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运营风险
物流企业运营风险
现代物流企业在运营当中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的物流企业运营风险吧,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浅析物流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摘 要]物流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对外营业活动在企业内外部形成诸多法律关系。但由于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滞后与不完善或物流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经常会遇到法律上的风险。文章通过对物流活动中各种法律风险的分析,探讨物流企业可采取的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避免各种争议和纠纷的发生,维护自身利益。
[关键词]物流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物流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对外营业活动在企业内外部形成诸多法律关系。一方面由于我国法律对物流行业的规制并不完善,另一方面物流企业本身欠缺法律意识,其实施的行为与法律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产生法律风险。法律风险虽是一种不利后果的可能性,但易酿成法律纠纷,从而导致现实的不利后果发生。因此研究当前物流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或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并提供可操作的风险防范方案,维护物流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物流行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物流企业法律风险的类型
物流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分成内部法律风险和外部法律风险。内部法律风险一般是由企业内部原因如管理措施不当、法律关系处理不善所引起的发生在公司内部的、非业务性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治理风险和企业劳资纠纷。而外部法律风险是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或者物流企业作为客户与其他企业之间在物流业务中产生的法律风险。因为物流行为涉及到包装、装卸、运输、仓储保管、加工配送、移交、代理、保险等众多环节,主体多、社会关系复杂,一个细节没有安排好就有可能埋下法律风险的隐患。所以物流企业的外部法律风险往往比内部法律风险更具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外部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1.业务合同风险。物流企业对外业务关系都是通过合同建立起来的,合同条款拟定的失误、合同条文意思表达模糊、合同责任分配不明确、迫于商业上的压力接受某些大客户的苛刻条款等都会将自己置于极不利的地位,一旦产生纠纷,后果可想而知。如在运输合同中,物流企业不论作为承运人还是托运人都应当对货物的包装明确约定由哪一方负责,逐项列明包装方式和搬运、堆放的具体要求,切忌不写或者笼统写“普通包装”、“一般包装”、“习惯包装”等词语,否则发生争议时就可能因为条款不明确而承受损失。
2.合作风险。物流企业的合作风险可能体现在物流业务合作方面,如物流企业将其全部或部分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分包商运作,当客户发生损失时,无论是物流企业的过失还是分包商的过失,都要由物流企业先承担对外赔偿责任,然后向有责任的分包商进行追偿,但由于物流企业与客户和分包商所签的是背对背的合同,所适用的法律可能不一样,使物流企业常常得不到全部赔偿,如此一来,物流企业的责任范围和法律风险无形中被加大了。另外一种合作是物流企业与信息系统提供商之间的合作,因为现代物流服务合同很多都明确规定物流商应及时准确不间断地向客户提供货物信息,物流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如果遇到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或客户的商业秘密受到侵犯等产生的法律责任应在合作合同中明确加以划分。
3.诈骗风险。物流企业处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流通环节,服务对象形形色色,合同履行环节繁多,使物流企业在从事服务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很高,易受到诈骗或恶意违约的拖累,引发法律风险。如物流企业在接收客户交运或交存的货物时,没有检查到货物本来就存在的、客户又故意不声明的瑕疵,在交货时往往因为分不清瑕疵是何时何因出现的而须承担赔偿责任。又如物流企业如要转委托其他物流企业完成物流服务行为,也有可能因合作伙伴的诈骗而造成自身对客户的违约,产生法律风险。
4.不可抗力和意外事故风险。这一类法律风险有天灾,也有人祸,其预见性不大,但都会给物流企业带来损失。比如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控制的机会较小,存在着失窃、挤压、雨淋、车祸和塞车等不可预计的风险,货物在库保管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如失窃、作业破损、虫害鼠咬、火灾等。
