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其它创业知识 > 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关于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该如何做好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相关文章。

  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为了营造校园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该校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一是加强培训,引导创业。该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工作,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创业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共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2086人,引导扶持124名学生注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土壤。

  二是开展活动,广泛宣传。该校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强化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营造全员创业良好氛围。该校设立了创新创业作品展览区,每年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组织开展“创业沙龙”、“校友创业论坛”、“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引进了宁波市民建企业家协会“集客”创业咖啡项目等,还有40多名学生参加了新加坡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协会举办的“大学生科技探索交流”项目。

  三是以赛代训,项目管理。该校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对学生创业团队实行项目管理制,效果良好,成效显著。多年来,学生在以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德国“红点”工业设计竞赛、“挑战杯”等为代表的国际、国内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奖项1354项。其中,国际一等奖13项,全国特等奖2项、一等奖4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27项。

  出台措施,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到位,规范管理,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和事业发展规划总体布局,为创新创业工作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目前,该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校院两级分别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二是注重引导、激励、保障等多措并举,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该校鼓励教师依托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将指导“学科竞赛立项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项目”纳入教师教研业绩评价,按教研教改项目核定教师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条件之一。该校各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学生开放;各类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最重要的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置换专业实践课程学分。

  三是构建以“先进理念、优秀品格、能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体系”五方面内容为主体的“大学生非专业素质提升计划”,并以学术讲堂、实践活动、非专业类竞赛、挂职锻炼等形式为支撑。该校大学生非专业素质提升计划年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750余项,年均参与2.9万人次,年生均参与2.6次,毕业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对职业发展贡献度为34%。

  四是打造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着力培养骨干师资力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引进企业家资源,聘请了116名企业家导师、创业导师和职业发展导师。逐步形成了一支校内外结合,学术与实务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力培养》《网络创业》《创新能力实践》等公选课和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公选课,引进清华大学网络创业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力培养》,被授予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称号。

  搭建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撑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坚持“协同式、项目化、实践型”工作思路,加强平台建设,以项目为载体,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加强与政府及社会机构的合作建立平台。该校先后与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人社局、宁波各区县市等政府单位合作,成立宁波经理学院、中国宁波人才市场NIT就业服务工作站、宁波市金融研究院等近20个共建平台;该校还加强与宁波人才市场HR协会、宁波市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会、宁波市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协会合作,先后与10余家知名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是以项目为载体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条件。构建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学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三级训练项目体系,每年配套经费150余万元。该校还发挥校友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设立了2000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校友创投基金”,合作共建了“宁波启新观止大学生创业园”,引进了宁波市民建企业家协会“集客大学生创业平台”,落户了鄞州区大学生创业园分园,从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场地等入手,鼓励支持学生创业。

  三是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校构建了P3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实践(Pc)、专业实践(Ps)、产业实践(Pk)三层面联动与融合,强化课程内、课程间和专业间三维实践训练的逻辑联系和系统性,在各专业普遍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训练,实现验证式实验向研究型实验的转化,学习体验式实践向综合探索式实践转化,封闭实践体系向开放实践体系转化,更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校教改项目“P3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带动了校内一批大型专业实践项目,得到省市、团中央等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

  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热点。但在创新创业教育热中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比如,有人以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要让人人都成为创业者,有人以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高校开设几门相关课程。这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入了解、理性认识的表现。

  从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创业课程至今,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趋势。在国外,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两个既相互联系但又有明确区分的概念。我国则将创新看作创业的基础和核心,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比较迅速,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那么,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使人人都成为创业者吗?当然不是。创业教育专家布罗克豪斯认为:“教一个人成为创业者,就如同教一个人成为艺术家一样。我们不能使他成为另一个梵高,但是我们却可以教给他色彩、构图等成为艺术家必备的技能。同样,我们不能使他成为另一个布朗森,但是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必需的技能、创造力等却能通过创业教育而得到提升。”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的不是使每个学生都去创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国外有研究表明,创新创业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资收入。

  既然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那么,它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贯穿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阶段,而不能指望在高等教育阶段毕其功于一役。从国际看,英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学阶段的创业教育,重视从孩提时代就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商业和经济意识等。可见,我国不仅应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且应实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并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工,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还应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来实施,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但是,仅有课程是不够的。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还应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既应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学科课程,也应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活动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它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作为最重要的主体,应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特别是产业界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鼓励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向在校学生开放,鼓励教师与产业界技术人才双向流动,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大学生自主创业。

69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