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互联网创业>

武汉的互联网创业咖啡资讯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互联网创业比比皆是。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武汉的互联网创业咖啡资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武汉的互联网创业咖啡资讯:武汉为大学生端上“创业咖啡”

  给政策、建平台、助融资,一两年扶出千余团队

  青年创业犹如新芽,虽含苞吐绿,仍需水土涵养。

  武汉推出支持创业“青桐计划”,一边做加法,设立创业特区孵化企业,搭建平台对接创业项目与融资渠道,建立创业学院,聘请导师做指导,开办培训提技能;一边做减法,简化企业注册手续和流程,减免办公场所房租和费用。双管齐下助创业,计划实施一年多,催生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1600个。

  “在座各位,都有手机、计算机、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像机,机机复机机,维修是个大难题。我们的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整合维修力量,为所有电子产品,提供终身保险。”

  “全国有1亿只宠物狗,主人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爱狗团APP可以解决所有宠物的问题。相信我们项目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收益。”

  ……

  在湖北武汉第十七期“光谷·青桐汇”创业演练的现场,16位学生创业者讲述着自己的项目创意,最终他们其中的3位获得了与天使投资人进行融资洽谈的机会。

  青桐汇,是武汉“青桐三部曲”创业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已经在拥有百万在校大学生的武汉实施了一年多,促进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1600个,创业带动就业1万多人。

  起步:注册、场地不用愁

  “青桐”之“青”寓含青年、青春之意,指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而“桐”有栖息地之意,可狭义理解为大学生创业的场所——“孵化器”。武汉市孵化场地总面积803万平方米。同时,武汉在全国首次提出并建设大学生创业特区49家,孵化面积超过6.6万平方米。大学生在“特区”创业,享受房租减免、免费的办公桌椅、宽带、空调、电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创业者可以“拎包入驻”。

  在武汉光谷大学生创业特区,记者见到了“恋爱记”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付小龙。这位“90后”创业者,从华中科技大学休学创业,两年多来,公司已经搬了3次家,地方越搬越宽敞,员工从5人发展到30余人。“恋爱记”是付小龙在校期间与小伙伴合作开发的一款情侣互动APP,其用户量已达300万。

  “原来还以为创业的手续很麻烦,没想到,只要一个多星期,公司注册就办完了。”付小龙笑着说。付小龙是“华科男”,而华科是武汉创业氛围最浓的高校之一。创业之初,付小龙就在华科的校园孵化器落了脚,租金全免。“孵化器的老师指导我们办手续要带哪些材料,我们一次性带齐,所以才这么顺利。”

  目前,武汉各个大学生创业特区已全部入驻满员。大学生创业项目90%集中在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领域。

  发展:风投、“导师”来帮忙

  企业注册易,生存发展难。大学生创业者发展资金从哪里来?

  “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创业咖啡、创业大赛、创业路演、青桐汇等等,武汉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多重融资机会。只要项目好,不愁拿不到风险投资、政府项目资金。

  武汉“青桐汇”是创业经验分享、创业项目与资本对接的平台。2013年,大学生王佳琦创办的武汉维克拉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青桐汇上的路演项目“我的课堂”现场获得30万元天使投资,成为第一个在“青桐汇”成功融资的路演项目。第二期“青桐汇”上,武汉奇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一路演项目获得5000万元A轮融资。百万融资、千万融资层出不穷,青桐汇已累计促成大学生创业企业融资近6亿元。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校导网”创始人兼CEO杨晓峰从2008年开始创业,创立过4家公司。“以我的创业经历来说,资金是一个难题,但更大的困难是光有想法,缺乏经验、能力。”杨晓峰说。

  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武汉市成立了虚拟的“青桐学院”,聘请武汉市领导、知名高校校长担任名誉院长,依托武汉理工大学、长江日报、光谷创业咖啡设立教学点。青桐学院定期举办青桐大讲堂,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辅导,提升大学生创业者企业管理、市场融资等方面的技能。记者在光谷大学生创业特区看到,一楼就是光谷创业咖啡。而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园,一楼就有醒目的武汉市创业天使导师团创业门诊的宣传海报。

  未来:融资、环境再升级

  “现在,大学生创业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政府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过去压根儿没想到。”创业者陈建军感慨。2013年青桐计划实施,他的公司占地面积扩大到600多平方米,孵化器免了100平方米的租金,还在洪山区科技局支持下拿到了政府项目资金8万元。政府部门还“推”着他到各种展会“吆喝”产品,帮着向农业、食品药监、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部门推销他的产品。

