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创业故事
初中毕业创业故事
或多或少影响着工作的选择,创业的成功,但是初中学历难道就只能帮人打杂,下面故事告诉我们,奋斗就能改变命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毕业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案例1:初中毕业生创业 这可能吗
在国外,我们常常听说各种小小CEO的故事,小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穿西装打领带、拎着包去上班,看起来虽然可爱,但不能不引发国人的思考:为什么国外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觉悟,而我的孩子没有?创业教育正在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有了创业当老板的愿望!初中毕业生创业,这可能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瞿海翔的故事!
一个初中生的大梦想
初中毕业生创业,“我是个笨人,我不比一般人聪明,我要超越,必须勤奋。”见到瞿海翔时,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并解释说,因记忆力差,他总随身带一个本子和一支笔,把平时突然想到的一句话、一个点子记录下来,捕捉智慧的闪光点。
这个习惯,使他收集了不少偶尔产生的创意。数年来,他记录下160多项创意。其中几项,还做成了专利。瞿海翔出生在射洪一个贫困山区,初中毕业,就开始学手艺、跟着父亲卖猪肉。
19岁时,初中毕业生创业,瞿海翔来到一个县城的厂里做生产工人,一呆就是五年半,长期单调乏味的工作让他渐渐倦怠,想找一份“能让人长进”的工作。婚后,瞿海翔到成都打拼。一个月340元的业务员,他做得有滋有味,付出多于他人一倍的努力,加上头脑灵活,有创意想法多,在公司的三个月,瞿海翔一直稳坐销售名的交椅。工资从个月340块,后来涨到3200多块。
初中毕业生创业,“那时我次对自己有了认可,我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或许更宽。”瞿海翔决定把握好自己的特长,做个有心人,时刻记录和积累新奇的创意想法,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此外,他还坚持每天记日记。
即使打烧饼也要做老板
几个月后,瞿海翔离开原来的公司,到了一家企业,经过几个月拼博,他做上部门经理。这是他生平次做上管理人员,之后相继又做过讲师、培训师。初中毕业生创业,不到五个月,瞿海翔又动了心思:如果一直做员工,无论再拼命,老板将路子一断,自己也只能卷铺盖走人。他暗暗发誓:即使是打烧饼卖,也一定要做老板!
瞿海翔翻出自己记录创意的笔记本,凑了几万块,开始做保健器械的创业。经过半年亏损之后终才开始挣钱,2002年,创业初步获得成功。初中毕业生创业,两年后,瞿海翔有了自己的保健用品公司。随着利润的扩大,经营的规模也一步步扩大。通过对所代理产品的研究,瞿海翔有了两项专利。2005年,新公司开始运作,准备对新产品进行开发。然而, 因开发产品中遇到种种技术难题,折腾两三年后,市场没有打开,公司也没有起色。
低谷的反弹
初中毕业生创业,2008年,瞿海翔生了一场大病,公司倒闭,负债累累。更可怕的是,因为住院期间服用激素过多,他的体重急剧上升了60多斤,走路时才迈出几步就要喘气。为了还债,他不惜做各种工作挣钱,但因为实在太胖,竟然没一家公司敢聘用他。
“那时候几乎跌落到人生的低谷,身上每天多只有几十块钱。”瞿海翔回忆道,初中毕业生创业,来绵阳后,当时条件实在困窘,他不得不借宿在塘汛一位朋友家好几年。因为没钱,买不起肉吃,他又想出一招:每天来河边钓鱼,既能走动着减减肥,又能“开荤”。
“有时候好不容易钓到鱼,眼看有肉吃了,鱼却跑掉了。”钓鱼的时候,善于观察的瞿海翔再次发现了商机,“我想,要是有一种钓鱼工具,让鱼吃到嘴里就跑不掉多安逸。”他马上掏出随身的笔和本子记录下这一想法。半年后,瞿海翔开始思考、设计,一种定点诱鱼的诱鱼器和爆炸鱼钩被设计出来。这两个产品成了两个专利,开始开发生产。初中毕业生创业,受到鼓舞的瞿海翔继续开发生产香麦、特种钓饵、极硬抛竿等渔具产品,受到钓鱼爱好者的追捧喜爱。瞿海翔又在网上做起了生意,现在光鱼钩每天就能卖出几千个,他所欠下的债款正逐渐减少。
初中毕业生创业,“如果当初我没有记上那么一笔,后来可能就不会去想设计钓鱼产品,诱鱼器和爆炸鱼钩也就不会出现。抓住瞬间的智慧,终将这灵感转化成收益。”瞿海翔说,靠山山要倒,靠水水要枯,唯有靠自己是牢固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拼命走下去。”
结语:
世界上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理,世界上也不缺少商机,只是我们无动于衷,即使看到了,也因为各种原因,不去尝试,不敢去尝试!创业与学历无关,初中毕业生创业没什么不可能的,只要你肯思考,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他人羡慕的对象!
