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创业故事 > 真实的创业故事篇

真实的创业故事篇

时间: 晓铧971 分享

真实的创业故事篇

  创业投资交易的参与方包括创业投资家、创业企业家、以及创业资本提供者。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解开真实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真实创业故事篇一

  李平生在一个农民世家,伴随着二十年前农民进城务工的大潮,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叔叔,大部分他所熟知的亲人和亲戚便分散在各地打工,有服装厂有电子厂,从事的行业各种各样,但始终总是一线工人。李平的爷爷在李平很小的时候就希望他可以读书上大学,将来在老家当个老师,遗憾的是他成绩一般般。“以前年纪小不懂事,觉得爷爷一回来就唠叨,现在爷爷不在了,自己出门遇到了挫折才明白他的苦心”。

  初中毕业后,16岁的李平离家出走宁波,到一家鞋厂做小工。最开始的月薪只有1000多元,但对于16岁的他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厂里开始带徒弟,成了技术熟练的“老师傅”。到2013年时,他每个月的工资已经有8000多元了。毕竟年轻,不论月收入是1000元还是8000元,李平每月基本都没有太多的结余。那时候,呼朋引伴地玩耍是他最大的乐趣。现在想来,李平很后悔,遗憾觉得当时得过且过,没有做好长远的打算。

  外地虽好,总不是家,而且不可能一辈子在外打工,总得回来吧。在李平看来,外出务工不是一辈子的事,肯定要落叶归根,回到老家。而回来后做什么,有什么可做,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然而看了太多外出务工还算不错,一回家乡就束手无策,最终还是选择回厂里上班的工友,再加上因为学历等因素,以后回家发展的路子一直没有突破。

  回乡创业

  打工有8000多元一月,也算是不错的收入,虽然这也是每天辛苦工作12小时,日夜倒班换来的,都是辛苦钱。可是,回到老家后,以他的手艺却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李平坦言,他在宜宾可能找一份2000元左右的工作都难。那为什么他还是坚持放弃外地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呢?

  “自从有创业的打算后,我经常看一些关于创业故事的文章,观察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觉得鞋厂生活枯燥、乏味的李平回到老家后,心中一直埋下的创业种子开始发芽。谈了女朋友之后,更让他有了一种想给家人稳定生活的迫切愿望。

  决定了回乡创业,选择合适的项目便成了李平最难抉择的事。从宁波回到老家没多久,李平就报名学习驾驶。那时,白天学车,晚上就到亲戚朋友家学烤烧烤。当时想的是烧烤的利润比较可观,投入成本也不高。教他烧烤的老师就是靠一个烧烤摊养活一家人,并逐渐改善了生活。他开始想,自己的创业之路也从烧烤开始呢?

  目前做烧烤生意的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有店面,烤的菜种类多,需要的人手也相对较多;另外则是移动烧烤摊,投入和人手都较少。回家后,身上不到一万元钱,他知道做生意需要不断地投入,他决定从一个流动烧烤摊开始创业。最终,他投入2000多元,和女朋友开起了“情侣小烧烤”,定价为3元10串,目前的菜品也只有牛肉、肥肠、鸡翅等食客点菜率较高的几样。由于价格便宜,来吃的食客比较多,花费主要集中在20元左右,只有少数人点100元以上的。

  带动他人创业

  众所周知,烧烤是近年来大受欢迎的小吃项目,李平凭借着味道正宗、诚信经营、服务态度好,很快受到市民的喜欢,开张不到一个月天就全部收回了成本,开张两个多月以来,前两月的月纯利润已经超过了一万元。

  创业初期,肯定会有很多磕磕碰碰,比如与其他小贩的争抢位置、吵架等,这些摆摊创业中常见的问题,李平都遇到过。不过,他都坚持下来了。

  “我希望两三年内能攒够一套房子的首付款”,为此,现在的他每天七点半起床,买菜、切菜、穿串,下午四点左右开工,直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左右收工回家,等睡下的时候基本上都到凌晨两点了。

