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创业机遇
机遇往往可遇不可求,抓住了你就成功。那么it创业有什么机会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it创业机遇相关文章。
it创业机遇:
中国创业者的机遇来了:往回看10年,很多大公司都是在市场低谷时成立的
中国的创业热潮正在发酵中。根据相关机构的报告,去年互联网行业中国创业企业新融资的比例中,新创企业占比高达46%,平均一天就会有7个新的互联网创业团队诞生。
中国新一代的创业企业们正在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这些近代人类具有革命性的技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企业的运营、生产方式带去巨大的变革。人与人的交互、人与信息的交互、商业与消费者的路径都在数字互联网的影响下被颠覆。
在中美两地同时拥有创业投资经历的光速安振董事总经理曹大容在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新领军者年会中的“中国的数字颠覆者”分论坛上,从投资的角度就中国创业如何保持持续的动力,使其成为一种常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曹大容提到,创业投资基金(VC)一般都是10年的周期,很多事情如果拉长了时间轴去看的话就会更容易理解,包括趋势、技术以及社会方向。
“硅谷优秀的创业者一方面自己会看得比较长远,另一方面因为本身创业投资基金的周期够长,投资人的支持也会更长远,再加上市场足够大、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样就很好玩,事实上硅谷是很好玩的创业环境。”曹大容说。
在他看来,硅谷创业者历来持续的创业动力也正在现今中国的创业者身上体现出来,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创业者的创业目的。
“在硅谷问创业者‘为什么创业’这个问题的背后往往反映的是创业者对社会的看法,为社会创造一种价值。”他说。
现在中国,有这种愿景的创业者也越来越多。“以前创业是为了把公司卖掉或是合并来赚钱,现在创业者对梦想的追求会更强烈,这是我作为投资人深刻感觉到的。”
此外,政府的支持以及风险投资资金量的充裕,再加上很多的连环创业者,他们更有经验,团队也能在短时间内组建起来,凡此种种涉及创业的生态圈在中国已变得更明显且更发达。这些都会使得中国的这波创业潮会成为一个持续的、新的景象,并非昙花一现。
曹大容发现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一些新的行业之前往往是先有美国的模式,然后中国公司再Copy,但现在的趋势很明显在改变。他提到,比如大众点评的创立就早于Yelp(美国最大的点评网站)。
“作为大众点评的股东之一,最近我们也在与美国合伙人聊大众点评究竟能做多大,他们说只要看Yelp有多大,Groupon(美国的团购网站)有多大,以此来评估大众点评就应该差不多了。我的看法是不能这么来判断,中国公司很可能比美国公司会大很多。在中国,消费者通过移动来互动的市场前景会比美国公司走得更大、更长远。”
在曹大容看来,“互联网+”背后体现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结合、升级以及对未来的想象力也远未达到饱和。他提到了现在并不火热的2B市场。
据他判断,2B方向现在投资还没有那么热,但可能下一波会出来一些比较大的公司,通过移动互联网、通过软件去改变垂直行业,不光帮助企业内部管理还包括销售以及客户互动,创造一种新的SaaS或是平台模式。“现在企业IT、云服务、安全等领域,中国的技术人员和技术人才已足够多,也足够强到可以去做一些国际级别的产品。”
虽然任何的行业都是周期性发展,市场肯定会慢下来,但通常往回看这经历的10年,很多很大的公司都是在市场低谷时成立的,所以曹大容的判断是,这几年一定会有新的、强的创业者冒出来,做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it创业机遇:
马云:IT走向DT时代 未来三十年创业机会巨大
马云称,人类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英国大概花了五十年,成为了世界的强国,第二次技术革命,美国也花了五十年,美国成为了强国,那么这一次技术革命也会是五十年,从现在往前推的二十年,实际上是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二十年,未来的三十年是互联网技术如何融入到应用社会的方方面面的三十年,这三十年才是真正创业巨大的机会。
