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性企业文化的内容

管理性企业文化的内容

时间: 玉叶948 分享

管理性企业文化的内容

  管理性企业文化是指的是企业在处理对内管理过程的各种关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下面学习啦小编带你了解管理性企业文化的内容。

  管理性企业文化的内容

  1.责任、权利和利益的有效结合

  责权利的有效结合是经济活动的内在原则。只有在责权利有效结合的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体才能既有积极性,又能自我约束。否则,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利和利益,就使经济主体缺乏活力;而只有权利和利益而没有责任,经济主体就没有约束,会损害其它经济主体的利益。正是因为这样,责权利的有效结合不仅在管理制度中要体现出来,而且还要作为价值观念,即管理性企业文化体现出来。企业管理性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人们在观念上的责权利相结合。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性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适应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要,不仅反映出不同的管理性企业文化,还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成效。那么,组织机构究竟要解决什么核心问题呢?现代管理制度认为,组织机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责权利三者的匹配问题。企业只有做到责权利的对等匹配,企业才能高效地运行。而且,这种责权利的对等,必须体现在企业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道工序上,并且作为价值观念支配每一个人。

  2.生产要素功能最大化发挥和生产要素功能最小化消耗的有效结合

  企业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是否最大化地发挥了生产要素的功能,以及是否最小化地消耗了生产要素的功能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尽量增加产品并减少成本,只是其前提不同。生产要素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和生产要素功能的最小化消耗之间对比后的差异,就是度量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企业是否能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和最小消耗生产要素,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问题,也是管理性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增加产品减少成本,是每个企业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真正在每个员工中树立这一意识,并把这一原则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却并不那么容易。这一点上日本企业做得比较成功。他们从美国进口设备,用同样的设备往往可以生产出超过美国的产品。日本的产品,往往以性能优越、价格便宜而著称。这主要是由于日本企业的员工,尤其是现场生产人员增加产量和节约成本的意识非常强烈,经常开动脑筋对生产设施加以改进的缘故。

  3.企业风险与企业风险自然人化的有效结合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要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企业的风险,其中以市场风险最为重要。那么,企业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降低风险呢?这是企业管理中经常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管理性企业文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管理性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风险价值的约束和激励。

  现代管理理论指出,要降低企业的风险,首先要避免企业出现经营决策失误,然后最好的方式就是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能力。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变企业被动地抵御风险为主动地抗击风险,这样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才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而要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将企业风险自然量化到企业每一个员工身上,使每个人都感到企业风险就是自己的风险,随时受到风险的约束和激励。

  将企业风险自然人化,就是使每个员工都感到风险的压力,而且这种风险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脑海中,作为风险意识而长期存在。将企业风险与员工个人风险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其结果必然使人们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动力,为了规避自身风险而努力工作。每个人都化解了自己的风险,那么,企业风险也就最大化地被化解了。

  4.管理制度与人本主义的有效结合

  不同国家的企业,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管理性企业文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英美国家的企业比较强"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作用,而东亚的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是以理性为本、还是以情感为本,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问题上,英美企业管理和东亚企业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那么,对于以管理制度为本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究竟哪一个更适合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呢?这是企业选择管理模式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管理性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企业的实践表明,只有将管理制度与人本主义有效地结合起来,企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是因为:第一,企业的管理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订的各项规定和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作业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显然,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地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因此,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必需的,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第二,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离开了人的企业是不可能存在的,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管理的主要对象。因此,要管理好企业,首先要把人管理好,即以人为本。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利和需要的问题。只有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让其充分发挥好应有的权利,并较好地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企业管理才能把人管好。由以上两个方面看出,管理制度和以人为本对于企业来讲都是重要的,不可偏废,只有将管理制度与人本主以有效地结合起来,企业才能获得成功。

  5.员工自我约束和外在制度约束的有效结合

  如上所述,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如何管理好人不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部分工作,而是全部的工作。那么如何才能管理好人,是采取强迫式的管理、还是放任自流的管理呢?这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X-Y理论,很大程度上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X-Y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即X理论和Y理论。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方法,还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的目标融合一致。

