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创业故事>

真实的励志创业故事值得大家学习的(2)

时间: 晓敏706 分享

  苍蝇农场,圆了少女致富梦

  利用业余时间她学会了打字、上网及网页制作。通过上网她了解到利用猪鸡粪便饲养蝇蛆可以大大降低养鸡成本,办鸡场养苍蝇成了她挥之不去的梦想。

  第二年春天她辞去了酒店的工作,按着网上提供的信息外出寻梦。她到过北京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到过武汉神虫公司,后来在山东大学,胡金林教授的一本《蝇蛆的养殖与利用》使她大开眼界,一个月后她回到了阔别近两年的家中。一切都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原来的鸡场只是多了些荒草。她决心把原来的鸡场改为苍蝇房,先把苍蝇养起来,这样用鸡粪养蛆,用蛆来养鸡,同时再喂几头猪,形成一个小小的生物链,这样鸡蛋成本可大大降低。她在心底算计:养苍蝇投资500元,买10头猪仔要1000元,先养1000只鸡苗要1200元,买些药品等用500元,家里有的是玉米,足够坚持三个月了,三个月后就能形成链式养殖了。

  有志者事竟成,一个月过去了,苍蝇发展到了100多笼,每天可以生产鲜蛆100多斤,足以满足1000多只鸡的日常饲料供应,她养的鸡终于开始批量产蛋了,由于她养的鸡不喂普通饲料,蛋味香,色泽好,市场上很抢手,加上她的饲料成本低,利润也较高。父母终于打消了顾虑主动来帮她打理苍蝇场。鸡粪不够用,父亲还偷偷卖掉了家里的耕牛,买了10头猪。一年下来净赚2万元。

  为延长生物链条她还引进了蚯蚓、黄粉虫、石蛙等项目,使小小庭院变成了聚宝盆。为了解市场信息她买了电脑,创办了全国独家《中国苍蝇网》通过网络她把生意做到了全国,每天来找她学习技术的接连不断,收益也逐渐增加。

  初涉商海,遭暗算陷入绝境

  2003年,靳认认把眼光盯上了饲养水产品的鲜活饵料市场,开始走出家门搞联合,先后在上海、山东、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办起了苍蝇农场,她所办的苍蝇农场一般都面对当地庞大的水产养殖市场,蝇蛆销路极好,苍蝇农场赢利颇丰。由于她一心钻研技术和网站建设,对企业日常管理很少过问。加上大部分苍蝇农场她都是以技术入股,市场打开后合作单位已不再甘心把“苍蝇农场”丰厚的利润分给她,特别是她倾注最大心血的上海苍蝇农场把她赶了出来,就连网站联系地址、管理密码都改了,一切分成都成了泡影,靳认认欲哭无泪。由于长时间奔波在外,心地善良的靳认认每到一地都把自己的业务也带过去,家里的生意也早已名存实亡。湖南、湖北、山东等基地也相继独立,有的苍蝇农场连投资都没收回来,加上“非典”肆虐、使她的事业遭到了重创。恰在这个时候,相恋一年多的男友,也因考入了高等学府提出与她分手,接连不断的打击,使她悲痛欲绝,万念俱灰。在一个雨夜,她一下吞下了100多片安眠药……

  劫后创业,跋涉“昆虫王国”

  当靳认认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早晨,看着病床边的亲人和朋友,靳认认再次失声痛哭。原来是细心的小妹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她……劫后重生的靳认认开始沉静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凭自己多年苍蝇养殖的经验,现在仍可从头再来。她决定重振苍蝇农场,创造更多财富回报亲人的关爱。

