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其它创业知识 > 草根创业能做什么

草根创业能做什么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草根创业能做什么

  草根创业初期未免感到迷惘,那么创业前该做些什么好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根创业能做什么相关文章。

  草根创业者第一步需要做什么?

  第一是:受众分析

  受众分析是一切营销的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好受众分析呢?

  1.产品好处提炼:你的产品用处是什么?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

  2.精准描绘出你的产品所面对的目标客户的特征

  3.到目标客户出现的地方去收集他们的 困惑

  第二是:你是否明确了未来的推广渠道?如果没有 ,你拿什么确保日后的销量和业绩呢?

  第三是 :调研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不能说 :你自己用过,或者说看别人卖得好,就可以认定这个产品好。

  那么应该如何调研呢?

  1.找出同类产品中,做得好的前10名都是谁?

  2.前三名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市场定位来做的?他们的价值主张如何?成交方式如何?客户的评价怎样?

  3.你代理的产品和他们相比较,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你的优势是否足以促使客户买单?

  草根创业如何选择创业方向?“纸上谈兵”

  1.确定“敌人”的方位。

  项目有没有方向?行不行得通?说通俗一点就是:为谁谋利,对谁负责。我个人觉得最经典的商业计划书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一句话清清楚楚,谁都明白要干嘛能得到什么。

  所谓利,无非就是权、钱、名、色。你到底为谁在哪几项上谋得了利益,一定要想清楚,这是生存的根本。对谁负责,谁说你好,谁来传播你,产品就要对谁负责。负责的群体越大,发展就会越快。

  2.挑兵点将。

  这个项目在验证阶段需要多少人。人从两个方便考虑:一是技能,直接考察过往的工作经验即可。二是协作,尽量找有一起共事过的人来合作,核心人员特别注重是否有这方面的磨合期。

  项目需要做什么?自己心中一定要清楚,同时也要清楚:合作伙伴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集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决定做了什么。如果太勉强,不会开心也不会持久,迟早是个麻烦。

  3.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启动项目到预期阶段需要多少钱。首选挣钱,组个小团队,不用投资太多,就能挣钱,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其次融资,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融资的成本是高昂的,不断的和投资人沟通信任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心理准备。

  最次自己掏钱,一个短期不能挣钱又得不到融资的项目,最终成功的概率是极其渺茫的,除非自己很有钱,很可能一点点钱砸进去连泡泡都看不到,最终给家庭带来困扰。

  4.天时。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形式总是不断变化的。创业既需要激情和勇气,更需要理性和耐心。

  初次创业总是容易感性化太强,不能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掉就卖,卖不掉就关。打胜仗不需要水平,掩杀而已,打败仗才考验指挥者的素质,兵败如山倒也能有条不紊。高手不是逆水行舟去逞能,而是顺风顺水驶到尽!这一点可能是废话,不管用。因为只有执着过的人才能理解什么叫放下。

  对天时的把握上,可能每个创业者都要交点学费。

  5.地利。

  地方决定了项目成本,人员心态,媒体辐射,政策支持,队伍建设,人脉圈子,资金支持。要客观分析自身条件,权衡取舍,最大化的地理优势。

  举例:北京的优势是品牌辐射能力强,北京下雪全国人民都知道,同样北京出了个什么好项目一下子也能传播到全国。但是北京的缺点就是浮躁,太多故事太多神话传说太多口水扯蛋。怎么客观实际的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安排工作重点,想清楚了就可以,不能一概而论。

  6.军有军规。

  最根本的制度就是股权,既要保证决策的集中性,也要权衡团队归属感。什么五五开之类的和事佬方法,绝对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明确究竟是谁把公司靠在肩上,谁在做最后的决策,民主是打不了仗的。快速决策,错了再调整的成本远远小于无休止的坐而论道。除此,简明扼要的道德底线:不贪公,不卖主,不斗己,不抗命。其他小节,共同决定共同遵守。

  对创业公司来讲,根本的制度是股权制度。在此基础上,人事的作用远远大于制度。带头大哥需要胸怀和魄力,能几乎容忍任何缺点,不断发现优点。在初期人的主观能动性远超过制度。