  李平说,他现在的创业才刚有点起色,等生意好起来后,他还要带动其他在外打工的朋友,一起回乡共同创业,相同的经历和背景让他们明白“在外无论怎么打拼,始终没有家的感觉找不到归属感。”目前,他的一个朋友已经在跟他学烧烤了,未来也打算开业。

  结语

  农民工返乡后的生存状况一直为人所关注,一部分人回家后因为现实不得已又回到了城市,而一部分人则选择了创业。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也不断为农民工提供资源、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

  真实创业故事篇二

  采用“排炮战术”轰出一名千万富翁

  10年前,一家取名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广州悄然诞生,老板是20岁的陈展鸿。

  10年后,“壹加壹”由一家庭制衣作坊发展成为时装设计公司,进而组建“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没有本钱的创业,10年间,陈展鸿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老板,资产达几千万元,每年仅出口服装就创汇1500万美元左右。

  发展如此迅速显赫,除天时、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纵市场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产业包括服装、电器、鞋类、餐饮等,但服装是大头,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80%。而服装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计、月计,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准市场的脉搏是至关重要的。陈展鸿说,他采用的是“排炮战术”,即每设计出一种新颖服装,必是放一排“排头炮”投放到市场检测一下市场的需求情况,再根据第一排炮的轰动效果,决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有节制地“轰击”市场,每种新产品投放到市场总留有余地,决不“轰”得过火,适可而止。陈展鸿的想法是顾客买东西就跟吃饭一样,某种东西一下子吃得太饱,就会对这种东西腻味,再也提不起它的兴趣。

  一种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则是长期的。没有本钱的创业,如果对“壹加壹”商标”腻味”了,以后的市场则难以打开,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种新产品最畅销时,下一个新品种又成熟了,这样,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轮番轰炸市场。

  为保证“壹加壹”产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陈展鸿十分注重信息,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变成产品,抢占服装“新潮头”。目前,“壹加壹”仅西装的款式就有20种之多。没有本钱的创业,靠“快”和“新”还不能在市场稳操胜券。市场的真正主宰是顾客,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才能保证“轰”得有力。

  于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购置西服,还可以“终身保修”身材发胖的、不合身的西服还可以拿来修改到合身。这招“壹加壹”专营西服的服装店由一间扩展到了七间,还满足不了需要。  2、一名杂工一年赚了50万元

  他是一个失败者、说谎的人、商场上的逃兵,没有人把他放在眼内,因为他根本没有与人争胜的条件。那么,苏宏达如何出人头地。没有本钱的创业,在成功的大道上遥遥领先,使公司每年赚取的利润超过50万元呢?苏宏达算不上年少有为,他35岁时,仍是工厂的一名杂工,每月收入仅可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还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缝纫工作,帮补家计。35岁,是宏达生命的转折点,一天,他经过住家附近的地产经纪公司,发觉里面的职员在打瞌睡。虽然那时楼宇买卖情况热闹,偏偏就只有那个地产公司一片冷清,门口张贴的楼宇资料也是寥寥可数,还附出公司的顶让消息。宏达突然灵机一动,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虽然他没有足够的金钱搞一些小生意,但岳母颇有积蓄,他决定跟她好好商量。开始经营业务的时候,他把顾客介绍费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佣金。

  另外,他采取“死缠烂打”的政策,不怕浪费唇舌,不断为上门的客户介绍适合他们的房子,不到最后一刻——对方终于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决不轻易放弃。很多顾客前来地产公司想购买房屋,其实心中也没有什么主意,如果推销者懂得抓住他们的心理弱点,诚心诚意为他们服务,顾客自然会一切依赖你,不愿再跑到别家地产公司选购的了。

  借鸡生蛋

  现代经济活动中,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却又要发展事业,许多人也会来个“借鸡生蛋”“借得钱来,投资生产,赚回钱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种经营谋略,也叫“负债经营,无钱走遍天下。”然而,时至今日,当人人都懂得借鸡生蛋时,“鸡”就不那么好借,就得讲究许多技法。给人“信”字,这是借鸡技法中的根本大法。