案例2:初中毕业生凭一个小发明打开创富路
从一名普通一线工人到山东省首席技师;从一名初中毕业生到拥有9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发明家;从月收入只有几百元到资产过千万,他用了14年。凭借出色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规划,日前,他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威海青年创业形象大使”。他,就是李川,一个凭借不懈努力,在威海缔造了创业“神话”的年轻人。
一个小发明,打开创富路
1996年,初中毕业的李川进入威海同泰集团,做了一名缝纫工人。随后的6年里,他先后干过电工、锅炉工,虽然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岗位,但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李川都不甘于仅仅做一名合格的工人,而要成为“专家”。工作时间,他精研业务,做到“干一行精一行”;业余时间,他不断学习从小就感兴趣的电气知识,储备了大量的相关知识。
2002年初,在一次生产调度会上,公司负责人提出要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增效。这时,李川想到了公司1000多台的缝纫机。他发现,缝纫机只有在机针接触面料时,机器的运转才算有效工作,其余时间都是在空转,非常耗电。而通过进一步的调查,他发现厂里的缝纫设备有50%的时间都处于空转状态。“ 如果能够发明一种节电器,降低缝纫机空转时的耗电量,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了这个想法后,李川立即开始在家搞起了研究。
此时,几年来积累的电气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经过近半年的反复研究和试验,李川发明的第一个缝纫机节电器终于做了出来,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发明。经过试验,安装上这种节电器后,缝纫机能节电30%以上。
发明成功的喜悦让李川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发明为他打开了一条光明的创富之路。
销售节电器,淘得“第一桶金”
2003年初,李川在工作之余注册了个体工商户,凭借一台电脑、一把电烙铁、一个万用表和钳子、螺丝刀等基本工具,他与妻子在家中开始了缝纫机节电器的生产工作。
至今,李川仍清楚地记得他赢得第一个客户时的情景。2003年1月的一天,李川走出家门,推销自己的产品。在经历了十余次失败后,李川丧气地走进了当天要跑的最后一家绣品企业。在企业经理办公室,李川介绍了缝纫机节电器的优势。出乎李川的意料,该企业经理对这个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对 30%的节电效果还有些怀疑。为了验证产品的性能,李川将一个样品留在了企业。一周以后,该企业经理兴奋地给李川打来电话说,“你的缝纫机节电器确实能节电30%,我们先订货260台。”在随后的一个月里,该企业又连续追加订单,投资近4万元为所有的缝纫机都安装了节电器。后来李川得知,该企业因为设备耗电巨大,本来需要投资数十万元增加供电容量,缝纫机节电器的出现正好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这个小东西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该企业经理对李川说。
这次成功的推销不但大大增强了李川的创业信心,也让每个月只有几百元工资的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适时转型,发明创造财富
看到自己的发明带来了利润,2003年2月,李川为该产品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不料,在随后的两年里,随着节电技术的发展和仿冒品的增多,李川的产品销售遇到了瓶颈。而此时,李川的身边出现了另一个机遇。
2005年,李川从一位在华东数控工作的朋友处听说,现有的机床电磁吸盘控制器极易损坏,急需一种更先进的替代产品。李川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他开始了新“电磁吸盘控制器”的研究。仅仅用了一个月,李川便把新产品研制了出来。新产品送到华东数控进行了3个月的测试后,效果非常好,李川于是决定大批量生产,但却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
2006年9月,李川研发的产品随着出口机床走出了国门,而他也凭借手中的5个国家发明专利,被评为山东省首席技师。同泰集团的决策者意识到,这是一个进军高新技术领域的良机。于是,公司决定在资金上给李川支持,成立了专门从事机床电器的研发和生产的威海琢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由李川出任公司总经理。
威海琢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与哈工大(威海)建立了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关系。目前,公司经过2年多的发展,已拥有员工20多人,其中专门从事研发工作的就有10人,公司净资产已愈1500万。
走过7年创业路的李川,目前不但是拥有9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威海市首届十大发明家”“山东省首席技师”,日前更被中央电视台《青年创业中国强,我是城市榜样》活动评为“威海青年创业形象大使”。市委书记、市人大会主任王培廷这样评价李川,“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坚定执着的信念。”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促使李川在创业路上一步步迈向成功。
然而,李川却没有满足。目前,他正在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立志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争取让公司在5到8年内上市。
初中毕业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3.个人创业故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