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
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有哪些呢?创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是国家提倡创新在商业活动中具体且直接的体现,代表着时代的进步,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代表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完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篇一:美国大学生的出租自行车创业故事
比尔是美国费吉尼亚州的一位在校大学生,他的家庭非常富有,父亲有两家公司,母亲是律师。但当他离开家上大学时,却拒绝了父亲的资助。
临走时他信心满满地对父亲说:“我只需要带点车费就行,上学的费用自己想办法解决。”
父母一脸吃惊,但是看到比尔那么自信,只好答应了。
刚到大学,比尔就跑到一家餐厅,他请求店主,说自己愿意为餐厅送外卖。因为大学里面是不允许开商店的,很多餐厅都开在学校外面,竞争压力很大,所以店主很快就答应了,并且答应他每销售一份外卖,能获得1美元提成。
比尔为了提高销售量,获取更多的提成,用自己车费仅剩的20美元给餐厅印刷广告,然后把全校每个寝室都跑了个遍,发广告做宣传。
当天就有人陆续打电话过来订外卖,这是比尔意料之中的:学校寝室距离外面很远,肯定会有学生不愿意多走路,宁愿多花高一点价钱。
以后的一个月里,外卖销售量迅速增长,比尔从一天拿30美元的提成增长到了每天200美元!
令人意想不到是,当这份工作做得如火如荼时,比尔居然辞职不干了。他拿着挣来的五千多美元,到即将毕业的学长那里收购二手自行车。在学校,有些同学为了方便买了自行车代替步行,快毕业时,自行车不方便带回家,只能当做垃圾卖掉。
比尔意识到了这一点,便立即做出了行动,到学长们那里进行宣传,称愿意高价回收二手自行车。大家一看有人愿意高价回收旧自行车,都很愿意把自己骑旧的自行车卖出去。这样一来,比尔很快就收购了几十辆自行车。
接下来,他边发广告边把收购来的自行车进行修理、刷洗,之后又成立了一个自行车出租“公司”。
这次,比尔又抓住了新生们的心理。因为很多新生,想买自行车,但平常上课没时间出行,只有周末才骑车出去玩,买新的到毕业时自行车只能当垃圾卖出去,很浪费,所以比较犹豫。这下听说有人出租自行车,自然打消了买车的念头。
于是,比尔以10美元一天的价格出租自行车,平常每天能租出去二十多辆,周末时自行车被一租而空。看到自己的“生意”十分火爆,赚到钱后,比尔继续收购自行车,增加出租量。
一年以后,比尔正式成立了出租公司,他花钱请了一些人员,把出租自行车的范围扩展到周围好几个大学,还开了几家自行车店面,出售新自行车。
毕业时,他的出租公司和自行车专卖店加起来的销售额已经达到父亲一家公司的销售额!