  在广州,有一位数百万元资产的私营企业主岳亚贤,当年家里穷得叮当响。靠做不做都36元的工资,别说摆脱个穷字,连生计也难,他下决心要做番事业。没有本钱的创业,想到邻居潘婶有好几个儿子在香港,就向其借钱。开始借10元,讲好一礼拜还,但他根本没动那钱,只是锁在箱里,到期准时归还。过了个把月,他又向潘婶借20元,她讲定归还日,他一样不用,到期原钱加息奉还;如此一次次借了还,还了借,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还真的没动用过所借用过的任何一分钱。待潘婶一再夸其“有信用”时,岳亚贤顺水推舟地向她讲了自己的打算办个”方便居民生活小卖店”的想法和难处。潘婶也真爽快,笑着安慰他:“放心,你亚贤要办店,借你个万儿八千没问题。”就这样,岳亚贤凭着良好的“信誉”筹到创业资本。  钱,是投资创业的硬资本,对于无钱或财力不足的人来说,能借到钱,就可心想事成。中国银行有2000多个亿个人存款,如果你这个商人有信誉,就永远不必为缺钱而发愁。

  腰缠百万的富人

  黄光裕总算明白了这个理儿。22岁的广东汕头小伙子还没大摸清赚钱的门道。他是做家电批发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竞争剧烈,他觉得生存余地大小,一口气向北,直跑到内蒙古。内蒙古很大,黄光裕转悠了一年,没做成多少生意,却从内蒙人的厚诚人格中学到了赚钱的窍门。1987年春节前,他从内蒙古转道北京回汕头的家里过年,因为春运车票紧张滞留了几天,闷着没事,就在北京城里逛电器行,遇到和气的店员,老板,就试着联系点业务。

  凭着厚诚人格,黄光裕不“黑”不该赚的钱,把利润最大限度地让给客户。没有本钱的创业,连黄光裕自己也没料到,三天逛下来,竟然得到了100多万元的订货单。真是喜从天降。黄光裕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窍门,也摸到了财富的大门。人间正途须奋勇。转过年来,黄光裕说干就干,与北京人合资在牛街创办国美电器商行。虽然谈不上多大的实力,黄光裕却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风度,他进最好、最俏的货,卖的却是全市最低的价,没过多久,京津一带的同行们都知道了牛街有个不“黑”人的黄光裕。黄光裕凭的是厚诚,博得是信誉,做的是买卖。他的批发业务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年之后,他又干起了零售,零售业比批发琐细。竞争也更加激烈,各家电器商行老板挖空心思、招徕顾客,各有各的高招儿。没有本钱的创业,黄光裕任凭商海变幻,仍然抱定自己的老主意,扎扎实实地傅信誉。而且这一回,他是比先前更厚诚了,居然自己设起了“维修站”,只要是他店里卖出去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亚华电器服务中心”的售后服务。如今,黄光裕的汕头国美企业总公司在北京有7个分公司,年营业额达数千万元之巨,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缠百万的富人了。

  从流浪汉到百万富翁

  冯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汉,到处漂泊,虽历尽艰辛,却穷得叮当响。1990年,冯志久跟随数百万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却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他想到工厂打工,但因年龄大,无技术,工厂不收他。冯志久百无聊赖,便在各工厂区转悠,看到工人们下班后都端着饭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还有那在街上饥渴的盲流,他脑子一转,怎么不再开一个供打工者吃饭的小店呢

  于是,他心一横,租了一间民房作厨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两桶饭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销,一天下来能挣30元,很快他凑足37000元资金,在广州黄埔大道边租了一间5平方的店铺,办了执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开张了。   冯志久的小饭店一开张,就象鲜花引蝶似的引来了众多的顾客,他经营主要的绝招,就是收费低。那时广州的饭店快餐时价最低是2元,而他却一律为1元。没有本钱的创业,1元钱吃饭谁不来!冯志久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结帐之后,除了开支,竟赚了2000元。后来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临时工,扩大门面,每天早餐卖粉中晚餐卖饭,一律一元一份。

