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互联网创业 > 网络小本创业经验

网络小本创业经验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网络小本创业经验

  对于热爱游戏创业的年轻人,那些过来人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网络游戏创业经验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给游戏创业者上的一堂课

  最近有很多大公司的团队出来创业,趁着行业火热的东风拿了一笔大资金,这些人当初都是大公司里面的高手,不满老板们总是不照顾员工,加上一些成功先行者已取得耀眼成绩,于是准备出来大干一场,做款受欢迎的游戏,等赚到了钱再好好犒赏员工。

  然而,过去出来的团队也真不在少数,往往事与愿违,总是还没做到一款受欢迎的游戏,银行里的存款就快要见底。公司虽小,员工人数已经数十个。每个月开门什么事情都还没做,就要花掉几十万,第一款游戏一做就是6个月,有时候进度不小心再拖一下,游戏都还没上线,钱就花完了。

  这其实是从大公司跳出来创业的人最常有的通病,那就是直觉的以为“小公司 = 大公司的缩小版”,所以从美术、程序、策划、产品经理一路下来,通通采正规军的编制。他们其实与很多草台盘子犯的错本质一样,即缺乏“审慎”。拿破仑认为一个战略领导人所具备的所有品质中最理想的是具备审慎的品质。在拿破仑眼里,审慎表明的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随经验而增长的智慧的结果。在事务管理中理智,在资源使用上节俭,在有危险或冒险时谨慎,在做出决策前运用智力和经验,在行动时主动积极,是审慎的行为体现。

  没有接受过充分创业教育的游戏从业者,做预算时,一定要砍掉你一半的预计收入,加倍你的成本估计,然后把产品开发周期比预想的延长1.5倍,如果这时你的财务预算报表还是不错,你就可以开始创业了。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年份。就像红酒要好喝,年份往往比酒厂更重要,每个创业领域也都有它的最佳年份。科技的突破、环境的成熟、市场的开,总会突然让某种产品与商业模式的成功机率激增。2004 是社区、2005 是视频、2008 是社交游戏和垂直电商、2009 是团购与闪购、2010 是移动社区、2012 是移动游戏,而这两年则是移动电商。

  12年到现在过去了两年,大的游戏公司都已经投身进来,这远不是起初自由奔跑的年代。仔细想想,如果用大公司的逻辑创业,那要打败大公司的机率微乎其微。大公司资源丰厚,编制完整,一次就是开8个、10个项目,其中只要有一、两款出现小成功,再把营销预算整个灌下去,当场就把前面的投资成本全部连本带利赚回来。但小公司没办法这样搞,你不但一次只能做一款游戏,而且就算出现小成功,也没有营销预算可以倒。所以你不能打正规军作战,必须要改打游击战,当个大公司的相反。他们分工明确、编制完整,你就必须要以一敌三、借力使力。他们花大成本在打造游戏画面,你就必须要认清大多消费者其实要求不高,先花 20% 的力气达到 80% 水平就好。他们花一年的时间做史诗级的大作,你就必须要从小品级开始。也就是说,当他们用大大的资金去做出多个尝试,那你就必须要用你少少的资金,也做出最多个尝试。毕竟做游戏的成功机率大家都差不多 (如果你的机率比大公司低很多,那也别出来创业了),每一块钱投资的期望值也不会差太多 (小品游戏如果比大作好赚,那就会有更多人投资小品,搞到最后大家都差不了多少),所以除了尽量压榨自己的成本外,你就只能增加尝试的次数,才能提高在有限的资金里面,找到一个成功的机率。

  在大公司的环境里面,“与众不同”几乎是等同于自杀的行为,就算你运气好赌对了,也会引来小人的妒嫉与报复。久而久之,想出锋头的人逐渐被驯服、淘汰,最后要在大公司里生存,你变成“一样”,因为“不一样”几乎等同于自杀的行为。这样的结构也影响了大公司的产品策划,所有的功能、设计,往往都是看“竞争对手”做了什么,哪些东西获得了市场的青睐,那我们就赶快拿来做,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够成功的说服老板。千万别尝试做不一样的东西,因为那只会面临项目被砍或是自己下台的风险——老板也不知道消费者要什么,也想要保住自己的饭碗,所以跟别的公司一样,是最安全的作法。

