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成功创业案例
90后成功创业案例
成功的人往往只是少数,只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细节,90后该如何才能创业成功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0后成功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大学生在校首次创业卖饺子 5年干10种职业
离毕业只有半年的时间了,张天一却连一份简历都还没投出。在身边的同学四处奔波、“狂笔狂面”的时候,张天一正在各个高校进行着自己新书《90’s不为乌合不从众》的签售和分享会。这也是他新晋的身份——作家和自由演讲人。从艺人经纪人、保险推销员、创业老板,到现在的作家、演讲人,在校园的五年里,张天一来来回回折腾了不下十份职业,也因此在北大BBS上一夜走红,被戏称为“北大十业哥”。
毁誉参半的“十业哥”称号,阐释了他“不为乌合不从众”的人生态度。他说,干了这么多事情,就是想要找到毕业生除了“出国考研找工作”之外的“第四条路”——创业。
创业是为了“精神自由”
张天一将自己新书的出版称之为“第二次创业”。他的第一次创业却没这么有文化气息——卖饺子。之所以会走上创业的道路,张天一给了个最现实的答案:因为钱。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还是一个愣头儿青,整天老琢磨着思想独立、精神自由这些事情。最后发现现实很让人郁闷,思想上不敢和老师顶牛,怕被老师‘记恨’;精神上不敢和父母叫板,因为他们掌握着我的经济命脉。”
大二上学期的一天,张天一忽然有了个想法,然后给家里打电话要钱,准备大干一场。“我妈听我说完之后,骂了我句‘神经病’,就把电话给挂了。”张天一现在已经想不起,当时那个让老妈骂出“神经病”的想法是什么了。但是这件事情却给了他很大触动。“马克思是对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精神和人格独立,经济必须得先独立。想来想去,创业是赚钱的最有出息的做法。”
在此之后,张天一开始混迹于北京的各个投创圈和投资者沙龙,有时候排好几个小时的队,只是为了能跟投资大咖们搭个腔,抓住那几分钟的时间,跟对方阐述一下自己的创意。
“一开始我觉得只要有一个很牛的点子,一份漂亮的计划,再加上一张会忽悠的嘴,拿到风投就不是梦想。后来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幼稚了,所谓的好点子,同一时间想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个圈子最不缺的就是点子,最重要的是执行力。”
大二的一次思想政治课上,张天一替同学去送课堂作业,耐着性子听了大半节课。突然间,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张天一。“现在肯德基、麦当劳这种标准化的西餐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非常巨大。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一家全球有影响力的标准化的中餐企业。”
张天一灵光一现,觉得找到方向了。
学生会主席成了“饺子王”
在还没有详细的计划之前,张天一就在同学当中放出消息,说自己要做快餐。“如果不是身边的同学一直追着问‘什么时候到你的餐馆吃饭’,我这个点子可能又要黄了。”
最开始,张天一的餐馆定位是为学生提供盖饭外卖服务。房子租好了,自己试吃了上百份盖饭确定好了菜单,大厨也请好了,却发现自己为了省钱租下的民居,排烟排油功能根本没法支撑起外卖巨大的排油量。
“我一开始把这件事情想得特别简单。送外卖嘛,一个人做饭,一个人送餐,两个人就够了。当时连需要找个接电话的人,都没想到。”
遇挫的张天一,根据自己的场地限制,迅速调整了战略,决定由油烟大的盖饭改为送水饺,并取名为“天一碗”。为了研制出菜馅的最佳定量配方,张天一跟从老家请来的厨师,连续几天都以饺子为食。“每天包了就吃,改进了再尝,一天平均要吃三到五顿的饺子。吃到最后,真是吃不下去了。”店中的员工都比天一年龄大,因此,天一每天都穿得老气横秋,尽量让自己看上去显得老成,显出“老板范儿”。
张天一至今还记得自己接到的第一笔大单。那是他利用自己在学生会工作时积累的人脉,争取到了迎新点上的300多份外卖单。迎新前一天,张天一和大厨师傅忙活到了晚上十一二点钟。第二天中午十一点左右,“天一碗”的饺子开始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了各个迎新摊位上。到了十二点,还有不少外卖没有送到。张天一开始着急了,从迎新点跑回店里,亲自当起了送餐员。一直到下午两点多,300多份餐才全部送完。“当时把我给急得啊,人家是照顾我生意才把单交给了我,结果不但送得不及时,有的饺子送到的时候汤都洒了,只好四处跑着道歉。好在还有不少老师夸我们的饺子还挺好吃的。”
每接一笔大单,张天一都会紧张半天。“外卖是个拉回头客的生意,第一次你送晚了,以后人家都不会吃你家的饺子了。”
张天一试图做出承诺,“半小时内送到,超过三十分钟免单”。为了兑现这个承诺,他亲自跑去现场踩点,计算好每条路线花的时间。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这样一条“将时间最大化利用”的规定,却让员工不以为然。“他们不觉得29分钟和31分钟有什么区别,在他们眼里不过是2分钟的不同。”后来,张天一在多次无效的沟通失败后,慢慢意识到,像他这样一个“作坊”似的企业,最忌摆谱,管理更多需要靠人情。想让餐馆的一切流程化、标准化的想法,只不过是学生受到的“教条主义”的僵化思维,在现实中难以行得通。