他认为,三次革命各有不同,第一次技术革命诞生的商业形态是工厂,第二次技术革命诞生的商业形态是公司。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体能的释放,是让人的力量更大,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对能源的利用,使得人可以走得更遥远,而这一次技术革命是IT时代走向DT时代,是真正的释放。
如果IT时代诞生的是制造,DT时代将会诞生创造,如果IT时代诞生的是知识,在DT时代人类真正产生的将会是智慧时代。
“其实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能源时代,这个时代核心资源已经不是石油,而是数据。中国是一个计算机的大国,但是中国不是一个计算的大国,但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计算大国,因为未来的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而未来的生产力就是计算能力和在座的所有创业者的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马云说。
马云称,第一次技术革命其实是肌肉的比赛,由于是体能的比赛,人类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由于能源,让人走得更远,打得更远,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要有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面对的是人类消灭贫穷,消灭疾病、消灭环境的污染,这是我们今天巨大的机会所在。
“当最贫困的角落有计算机与世界相连的时候,我相信人类战胜贫穷的可能性将会大大的增加,思考能力的解放同样也会改变企业的生存方式,小企业将获得和大企业同样的机会,创新和创造将成为企业是否成功决定性的因素。”
it创业机遇:
创业的机遇与挑战_IT人创业
全球第二大创业市场
北京中关村。距海淀图书城几步之遥一间普通宾馆的二楼上,躲着一家名为“车库”的咖啡厅。据创始人介绍,起名车库,寓意自硅谷诸多创新企业均是从车库里起家。如惠普,苹果,谷歌,还有YouTube。
这家咖啡厅,也并不以精心煮制馥郁香纯的咖啡招徕客人。它更喜欢自诩为面向中国创业者的开放式办公空间。每天只要买上一杯咖啡,创业者就可以在这里工作一天,免费使用店内的无线网络、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甚至还有会议室。
自今年四月开业以来车库声名渐起。每天来往于此的包括创业者,风投家,互联网从业人员等。 目前已有多个创业团队常驻于此,同时还促成了数笔投资。
与车库遥遥相望的,是独居立方庭大厦一隅的3W咖啡,以及位于中关村技术交易大厦(原第三极大厦)的贝塔咖啡。时常出没于这些咖啡厅的,既非时尚男女亦不是恩爱情侣。其常客都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创业者,投资人,或是对创业蠢蠢欲动的人。
走近一些,时常能听到这处两三人在讨论商业模式,那边一席人在争辩产品和功能设计。远处角落一个年轻人,正向对面的风险投资者阐述自己的项目。
随着互联网覆盖在中国日渐普及,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络市场规模持续发展,再加上风险投资资金源源涌入。创业不再是遥不可及少数人才能染指的事情。创业是走在中关村随处都能听到的词,是坐在咖啡馆里能感受到的热切。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
创业孵化器
这批创业大军里,有不少是连续创业者,对他们来说,人生的乐趣就在于不断挑战并解决未知,然后再迎战下一个。他们创业经验丰富人脉广阔也不担心资金来源。
但还有更多的创业者,要么是初次创业,要么是经验人脉有限,其中很多人只有一个坚定的概念或想法,甚至都不知道怎么注册公司如何处理法律事务。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包括”手把手“的创业辅导。他们需要的,是创业孵化器。比如硅谷创业教父创立的YCombinator还有TechStars,以及国内的创新工场。
这些机构都会向创业团体提供孵化服务和一定的种子基金,并同时提供财务、法务、人力、市场及运营和IT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此外还会向创业团体提供各种其亟需的帮助,比如提供必需的行业知识辅导,为项目接受后续天使或是风险投资做好充足准备等等。如前谷歌中国负责人李开复博士于两年前创立的创新工场,在其孵化计划中就有一个针对早期创业者的 “助跑计划”。该计划的第一批项目业已毕业,包括在线活动社交网站“计划FM”、美食交友社区“美食达人”以及移动微视频服务“微拍”等7个项目。