  所以如果你抱着这种“一样”的心态出来创业,你会自然而然的去跟其他平庸创业者的想法趋于一致。要摆脱那种想跟大家“一样”的自然反射,你必须先学着与众不同,无论是想法或是作法,那,才是避免与绝大多数新创公司一样走上自杀那条路的唯一方法。

  在非洲的草原上,牛羚、黑斑羚、斑马、水牛与疣猪的数量,多是以十万或是百万头计算的,而它们的最终捕食者狮子的数量,则是以千头计算的。在中国的游戏产业,每年约有一千个游戏被制作出来,最后能够获利的大约是一百个,能够大成功的约是十个,而最终能够上市或者被并购的游戏公司,则只剩下个位数。

  这些比例存在着很高的相似度,因为自然界的竞争与商场上的竞赛,其背后原理是非常接近的。物种不断演化去适应生态系不断的变迁,最终能够征服食物链顶端的,当然必须是Top 0.1%的DNA。

  然而一般的家庭、学校、社会所给的教育,是 99.9% 的教育,它教你要跟大家一样,并且鼓励你去质疑,甚至惩罚那些做不一样事情的人 — 没写功课,逃课的就是坏孩子,无论老师上课的内容有没有意义。考试不及格的就留级,无论这个学生的心智成熟度到底有多高。

  但出来创业,你不能当 99.9%,因为 99.9% 都只是被狮子吃掉的猎物。你必须要想办法从他们之中跳出来,成为最后的那 0.1%。

  这代表你需要努力抗拒长期被训练出来的反射,那种想要“跟大家一样”的反射。这代表当你看到有人在做不一样的事情时,你要抗拒想要嗤之以鼻的本能,好好的去观察他们在做的事情,背后的逻辑,有什么你可以学习的地方。

  创业是一个千中选一的世界,而唯有从出发点开始,把自己变成千中选一的那些人,才能有机会生存下来。

  悲剧为什么继续上演?游戏公司创业失败的教训

  “我现在知道一个企业都是从小长到大的,别着急,而且创业大概有一年半到两年是瓶颈期,特别难,然后突破瓶颈组织成长,组织膨胀、业务膨胀,然后陷入经济危机,这时迅速调整,调整过来就好了,调整不过来就死掉。所以我清楚,头两年要克服瓶颈,之后要控制组织,有了这样一套东西以后,我们心平气和了,知道一个企业要做大要有很多年时间。”——冯仑

  很遗憾,在首次创业失败后,才看到上面这段话,但也很庆幸,在下一段未知的新征程开始前,有了这醍醐灌顶般的领悟。

  还记得创业之初,一位投资界的资深前辈曾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头一次创业,别着急,多积累经验!”当时嘴上应着,心里却是一万个不屑啊—不就是做个小小的页游么?对于我们这个集合了诸多大公司精英的团队来说,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一转眼,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加班加点打造的两款产品,一款在海内外都曾发力运营,签约的都是国内比较有实力的运营商和运营平台,进行过千万级别的推广,却收入惨淡。另一款投入了公司大量的人力财力,一度被国内多家一线运营平台高度关注跟进,最终却是胎死腹中,而高峰期曾多达近40人的团队,如今也已是各奔前程……

  团队中许多人都曾叹息:我们曾那么接近成功,真是可惜。

  也有一起奋斗过的兄弟,埋怨运营商的拖拉让我们错过了黄金时期。

  我也同样郁闷过,痛心过,不甘过。

  但在痛定思痛后,我却陷入了另一面的沉思:

  如果说成功的机会,我们没有抓住,那失败的风险,我们是否有去尽力规避呢?

  如果说一些外部因素导致了我们错失一些时机,那我们是否有主动出击,及时调整修正呢?

  如果说过快的扩张给我们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那我们是否有果断抉择,迅速反应,甚至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来力挽狂澜呢?