  按照上述X-Y理论,可以看出,对于满足X理论的人来说,显然管理制度多一些、细一些、严一些更好,他们只有在较强的外在制度约束下,才能工作得更好。对于满足Y理论的人来说,情况则恰好相反,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外在管理制度过多、过严反倒束缚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究竟是X理论还是Y理论更贴近企业管理的现状呢?对此,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表明,几乎没有一个企业是单纯地符合X理论,或单纯地符合Y理论,人们的表现往往居于X理论和Y理论之间。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中,应强调员工自我约束与外在制度约束的有效结合。

  体制性企业文化内容

  1.自我主体性与忠诚观念的有效结合

  在企业中,忠诚观念是必要的。企业作为一个人的群体,它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如果企业凝聚力很低,职工对企业漠不关心,甚至连队伍都不稳定,就很难期望有较高的效率。但是,对企业仅有忠诚是不够的。在我国的企业中,在从建国初期直至90年代以前的很长时期之内,职工和企业的关系都是相当稳定的,职工从进入厂门的那一刻起,他的生老病死以至子女等几乎所有的问题都由企业包了下来,而职工也把企业视为自己的终身依靠。这种体制在其初期一度是有效的,但后来弊端就显了出来,除去体制本身的因素不谈,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与该体制在思想上扼杀了职工的自我主体性不无关系。

  我们以往总是把职工视作企业的"螺丝钉",安在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而毫不考虑职工个人的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人的个性开始张扬,开始追求自身的满足和自我目标的实现。不尊重职工的自我主体性,就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甚至职工对企业的忠诚也会遭到损害,优秀员工会跳槽或从事第二职业,对于本职不能尽心尽力。

  必须将职工的自我主体性与忠诚观念统一起来。这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企业仅仅是职工业务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并没有权利去干涉和包办职工的一切,必须尊重职工的人格、信仰、观念等;二是不能将职工仅仅看作生产要素和管理对象,必须充分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关心他们的发展和提高。培育人才是关心人的根本。对于职工来说,爱本职是爱企业的前提,热爱本职,职工才能达到对企业的忠诚,实现自我主体性与忠诚观念的统一。在自我主体性与忠诚观念相一致的情况下,职工的聪明才智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效率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经常羡慕日本企业的职工肯为企业着想,不断提出生产经营的各种合理化建议,其实这正是其自我主体性与忠诚观念有效结合的结果。

  2.自我独创能力与协作性团队精神的有效结合

  社会化生产的最本质特征是分工协作,企业进行的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将之切割成多个部分,这些小的部分可能由个人独立来完成,也可能由人的较小群体合作来完成,部分与部分之间也要协作和配合。因此,各司其责、独当一面的能力与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的团队精神在企业中都是需要的,二者从来没有偏废过。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侧重。

  人们通常把典型的美国企业称为"A模式",而把典型的日本企业称作"J模式"。A模式强调专业化,每个员工仅负责一门业务,完成上级下达的可衡量的指标和任务即可,其它方面的的业务与己无关;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负完全的责任,因此需要他们发挥个人能力,独创性地解决生产中的问题。J模式强调协调与合作,在日本没有一个单独的个人对某件特殊事情担负责任,而是一组雇员对一组任务负有共同责任,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共同完成。

  我们国家的企业在借鉴这些先进经验的时候不能照搬,因为不同的模式都是与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状态相对应的,在我国搞A模式说不定会搞成山头主义,搞 J模式则可能造成责任推诿,人人负责而又无人负责。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威廉.大内提出的"Z理论"是值得我们借鉴的。Z理论之"Z"(Zygote,合子,受精卵)就是主张将日本和美国的成功经验相互融合,它试图通过培养员工之间的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来促进每个人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

  3.利益最大化目标与艰苦创业精神的有效结合

  我们的传统观念在这一点上是有误解的,认为两者是排斥的,讲利益最大化就不能讲艰苦创业精神,讲艰苦创业精神就不能讲利益最大化,或者认为讲利益最大化是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讲艰苦创业精神是社会主义企业的特征,这些理解都是不正确的,必然给实践带来消极的影响。