5.物流保险风险。保险是物流企业的风险防范底线,但物流保险也存在风险。如保险合同无效在发生保险事故时无法取得保险公司赔偿;如果物流企业签订保险合同时没有注意保险公司附加了不合理条款,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可要求免责,物流企业的损失往往无法得到赔偿;在发生保险事故后投保人应当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并按照保险合同和保险公司的规定办理查勘、照相、核损、取证等工作,并及时向保险公司提交和补充相关索赔材料,如果手续不全、证据不足,保险公司拒绝赔偿而事后又无法补办的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二、物流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法律体系无疑是降低物流企业风险的保障,但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的法律,现行规范物流行为的法律规定主要散见于涉及物流各个环节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中。这些规定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且涉及交通、铁路、航空、商业等多个部门,条块分割严重,由于各部门协调沟通不够,存在法律法规“打架”现象,例如,铁路、海运适用的集装箱标准就不一样。这种情况令审判机关也感到无所适从,就拿物流纠纷来说,有的法院按合同法判决,有的法院按交通运输条例判决,相似的案件出现不同的结果。
而且那些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规范多由国务院及各部委、地方制定颁布的条例、办法、规定和通知等,法律效力不强,技术上也普遍缺乏对物流实践的具体指导和调整作用,多数只能作为司法审判的参照性依据,不利于调整各物流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对物流主体行为的制约作用。对于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物流人员的从业资格,至今我国目前尚无法律可循。缺乏统一物流法律的指导和规范,不利于我国物流业形成行业优势。
(二)物流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物流法律风险带有强烈的行业特色且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扩张性,物流企业如果没有一定法律风险意识,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物流企业的损失。如物流企业经常会将一部分货物转交给其他公司或个体司机承运,这时需要考虑他们履行合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运输合同主体资信不足,导致合同无效或无法履行,甚至被诈骗的现象时有发生。物流企业在履行运输合同中因未及时检验、移交、接收及接受托运人特殊指示而产生的违约风险也很常见。
三、规避物流企业法律风险的措施
(一)树立科学法律意识,积极防范法律风险
物流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收集和了解物流行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物流业务,当企业权益遭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企业内部建立法律教育制度,创造条件为其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法律知识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宣讲典型案例,让工作人员了解与物流行业有关的基本法律知识,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和风险意识,依法办事,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专业律师,为物流公司从资信调查、合同审核、风险预警、诉讼策略等方面提供全面可行的制度和建议,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
(二)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内控机制
法律风险的存在给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物流企业须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虽然不能把法律风险降到零,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尽量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或者带来的损失。如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进行自我管理,规范作业流程,明确岗位责任制,将风险管理贯穿于物流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避免和减少物流经营风险损失,另一方面要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充分的准备,提早预测各种风险的损失程度,制订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流程,建立事件应变领导小组,以便在风险事件出现后,及时应对,将损失有效地控制在企业自身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外部法律风险
无论是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还是物流企业与合作方之间的法律关系都是依靠合同来确定的,它们经济利益的实现也需要通过合同来实现与保障。如物流企业在业务运作中有使用格式服务合同的,应当重视格式合同的拟定与修改工作。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格式合同的解释有争议的时候,应当作出不利于格式合同提供者的解释。可见,物流企业在拟定格式合同的时候,应当谨慎,反复琢磨,并且根据不同客户和业务的发展,不断修改。科学、规范的格式合同能使物流企业在纠纷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达到防范法律风险的目的。
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知识并严格依法办事,这是防范物流企业外部法律风险的前提。要开展物流业务,首先,应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特别是市场调研和法律论证,保证项目在经济上和法律上都是可行的;其次,在决策前要审查客户或合作方的资信情况,多方面了解其履行债务的能力,从源头上防范诈骗与恶意违约风险的产生;第三,签约时应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与客户签订明确、合理的合同,明确各自责任,分摊、降低或避免风险;第四,要安排专人跟踪监督物流服务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程序控制,及时反映和解决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
