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监督的原则是什么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处于主导地位,对每一项职能的运用和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实现正确有效的领导,减少失误,必须加强监督。那么领导监督的原则是什么?
领导监督的原则:依法监督原则
领导监督工作的根本准绳是国家与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法律、法令和有关领导监督法令、法规实施监督的原则。领导者行使领导职权是国家法律与法规授予的权力,领导监督工作的权力也来自于法律规定的权限,各级领导者必须依法进行监督和接受监督。领导监督工作如果离开了法律制度就会出现两种偏差。一是监督工作变得“无法无天”,不受任何约束,从而干扰了正常的领导活动,使领导目标和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另一种是“无法监督”,在监督上由于权限、程序规范、义务等方面的规定不明,有监督权力和监督职能的个人或部门就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使监督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显然,这两种偏差都会给监督工作带来损害。依法监督原则是领导的制度规范原则,它确定了监督的权力、职责、内容和程序。
领导监督的原则:公开监督原则
领导监督要公开,包括公开领导监督主体、对象和范围;公开领导监督制度;公开领导监督程序;公开领导监督结果等等。正确实施公开原则,要注意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属于一般性监督,其公开性应该是无条件的,不论是自上而下的监督还是自下而上的监督都应该是公开的;二是特定监督,仅仅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三是不允许公开,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可以暂时不公开。实施公开原则,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领导者同组织成员要直接协商对话,向群众公开报告,听取群众的批评,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愿望、要求、建议和批评,使自己的工作更符合实际。
领导监督的原则:时效监督原则
领导监督本身也必须讲究效率,领导监督的时效原则就是领导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领导者在监督过程中要认真把握监督的特点和规律,力求监督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以便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有效的监督目的。在实践中贯彻监督的实效性原则有利于克服原有领导体制效率低下的弊端。因为领导监督不仅是一种权力约束、制衡和惩戒机制,同时,还应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通过及时而有效的领导监督,促进领导者决策、执行等行为及时运行,提高其办事速度和效率。
领导监督的原则:层级监督原则
从权力制约理论上来说,领导监督的权力一般要高于被监督的对象,这就是采取层级监督原则。所谓层级监督原则,是指在监督检查中按照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一个下级层次都对上一个层次负责。各个层次所管辖的地区和范围随层次的降低而缩小。在一个领导工作系统中,领导者能够直接领导的部门在数量上应有一定的限度,数量少了不便于发挥作用,过多则难以兼顾和协调。层级监督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在特殊情况下上级监督部门可以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
领导监督的过程
总的来说, 它包括四个相互联动的环节。
(一) 建章立制
为避免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工作的随意性和无序状态, 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 使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有条不紊, 使监督检查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运行。监督机构代行领导者的部分监督权, 使领导者从日常繁重的领导事务中解放出来, 避免成为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
(二) 搜集信息
领导者和监督机构要调查研究, 及时、准确地了解被领导者的工作情况, 并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对其土作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对获取的信息要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切忌偏听偏信, 以偏概全。
(三)纠正偏差
领导者通过搜集信息发现了领导活动或被领导者的工作行为出现偏差时, 要及时地采取果断措施, 纠正工作偏差, 把被领导者的行为严格控制在领导活动范围之内, 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损失, 以保证领导目标的实现。
工作任务完成后, 领导者要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吸取经验教训, 帮助、引导被领导者及时查明发生偏差的原因, 制定防止出现类似问题的对策和措施。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领导工作水平, 同时还可以教育启发其他被领导者避免犯同类错误。
领导监督的原则是什么
上一篇:领导监督的类型有哪些
下一篇:企业领导监督有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