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怎么创业条件
成都怎么创业条件
成都,现今它的创业环境如何,能成为创业之都么?听听看创业者怎么说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都怎么创业相关文章。
成都,能成为“创业之都”么?
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5月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省政府日前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成都于5月7日正式发布《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按此计划,成都将在未来10年打响“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城市名片,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四川“首位城市”,成都能否站在“创时代”的风口乘势而起、迎风起舞?成都能否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机遇,继续引领四川发展?带着相关问题,本报特邀两位嘉宾,展开交流讨论。
创业者的成功就是城市的成功
主持人:今年初,成都就提出“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并喊响建设“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口号。为什么有这一系列举措?
唐良智: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多次强调,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新常态发展的主旋律。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的部署,成都立足“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起点,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大力打造“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可以说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加强创新创业重大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成都顺应发展要求、乘势而为、顺势而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行动。
我认为,创新的目的是促进创业,创业的结果是推动创新。年轻人的梦想就是城市的梦想,创业者的成功就是城市的成功。只有把更多年轻人转化为创业者,把更多创业者转化为企业家,转化为新型商业力量,城市才会加快发展,经济才会不断增长,城市核心竞争力才会持续提高。现阶段,我们建设“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努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此帮助更多创业者尤其是知识青年成就梦想,从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谢和平:目前,成都已进入万亿级城市俱乐部,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打造创业之城。另一方面,近年随着一些中小型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他们对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整个市场环境和各方面的政策保障也越来越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对创新创业者来说,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会更大、市场的机会也可能更多。
主持人:曾经,成都因在一些方面的突出表现而获得多个“第四城”的美誉,在创新创业领域,未来的成都会在全国处于什么位置?
唐良智:国内领先的创投与私募服务机构清科集团,近日发布《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年第一季度回顾》,称中国的创新创业基地已经形成北京、上海、深圳和武汉、成都“3+2”格局。这说明成都已站在了中国“创时代”的风口。在创新创业领域,我认为成都一定要有远大的目标,这是确保成都“赢在未来”的关键。我们希望把成都打造成一座“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打造成与硅谷齐名的世界级创业天堂,让创业者和年轻人都能在成都实现他们的梦想。
这当中,最要紧的是加快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此,我们出台了《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汇集创业力量、建设创业载体、强化科技金融、聚集创新要素、塑造创业品牌等方面的努力,把成都打造成为全球创新要素聚集的新高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新标杆,国家自主创新发展的引领区。
权力“减法”换取创新创业“乘法”
主持人:作为西部城市,成都推进创新创业,有什么优势和基础?
谢和平:创新创业首先离不开人才。有一份研究报告表明,2013年,成都市的人才总量、人才增长速度和人才密度都排在西部副省级城市的首位,每1万人中就有2604名人才。我们也要看到,相对于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来说,人才的总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在人才集聚度方面,成都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六,在专利及产业化人才方面,成都则排名第四。
成都的科教资源很丰富,53所高校院所、30家国家级科研机构、70多万名大学生和平均每年28万高校毕业生所构建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成都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原动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在成都创新创业浪潮中具有“弄潮儿”地位。高校是创新资源的集中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
唐良智:成都被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宜居宜业的环境,对广大青年创业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创业本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但成都乐观、豁达、休闲、安逸的城市气质,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创业者、感染创业者,让他们卸下包袱、释放压力,激发更多创业灵感。此外,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人才资源,也为成都建设“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创业者在成都能感受到尊重首创、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制度不是为了垄断资源和划定边界,而是为了激发更大的创业干事活力。过去,我们在简政放权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下一步还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让“蓉漂”创业者 “宁可流落街头,也不愿离开这座城市;即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这里,等待和发现创业机会,成就创业梦想”。
形成“市场+市长”双驱动格局
主持人:推进创新创业,理想的模式是政府推动、市场主导,那么政府与市场两只手该如何各司其职、互相发力?
唐良智: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课题,需要市场和政府两手发力。我认为,建设“创业之城、圆梦之都”,也应形成“市场+市长”双驱动格局。这里讲的“市长”还应该包括区长、校长等。创业者创业初期往往缺资金、少经验、缺载体,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扶持。
针对创新创业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创业者、投资者需要的服务,政府应该有更好的制度安排。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包括创客空间建设、创业融资服务,包括如何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如何让创新创业成果尽快进入市场,这些都需要很好的制度设计。
当然,创新创业必须始终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我始终认为,由市场力量来主导,创业的空间和舞台才会更加宽广,创业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共支持了400余家企业、400多个项目,财政投入不到2亿元,已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超过30亿元。此外,“菁蓉汇”平台还吸引了200多家创投机构,带动了200余个项目与创投机构对接。30多亿元是政府投资的15倍,这充分说明“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创新创业大有希望。
谢和平:我们长期关注人才流动的情况变化,发现一座城市能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不仅仅在于经济条件,更取决于这座城市能不能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机遇、搭建平台,能不能让各类人才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出最大价值。现在有了一个新名词叫“蓉漂”,我理解,就是要吸引这些有梦想、有激情的人才来成都创新创业,为他们搭建更优质的事业平台、营造更良好的环境氛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使这些“蓉漂”们有梦想、有舞台、有未来。
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只是政府的事,大学也要发挥好作用。国际上,政府与高校共建区域性的创新创业中心,有着不少成功经验。比如,美国加州政府与斯坦福大学共同打造了“硅谷”,加拿大滑铁卢地区政府与滑铁卢大学共建了 “速度之城”这个知名的高技术创新中心和全球学生创业中心。所以,高校不仅要培育大学生创业先锋,还要与政府携手,比如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和所有权的“三权”制度改革,让更多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成都结出硕果,实现高校与城市协同发展。
崇尚成功也应宽容失败
主持人:创业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更多的人去创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想对创业者或有志创业者说点什么?