(四)完善保险制度,解决物流企业风险责任问题
物流服务属于风险比较高的行为,尤其在进行高速运输和有毒、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的储运时,保险是防范物流合同风险和侵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物流企业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转嫁风险。其中第三方物流服务责任险是针对第三方物流的兴起而开发的,其责任保障范围包括在经营物流业务过程中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物流货物的损失,物流企业对客户交来的物流货物所承担的安全仓储、运输及流通加工的责任风险,为物流企业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情况,附加盗窃责任保险、提货不着责任保险、冷藏货物责任保险、错发错运费用损失保险、流通加工和包装责任保险等,把物流侵权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但我国在物流保险方面的法律亟待完善。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法律风险管理逐渐成为物流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家要认识到,有经营活动就会有风险,但风险是事前可防可控的,可以通过分析物流活动中的各种法律风险,妥善采取切实可行防范措施避免争议和纠纷的发生,维护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包庆华编著.物流企业法律风险与管理对策.[J].中国纺织,2007,(01)
[2]段亚敏,李华中.现代物流的法律风险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2,(11)
[3]刘立,张东.物流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商贸,2011(02)
[4]中顾法律网
[5]中国物流法律服务网
[6]陈榕.物流法律风险及防范.[J].信息产业报道. 2007,(05)
孙西汀,汉族,福建惠安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法学学士,副教授,从事民商法、电子商务法研究。
现代物流企业在运营当中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
一方面要求降低成本的同时服务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客户不断的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满足自身的个性化服务。所以物流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也增加。
一、第三方物流业务风险内涵
一般而言,现代物流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1.与托运人之间可能产生的风险
货物灭损带来的赔偿风险--对物流安全性的挑战。包括货物的灭失和损害。可能发生的环节主要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和配送环节。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客观因素,也可能有主观因素。
延时配送带来的责任风险--对物流及时性的挑战。在JIT原则的要求下,物流企业延时配送往往导致客户索赔。从实践中看,客户索赔的依据大多是物流服务协议。也就是说,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是违约赔偿责任。
错发错运带来的责任风险--对物流准确性的挑战。有些时候,物流企业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拨路径发生错误,致使货物错发错运,由此给客户带来损失。
2.与分包商之间可能产生的风险
传递性风险。传递性风险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通过分包协议把全部风险有效传递给分包商的风险。
诈骗风险。资质差的分包商,尤其是一些缺乏诚实信用的个体户运输业者配载货物后,有时会发生因诈骗而致货物失踪的风险。
3.与社会公众之间可能产生的责任风险
环境污染风险。第三方物流活动中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机动车排放尾气、噪声等。根据环境保护法,污染者需要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交通肇事风险。运输司机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发生交通肇事,属于履行职务的行为,其民事责任应该由其所属的物流企业承担。
危险品泄漏风险。危险品物流有泄漏的风险,随时会给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这一点值得从事危险品物流的企业警惕。
4.制度、法律风险
从规范化来讲,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完备的行业标准,对于物流行业,缺乏系统而专门的法律规定。同时,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大,物流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因而,现在物流法律法规的滞后与不完善已突现出来,成为我国3PL发展比较混乱的原因之一。
5.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指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带来的非正常损失。 与客户的合同责任风险。现在是买方市场,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迫于商业压力而接受了大客户的某些非常苛刻的合同条款,另一方面为揽取生意而承担无限大的责任。
与分包商的合同责任风险。在与分包商的合作中,遇上资信好的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反之就惨了。