  她把自己的中国苍蝇网重新改版,办起了中国工程蝇,蝇蛆生意开始有了好转。利用自己在网络方面的优势她创办了全国首家“中国昆虫网”,一家美国文化传播公司通过中国昆虫网向她订购了价值5万美元的萤火虫和蟋蟀等娱乐昆虫。她一方面通过网络寻找货源;另一方面四处拜访全国有名的昆虫专家,学习萤火虫等昆虫方面的知识。短短一个月时间她掌握了关于萤火虫的养殖运输技术要点,从一个偏远的山乡收集到了大量货源,仅此一条意外信息净赚近30万元。出师得利,她把眼光盯住了整个昆虫产业,先后又创办了中国昆虫论坛、中国工程蝇等多家昆虫网站。她开发的亿昊系列昆虫蛹菜有30多个品种。亿昊系列生态禽蛋全部饲料以鲜活昆虫为主,不含任何药物残留,属绿色安全食品,产品已远销全国市场。她以蝇蛆、黄粉虫等为饲料培育的虫子鸡,吃蝇蛆,啄蚯蚓,以这样独特配方养殖而成的“虫子鸡”可卖到100元一只。如此之贵的生鸡,不仅不愁销路,而且还有不少有名的酒楼、超市提出包销。

  为提高昆虫养殖的高附加值,她与河南省百年健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的开发了力源胶囊、润通胶囊、康泰胶囊、安可舒胶囊等昆虫系列产品。在上海昆虫博物馆她看到仅仅是一些昆虫标本展示就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每天的门票收入就高达10多万元。她想如果利用自己的苍蝇农场,把黄粉虫、蝎子、蚯蚓、蝴蝶、蜘蛛等几十种昆虫集中在一起,利用城市郊区创办集昆虫养殖、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昆虫餐饮为一体的“昆虫王国”,肯定有空前的发展前景。

  注:最近苍蝇养殖被妙的纷纷扬扬,各地苍蝇网站更是不断涌出,很多企业家都把眼光盯住了追腥逐臭的苍蝇,很多地方所谓的苍蝇农场都争先恐后的办起了养蝇学习班,蝇蛆确实是个好东西,然而养蝇之路怎样走才能点蝇成金。

  生态蛋,呼唤品牌:发展蝇蛆投资少,可以节约养殖成本,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然而真正要让吃虫子的鸡下高价蛋,却需要品牌定位,社会认可,用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产生较大效益,然而纵观全国的生态禽蛋市场,也只有河北省馆陶县生态禽蛋研究所,有了自己的品牌体系,于各加盟商共同分享生态禽蛋市场份额。

  有特色,才有出路:发展苍蝇等链式养殖最重要的还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出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项目,比如,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创办生态农庄,有水源的地方发展水产养殖等,以苍蝇为基础,发展主导产业,像黄鳝、泥鳅、蛙类、龟类、山鸡、孔雀等项目,必能曲经通幽,名利双收。

  真实的励志创业故事3:一碗小锅米线的励志创业故事

  在昆明说起“唐际程”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觉得比较陌生。但说起“青和”小锅米线、“唐会”小黄牛带皮牛肉米线,9成昆明人一定都吃过,而且不止一次。唐际程是谁呢?他就是一手创办这两个餐饮品牌的主人。唐际程,典型的80后,这位地道的昆明小伙在人生创业的道路上第一笔买卖和米线毫无关联。

  2005年,24岁的唐际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谁也想不到,如今这位做餐饮颇有成就的年轻人,创业第一步是卖普洱茶。拿唐际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2005年在云南,你要是不懂普洱茶,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你是做生意的”。4年时间,唐际程要么在喝普洱茶,要么在去喝普洱茶的路上,茶是喝了很多,但最终生意没做成。第一次创业,他失败了!

  2009年,28岁的唐际程继续创业之路,这一次,他选择了开格子铺。建设路上那家名为“宜客”的格子铺就是他开的,格子铺的生意刚开始非常成功,唐际程很快就在全昆明开设了11家分店。就在小生意做的有模有样之时,全中国被一个叫“马云”的家伙抱着一个叫“电商”的武器搞得天翻地覆,“格子铺”的下场大家也都知道了。第二次创业,他又失败了!

