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加速器对创业公司到底有没有促进作用
创业加速器能否催生出更好的初创公司?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
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这类组织是在十多年前,当时我刚成为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中一家名叫Metrocube的企业的合伙人。它经营着两座汇聚新技术公司和媒体公司的大楼。我们实际提供的是带配套服务的办公场地,但主要吸引那些希望和同类企业一起办公的初创公司。遗憾的是,互联网泡沫破灭波及了Metrocube,公司被迫出售。不过,Metrocube的业务模式体现出初创公司是如何从加入创业者群体中获益的。
我们的公司也可以称作为是创业孵化器,与加速器存在显著差异。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Nesta)去年发布的《初创公司工厂》(The Startup Factories)报告认为,加速器通过前期种子投资换取股权,培养一批初创企业而非单独某几家公司,这些企业通常在短期内获得高强度支持后离开。技术类费用的下降(硬件成本现已降至仅为十年前的百分之一)意味着无需多少资本便能创立科技类公司。
为了跟上创业加速器领域的新进展,近几周来我参观了两家这样的中心,试图理解这一现象。
我来到了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ónica旗下的伦敦Wayra中心。该中心位于伦敦市中心的一栋大楼里,内部设有“学院”,培养了16个从1000多份申请中选出的极早期初创项目。每个项目可获得5万欧元资助以及六个月的办公场地使用权;作为回报,Telefónica得到这些初创项目10%的股权。对Telefónica来说,这是研究开发的一种形式;对企业家来说,该计划提供了资本、业务指导以及充满活力的办公场所。我所见到的初创项目都在开发数字业务,负责项目运营的是未来有望成为业内大师的小年轻。Telefónica在全球拥有12处这样的中心,为170多个试图打造出下一个Facebook的初创项目提供支持。
我拜访的第二站是剑桥,通过出售婴儿护理公司新安怡(Avent)大赚一笔的爱德华?阿特金(Edward Atkin)把自己的一部分资金投入了此处一个名叫ARCC的制造中心。他希望培养英国的设计师和制造商,并计划组建一个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毕业生组成的团队,该学院在培养工业设计师方面享有世界级声誉。
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创业加速器或许是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硅谷创立的Y Combinator。自2005年以来,该机构已培养了近500家初创公司,其中不乏像AirBnB和Dropbox这样大获成功的项目。在“温室培育”三个月之后,各初创团队必须在展示日(Demo Day)向投资者做项目宣讲,以筹得更多资金。据Y Combinator的创始人介绍,该机构培养的企业现已价值数十亿美元。其他知名的创业加速器还包括在美国的科罗拉多、纽约、西雅图等地均有设点的Techstars,以及布局在伦敦和欧洲的Seedcamp。很多初创企业在从加速器中毕业以后又后续筹得了多轮融资,而这些机构培养的初创团队规模也每年都在扩张。
这种快速打造新企业的模式很吸引人,其基本思路是尝试大量不同的构想,快速淘汰,如果某种商业模式行不通就调整方向。我喜欢这种紧迫感、工作理念、有助于推动企业快速进步的高压环境,以及广交朋友、互相促进的难得机会。这种模式的关键似乎是仅用非常有限的资金资助大量主要由年轻人创立并运营的纯初创企业。
但总的来说,我觉得初创公司需要很长时间(几年而不是几个月)才能具备生命力,因此要在如此紧凑的时间里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显得不太现实。但技术类公司的规模弹性远高于传统企业,像谷歌(Google)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也证明了通过创造线上流量先谋发展、再让收入增长后续跟上的模式是可行的。
来自种子公司数据库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123个创业加速器项目,新初创企业涌现的速度也没有放缓迹象。某些资深人士认为,大量创业加速器项目都将倒闭,就像它们培养的初创项目会失败一样。但这种创业狂热无疑有助于增进企业家精神、刺激就业,并能在长期内创造财富。因此,创业孵化器项目值得赞许。
以上就是学习啦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学习啦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学习啦,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