  这样,每天的顾客少说也有500多人,最多达1000多人。他挣钱的奥妙在于薄利多销。每份1元的饭菜其实是没有挣头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赚几角钱,如果每天能卖1000份,就可挣300元,一个月就是9000元。一个流浪汉变得如此精于经营。几年下来,冯志久已身家上百万元,直到现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价。人称他“1元钱大享”。

  白手起家的女大学生

  李素儿斯文、温馨,一副学者的面容,镇定而善良。她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科班出身,曾经是学生会副主席。满怀理想,准备走学术的道路,以科学献身国家民族,希望将来造福人类。但是,1957年,内地的政治风暴使她心灵上受到了重大的创伤,家庭受到了伤害,耿直的丈夫居然一夜之间沦为“右派”,她自己又被封为“右倾机会主义”。

  从此,无尽的折磨降临到她身上。1958年,她带着四元港币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土地,来到香港。照理,她可以得到在美国的父亲的支持。但是,两地相隔,一言难尽。没有本钱的创业,她,以一个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坚持奋斗。她,温文中寓着刚毅的个性,从白手成家到兴家,从最低下的工作做起。一位怀抱科学家理想的年青人走进了工厂女工的行列。科学是踏实的,她也是默默而踏实的。人生总有风浪,潮头也有高低,连科学实验也要经过千百次才能成功。居里夫人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她做工,晚上补习,读上英专,又考上工专。 五年之后,丈夫也来团聚了,以后,她的三个孩子也都长大,懂事了,也同妈妈一样坚强,不怕困难,埋头创业。她搞工厂从基础做起,早年开加工厂,创业维艰,她从租用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开始,到今天厂房7000平方米,厂房增加近10倍。当年生产玩具、洋娃娃衣服,又为美国名厂加工,以车缝为主。三年后,她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她开的是五金厂,从制造家用普通制品(如钉)开始,逐步朝优质制品发展。没有本钱的创业,到今天,她已成为华文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她的产品有不少从原理到外形都达封申请专利水平,可见她产品原创性甚高。多年来,她坚持生产家庭制品,近年又扩展业务至生产家庭电器制品。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7、赚钱魔术师

  1982年,刚刚放下“青苗”或红十字卫生箱的周潮仁还只是位24岁的青年,“赤脚医生”失去行医资格,同时意味着他将回到农民的行列。没有本钱的创业,在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田里没有金子”是一句人人都知晓的老行语。一天,在家闲得发慌的周潮仁在镇上喝早茶时听人说:上海人爱吃蜜饯,男女老少都爱吃,根本不管这蜜饯腌缸里有蛆虫。周潮仁是个有心计的人,他想,当地人家家几乎有口大腌缸,每年水果收获时,都将吃不了的水果整理后倒入腌制成凉果,吃都吃不完。这些东西若拿到上海去,说不准能赚钱哩。于是周潮仁东拼西凑了70元车马费,扛上了30公斤蜜饯闯荡大上海去了。

  到了上海,他扛着蜜饯一连到好几家食品店推销,得到几乎相同的回答:“没有国营集体工商执照,什么生意都不能和你做!”这一晚,他在南京路的屋檐下度过。守着一大袋蜜饯直发愁。天无绝人之路。翌晨,一位潮州同乡和他相遇,并答应帮他解脱困境,同乡用自己的营业执照,银行帐号和批发票,很快将30公斤蜜饯以168元成交。同乡付给周100元现金后走了。虽然100元对于当时的周潮仁来说不是一笔巨款,但更使他振奋的是同行凭着一张营业执照在10分钟里赚了68元,赚钱就像魔术师。他暗暗发誓:我也要当赚钱魔术师。

  回到家乡,周潮仁一口气办了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营业执照。该年12月,他以平均每公斤0。9元的成本在家乡收购近1吨的蜜饯,再次闯荡上海,由于这次他持有多种“版本”的营业执照,他的蜜饯生意格外红火,这次他净赚1500元,是他过去当“赤脚医生”六年的收入。