  从广义上讲,人都是理性的,总是按照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行事。他来到企业工作,首先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他向企业奉献出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首先是为了从企业获得回报,取得个人最大化的物质利益。但是,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除了物质利益的需要,还有精神享受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要之后,其它层次的需要就开始变得突出起来,甚至可以起到支配作用。因此,承认人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并不排斥艰苦创业的精神,员工在企业困难的时候,仍然可能同心同德,与企业共渡难关。

  那么,如何把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与艰苦创业的精神结合起来呢?一方面,应当给企业的职工以足够的物质利益,如果职工在企业劳动所得的回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基本需要,就缺乏全身心为企业工作的基本条件,人才流失、回扣受贿现象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国有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就是因为这里的待遇太低了,一个优秀人才的所得还不及社会平均的收入水平,当然不会安心。另一方面,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团结奋斗的环境,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让每个人都感觉他只有在这里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最大化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哪怕在这里物质待遇稍差一点也在所不惜。这样,就把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同艰苦创业的企业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了。

  4.机会均等与企业等级观念的有效结合

  在企业中,完全的地位平等是不可能的,清洁工总是不可能与企业老总同时发号施令,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实际运营中,上级和下级的区别都是随处可见的。因此,在企业中淡化和回避等级观念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使每个职工自觉自愿地接受企业中的等级,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实行机会均等的原则。

  这实际上涉及到选拔人才的原则的问题。企业中的岗位,对每一个人机会都应当是等同的,其最终归属,应当取决于员工的个人意愿、业务素质、领导能力等,如果它从某一个小圈子里直接任命,而排斥了多数人参与竞争的机会,那么?quot;合法性"就会在心理上遭受多数人的质疑。如果多数人对业已形成的企业等级不能认同或存在抵触情绪,企业经营任务的上行下达就不能顺利进行,效率自然也不会高。许多优秀的经营人才不愿到带有明显家族色彩的企业中去工作,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美国的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在用人上遵循这样的原则:只要企业内部有合适的人选,就不到外界去求才。当公司的某个职位出现空缺时,该部门主管便将之报给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将该职位的要求条件及相关事项张贴于各办公室的布告栏上,凡是对自己原来工作不满意而对新职位感兴趣的员工,都可以提出申请,然后由人事部门对之进行面试考察和择优录取。这样做的好处是员工对于企业的等级能够认同,而且知道晋升的大门永远是向自己敞开的,因而工作起来就会加倍努力。

  5.提高效率与追求公平的有效结合

  企业中的公平包括横向(人际之间)的公平和纵向(个人的不同时期之间)的公平,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横向的公平,它的涵义是每个员工获得的报酬与其投入的比值相等。同样的投入产生同样的报酬,不同的投入也应当产生不同的报酬,才能称得上是实现了企业的公平。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公平决不等同于平均主义,过去我们的企业?quot;左"的思想的指导下,推行平均主义的政策,从厂长到普通职工,从工程师到勤杂人员,工资都相差无几。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讲公平的表现,因为每个人获得的报酬与他的投入的比值不相等。由于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所以员工普遍缺乏积极性,生产效率很低。

  由此可见,企业公平对员工有激励作用,有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首先,讲公平本身需要成本,由于老板与经理,经理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考察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十分困难,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从而降低企业的效率。其次,公平带有主观性,依赖于当事者个人的感受,因此绝对的公平从来都是不存在的,企业中更是如此。如果每个员工都纠缠于自己公平是否实现,相互攀比,就会产生内耗,影响企业的效率。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欧美的一些企业采取单独的和秘密的给职工发奖的形式,使每个员工无法同其他人作比较,从而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

  因此,企业必须把提高效率和追求公平有效地结合起来。必须做到赏勤罚懒,实现总体的公平,才能维持职工较高的积极性,产生更高的效率。同时,也应当对职工的公平心理加以引导,营造一种以奉献为荣的气氛,化不平感为自豪感。

管理性企业文化的内容相关文章:

1.企业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文化的内容

2.企业文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3.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有哪些

4.企业文化管理

5.怎样做好企业文化管理

6.国有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254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