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记账法概念和规则
复式记账法概念和规则
会计是一种专门的经济核算方法,经济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理活动。会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特有的方法体系和工作程序,对单位的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复式记账法概念和规则,希望能帮到你。
复式记账法概念和规则
一、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由于经济业务事项的双重性(即每一笔经济事项的发生,一定会引起资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且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自然的平衡关系,人们利用这一事实指导会计实践,便成为复式记帐的理论基础。
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的方法。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会计基本等式。复式记账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一种最杂的、当今运用最广泛的复式记账法也是目前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至于哪一方记增加金额,哪一方记减少金额,则取决于账户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和业务性质。
复式记账是相对于单式记账而言的。单式记账是一种较为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一般只记录现金的收付以及人欠、欠人的事项;复式记账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它要求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记录,它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经济业务的全貌。复式记账法的种类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
二、复式记账法在我国的运用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曾出现过三种复式记账法,即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曾出现过三种复式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记账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下面简要介绍我国复式记账法的三种类型。
借贷记账法
15世纪形成于意大利,现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中国企业一般也用此法。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借”、“贷”为记帐符号,每个账户分借贷两方。凡属于资金占用增加,资金来源减少,费用增加和收入减少,均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凡属于资金来源增加,资金占用减少,收入增加和费用减少,均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②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并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
③以资金占用总额等于资金来源总额为平衡公式,利用各个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与各个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必然相等的关系,来检验帐簿记录的正确性。
增减记账法
1965年中国商业系统首先推广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增”、“减”为记账符号,所有账户都分为增减两方,将会计科目固定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大类。无论是资金占用,或是资金来源,只要是数额增加,就记入有关账户的增方,减少就记入有关账户的减方。
②以“两类科目记同增同减,同类科目记有增有减”为记账规则。凡涉及资金占用账户和资金来源账户同时增加(或减少)的经济业务,分别记入两类有关账户的增方(或减方);凡涉及资金占用(或资金来源)类账户之间此增彼减的经济业务,则分别记入该类有关账户的增方和减方。
③用差额平衡公式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收付记账法
它是用“收”、“付”来表示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费用和收益变动的一种记帐方法,分为单式收付记帐法和复式收付记帐法。中国采用复式收付记帐法,主要有:
1.钱物收付记帐法:以钱和物收付为中心,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记帐方法,为中国农村基层生产组织所广泛采用。主要特点是:
①会计科目分为“钱物类”(或“结存类”)和“收付类”两大类科目。“钱物类”包括:现金、存款、粮食物资和固定资产。“收付类”中的收入类科目包括农业收入、副业收入、其他收入、公积金、公益金和暂收款;付出类科目包括农业支出、副业支出、其他支出、管理费、待摊费用、基建投资和暂付款等。
②记帐规则是“两类科目,同收同付;同类科目,有收有付”。例如,生产队收获粮食,记:收:粮食物资,收:农业收入。又如购买化肥,记:收:粮食物资──化肥,付:存款。
③根据收入减去付出等于结存这一平衡关系。
复式记账法的规则
复式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一样的吗?答:规则是不一样的,采用的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
不过复式记账法特点是一样的,复式记账法的特点是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二个以上)相互对应的账户上进行登记。采用复式账法能够全面反映企业资金动动来龙去脉,并能通过平衡关系,主动发现记账错误,是比较科学严密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概念和规则相关文章:
2.复式记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