  这次的成功,使周潮仁的野心更大了。他在家乡成立了“凉果收购站”,在上海租了一套公寓,每天晚上,他根据上海蜜饯市场的销售动向,让自己的秘书编制生产计划向家乡电传。没有本钱的创业,与此同时,潮州每天发往上海的长途运输车队中,有一辆车是他包下的。几年过去,周潮仁成了响当当的上海蜜饯市场大王。

  真实创业故事篇三

  董明是武汉市硚口区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跳水运动员,6岁时被湖北省跳水队选中。正当她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却不幸在1995年9岁时的一次训练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完全失禁,医院曾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然而,死神在董明顽强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缩。虽然在受伤的最初6年里身体完全不能动弹,10年中失去语言功能,最终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没有颓丧,“要在自救、自立、自强中,不断演绎自己灿烂的人生。”她要利用这一“独特的难得机会,”从小学课程自学到高中课程。由于当时不能说话,没有办法朗读课文,她就一遍遍在心里默念,手上握不住钢笔,她就一笔一画在心里默写。许多好心人无不被她坚持自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给予物质资助,更多则是精神鼓励。尽管如此,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董明,仍无力接受昂贵的康复治疗。她没有怨天尤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自我康复,终于在受伤后的第6年出现了奇迹。当上臂渐渐有了知觉后,她让父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艰难地以上臂带动小臂练习打字,并试着给报刊投稿,不仅能以稿费自食其力,还有了一定积蓄。为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源于我的坚持,更源于父母和社会的关爱。”

  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她在 2005年能慢慢发出一些声音,于是她萌生了做志愿者的念头。行动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一所聋哑学校做老师,义务教聋哑孩子学说话。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她不再借助于父母,而是独自摇着轮椅去学校,并于两年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此后,她又担任了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在做这些事情时,她总是心怀感恩:“是爱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同为残疾人,我更能体会到社会关爱的魅力与意义”。

  自学完高中课程后,董明还在收音机里自学完了初中的英语和日语,并于2007年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时还辅修了心理学,并以优异成绩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摇动轮椅和志愿者一道走上街头,发动募捐献血,一连6天从未间断。当从电视上看到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费,并说服父母拿出为她积攒的1万多元治疗费,全家共赴灾区第一线。

  在什邡市,有位7岁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面对任何人都不愿说一句话。董明得知此事后,立即坐着轮椅找到小男孩,以大姐姐的身份连续陪伴6天,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受到董明的感染,父母也成了灾区志愿者,父亲负责协助搬运物资,母亲给伤员换药、擦洗身体等。而董明则以坚强和努力,帮助5名父母双亡的孩子敞开心扉再度开口说话,40余名重度残疾人重新树起了生活勇气……

  董明在灾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轮椅天使”。董明也适时成立了“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利用所学将每月所赚稿费全部投到工作室,长期为失业、下岗及失恋等人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办至今,她已先后接待5000多名来访者,其中600多名来访者,因被她的爱心所感动而加入“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在董明带领下一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北京奥运会期间,董明受邀为央视网特约记者,参与了奥运会的报道。残奥会开幕后,她又当选为残奥会志愿者,活跃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先生,均给予她高度评价:“如果都能像董明那样乐于奉献,奥运会肯定能汲取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

  董明则乐观地说:“身体上我接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但我不愿承认我的人生和心态也是残疾。坐在轮椅上不但不是我的缺陷,而是我做志愿者的最好条件。”

  鉴于董明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她被评选为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为弘扬她的志愿精神和建立并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12年年初,湖北省和武汉市在 口区成立了“董明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18个分队和135个服务站,目前已有5万多名注册的社区志愿者,常年服务在口区的大街小巷。

  董明被誉为美丽的“轮椅天使”,却从未停止追求信念的脚步,她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帮助别人,我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因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也才能将人生在终身的志愿行动中演绎出别样精彩。”

  
看了“真实创业故事”的人还看了:

1.真实创业故事

2.创业经历的真实故事

3.3个真实的创业故事

4.90后真实创业故事

5.80后创业真实故事3篇

256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