  7.还需要那1%的运气。

  创业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科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可以重复,二是可以不被证明是错的。但是创业在这两点上都不符合,同样的路第二个人走也许就走不通,形式总是在变化,太海量了无法模仿。

  任何创业的成功案例,都可以找出更多失败的案例来反证。同样的项目,差不多的团队,操盘手法相仿,甚至办公都在楼上楼下。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南辕北辙,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成功是99%的努力+1%的运气,但是这1%的运气比99%的努力都要重要的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只是让成功的概率大一点,但是不保证一定会成功。

  所以创业过,执着过,失败过,证明自己还青春过就ok,不要太伤心。

  行兵布阵

  1.向着“敌人”:前进!

  创业有很多方向,电子商务,游戏,社交,O2O等等。

  通过不断的学习,关注创投信息,科技博客等,同时融入创业圈子和别人交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大方向。一旦选定了就不要轻易更改,因为隔行如隔山,任何行业都有潜规则,需要交学费的,需要时间。如果不断的换大行业,很可能时间也浪费了,但是样样懂一点样样又不精。

  创业就是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点子不重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才是最重要的。怎么成为专家,时间积累和错误教训很必要。

  举例:好的方向:互联网金融,农业电子商务,软硬结合,大数据,健康和医疗,清洁能源,新农业,细分O2O等;陷阱的方向:泛O2O大平台,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3D打印机等。所谓陷阱就是,被炒作的很热很宏观很美好的样子,实际根本不觉被可操作性,或者成本极其高昂,或者关键技术没有突破,不是草根应该干的事情。

  具体大方向如何呢?

  三个考虑点:一是新技术产生带来的新市场(注意是新技术,不是技术升级,技术升级往往时间窗口很短,而且都是既有大佬的自耕田,不要轻易去动)比如:互联网革命。

  二是国家政策放宽带来的市场。比如允许商品交易带来房产市场。预估一下,土地确权将造就一个新的地主阶级,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市场,新农业的前景看好。

  三是收入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比如:县城的肯德基、麦当劳跟菜市场一样,比城市生意好多了。如果在小县城加盟必胜客之类,生意差不了。把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形态往县市级城市迁移会是个大趋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任何你能想到的事情都会有很多人做,怎么做的比别好,需要自己考虑。

  2.“攻占”一个制高点。

  一个大的方向有很多需求点,创业一开始切忌全线展开,而是要选择一个切入点。在一个点上取得绝对突破,然后再以线展开。

  以O2O为例:O2O是很大的方向,缩小到一个具体的行业,比如:餐饮(大家都熟悉但不是个好切入点)。餐饮还太大,再缩小到快餐。

  接下来就要确定切入点,到底要在快餐这个行业解决什么问题。

  为谁毛利,对谁负责。解决送餐快?解决订餐方便?解决客户信息管理?还是味道更好更便宜?一开始只需要解决一点。

  比如:解决送餐快。那么接下来很简单,选择目标区域(写字楼或者学校,集中容易验证)。什么网站啊,统统不要。找到一个目前正在做送餐生意的,跟他说免费替他送货。你看看你是否能做到送餐更快。最终可能发现问题:不可能更快了。因为每到饭点,写字楼电梯都很堵。所以快餐店早就做好了标准餐,每个楼层提前都摆好了。而且每个店都有默契,如果来了新对手很可能会有摩擦。打架?吵架?搞定保安?哈哈,发现开始想的不对吧。怎么办?请看第四点。

  3.急行军。

  选择好切入点后,接下来就是速度和执行。以小时统筹工作量,以天作为奖惩时间点,以周作为反馈周期。如果不能把工作精确到小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切入点超过了团队的操盘能力(一口吃个胖子不现实)。如果不能把天作为奖惩时间点,执行的速度和力度都会有影响。如果不能按周来审核计划,就会错失机会,浪费时间,懈怠士气。不怕错,就怕拖。