与信息系统提供商的合同责任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常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信息系统出现故障;二是商业秘密受到侵犯。鉴于现代物流服务合同很多都明确规定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及时准确不间断向客户提供货物信息,因此在与信息系统提供商的合同中明确划分双方的法律责任,就变得非常重要。
6.第三者法律责任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因第三者责任引起的赔偿有时也是相当惊人的。如第三方企业使用自己的仓库存放危险品发生爆炸,或使用自有船舶、车辆发生泄露事件所引起的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和环境污染等,都要承担巨额赔款。
7.投资与融资风险
现代物流服务为智能型、管理型产业,现代化程度较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软、硬件水平并不高,仅39%的物流企业有信息系统,且功能不完善。因此,企业必须对自己的软、硬件进行升级,建立信息网络的软件配套升级,储运各类物品所需设备及运输工具的购置,但这些投资均面临着很大的投资风险。
8.提供物流方案的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专门针对一些客户的原有流程、经营管理及今后的发展计划分析研究后,进行设计,制定出一个方案,并且收取较高的费用。但如果日后的实践证明,其提供的方案达不到预期的要求,甚至有严重错误时,提供方案方就会像建筑工程设计商一样,对其设计的方案承担法律责任。所以这方面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9.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
当国内的物流商将满腔的热情倾注在仓储、配送、电子网络时,国际物流业巨头们却开始瞄准供应链的另一个关键环节--资金流。物流巨头们认为对卡车运输、货代和一般物流服务而言,激烈的竞争使利润率下降到平均只有2%左右,已没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而对于供应链末端的金融服务来说,由于各家企业涉足少,目前还有广大空间,于是包括UPS在内的几家大型第三方物流商在物流服务中增加了一项金融服务,将其作为争取客户的一项重要举措。
10.责任范围加大的风险
传统物流业务多为简单的、单一的操作,衔接问题较少;而现代物流服务为一站式的全程服务,需要配套操作,强调科学合理的衔接,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范围无形中加大了。
二、第三方物流风险的防范对策
面临风险的猖狂和索赔的烦恼,第三方物流企业该如何做到“不再更多地依赖上帝的安排”呢?对风险的态度是偏好还是厌恶?是自留还是转嫁呢?世界各国的实践告诉我们,保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险一方面体现了分散社会资源集中运作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现代社会互助精神的价值。因此,现代物流诞生伊始,保险就得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青睐。
由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保险公司便有可能无利可图,实践中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愿提供这种类型的保险。由于造成的损失很小,因此物流公司自留风险成为可能。另外,即便一些保险公司愿意提供这种保险,其费率必定是昂贵的。因此,购买保险往往是不经济的,物流公司也只有通过自留的方式来应对风险。
虽然这种类型风险造成的单次损失并不大,但较高的发生概率造成的累计损失足够物流公司难以承受,因此物流公司陷入了两难困境。很多物流公司抱怨保险公司提供这种类型保险时索要了过高的保险费率,而保险公司却又抱怨物流公司的管理水平差、发生风险多导致其无利可图。之所以产生这种抱怨,根源在于对保险功能的定位不清。从风险筹划的角度来看,保险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策。
三、发展物流保险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现代物流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保险公司还没有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保险产品供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物流业的人士必须清楚地看到,实践中保险公司参与物流风险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配套的地方,这需要物流业和保险业双方共同的努力。大力发展物流保险还需要相关部门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不断创新保险产品。传统保险产品体系中均有货物运输保险、仓储保险等,但相对独立的保险产品割裂了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与现代物流功能整合的理念背道而驰。
努力开拓责任保险市场。物流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之一种,其大力推广离不开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由于我国缺乏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法律环境,加上目前我国责任保险承保利润不高等现状,近年来全国责任保险业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迹象。
提高彼此互相信任的程度。还有一点不可否认,物流业与保险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保险的发展。举例来说,保险公司担心物流公司统保时不按照实际发生的业务量申报,导致不足额收取保费;一旦出险,物流公司事后填单骗取保险金。因此,物流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要不断加强对话,争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推动物流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险防范的措施
1、制定物流特别法