  一个在创业路上失败过2次的人,他有什么?他有很多为什么会失败的经验。事实证明,失败真的是成功之母。唐际程要是没有人生的第三次创业,也就没有今天的“青和”。从格子铺突然变成卖米线,这个看似莫名其妙的跨界决定,原因其实很简单。卖什么东西,永远不会失业?吃的。昆明人爱吃什么?小锅米线。2009年到2012年的时间里,这个完全不懂烹饪技巧的昆明伙子带着自己格子铺的团队,去到了红河团山拜师学艺。2012年1月7号,唐会第一家小黄牛带皮牛肉米线在昆明开业。唐际程每天起早贪黑奔波于菜市场和米线店之间,从采购食材到店面装修,从员工培训到前景规划。3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唐际程现在仅是在云南本地的门店就有80多家,他的加盟店如今已经遍及到北京、天津、山西、上海等多个国内城市。“青和”一天要卖出多少碗小锅米线呢?顾客到“青和”消费都会得到一包免费的纸巾,唐际程告诉我们,“青和”每天免费送出的纸巾数量为40000包,这还不包含那些消费时不需要纸巾的顾客。

  江湖传闻,唐际程卖小锅米线成功,那都是因为他有一个爱吃小锅米线的媳妇!事情是这样的吗?哈哈哈.....这样的江湖传闻大家乐呵一下就好,别当真。

  【为人之道】员工背诵《弟子规》公司奖励1500元

  “青和”的每一位店长都能背诵《弟子规》,其余的员工,只要能够完整背诵,公司奖励1500元。你也许认为这样的规定对于餐饮界的所有员工来说有些苛刻,但当你真正了解唐际程之后,你会发现,他对自己更“苛刻”。创业那么长时间以来,他日复一日的坚持着这样一些个人习惯。

  习惯一:早起

  唐际程每天清晨6点起床,这个习惯他已经有3年半了。你可别以为3年半前,他就不早起,3年半前他起的更早。起那么早干什么?唐际程一整天有做不完的大小事务,有见不完的客户朋友,但每一次见到他,他都很从容淡定,没什么秘诀,他早起一个小时就比别人多了一个小时。他总是能从容不迫的安排一切事务。他很好奇为什么现在懂道理的人很多,按道理做事的人却很少?

  习惯二;阅读

  唐际程究竟看过多少书?他的员工用一个超级惊讶的表情来形容他的书柜。唐际程坚持这样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真的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他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人,获得知识的办法有很多种,你可以不用好好在学校上学,但是你不能放弃学习知识的机会,哪怕是自学。“青和”的每个店长,每个月要读3本书。这不是规定,这已经是“青和”团队的一种标识。

  习惯三:为了不被忽悠,他吃遍世界各地。

  唐际程一年要去多少个地方?出多少次国?他打开手机相册后,密密麻麻的照片上面写满了世界各地的名字。日本、法国、西班牙,你以为他赚了钱之后只是去当游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每一次出去回来以后,至少有那么几个老外知道了在中国西南的一个城市里,有一种烹饪方法独特的煮食叫:小锅米线.他每一次从国外回来后,他的店就会有所改变,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不然你以为一家吃小锅米线的店里怎么会有吧台,那都是日式“居酒屋”那里来的灵感。

  【团队管理】“把员工当家人”你真正照顾家人了吗?

  任何一个行业里,“把员工当家人”这句话经常被老板放在嘴边,但是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今年24岁的曲靖小伙刘杨昆是“青和知味”的店长,作为一名90后,小刘已经买车买房,月薪过万。(此处对无数上班族已造成100点伤害)但我还要告诉你的是,小刘老家很多亲戚长辈都在他管理的店里做服务员。什么是一个好的企业?唐际程认为,让员工的家人都可以安心加入的企业就是好企业。小刘开玩笑的说,他们老家的那个村都快被唐哥“挖空”了。衣、食、住、行是每个员工的最基本需求,但唐际程希望让所有员工都有机会提高,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解决了员工家人的后顾之忧后,唐际程出资给店员学车、带他们办护照、今年10月,他将带着刘杨昆等几名店长一同去往日本带薪考察(此处对无数公务员造成100点伤害)。顺便补充一句,刘杨昆正是从2009的格子铺时期认识唐际程的,6年时间里,刘杨昆同样成了他同龄人中的人生赢家。

励志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真实的励志创业故事

2.创业成功故事

3.一个人的励志创业故事

4.创业奋斗励志故事

5.真实创业故事

597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