唐良智:在我看来,创业经历是人生很好的“大学”。无论将来做什么,我相信创业经历对创业者而言都是永远的财富。我们的创业文化不仅要崇尚成功,也要宽容失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所以我鼓励大学生出来创业,即便失败了也不要紧,多做几次选择没什么关系。年轻人就是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当然,有梦、追梦,落脚点还是在圆梦,“跃跃欲试”不如“奋力一搏”。年轻人实现梦想,既要“眼高”,也要“手低”;既要靠自律,更要靠智慧;既要有远大的理想、明确的方向,更要一件事一件事去做,这样才能“积跬步而至千里”。
主持人:创新创业活动的范围很广,创业者们可以特别关注哪些领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谢和平:创业本身并没有等级和优劣之分,但是从国家和区域未来发展的层面看,还是要靠创办一批新型高端化的技术型企业,才能打造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升级版。同时,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要对政府鼓励和支持创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大学生来说,政府鼓励和支持大家去创业,绝不意味着鼓励在校大学生不去专心完成自己的学业,盲目投入到缺乏必要知识和技能储备的创业实践中。前不久,在吉林大学考察时,特别叮嘱广大青年学生首先要把学习搞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这里,我也想给在校的大学生们一点建议,在学校首先还是要抓好学习、打牢基础,这样才能让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有本事去创业。
在成都创业到了B轮都得死?听听这些创业者怎么说!
自古以来提及四川就不得不想起那句“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俗话,其含义则指这个天府之国实乃温柔之乡,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还美女如云。少年当胸怀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坚定者难免流连忘返,如此则一生平淡难成大事。然而在我这个北方姑娘眼里,对四川的印象除了辣的冒汗忍不住流口水的火锅串串香外,就是省会城市成都了,因为在不少互联网创业者眼里成都似乎是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的互联网创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前不久,成都市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的若干政策》中提到十条人才新政不仅大幅提高各类资助力度,成都政府还将从金融扶持、新产品推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鼓励措施。
其中在加大引进人才资助力度方面,成都市增加区(市)县设立总额不少于18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同时提高对引进人才的资助力度,每人可给予120万元到300万元的资助;此外成都政府还优化分类分层资助方式,按照人才类别和水平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和120万元的资金资助。
这一政策的出台着实让北上广深打拼的创业狗们羡慕不已,甚至身边不少同事都滋生了转战成都的想法,实际上近年来成都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确实惹人注目。
根据亿欧网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线上线下互动(O2O)城市实力排行榜Top20》”显示,成都稳入20强并且名列第五。此次报告是亿欧网研究院基于媒体环境、资本环境、政策环境、榜样效应、人群效应、发展潜力、亿欧指标共7个维度综合测评得出。
亿欧网此前也曾于2015年3月20号在成都举办过一场400人左右的线下沙龙,沙龙邀请了上门火锅平台来一火,1919酒类直供,品胜电子,惠装网、新潮传媒等当地知名企业进行分享,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而从那次沙龙也让我们亿欧网不少同事对成都这个二线城市的创业者们刮目相看,他们远离北上广深的喧闹,舒适安静的创业环境更让它们务实,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当时就曾表示,成都的创业者实际上都比较“有钱”,据了解在当时有不少已经拿到融资的企业都没有对外宣布。
同时亿欧网此前也曾整理了成都地区近二十家在当地活的有姿有色的O2O创业企业(详情请参考亿欧网文章《迄今为止最全的成都地区O2O公司盘点》)。番茄来了就是成都一家成立于2013年4月的专注于中小酒店及客栈信息化管理的服务商,其在2015年曾获得美团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然而创始人陈俊本是安徽人,在他眼里成都是一个来了就走不掉的城市。陈俊表示成都人美地美,物价便宜同时人才济济,成都对于创业而言无疑是个好地方。与此同时,成都政府也很支持创业,陈俊表示自己就已经拿了几年的扶持资金,并在近期获得了四川省政府的“__”。
而旅游分期服务平台“易分期”创始人何适表示成都旅游资源丰富,因此成都传统旅游行业从业者都活得不错,但本土互联网旅游做出成绩的公司很少。从成都的整体创业环境来看,何适认为成都的互联网创业企业面临信息滞后,人才不足,融资渠道少等问题,但随着创业环境在改善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在北上广工作回成都创业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