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互联网创业 > 互联网自主创业致富故事

互联网自主创业致富故事

时间: 弘达781 分享

互联网自主创业致富故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数量剧增,互联网创业已经成为国民自主创业的一种途径。那么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分享关于互联网自主创业致富故事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互联网自主创业致富故事一

  “我的目标是,2017年万亩石榴园的产值能够达到1.2亿!”。站在石榴基地的地头,来自鄂西贫困小山村的土家小伙张棕顺信心满满地说。今年32岁的张棕顺,受到“互联网+农业”的创业梦想感召,经湖北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牵线,跑到河南省淅川县圈了一片5000亩石榴基地,成为了这片基地的“地主”。

  众筹、微商、电商……这位清华大学EMBA班的高材生,正为“地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地刷新自己的成绩单:刚种下去一年多,就预售出600多万元的石榴,果子都没长出来,生意只要坐在家里就给做了,两年后规模将超过1万亩。

  湖北贫困小伙毕业后圈地搞农业

  在创业有成之前,张棕顺的生活与现在鄂西山村贫困家庭的小男孩没有什么不同,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老家,几亩种植玉米、土豆的土地是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拥有更多的土地,收获更多的果实”,成了张棕顺从小就有的朴素愿望。

  “有地就能有饭吃。”张棕顺说,自己一家六口人,往上还有3个哥哥,自己最小,就是这样,在读大学前,因为可耕种的地太少,他经常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

  在大学报到时交完报名费后,张棕顺兜里就只剩下73元,这便是他第一个月的生活费。没过几天就剩下40元, 平均每天的生活费只有2元。生活的困窘,促使当时的他做成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

  张棕顺就读的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有着统一供水中心,可开水房离宿舍有接近1公里的距离,加上要爬楼梯,不少学生懒于去打开水。

  有一天,同寝室的同学了解到张棕顺生活费不足的窘境,便提出以5毛钱每瓶的价格,让他帮忙打开水,一方面是自己懒得提开水,另一方面也算是帮了张棕顺一把。

  就这样,张棕顺开始挨个敲门,几乎“承包”整层宿舍的打开水“业务”,勉强为自己赚到了每天的晚饭。此后,他还干过餐馆刷碗工、送奶工、文具店促销员等,以此来维持读大学的日常开销。

  “人不经商不富。”张棕顺说,自己毕业后,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进工厂,他认为这样无法彻底改变自己生活,所以从一些日用品的促销员做起,到做酒水、医疗器械的区域经理,逐步摆脱了“打工仔”的身份。

  同时,通过清华大学EMBA总裁研修班的学习,张棕顺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也结交了一些圈内朋友。在财富和人脉资源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后,他才又拾起了自己的“地主梦”——经湖北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牵线,他和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种了一片面积超5000亩的土地,开始从事现代农业生产。

  从突尼斯引入独特软籽石榴

  张棕顺的石榴基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按直线距离计算,这里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渠首枢纽工程不过2公里,南水北调工程的干渠在一旁蜿蜒通向北方,为保护水源,周边半径5公里的区域都禁止施用农药。

  “选这个地方,我们跑了接近2个月。”张棕顺说,在决定做农业前,几个生意伙伴不停在思考“我们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的问题。

  张棕顺的创业团队主要有三方,其中,一位生意伙伴是主要投资人,出资比例最大,一位是河南当地人士,善于寻找和整合各方资源,张棕顺主要负责项目的运作,他们三人均主要生活在郑州。

  “我是非常想做石榴的。”张棕顺说,基地里栽种的是来自突尼斯引入的一种软籽石榴,食用时几乎不用吐果核,这在张棕顺的家乡湖北是非常少见的,他相信种植这种水果在南方地区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做农业没有专家,什么事都干不成。”张棕顺说,在决定发展石榴之后,他的团队找过有着“软籽石榴之父”之称的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刘中甫先生,并经由刘中甫介绍,找到了创业团队的技术核心: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杨立峰。