创新工场为“助跑计划”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例如正在招募中(申请期时间:7月12至10月7日)的第三期“助跑计划”,创新工场提供包括:15万的创业启动资金,直接进驻创新工场度过4个月的孵化期,获得包括法务、财务、人力、IT、市场运营、融资咨询、创业培训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孵化期结束后,所有项目都将接受创新工场的评估,并获得由工场安排的与知名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接触的机会,以获得来自工场或者其他知名天使投资人的下一轮融资。
“榨干工场的所有可用资源”
许多创新工场“助跑计划”的入选团队至今还记得。入驻工场第一天,在欢迎会上李开复致辞,告诉他们在这几个月的孵化期里“要尽量榨干工场的所有可用资源”。
曾有创业者表示,某种程度上来说,创业路上钱反而不是重要的。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是各种资源。资金只决定你能撑多久。而资源才能帮助你活下去并不断壮大。
创新工场为“助跑计划”团队提供的资源,除了之前提到的种子基金和免费办公场所以外,还有一系列的创业辅导。
比如,据创新工场孵化计划运营经理崔晓琪介绍,每一期“助跑计划”团队都会享受到由工场度身订制的“Bootcamp”创业训练营。每一期招收的团队不同,因此Bootcamp的课程内容也会相应变化,既实用又不失灵活性。Bootcamp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人力、财务、法务等公司运营基本常识的分享,如邀请工场HR副总裁许红梅讲解公司薪酬福利、劳动合同等,邀请工场法务官讲解公司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同时,工场高层李开复、汪华等人也会经常与助跑计划的团队分享互动、打磨产品;另外,Bootcamp也有从外部请来的互联网资深人士、成功创业者来给工友们分享,如邀请了豆瓣创始人阿北分享产品创新,邀请土豆网CEO王微来分享土豆网的创业经验;除此以外,工场投资的项目中如果有工友在某一领域有很好的积累,也会被邀请回来,Bootcamp与同行们分享知识、讨论学习。
对于参与助跑计划的团队来说,在工场四个月的孵化期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宝贵。为了尽可能少占用创业团队正常的工作时间,使其将精力聚焦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上,Bootcamp课程有时会采用“lunch meeting”的形式进行分享,利用大家午餐时间,边吃边聊,分享知识。创新工场市场总监白洁介绍说,开复给助跑计划团队分享“树立企业文化”的心得时,就是利用午饭的时间,工友们围坐在开复身边,一边吃饭,一边听开复的讲解。
有兄弟,创业不孤单
创业路上的艰辛压力之大,没有经历过创业的人往往难以想象。据一些进驻“助跑计划”的团队表示,虽然创新工场周到的照顾和全方位的孵化服务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的创业,但是并不代表这里没有压力。相反,有时压力甚至会更大。然而不同的是,加入“助跑计划”之前团队往往都是孤军奋战,那种压力是消极和负面的,容易压垮人。但是加入“助跑计划”之后,各个创业团队之间互相交流督促,再加上数月的孵化期时间紧凑,大家都卯足了劲要及早推出产品。所以,现在这种压力是正向的、积极的,是来自整体氛围、节奏上的无形督促,也是来自其他团队的互相比拼和鞭策。这让创业者很容易保持一种向上的状态,并且迅猛生长。
这也是为什么 入选“助跑计划”的创业团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会发生脱胎换骨的惊人变化。在外人看来,这种变化体现在团队变得极其职业化,执行力非常强。他们原本对商业一无所知,有的只是一个创新的想法和将想法落地的潜力。经过数月的孵化后,已经完整具备了把创新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能力。
创业也是件孤单的事情。有人把创业比做孤独的苦行僧。但其实创业也可以有很多欢乐。在创新工场或Ycombinator这样的孵化器里,创业者随时都可以和队友、其它团队交流、头脑风暴,即使是加班也不再和以前一样几个人窝在一起苦苦相熬毫无乐趣。陪你一起加班的,还有一整班好兄弟。
在许多投资人和业界观察人士看来,现在的确正是在中国创业的最好时机。对于任何不甘于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或是有一个创新想法的人来说,去中关村的咖啡馆坐一坐,找一个孵化机构把脑中模糊的想法实现出来,都是人生中值得一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