  沉思,反思……

  许多个不眠之夜,这两年的林林种种,全都浮上心头……

  2010年的那个秋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一位很有实力的投资人谈起创业的事(未经本人允许,这里就不写资方的大名了)。其实早在08年我们就谈过相同的话题,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事情搁置了,直到这一次,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我们决定做一家网页游戏开发公司。

  一个月的时间里,核心团队就全部到位了,为了团队成员的稳定,为了更加激励斗志,团队里8个人占有了比例不等的股份。当时包括资方和一些朋友都问我为什么这么多人拿股份,也有人劝我不要分出去太多,将来做大了不好控制之类的。不过我想的不同,这8个人其实属于正副两个职位,或者说,每一个核心岗位都有一个备用人选,即使走掉一个,也能立刻有人顶上,不会对团队的稳定架构和产品的开发进度造成大的影响,因为我听过团队中因为主程或者主策走掉导致失败的案例太多了,因此在初期,团队的稳定被我放在了首要的位置。现在看来,当初的这个决定,虽然在初期的确起到了团结稳定的作用,但在中后期却凸现出管理不便、意见难以统一等弊端。

  当公司成立4个月的时候,我们的首款产品也算完成的七七八八了,为了给产品上线铺路,公司又聘请了一位市场商务总监。随着他的到来,我们开始组织业内有意向合作的平台到公司进行体验,另外也请一些用户到公司来体验,收集了很多有用的改进资料,也有不少的合作意向让我们可以继续谈下去。公司一切都在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接下去的两个月里,我们开始筛选运营商。这时我们面临两个选择,独代还是联运。其实联运在当时已经是很成熟的运营模式,但是很多条款都涉及到自备服务器、带宽、客服、运维等问题,而且以我们小公司的谈判筹码,是很难拿到首发金这样的东西的。一旦联运,很可能未来三个月内我们仍然没有收入,那么公司账面上那些钱就会开始吃紧了。深圳的人工开支本来就不低,20个人的团队,一个月怎么也得15万的成本吧。最终我们选择了独代,独代至少能让我们拿到一笔还算可观的代理金,对公司长远发展还是很有利的。

  一旦选定了独代这条路,我们很快开始和几家比较有诚意和意向的运营商开始洽谈,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运营商的选择,上海**的诚意、产品推广规划和未来的合作蓝图最终打动了我们,当然,在当年可以算是较高的独代金也是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

  国内独代尘埃落定,我们拿到了公司成立后的第一笔钱,现在想来,在这个时候,我们犯了两个错误,而这两个错误,对公司后来的发展,影响巨大!

  一来,我们开始盲目乐观,这种盲目乐观情绪,感染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直到了产品真正上线运营前,我们总是看到运营方为这款产品准备了多少人的运营团队,把这款产品放在了多么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这款产品将会投入多大的推广资金等等,却忽略了对方虽然已是一家成功成熟的运营商,但仅限于端游,在页游运营方面,他们还是新手。

  而盲目乐观导致的另一个错误,就是盲目扩张。迅速的开启了一个未经严肃验证的新项目,然后又迅速的将公司的规模扩张到了接近40人—-公司后来的困境证明,新项目的开启以及人员的迅速膨胀,不禁分散了我们开发的精力和重心,也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资金包袱。

  国内的独代谈妥后,这款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开发,运营方承诺的千万级别的推广投入和3月份的公测规划,让我们所有人都感觉成功将至!是,这是进一步的盲目乐观,而随着我们的商务总监又开启了港澳台的洽谈,大家更觉得,公司一切都朝着极好的方向发展。

  在当时,有近10家运营商对我们首款产品的港澳台代理权十分感兴趣,而其中以台湾两家运营商最为迫切想拿到这款产品,其中为了拿到这款产品,派驻了一个商务经理呆在深圳,而另一家的副总更是亲自从台湾来到了我们公司,跟我们进行长谈。

  前者在台湾是数一数二的页游运营商,而后者只能算是个中型的本土运营商,考虑到国内的运营我们已经选择了一家并非一线的运营商,尽管中型的这家运营商表现得非常有诚意,甚至准备了详细的运营规划,但我最终还是决定把首款产品的港澳台运营权交给那家数一数二的台湾运营商。