  “不过,当公司发展越来越大,我逐渐发现必须到北上广去找资金、挖人才。武汉本地的天使投资相对比较保守,投资力度也弱一些。”杨晓峰说。

  目前杨晓峰公司的技术骨干,大多是从北京高薪“挖角”挖来的。“实际上,很多原籍湖北、或在武汉上过大学的优秀人才,在北上广打拼几年后,都有很浓的‘思乡’情结,只要条件合适,很愿意回流。”

  “武汉互联网产业起步比较晚,成熟的、有经验的人才比较少,优秀人才我都是从北京‘挖’回来的。”付小龙也一样。既然挖角,就得开出比北京更高的薪酬待遇。“希望武汉市不仅重视创业者,也对我们这些互联网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提供更加优厚的引进政策。企业不是一个创业者能够做好的,需要一群支撑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付小龙说。

  武汉的互联网创业咖啡资讯:武汉“创业咖啡馆”走红 促成资金与创意碰撞

  这是一个靠咖啡串起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地方,百余草根创业团队被这里吸引——

  上午9时,咖啡馆里研磨声响起。一身T恤短裤打扮的何超业,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

  他大学毕业刚两年,最近想做一个电子商务类的创业项目。他打开自带的笔记本电脑,修改计划书。接下来一天时间里,不时有人走过来坐下,拍他的肩膀:“小伙子,我们聊聊你的项目吧。”

  在这里,这一幕,经常重复。来这里的人,有想法而找钱的,有钱找想法的,都带着想法企图撞出新的“火花”的……

  这里,就是光谷demo咖啡馆,一个靠咖啡串起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地方。

  与众不同的咖啡馆

  沙发、音乐、吧台、咖啡……在光谷软件园A7楼一层,这个“创业咖啡馆”看起来和普通咖啡馆没有区别。

  不同的是,这里进门的通知墙上,贴着许多软件公司的宣讲会预告,还有“求平面设计一名,联系电话……”红酒墙上没有酒,数十个方格对应着五花八门的企业logo,里面放着各种材料。仔细寻找,“新浪”、“腾讯”这样的大企业也藏身其中。

  “你问这里是干什么的?”老板詹凯指着三三两两的人群说:“那边是一个游戏开发团队在讨论某个功能的设计;坐在吧台的,是一家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公司的同事;晚上还有个沙龙,来的都是IT男。”

  詹凯是武汉人,1992年大学毕业,学通信工程。他去北京漂过,打过工,也开过公司。2007年他回汉开了一家西餐厅,去年底正式改做咖啡馆。

  一次对话引出的创意

  咖啡馆的创意源于一次偶然的对话。詹凯介绍,去年6月,一位从事IT行业的朋友告诉他,公司喜欢去咖啡馆开会讨论创意,三五同事喝着咖啡,吃着简餐,在轻松的环境中诞生奇思妙想。一年下来,公司喝咖啡花了近10万元。

  IT出身的詹凯,马上嗅到商机:搞技术的人需要一个平台交流碰撞思想;投资者也需要一个平台了解项目和团队。咖啡馆完全可以承担这个角色。

  当时,在北京和杭州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咖啡馆。詹凯再次北上,向北京的“车库”咖啡取经。回到武汉,他联合现在的股东开办了demo咖啡。

  IT行业的公共会客厅

  詹凯和股东们都具有IT行业背景,他们很快凭借自己的人脉资源聚集起一批圈内人。短短5个月,demo咖啡组织了50多场沙龙活动。信中利资本创始人汪潮涌、软件架构设计专家高焕堂、创新工场布道师蔡学镛、海豚浏览器技术总监刘铁锋等,都做过这里的座上宾。

  影响越来越大,投资人、企业家、社会组织人士、技术牛人主动聚拢。不少有意进军武汉的外地互联网企业,探路选择先来这里。

  如今在光谷,花10元钱买杯咖啡在这里度过一天,成为不少IT人士的选择。每周三“创业投资日”主题活动成为常态。

  这里,组织了在校大学生即兴项目设计比赛,有大学生一番演讲下来,就找到了工作。

  迄今为止,已有上百个创业团队在这里“报名”,“我收到的名片,叠起来放超过1米厚。”詹凯说。有人把demo咖啡当作为武汉特色咖啡馆向外推介,詹凯认为,这里更应该叫IT行业的“公共会客厅”。

82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