  4.战术也是灵活多变的。

  如果推进到底,发现最后的预期是错误的,没关系,调整切入点继续推进。提高送餐速度不行,还可以尝试提高订餐方便度。继续按照上面的方法推进。反复的快速试错,是锻炼团队和快速找到方向的最好做法。千万不能不停的争论,白白浪费时间,错失良机。

  5.“趁他病要他命”。

  找到突破点以后。迅速的总结经验,形成流程,快速的扩张。接下来可能的重点是找人,找钱。

  6.筑起防守高墙。

  业务模式上有没有门槛,如果没有就要在资本上迅速建立门槛。如果自身融资条件不佳,不能建立门槛。快速考虑退路。

  7.见势不对,迅速撤退。

  没有门槛的挣钱方式会短期内吸引大量的竞争者,时间窗口非常短暂。首先能挣钱就挣钱,尽量多积累为以后艰苦的游击战准备。其次考虑卖掉,如果能卖个不错的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既不能挣钱,又不能卖掉,那就果断的关掉,重头来过,不要犹豫。

  大学能为草根创业做些什么?

  “草根创业”将成为创业主流

  创新创业在人类文明史中,特别是现代文明进程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国家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对于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尤为凸显。9月10日,在2014天津达沃斯论坛的开幕致辞中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回首30多年来中国的创新创业,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在中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改革开放的前30年,虽然中国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得到了初步的激发,但由于历史传统的惯性,加上体制改革的步伐落后于经济社会的要求,相关的配套制度未能及时跟上,创新创业的动力不足,特别是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创新创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差距。与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许多产业仍处在世界的中低端。

  我国曾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第一轮创业高潮。但那时创业更多的是与资源和机遇相联系,创业者也往往是资源占有者或政策制定者,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政府公务员下海潮就证明了这一点。然而新一轮的创业浪潮却必然与知识、信息、技术和创新这样的词语紧密相连,这与现在世界的创新创业潮流也是一致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创业逐渐走出“有钱有势者和冒险家”的私人空间,成为“大众”“草根”可以追逐的事业。这里的“草根”不是贫穷或缺乏知识的代称,它无关出生门第、经济地位或社会阶层,而指的是一种创业面前人人平等的状态。正如所指出的,要“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

  正是因为新一轮创业浪潮中知识的重要性,创新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开始鼓励新一代知识青年勇敢地投入创业大潮。国家和社会也在为创新创业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支持。2013年11月,在给“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开幕式的贺信中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5月22日,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

  可以预见,新一轮创业浪潮将给予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青年追逐梦想、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公平正义。

  大学在“草根创业”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实验室”的阶段,而当下商业思维正由“工业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可以说,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典型特征是知识人创造知识经济,对于大众创业、草根创业而言,其创业活动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及“新兴产业创业”两个核心主题而进行,关乎我国未来经济的结构和质量。

  大学是人才的培养者,知识的创造者,本身又具有服务社会、引领文化的功能和责任,可以说,大学在知识创造和保存、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内在属性和优势使她注定在新一轮大众创业和草根创业浪潮中扮演最重要的推动者、组织者的角色。

  事实上,关于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呼声自本世纪初就有,受到多方的关注。2003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第一个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之后许多高校开展尝试将创业教育课列入选修课,到2012年国家教育部更是要求高校将创业基础教育列入必修课。创业教育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启蒙,但是从创业到创业成功的“破茧成蝶”并不是仅仅上几堂课那么简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即使一个创业者拥有好的创意、理念、技术,甚至是成熟的商业方案和合作团队,如果缺乏从平台、政策,到资金、教育等一系列软硬环境的支持,创业理想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会被骨感的现实所打败。国家可以在宏观上持续地出台各种方针、政策,力图为创业者扫清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但是具体到每个创业者个人,更迫切需要的往往是直接的创业支持,比如启动资金该如何筹集?办公空间从哪里找?如何判断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是有竞争力的?怎样管理团队?财务体系如何建立?迈过初创期后应该往哪里去?该不该上市?怎么样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等等。