  和别的老板对待专家堤防的心理不同,张棕顺和自己的团队把所有的技术问题都交由杨立峰处理,包括选址和确定种植规模,为此,他们用近2个月时间跑遍了大半个河南。

  “南阳地区是这种石榴种植的绝佳区域。”杨立峰说,石榴在低温摄氏零下十度以下就会被冻死,因此,如果是长期石榴种植的最北线一般在北纬35°C,同时,石榴需要一定日照长度又怕水,南方多雨地区也不适宜种植石榴。

  杨立峰说,对于石榴种植而言,南阳地区的日照强度、雨水量和温度都非常适宜,同时,临近丹江口水库,不仅沾了生态环境好的光,而且水库具有天然的温度调节功能,会让这一区域保持冬暖夏凉的小温差状态。

  “专业人做专业事。”张棕顺说,之所以把选址和种植规模、标准化制定的权限都交给专家,就是为了让产品的质量有保障,产品质量是创业成功与否的核心,只有过硬的产品,才能打出品牌和市场。

  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未产先销”

  “地主哥”是张棕顺的网名,这也与他在网络上干的事相符,除了把握产品的质量,张棕顺还十分会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进行产品的营销。

  今年春季,张棕顺石榴基地里的首批18万株软籽石榴树已经有部分开始挂果。截止目前,通过建立网络社群,他已经提前将1万株石榴树未来5年产出的最优质的果实给卖了出去。

  “搞农业如果只会种树,肯定不行。”张棕顺说,在树没种下地前,他就已经在思考如何将果实卖出去,这一次,他借鉴了众筹和朋友圈营销的“微商”理念。

  现实中,张棕顺拿出了第一期18万株石榴10%的果树产量,提供预订服务,认养一株石榴树的客户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可以获得一张“地主证”。未来5年,客户将每年拥有认养的一株石榴树10斤最优质的石榴(单个重量超过8两)。

  然后,通过自己的创业团队、亲朋好友的朋友圈建立一个社群,包含了微信群、公共号、服务号等一系列可以利用的公共社交平台,聚集起一个潜在的客户群体,向他们宣传自己产品的核心优势,并最终将他们发展成产品用户。

  “单株来算,我们肯定是‘亏的’。”张棕顺说,按照市场价,“认养”单株石榴的费用并不足以购买到50斤优质软籽石榴。

  而张棕顺提供的,还有未来将建成的视频管理系统,可供认购的客户随时掌握石榴树的生长状态。基地的酒店、新农村建设建好后,还能提供休闲旅游服务,“这些增值服务,可以更好地服务我们的会员”。

  “认购的客户要拍照,就肯定会发朋友圈。”张棕顺认为,只要产品质量足够好,客户购买需求肯定的不止10斤,这些庞大的客户群体也在各自的朋友圈里传播信息,形成更多人际传播的渠道,届时,这10%的“亏”,将打通91%的销路。

  目前,从张棕顺社群平台收到的信息来看,他已经卖出1万株石榴树的认养权,“众筹”到资金超过600万元。据他反复估算,预计到今年他的石榴产业产值将达到6500万,预计2017年产值将达到1.2亿。

  互联网自主创业致富故事二

  迷你的身材、肉嘟嘟的感官,就是这种卖萌的造型让多肉植物在年轻人中持续受到追捧,并衍生出“多肉玩家”、“多肉粉”、“多肉QQ群”等一些群体,山东威海市文登小伙王义波就是这一群体中的达人。

  走进他的“多肉植物大棚”,可以看到披着白色绒毛、尖端有红褐色突起、形状极像刚出生的小熊掌的熊童子;叶片晶莹剔透的玉露;绿色玫瑰花球似的山地玫瑰等各种“肉肉”琳琅满目,品种多达1000多种。王义波介绍,这种披白色绒毛、尖端有红褐色突起、形状极像刚出生小熊掌的叫做熊童子;这种叶片晶莹剔透的是玉露;这种如同绿色玫瑰花球的是山地玫瑰。在逐渐的养殖过程中,王义波从中发现了商机,把爱好干脆变成一门生意,在网上经营起“肉肉”,月赚2-3万元。面对供不应求的局面,他决定再投资200万元建造一座占地6亩的多肉植物自动养殖大棚,并拟开拓多肉植物婚庆市场。

