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传奇创业人生
2001年正月十五的那一夜,艺人赵本山变成了创业者赵本山。八年时间,他构建起了一个横跨演出、电视剧、教育、旅游的演艺产业王国
“你今天先试一下呗。上台,先呵呵笑。”
“嗯。我把原来那口儿扔了。说那个不得劲儿了。”
“你没看吗,昨儿那口儿已经不响了。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不能上来就不男不女的。先正经说几句爷们话,‘哎?呀,春节晚会这玩意儿,哎?呀,那真厉害呀,一下子被这么多人认识,现在走哪儿堵哪呀。’然后再回你那口儿,来个‘是吧?嚎?’??”
2009年2月12日18:35分,位于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后台,小沈阳恭敬地站在赵本山面前,听师傅给自己讲戏,妻子沈春阳也是他二人转的搭档坐在一旁默默记诵师傅教的新说口儿。经过2009春晚上的小品《不差钱》,“阳仔”(小沈阳别名儿) 老火了,参加了五个电视台的春晚,半个月里,出场费从2万一路飙升到30万。但在这个后台,他不是明星,是团里一名普通的演员,是赵本山45个徒弟中的一个。
点拨完小沈阳,赵本山快步走出后台,来到幕边,冲着台对面正在候场的舞蹈演员使劲挥下胳膊:“精神点儿啊!精神儿的!”演员们望着他笑。接着,他在幕边一个很隐蔽的地方找个小凳坐下,拉开帷幕,往台下看看座满没满,但一点儿也不担心,票早在两个小时前就售空了,最便宜的150元,最贵的雅座2600元,开演后还得加座。
舞台中间的荧幕上滚动播放着赵本山不同时期经典作品的照片,上世纪80年代的《瞎子观灯》、《1+1=?》,1989年去日本演出的合影,也有近20年来他在春晚上的小品。赵本山伏在一个凳子背上看着屏幕,不发一语。
“看着这些,你会想点啥,很感慨吧?”坐在一旁的我们忍不住问道。
“不感慨,有回忆。走过的路啊,这都是。”赵本山说。
眼前的赵本山不是徐老蔫、黑土,不是刘老根、马大帅,而是刘老根大舞台的主宰者。目前,这个舞台已经在全国开了9家连锁剧场。赵本山,一个东北山沟里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从1990年起连续19年登上春晚,他把一个草根艺人的辉煌演绎到了极致。但这并不是他人生的全部。
早在2001年正月十五的那天起,赵本山开始悄悄地构建着一个属于他的演义王国。这里既有中国老戏班儿的规矩、情分、做派,又主动学习现代企业的制度和法则。这个机构名为本山传媒集团,以舞台演出为主业,同时经营影视制作、电视栏目、艺术教育等业务,横跨不同领域和表现形式。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研究部主任周城雄认为:“中国有很多艺人转行经营演出业,比如陈佩斯做大道文化,杨丽萍做云南印象。但艺人往往缺乏经营管理的能力。赵本山是一个特例。他是农民出身,但天生有控制企业的能力。他把公司的各块业务做成了一条产业链,把演出、电视剧、教育、旅游结合起来,互相支撑。这对于一个成长自社会底层的艺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本山大哥是创业家学习的典范,他在内外资源、艺术与市场结合方面的操作逻辑超越了很多单一生意头脑的老板。他对于徒弟的带领与提携表现出了带领、培养团队的能力,而不只是一个超级个体艺人。他的产业化操作尤其体现出其对于所掌握的艺术与人才资源的最大化运用。”
圈内人士推测,赵本山个人身家已达7亿元,称其为国内演艺明星中的首富。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本山传媒仅凭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业务就有5800万元的收入。赵本山向《创业家》透露:“2009年,集团舞台演出的收入能做到2?3亿元。”此外,本山传媒的影视剧、电视栏目、广告业务的收入以及演员们涉外演出出场费的上缴,这个数字究竟是多少,外人难以知晓。
“走吧,上二楼小屋,我们到那儿聊。”在后来的近两个小时里,赵本山向披露了他近十年来的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