目前,与物流有关的各种政策和法规为数不少,但专门针对物流的法律法规尚没有,而现存的法规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问题,例如:相互抵触的问题,如何适应WTO条件下的现代物流市场问题,以及是否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等?现代物流的政策和法规无疑是影响物流发展和降低现代物流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法律滞后,就会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造成不公平竞争下企业的压力和破产。呼吁立法部门尽早制定有关现代物流的特别法来调整这一全新的法律关系,该法律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监督管理,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2、规范与协调行业管理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市场的主体不断增加,物流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物流行业协会对物流市场的规范与协调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发展和完善物流行业的自律已经提上日程。
现在与物流相关的协会、学会、联合会等已不在少数,都自称权威,各自为政,但实际上缺乏一个真正具有权威性,能起到协调、管理物流方面事务的行业机构。所以呼吁尽快成立一个物流行业协会来协调统一物流商的活动,营造一个正常而又健康的物流市场环境,使之规范经营,合理竞争,有利于降低其风险与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3、采取防范措施
(1)从源头抓起
与一家资信好、业务操作非常规范的客户进行合作是物流业风险防范的起点,选准这样的客户,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能较快较好地协商解决。
(2)签订合同需慎之又慎
现代物流不是简单的代理、运输、仓储、保管、报关等合同的签订。它所出售的是一个方案,是按一定流程管理的设计方案,该流程要解决企业的各种疑难问题,达到简化程序、减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效果,合同涉及的环节多、时间长、要求复杂。所以签订时应注意:合同的合理性,完善性及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考虑到其经济性等。
(3)投保责任险获得保险理赔
有关现代物流业务的风险保险已在逐步开展,但大多数的传统物流商还只停留在投保货运代理责任险的阶段。所以一些专门从事现代物流的物流商应慎重考虑投保自己的责任险,将其责任风险事先予以转移才是上策。值得注意的是,当所适用的法律与合同条款中的物流商免责条款越少,赔偿限额越小,保费就越高,反之,保费就越低。由一家物流商分散单项去投保,营业额较小,保费较高,由几家公司集中多项去投保,营业额较大,保费较低。当然,影响保费高低的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如公司的资信情况、营业额的大小、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的高低、采用运输工具的好坏、何种运输方式、去哪些地区与国家,适用何种法律以及采用何种设施、何种单据、有无豁免条款、责任赔偿限额条款、曾发生过事故与否等等。 另外,物流商之所以要投保其责任险,目的就是为了当发生风险导致物流商承担责任时,能及时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而索赔手续对于物流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4)成立应急中心处理突发事件
成立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应急中心,由具有权威性和有经验的人员组成。在加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上,建立起风险发生的应急管理机制。
(5)高度重视商品的特殊性
对每一个项目都要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性质,找出主要风险可能在哪几个环节,而最容易出问题的又在哪里,从而给予高度重视;尤其对一些特殊商品,如贵重的且价值高的商品及危险品,或条件较苛刻的,如在运送时间方面要求严格的物品;当信息发生故障,引起电脑系统失灵时,对于特殊商品更要有一套应急的机制与处理办法。
(6)有效补救办法
当风险发生时,应尽早向上级报告,防止损失的扩大。平时所有员工都应详细阅读并牢记过失与疏忽之避免规定,使工作尽可能准确、安全。然而,如果确实发生了差错,千万不要试图隐瞒。错误或疏忽处理得越早,就越有机会阻止更加严重的问题发生。
(7)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现代物流的建设投资较大,周期较长,效益较好,风险也较大。因此,开拓现代物流业务只有规划是不行的,须邀请曾经做过现代物流项目、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士,从规划的另一方面,配合规划做出一份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既有现象又有分析的“风险评估报告”。
(8)制定风险管理程序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风险管理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并且不断的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增强风险意识,尤其是各级领导的风险管理观念与知识。
总之,现代物流的风险涉及的范围很广,风险的各种类型差别也很大。我们可将风险的大小量化为发生频率或概率,即很少发生、经常发生或者频繁发生;也可以根据结果量化为轻微的、严重的和灾难性的。风险的类型可以初步划分为运作事故、运作灾难以及更为战略性的风险。而对于不同类型的风险应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例如分摊、转移、降低或避免。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物流企业运营风险,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看了“物流企业运营风险”的人还看了:
10.供电企业的运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