有人问到比尔创业的感受时,比尔答道:“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能走到今天,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点敢想敢做的勇气而已。”
因为敢想,所以梦想一直都在眼前;因为敢做,所以成功并不遥远。
李开复说:“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暂,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冒一些风险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可能会后悔终生。”
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篇二:大学生应“补钙”不坐等“送拐”
在当今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
10月28日,江西省抚州市永恒西式婚庆公司成立,并于11月2日在互联网上开设婚庆网站。这是抚州市第一家西式婚庆公司,以策划全套西方婚礼庆典为业务,在其成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竟接到浙江、上海等地的订单5份,总金额达20余万元。
但令人惊讶的是,公司经理是东华理工学院2003级电子计算机专业在校大学生———库军强。
创业理念:做别人不敢做的
抚州是个江南小城,虽地处偏僻,但环境幽雅。这个城市里分别有一座天主教堂和一座____堂。在库军强成立公司之前,抚州已有五家婚纱摄影公司,三家婚庆珠宝行。如果把西式婚庆公司开在这里,似乎有些冒险。
“刚开始,我也有些怀疑,在这样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开西式婚庆公司的想法能否变成现实?”库军强很坦诚地说。
经他调查发现,该市市民的婚礼庆典,大都是以一种“半中半西”的形式举行的。穿婚纱,做婚庆摄影,但最后又归于传统:摆酒席、闹洞房。可见,市民对于西式婚庆还缺乏了解,但并不缺乏向往之人。
如今,许多年轻人非常向往西式婚礼,开拓西式婚礼市场必定会有丰厚的回报。于是他决定动手筹备公司。首先是场地问题———教堂,抚州市的两个教堂在江西省是最雄伟的。由于是抚州市第一家西式婚庆公司,教堂负责人也觉得很有前景,今年9月底教堂负责人便和他签了三年的合作协议。
对于婚庆用品,库军强考虑了很久。他认为:“如果自己采购,资金不足,而且竞争不过那些已经有良好口碑的婚庆公司。如果能够与这些公司合作,租用他们的婚庆用品,这样既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又可以提高公司的影响力。”
经过两个月的奔波,终于在今年10月,他和抚州市一家大酒店以及几家婚庆用品店达成协议,成为了婚庆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
创业思路:想别人想不到的
10月28日,永恒婚庆公司在抚州市赣东大道青云路的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里开张。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如何让市民接受西式婚庆?
在报纸上、电视台做广告,弄不好会让市民觉得做作而反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让市民接受,就必须要让他们最直观地感受到西式婚庆的氛围。他们亟需一对新人参加西式婚庆,但现在又没有接到业务,公司又陷入了僵局。
10月31日,库军强在学校上就业指导课。当时老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模拟招聘会。他心里一亮:为何不做一个模拟婚庆呢?既可以吸引抚州市的媒体,又能让市民直观地了解西式婚庆的整个过程,再把模拟婚庆的录像上传到婚庆公司的网页上,可以让全国的朋友都看到。这样取到的宣传效果,肯定很好。”
于是在11月2日,公司和米兰婚纱摄影店在抚州市最繁华的街道,赣东大道上举行了一场模拟婚庆。不出所料,当天的报纸都用了相当的篇幅报道婚庆的事情。
令人惊喜的是,把模拟婚庆的录像传上网页后的第二天,公司就接到了浙江一对新人的电话,这是公司的第一笔业务,他们报价10万。自此,公司的婚庆业务便红火起来。
创业状态:学习工作两不误
库军强每天晚上8时至次日凌晨4时都要在公司工作。公司现在有业务员六个,一位经理助理也是东华理工学院的学生,每个月有800块钱的基本工资。
但库军强却笑谈自己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我们主要做婚庆策划产业的经营,本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就高于资本要求,因为是兼职,成本也低。不过我们这里的业务员如果做得好,一个月也可以有一千多元的提成呢。”
据记者了解,库军强和另外7名同学组成的婚庆策划团队,都靠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学习,他们还获得了东华理工学院的奖学金,而库军强自己也拿到了进步奖学金。
库军强对记者说,有时候很羡慕那些安心学习的同学,自己太忙了,成天都是风风火火的。“年轻人为了理想打拼苦一点、累一点没有什么,现在对我来说,努力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才是成功之义。”
自主创业:应“补钙”不坐等“送拐”
