右,成为我们在谈论创业时候最先被提及的热词之一,各种孵化器免费入驻的广告,各种高大上舒适的办公环境照片,所谓的硅谷企业办公标准,谷歌标准办公环境等等的宣传语,让创业者无所适从,这到底是在艰苦创业还是……
那些条件舒适的不得了,高大上办公环境的所谓孵化器,八九不离十都是所谓地产概念的所谓孵化器,距离真正的孵化器太远了,所谓google当下的办公环境只代表当下,一个适用于成熟期的互联网企业,而对于初创型公司,其办公环境对比的对象应该是当年创业时期的google,或者是车库咖啡,或者是大学生公寓之中,而用当下成熟企业的办公环境,去吸引初创期的创业者,不知道这些孵化器的居心何在?
除了高大上的办公环境之外,创业团队选择进驻孵化器与否,最为核心的考量指标是什么呢?
一、孵化器的价值何在
孵化器对于创业团队的价值,首先应该从一个创业团队自身的需求出发。作为初创的创业项目,其需要的核心要素是资源,各种能够促成其快速成长的资源,这种资源突出表现在资本杠杆、经验指导,因此考量孵化器对于创业团队的价值主要落实到如下三点。
1是否有引导基金:
一个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是有两种,第一种是商业地产出租的租金收入,另外一种就是创投生态圈的最终受益方,通常是资本投资收益的转移支付,第一种方式是直接的,第二种方式需要二次转移支付,因此,如果一个孵化器,没有所谓的投资功能,或者没有引导资金,则意味着其盈利模式只能是所谓的收租金,意味着其商业地产的属性,单一办公空间的出租属性更重,和我们通常理解的孵化器差异较大。
因此,有引导基金,资本方作为孵化器最终成本的买单者,无论通过怎样的补贴方式,是承包,还是一次性租金代为支付,或者是项目中介服务方式回馈,都意味着其核心诉求在于推动整个孵化器的正常生态化运作,是较为健康的运作模式。
比如,创新工场作为孵化器,其入驻的项目基本上都来自其配套的投资基金的投资,而无需向外界普通创业项目开放收租形式的办公卡位。
2是否有创业辅导:
创业者投入到创业大潮中,如果是已经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包括那些已经创业成功几次,并成功退出,进行更多创业的成功人士,则不需要所谓的孵化器,其本身就已经是创业导师和资源的聚合者,而对那些初初进入创业大军中的创业者,往往都是小白用户,他们才是孵化器需求的主体,而对于孵化器需求突出表现在创业辅导。
创业维艰,整个发展的路途上需要更多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的辅导,除了投资人方面的投后辅导外,还必须有业务层面的具体指导和服务,因此孵化器提供相应的创业辅导,配备相应的创业导师就成为一种必须。
那些在创投一线的从业者,诸如投资人,以及创业中的创业者作为导师的价值或许更高,领先普通创业者一步,或者直接和创业者打交道的投资人等群体,才是对创业者更加有价值的导师人选。
当下,更多的创业孵化器选择直接与投资孵化器内项目的投资人合作,通过投资和辅导一体化的方式,直接变投资人为创业导师的方法,来增强孵化器的导师服务能力。
3是否有连接机会:
孵化器作为一个物理空间,同时接纳更多的创业团队的同时办公,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每个创业项目各自一个独立办公空间,与外界相对绝缘的状态,这种多个团队在一个空间中的共同相处,就有机会创造出更多的项目之间,以及项目和外界之间的更多的连接机会,诸如孵化器内创业项目的互补性,相互之间的业务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同一个领域上下游服务机会的增多。
这也是具有一个集中化的,开放式办公环境的孵化器的最大价值,能够让更多团队和资源在一个时空环境下集中,从而为跨界的合作和边缘的打破,更多连接机会的出现创造条件,这也是考量孵化器价值的重要指标。
这或许也是孵化器的最大价值,同一个时空场景下,更多资源聚集后形成的更多横向和纵向的连接机会,孕育更大商业价值的连接机会与可能。
而所谓的公司注册、财务法务服务、办公场所等看上去眼花缭乱的所谓服务,都不是彰显创业孵化器价值的核心因素,只是辅助元素而已。
二、借力孵化器需要主动出击
孵化器之于创业团队的价值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何发掘一个孵化器价值还需要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最为核心的一条在于主动出击,合理选择。
孵化器更多适合那些早期的创业项目,无资金,无经验,无资源的项目,在这里可以通过更多资源的连接,从而造就更多的机会,包括,一些免费的孵化器入驻的机会,会随着更多主体进入到这个市场中,也变得比较普遍,这需要创业团队的负责人自己主动发现,并主动出击。
孵化器的资源和价值,以及连接的机会都是客观存在在那里的,并不会因为你的进驻就吸附到你的身上,必须创业团队成员在同一个时空环境下主动选择连接。
比如,一个创业团队,如果希望享受到孵化器的最大价值,在短短的时间内,必须主动去询问和咨询相关人士,起码在短时间内能够了解到一个孵化器机会是所有的创业团队的基本情况和业务逻辑,以寻找与自身项目之间的协同合作机会,在很多时候,创业团队之间的响应人才的横向流动,也必须是创始人主动的发现。
创业企业孵化器制度文化
经过15年的发展和经验探索,中国孵化器大致形成了如下制度性文化:
1、制度性的机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中国是政府意志的体现,这种意志使孵化器获得了纳入政府机构框架的组织设计和超出政府机构框架的组织创新空间,制度化的创新机制和准公共机构的体制使孵化器及其在企业获得了特殊的生存和发展机遇。
2、制度性或公共性的目标和产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中国获取了大量政府投资,成为政府的大规模采购品,政府并不要求这种制度性投资的产品或者说是采购品短期内有多少直接的回报,其作为重要政策工具的社会性与当初发展高新区的初衷也大不相同,也可以说,孵化器和高新区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性的产品,具有不尽相同的制度性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中国要实现明确的政府目标或者说是公共目标,即“创造并维持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创业环境;迅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批量生产企业、批量提供就业;增加新税源”四大目标,其中企业、企业家、就业和税收已被很多人认同为孵化器生产的“公共产品”。
3、制度化的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中国享有特别的法律地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特别立法或者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支持和保护科技企业孵化器优先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尤其是高新区内孵化器得以利用政府信用和公益性组织形象、利用高新区长期发展所积累起来的企业规模、知名度、可信度,通过对外招商等多种有效途径有组织地为本土和回归本土的创业者提供制度性的、政策性的、管理性的公益服务。孵化器的出现使创办新企业在中国变得空前的容易,启动新创意和开展技术创新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拥护和支持。
4、作为延伸政府职能的准公共机构,高新区内孵化器以非盈利为第一生存原则并将其发扬光大。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可以盈利。除旗帜鲜明地宣称自身为盈利性孵化器的民营孵化器外,在中国凡采取政府发展模式的孵化器包括政府主办型、政府引导型孵化器,均无一例外地带有强烈的非盈利性制度特征。非盈利不等于不盈利,在不背离非盈利这一生存原则和孵化器企业化、市场化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孵化器的盈利行为已被认可和接受。
创业企业孵化器相关文章:
1.创业企业孵化器
3.it创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