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应用
国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应用
国学是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如果能够将国学作为当代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那么必将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量和创新活力,下面学习啦小编告诉你国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应用。
国学在企业文化中的经世致用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释道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的概念虽然很广泛,但主要强调的是入世的哲学,其核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具有很强的经世致用价值。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有“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过头去汲取2500年前孔子的智慧。”的言论,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具有很强的经世致用性。现代国学更是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地融合了西方先进文化,更具包容性和实用性。
一个企业如果在管理创新的问题上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借鉴引用一些大企业的理念口号为指导,并采用强行灌输的方式进行推广,对职工的思想观念可能起到一定的转变,但是很难落实到行动上,就造成了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由于缺乏系统高效的企业文化体制,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只能是头疼治头、脚疼医脚,更没有更和谐、更明智的文化核心思想来指导方向和定位,那么企业的发展迟早会陷入瓶颈,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大打折扣。
国学中的“和谐”观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和谐对企业的管理、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强大的企业,它的各个部门、各机构应该是统一协作的。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仁”, 在整部《论语》中“仁”字就出现了104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仁”指的就是安身立命之本,强调的是克己复礼、修身养性。
很多企业借用或者参照其他比较成功的理论为己用,而忽视了大环境下需要立身本位的企业文化,不明白应该以何种成熟的文化主旨来引导企业发展。现代企业所用的多为浅显的理论和简单的形式主义,借用看来的或者是东拼西凑的各种理论来为企业安身立命。而当企业中发生问题时,单纯的观念或者套用来的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的症结,正所谓“治标不治本”。这样长此以往,问题只会越来越多。所以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一定要讲求实际,要把是否促进和谐作为一个重要基础和标准。同时要吸取国学中的“和谐”观念,在此基础上,构架系统完备的和谐文化体系,大力倡导和谐文化,并将和谐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
国学中的“义”是企业诚信的保障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出了“义”的观念,义者宜也,就是做应该做的事,把义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提出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观念,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社会道德的核心。《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要做到“义”,第一前提就是要诚信。要讲求诚信,就必须严于律己,国学中提出“慎独”的观点,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诚信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对自身一种道德要求,只有自动自发、自觉自励的诚信才会经受住各种困难的挑战。
国学中的包容思想是丰富企业文化的前提
国学博大精深,综合了各类哲学流派,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纵观文化史的发展规律,各种文化及思想流派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同时,不免与其他文化产生矛盾甚至冲突,而国学的包容性则为各种文化及思想流派提供了一个软着陆场,使它们得以良性发展,不会因各自的不同而产生对立面。各种竞争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推动企业前进的同时,也使得企业内部的文化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果不对其加以控制,就会导致思想涣散,失去统一的思想和方向,而国学中“求同存异”的思想正好为企业内部的多元思想提供了一个整合的平台。
企业文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标准,三流的企业做品牌,四流的企业做服务,末流的企业做制造。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特征和企业的发展,只有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基因,结合企业自身资源条件,建设起创新的和谐的特色企业文化体系,才有可能提高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