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开公司、做老板,库军强的班主任杨曼倩老师并不觉得意外,她评价说,库军强是一个很有想法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而且想得更远。
大一刚来,有些同学一时找不到目标,库军强却忙得不亦乐乎,托熟人,找工作,做兼职。他后来在抚州一家西餐厅做兼职,由于每次都能比同事想得更远,而且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不到一个月库军强就被老板提升为领班。
现在公司有六名业务员,库军强常和他们一起研究业务:如何合理地安排婚庆舞台和教堂婚礼仪式;针对不同性格的新人应该如何安排婚庆流程;如何解决在婚庆时的突发事件……这个由学生开办的公司,渐渐地凝聚了一种可贵的团结创新精神。
当记者问库军强创业的感受时,他笑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大学生自我创业的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己。现代大学生要逐步树立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观念,绝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我们创业更应该自己先‘补钙’,而不是等着学校和社会来‘送拐’。”
对于将来,库军强有着自己的盘算:“我不会放弃我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因为这对我创业是极其有利的。到目前为止,学习和公司业务没有出现过冲突。有时候我也开玩笑地说,万一公司倒闭了,我还可以创办一个计算机维修中心,继续做生意。”
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篇三:大学生自食其力卖炸烤的故事
如今,不少大学生都会选择在寒暑假兼职或创业,忠县拔山镇三新村的朱淑萍,就是其中之一。朱淑萍是云南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的一名大一学生,她选择的创业是寒假卖炸烤。
昨天,她给记者算了笔账,除去成本外,她这21天里净赚10000多元。
创业 大学生自食其力卖炸烤
朱淑萍下月才满20岁,老家在忠县拔山镇三新村。去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
“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开销要大很多。”朱淑萍说,她现在每年仅学费就接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读高三的妹妹,以及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弟弟。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自从进入大学后,朱淑萍便和其他同学一起,接过一些商业性的演出。
今年1月10日,朱淑萍从云南回到重庆,开始了寒假生活。因为父母不在家,她和弟弟妹妹寄住在丰都县董家场姑妈朱云英家里。
时至年关,忙于做生意的姑妈无暇顾及他们。开始的几天,他们还帮着姑妈打杂,但时间久了,朱淑萍就觉得有些无聊,就盘算是不是可以做点小生意。
最终,在姑妈的建议下,朱淑萍决定自食其力卖炸烤。姑妈前几年卖过炸烤,她曾帮过忙,并从中学到了不少卖炸烤的技巧。
开心 最多一天卖了1800多元
有了想法便付诸行动。炸烤器材是姑妈现有的。1月25日,带着自己节约下来的600多元生活费,朱淑萍来到70公里外的垫江县城,开始了第一次进货。第二天,她的炸烤摊就开业了,妹妹朱健当她的帮手。
朱淑萍告诉记者,素菜卖1.5元~2元不等;荤菜在2元~5元之间。最好卖的是豆腐干、火腿肠和鸡翅,平均每个人每次要吃30元钱左右,一天的营业额在 1000元上下。生意最好的那天,是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三)。“那天,是董家场的赶集时间,吃炸烤的人特别多。”朱淑萍说,她和妹妹两人从早上6点开始忙到深夜12点才打烊。凌晨,朱淑萍清点了当天的营业额,一共有1800多元。
得知朱淑萍是名大学生,有人把她的炸烤摊称为“最美炸烤摊”。
收获 挣了一万多累并快乐着
昨天,朱淑萍给记者算了笔账,从1月26日到2月15日共21天,一共有17000多元的营业额,除去成本,她的净利润有10000多元。
既然生意这么好,为何不劝说父母到场镇上开家炸烤店?对此,朱淑萍解释,其实生意也就春节前后这一个月好点,而且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的。
昨天,朱淑萍姑妈在电话向记者证实,侄女的生意确实好过场上另外两家炸烤店。
朱淑萍的母亲杜天梅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女儿确实靠卖炸烤赚了10000多元钱。杜天梅说,女儿寒假回到重庆后,最开始想到主城区找点事做,但他们不放心。“后来我们同意了,她在董家场镇卖炸烤。”杜天梅表示,之初并没想过要女儿赚多少钱,只是希望她通过实践,能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易。
辅导员:放下身段应肯定
昨天,朱淑萍的大学辅导员周磊认为,朱淑萍卖炸烤,既可以减轻家人负担,还可以增加社会经验。周磊表示,尽管炸烤和音乐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朱淑萍能放下身价去摆摊,这是值得肯定的。
看了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