  过去几年中,各种级别类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滨海新区等孵化器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为创业企业解决了办公空间、启动资金等“硬环境”的支持。此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创业主题“咖啡店”,这些机构可以让创业者以较低的门槛接触到投资人,为其提供寻找资金支持的服务。但上述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可能在这些园区、孵化器或机构中难以得到圆满的解决。从这一角度看,大学应该更大地拓展自己服务社会的核心功能,有效利用大学自身的优势,为创业者提供持续的软硬件环境的支撑,服务于新时代的草根创业浪潮。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不仅要关注今后可能成为企业家的创业者和其创业能否成功,还要关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创业的灵魂,在对草根创业的支持中,两者不可偏废,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引领科技的创新、产业的升级、经济的转型,乃至市场伦理道德的建立,而大学本身拥有的资源和其整合资源的能力恰恰为此提供了丰厚的文化与资源土壤。

  大学能为“草根创业”做些什么

  纵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知名高校很早就介入了创新创业领域,比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马里兰大学等都有专门为创新创业服务的机构。斯坦福大学孕育出硅谷,又与硅谷互动发展给大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我国高校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前提下,不仅仅在校园里开展创业教育课程,或是建设大学科技园,而且是走上了更为综合的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撑的道路。

  2013年9月,北京大学启动了“创新创业扶持计划”,该计划联合相关教学科研院系、企业界校友力量,提出“创业教育、创业研究、创业孵化、创投基金”四位一体综合扶持创业的理念,其核心组成部分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是面向北大校友和社会公众开放的全公益项目,经过短短一年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业教育项目。

  如此整合各方力量进行创业扶持的还有清华大学,也是在2013年,清华大学启动x-lab,力图打破传统大学教育中的学科壁垒,构建一种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发现培育的新型教育平台。x-lab面向清华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创业的校友、教师、校外的创业团队提供包括创意活动、创业团队接待日、创业伙伴服务、驻校企业家和驻校天使投资人服务等创新创业相关服务,并依托校友和合作企业,提供创业发展的指导和资源。

  北大清华的探索,为大学能为草根创业做什么提供了启发。北大化学系2000届毕业生岳鑫(化名)在当了10年的上班族后终于发现了一个医疗领域内的细分市场机会,并创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虽然有理想也有勇气,但面对资金、场地、管理等现实难题,他一筹莫展。当时正逢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招收首批营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报名参加,没想到收获大大超出了预期。

  如今岳鑫已经从一期班顺利毕业,他的企业不仅迈过了管理上的门槛,还获得了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而这一切得益于北大再一次提供的教育机会。让他受益最深的“富有层次感的课程设置”,是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通过严谨的课程研发及课程评估和修正系统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创业导师辅导、实战案例研究和企业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教学机制,教授讲师、企业家讲师及创业导师以1∶3∶1的比例设置,170多位来自各领域的精英人才担任导师,导师全部提供免费志愿服务。而能做到这些,恐怕只有拥有强大的课程设计能力、完成课程的强大师资力量和在融合各方面资源上游刃有余的大学才能做到。大学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和重视。在运行近一年后,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受邀首批进驻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地标性建筑昊海楼,“北京大学创业教育与实践基地”也于9月25日在这里正式揭牌,中关村管委会授予其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称号,并为北京大学校友创业投资基金配套一千万人民币的专项资金。

  大学在社会文化和道德风尚上也有着强大的引领作用。商业成功与商业伦理的高标准并不是一回事,反思当下经济的繁荣与令人忧虑的食品安全现状、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共存的现象,对创业者进行超越于商业运营层次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而在这方面大学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如北大创业训练营的课程体系里,除了“实战经营”“管理精研”“创业之路”这三个实践层面的课程,还有偏重于精神素养的“大师谈”系列课程。“大师谈”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色彩,过去一年中,来讲课的老师有儒学大师汤一介先生,佛学大师楼宇烈先生,美学大师叶朗先生,还有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法学专家吴志攀教授。这些名师大家传授给创业者的不仅是学科精华,更是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以帮助创业者确立更具有道德感的价值观,而这些其实不仅决定了我们这个时代能否产生真正伟大的企业,也决定着我们能否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新时代的创业都离不开大学的参与和支持。如何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服务于新时代的草根创业浪潮,是值得每个深具社会责任感的大学深思的问题。

6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