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创业故事
真实的创业故事
与很多做销售起家的商人不同,他语速不快,甚至有一点口吃。不过,说起曾经历过的磨难时,他却显得异常亢奋。聊起自己打拼出的“家具王国”,他的自谦之中甚至透出一丝羞涩。学习啦小编今天要聊的就是伟豪家具董事长王宪朋。
他15岁即出门打工,在工地做过泥瓦匠,下矿井铲过煤,去采石场锤过石头,到养鸭场孵化车间当过工人,直至后来与家具行业结下不解之缘,在南京创办自己的公司。因为勤奋、实诚、热情,王宪朋不仅赢得了南京商界的认同,更得到了河南籍商人的认可,在而立之年被推举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两亩绿豆账”让他发誓走出农村
忙活20多天摘的两亩地的绿豆,只能卖100多块钱,农村艰辛的生活让家境贫寒的王宪朋下定决心外出打工。
豫南商会会长袁学忠曾经说过,改革开放之初,不少信阳人南下打工,使得信阳民风由保守顾家转变为闯荡天涯。对于南京伟豪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朋而言,外出打工的动力是因为农村生活太苦。
王宪朋出生于信阳县(现在的信阳市平桥区)湖甸乡,在家中排行老五,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虽然如此,他并没有受到娇惯,从小就帮家里做农活,因为王家并不富裕,加上孩子较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有一年秋天,正在上初中的王宪朋每天下午放学都要跑到自家地里摘绿豆。两亩地的绿豆每天都会有很多成熟的黑荚,他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黑荚摘收,这些黑荚只能早晚间才能摘,如果摘得晚了,黑荚裂开后,绿豆就会掉在地上,摘得早了,绿豆还不成熟。
这项看似轻松,实则无聊而且辛苦的农活,王宪朋忙活了20多天。等绿豆脱荚装进袋子,王宪朋问父亲,这两亩地的绿豆能卖多少钱?父亲说,也就是100多块钱。他听过之后,越来越不想在农村过这种劳累而艰苦的生活。
这时候,王宪朋的不少邻居和亲戚都南下深圳或者北上郑州打工,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一二百元钱。看到这些,这个懵懂的少年开始对外边的花花世界充满向往。
因为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后王宪朋就辍学在家。他个子不高,干农活也不在行。1992年,他和父母商量之后决定和亲戚、老乡一同外出打工。因为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对他并没有太高期待,“哪怕不给家里一分钱,也要把自己照顾好”。
●从泥瓦匠、铲煤工、采石工到“鸭司令”
打工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从泥瓦匠、铲煤工、采石工再到养鸭场孵化车间的工人,王宪朋知道了什么叫做“劳其筋骨”。
王宪朋和老乡来到郑州的一家工地,还不到16岁的他成了一名泥瓦匠,每天的工作就是搅拌水泥,拎混凝土。因为年纪小,刚开始干这活儿时王宪朋累得龇牙咧嘴,不过,他还是觉得有一丝安慰,毕竟工地的工资比在农村干农活的收入高多了。
干了4个多月,王宪朋和几个老乡听说到新密煤矿挖煤收入高,就离开了工地。1993年年初,王宪朋到新密一家煤矿做了一名铲煤工,当时商定的工资是一个月1020元。
每天在井下工作8小时,等从井下上来的时候,大家都成了“黑人”,鼻子、耳朵里都是黑乎乎的煤灰,更分不清谁是谁了,出了井,大家得赶快洗澡。不过,无论洗澡,还是洗头,他们只用洗衣粉,一是洗衣粉便宜,二是煤灰也只有洗衣粉才能洗干净。
不过,即使如此,王宪朋也觉得比在农村强些,他家一年的收入不过两三千元,他干两三个月就挣回来了。
可是,煤矿主并没有兑现约定的工资,干了六七个月,王宪朋才拿到2000多元,如果算上已经扣掉的伙食费,每个月只有400多元。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离开煤矿,王宪朋回到家中,帮忙完成秋收后又和二十几个老乡一起南下深圳。“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进玩具厂当工人,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王宪朋说起当时的想法。
不过,到了深圳之后,他发现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容易。找不到工作的王宪朋只好去找一位在采石场开车的老乡,在采石场做起了采石工。“有人点炮炸山,炸开之后,我就拿着把锤子,把大石头敲碎,然后搬上车。”王宪朋说,那时候每车石头能挣5块钱。
这是一份危险而且劳动强度很大的苦力活。王宪朋每天都会受伤,敲石头时崩起的石块像刀片一样锋利,他的手经常是血淋淋的,新买的手套不到一个小时就磨破了。“还好,没有伤筋动骨,都是一些皮外伤。”王宪朋说。