  后来港澳台运营的一路坎坷证明我在这里又犯了一个错误:盲目信任大厂商,盲目选择高代理金,而让我们错过了跟我们更合适,更合拍的运营商。

  在筹备港澳台版本期间,我们迎来了产品国内的公测,公测当周,运营方就砸了三百万的广告费,一时间,各大网媒上全是我们产品的广告。

  我们还没来得及品味这一时的风光,很普通的数据很快就给我们浇下来一盆冷水,接下来运营方又砸下几百万的广告费,效果却是越来越差……

  大笔的投放,却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我们郁闷,运营方也郁闷,电话会议不断开,我们飞去上海,运营方的人飞来深圳,一起分析数据,探讨原因,规划版本优化改进计划。

  产品数据不佳,开发商和运营商一起分析规划是好事,但在这个过程中,又一个错误,让好事变为了坏事,真是应了那句古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一个来月的频繁沟通,我们很快和运营方达成了共识,对产品形成了分阶段的优化修改方案,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过于信任对方的运营能力和运营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时间进度的把握上,我们也没有太注意,以至于让运营方这一改版就断断续续的改了半年之久,中途很多东西还被不停的推翻重改,改到后来,我们的开发人员改疲了,运营方的运营人员自己也改得失去信心了,而就在这漫无目的的修改中,我们也错过了产品推广的黄金时期。

  现在想来,缺少自身对于产品的清晰认识和规划,缺乏科学的运用调研参考和数据分析,对于运营商的过分信任和依赖,都是导致这款产品在公测后的半年左右,碌碌无为的重要原因。

  祸不单行,首款产品在国内的运营遇到麻烦,港澳台的运营也有了问题,因为对于测试验收标准的看法相左,我们跟台湾这家运营商很快结束了蜜月期,一度闹得不可开交,虽然最终他们妥协,在我们不退还前期签约代理金的情况下友好协商解除了代理合同,但我们也元气大伤,士气低落。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及时的全盘考虑,对公司进行一个合理的资源整合,熬过难关,或许还有机会,但又是一个错误,让我们雪上加霜!—-是的,一个又一个在当时看来正确的决定,在今天看来,都是创业路上的一个个血的教训!

  这款产品在国内和港澳台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却将希望寄托在了第2款产品上,这款最终夭折了的产品,不仅消耗公司大量的人力财力,也让公司在遭遇到资金压力的时候,背负了一个重重的包袱,而对于第2款产品的种种期望,也导致我们在决策上有了偏差,将大量人员放到了新产品,而为了维持新产品的开发,我们更是将第一款产品的海外代理权交给了第三方公司,却只是为了提前拿去一些预付版权金以解决为了维持整个团队在资金上遇到的困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话果然不假,如今看来,在资金那么紧张艰难的情况下,在公司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时,还要硬着头皮同时维持两个项目的开发,实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记得在德迅组织的一次高层培训时,还就这种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进行过商战演习,可惜的是,当时的我们,都似一个赌徒一般,将一切的希望,都押在了这款前途未卜的新产品上,哪里会觉得自己的目标是盲目的。

  结果可想而知,老产品的持续低迷,国内和港澳台的收入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而新产品的开发也因为资金的不足,成了个半成品,虽然有许多大平台表示出了兴趣,但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而要让这个新产品达到可以外放测试的程度,最少也还得要有过百万的资金。

  就这么一步一步,我们最终走到了现在这一步。

  虽然在后来,在老板的无私资助下,我们还继续存在了几个月,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没有了资金来源,没有了具备吸引力的产品,没有了创业之初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整个团队最终只能成为我心中的一个大大的遗憾,大大的感叹!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但在我的人生字典里,失败只是铅笔勾勒的一个条备注线,两年多的创业经历,让我脑海中,对于一些东西,清晰无比。

  创业有时候需要的不只是民主和和稀泥,也需要独裁和果决!

  创业是条艰辛无比的道路,要拥有的,不仅是满满的自信心,更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

  创业是个如建楼般的大工程,如果不把基础夯实,打牢,哪怕上面的楼阁再美,也最终只是空中楼阁,无法长存。

  创业不是赌博押宝,没有科学的分析和数据指导,所做的一切,就如同是盲人摸象。

  创业是一种经营,要懂得进退之道,才能进可攻,退可守。

  创业更是另一个人生,只有规划得当,才能步步为赢,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实现目标!!!

  以此文自勉,向未来的道路迈出坚实的脚步……

70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