  发现商机

  谈起经营多肉植物的历程,王义波指他是从爱好中发现商机的。,在日本定居的姐姐带了一盆多肉植物送给王义波,刚见到肉肉的王义波一下子就被其呆萌呆萌的造型吸引住了。随肉肉的长大,原来的花盆已经容纳不下。为了让这棵小植物生长得更好,王义波掰下几片叶子分栽在一个个小盆里。过了几天,他惊喜发现这些小家伙生根发芽了,不禁感叹到肉肉生命力之顽强。后来,王义波只要一去花市场看到肉肉就会买几盆回来,家里的阳台变成了一个小型盆景园。

  在养肉过程中,王义波发现多肉植物市场在文登当地还是空缺,於是他决定辞去楼盘销售的工作,投资了30多万元开始养肉,并开了一家淘宝网店。

  苦学摄影吸引生意

  由于多肉植物种植地在农村,位置偏僻,所以大部分订单来自网上,虽然植物被照顾得很好,搭配出的盆栽亦很好看,但摄影设备和技术总是略欠一筹,所以起初网店并没有为王义波带来很多顾客。为了改进照片技术,王义波买来了单反相机,苦学摄影技术。慢慢地他的淘宝店多起了各种小清新的肉肉照,为他带来不少订单,附近有些顾客还亲自开车到他的肉肉花棚采肉。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王义波的淘宝网店目前每月能为他带来2万元至3万元的收入。

  然而,去年8月连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让露天花园的肉肉死了不少。看?一个个死去的肉肉,王义波心里很是难受。他吸取教训,搭起一个大棚,为肉肉遮风挡雨。

  王义波表示,其实我们烟威地区是很适合养肉肉的,这里昼夜温差大,能自然形成好看的颜色,南方虽然温度恒温长得快,但是没有昼夜的温差,长的就不如这边好看。他拿起一盆高约40厘米左右的魔法师指,你看这盆魔法师长得多高贵、典雅,曾经有一个人出1000元要买,我没有卖,因为肉肉的生长期是相当长的,像这盆可是需要四五年时间才能长成。

  “我现在主要是感觉‘供不应求’,母本不能卖,幼本长的又很慢,网上销售很多时候客人要看上的,我还不能卖,很影响我的销售额和信誉。”王义波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义波查阅了很多‘养肉’书籍,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闲暇时间就和‘肉友’讨论,终于找到了肉肉生长瓶颈的‘突破口’。原来王义波一直用的是家乡的土壤种的,这种土壤里面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珍珠岩,透气性差,并且含有的水分、养分少,不适合“肉肉”生长,所以长的很慢。为了配出适合“肉肉”生长的土壤,王义波还从丹麦进口土壤,把含有珍珠岩、桎石、泥炭的土壤配在一起,营造出松软、透气、保水的土质。虽然进口土壤成本高了,但是王义波感觉这样还是值得的。

  打造“肉肉”养殖基地

  订单多了以后,花棚里的肉肉量已经跟不上订单量了,登门求“肉”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让王义波看到了“肉肉”市场的潜力,于是下定决心投资200万建造他的“肉肉自动养殖大棚”。

  “温度、光照、土壤是‘肉肉’成长的关键因素。现在正在筹建的肉肉大棚占地约6亩,里面安装上自动喷水器、自动控温器等一系列自动设备来控制这三大要素,帮助‘肉肉’更好的生长。”王义波说。

  随着人们对时尚的追求,作为“文艺范”、“小清新”代表的多肉植物不仅霸占了白领的心,也被广泛地应用在节日、婚礼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给人们带去些许快乐的气氛。

  王义波说:“其实肉肉在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已经流行一二百年了,在我国也就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在国外,多肉咖啡厅、多肉圣诞树、多肉墙、多肉组合礼盒、多肉手捧鲜花等一系列的‘多肉主题’充斥着人们小资情调的生活。下一步,我想带领多肉植物抢占婚庆市场,用多肉植物布置婚礼现场,或将多肉盆栽设计成婚礼伴手礼送出去。以前婚礼上的鲜花几天就干死了,而多肉植物还可以放在盆里继续生长,把‘喜气’带到亲朋好友家中,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多肉植物。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互联网自主创业致富故事相关内容

  

16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