在采石场工作的6个月,是王宪朋感觉最累的一段时间,不过,每个月能挣三四百块钱。拿到钱时,虽然手背上的血还在往外渗,钻心的疼,不过,王宪朋还是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
采石场的工作毕竟太辛苦,当一份养鸭场的工作摆在王宪朋的面前时,他毫不犹豫地跑到孵化车间当起了工人。
孵化车间里,王宪朋主要负责从鸭蛋中挑出死蛋,同时,在孵化床上为那些即将出世的“小鸭”翻身。虽然活儿不重,但是每天要有10多个小时守在车间,死蛋不挑出,遇到高温就会爆裂,“小鸭”不翻身,可能就会被烤死。“就是太耗时间了,几乎是封闭式地待在养鸭场。”王宪朋说,干了9个月,他几乎没有出过养鸭场的门,这一点让他无法忍受,于是又决定离开。
●结缘家具行业,埋下创业种子
从进家具厂做杂活到被派往杭州卖场做销售,王宪朋的勤奋、认真让老板对他刮目相看。随着对行业的日渐熟悉,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当时,一个在汕头工厂里打工的老乡告诉王宪朋,汕头工厂容易进人,他便离开深圳奔赴汕头。当时进的是一家家具厂,刚到的时候,王宪朋的工作就是做杂活,搬木材、打孔,过了一个多月,心灵手巧的他已经能够组装一些简易的家具了。
那时候,每个月工资只有180元,工厂里管吃管住。王宪朋觉得非常满足,对待工作也很勤奋、认真。当时工厂的效益非常好,销售业绩也不错。老板决定在杭州新开的家具大卖场中租赁摊位,派一个经理和一个工人负责杭州卖场的运营。
这个工人就是王宪朋,在工厂学习了5个月,他已经能够熟练组装和维修公司所有型号的家具,老板对他非常器重。到了杭州之后,王宪朋不但要负责搬运、组装、配送家具,还要为经理洗衣做饭。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很满足,因为他每个月已经能挣800多元了。
杭州卖场的生意非常红火,经理将工作基本上都压给了王宪朋。尽管辛苦,王宪朋还是很高兴,因为他开始接触销售、售后等一系列工作,在家具行业学习了不少东西。
其间,家具厂老板有几次突然查访杭州卖场,王宪朋的勤奋、认真让老板对他刮目相看。于是,家具厂在杭州第二家卖场开业的时候,王宪朋便成了新卖场的销售经理。王宪朋在杭州一共待了两年,这两年里,他对家具销售的整个流程熟稔于心,也在心里埋下了自己创业的种子。
●创业遇挫,坚持+努力+再坚持=成功
首次创业便被物流公司“黑了”,但王宪朋并没有放弃,如今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具王国”,年纪轻轻便成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1997年6月,老板决定在南京开设一个新的卖场,王宪朋主动请缨,被派到南京担任分公司总经理助理。虽然这是一个管理岗位,但勤快的王宪朋还是闲不住,搬运、组装、配送等啥都干。
不过,1998年年初,汕头总公司的股东之间产生了一些分歧,股东分家,南京公司要被撤掉,总公司决定将王宪朋调回汕头。不过,王宪朋已经喜欢上了南京,而且觉得刚刚打开南京市场,应该大有可为。
从在杭州做销售算起,三年时间,王宪朋连工资带提成,已经攒下了十几万元。这个信阳小伙难以按捺创业的冲动,于是,他离开了工作数年的汕头总公司,自己在南京的家具商场找摊位,决定创业。
在一家商场,王宪朋选好摊位,并交了1万多元的租金。摊位租好之后,他就南下广东预订市场上热销的家具,然后委托广州的一家物流公司将家具运往南京。
然而,年仅21岁的王宪朋显然没有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当他踌躇满志地等待家具运抵南京时,那家物流公司的司机却拉着价值12万元的家具神秘消失了。
王宪朋得知这个坏消息后万念俱灰,十几万元如果带回信阳老家,不但能盖座洋楼,娶个媳妇,还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可是这次打击让“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王宪朋差点崩溃。
不过,这个要强的信阳小伙还是挺了过来,采取与别人合作经营的方式,再次开始积累创业的资本。到了2000年,他靠自己的勤奋、认真以及对南京家具市场的了解,手中又积攒了十几万元。
这一次,经历过打击的王宪朋非常小心,他租了卖场,成立了南京伟豪家具有限公司。因为销售业绩不错,2001年,王宪朋又投资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家具加工厂,还代理一些其他品牌。
公司成立之后,发展得非常顺利,王宪朋的苦心经营终于得到了回报,公司的业绩每年翻番,2008年公司销售额已经达到5000多万元。
凭借着勤奋、实诚、热情,王宪朋不仅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还得到了南京商界的认同,尤其是河南籍商人的认可,在他30岁的时候,便被推举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实的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2.真实创业故事
5.最感人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