关闭了生意留下了经验
如果说拿着自己的创意在投资沙龙上四处碰壁,还没有挫伤到张天一的热情。那“天一碗”则让张天一每天都在体验着什么叫做“在绝望中重生”。
最开始难倒张天一的是一张操作台。在买操作台之前,张天一一直以为淘宝是万能的。结果操作台繁杂的类型、多样的材质,让张天一在网上挑花了眼。最后决定跑去近郊的市场,看过实物之后再做决定。
“第一次去黄村的时候,开了大半天的车到了市场,才发现我们连台面的尺寸都没有量,等于是白白跑了一趟。”
开门营业的前半年里,“天一碗”处于持续的亏损状态。每天剩下的菜用不完,扔了可惜。天一不得不放下“张老板”的身份,在菜市场上摆起了摊。现在提起那段摆摊经历,张天一还是津津乐道。“每天都会遇到城管,中午一趟,晚上一趟,次数多了,我就总结出了经验。我们摆摊的那条大街是个丁字路口,摊位一定不能摆在街口或街尾,要尽量往丁字路口交叉处凑,这样城管来了跑得快。”张天一说,自己的摆摊经历,让他意识到城管其实才是弱势群体,“他们怕小贩怕得不得了,就算抓到了,一般说几句也就算了。”
在亏损最严重的时候,张天一还曾硬着头皮,大晚上跑到宿舍楼里,一户户地敲门送外卖。“送夜宵确实挺掉价的,厚着脸皮上门问人家吃不吃饺子。有一段时间,我一晚上送夜宵挣的钱,比一天送外卖赚的钱还要多,你可以想象店里当时是有多惨了。”
慢慢地,张天一发现,自己“作坊”所在的小区里,开始有大爷大妈从他这里买了水饺回家煮着吃,前天晚上冻在冰箱的饺子开始慢慢变得供不应求。张天一觉得是时候把“作坊”从地下转到地上了。于是在2010年上半年和年底,分别在魏公村和五道口租下了“天一碗”的堂食店。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的流水稳定在1万元左右。
可是在本科毕业时,张天一却选择结束这桩生意。“把‘天一碗’继续做下去,无非是开第三家第四家的问题,以后就得全身心投入当事业做,可是我还不确定这就是我未来的方向,我还想多读书,再多沉淀沉淀自己。退一步说,以后哪天再开‘天一碗’,分分钟都可以开起来,因为经验学到了,这就够了。”
90后女大学生创业故事:咖啡渣上玩出新“花”样
领头人周詹敏,今年才20岁,来自成都,现在是云南大学大二的学生,一枚典型的95后川妹子。年纪轻轻的她已经带领着一个成员全是90后的小团队干起了自己的事业。在这群20岁上下的年轻人的努力下,啡尘工坊在云大校园里悄然降生。
创业的想法纯属偶然
从从一场比赛开始
周詹敏坦言,自己创业纯属偶然,机会来自于一场比赛——星巴克中国青年领导力大赛。“去年11月份,学校发了通知,号召大家参加星巴克中国青年领导力的比赛,听说培训邀请了北大的老师,我也很想听听,就报名参加了。通过初试后,我们学校参赛的选手每5个组成一队,之前虽然互不相识,但是很快就熟络了。”周詹敏说,“因为星巴克是做咖啡的,所以我们就想做一个与咖啡有关的项目,通过咨询老师和自己研究,我们想到了用咖啡渣来种植盆栽,取名叫‘啡尘工坊’,也就是我们后来创业的雏形。”
为了顺利完成比赛,周詹敏和4个伙伴准备了整整一个月。在第一场比赛的前一晚,几个伙伴无数次地修改演讲的PPT和说辞,无数次地彩排,整整熬了一个通宵。直到现在,周詹敏都能想起那个寂静阴森的夜晚,校园里回荡的只有风声和他们大声背诵演讲稿的声音。“我们五个人坐在一起互相鼓舞,大声说着加油”。由于比赛在本部进行,而周詹敏一行住在呈贡校区,需要早早坐车进城比赛,在路上,疲惫不堪的几个人在车上呼呼大睡,醒来时已到达目的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啡尘工坊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得了纲领比赛云南赛区第一名,获得了星巴克提供的上万元启动资金。几个人一合计,决定以此为契机进行创业。周詹敏作为参赛时的队长,自然而然担起了带领整个团队的重任,而她当时才19岁,是团队中最小的妹妹。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始有终,我决定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对于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创业梦想,这个年仅19岁的女孩子有着惊人的的执著与坚定。
过程比结果重要
2天跑了300家商户还被人扫地出门
2014年11月,在参加完比赛之后,5个年轻人开始规划创业蓝图,同年11月,啡尘工坊成立。在得到许多专业老师的建议后,他们开始跑遍大街小巷,与咖啡店、花卉种植基地寻求合作;他们开始制作宣传手册,在商场里挨家挨户推销自己的产品;他们亲力亲为,从做实验进行咖啡渣配土,到花盆的搭配,再到植物的日常料理、出售,不敢有一丝怠惰。
不过,一聊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她又变得神采奕奕。“我们从昆明周边的花卉基地批发植物,从斗南和从阿里巴巴批发网购置花盆,从星巴克、曼老江咖啡店取咖啡渣,自己配比实验,再借用学校的生科实验室做一些分析检测。因为暂时还没有工作室,我们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家里和宿舍完成的。”周詹敏说,接下来,他们就会在经开区申请一个工作室。晚睡早起、日晒雨淋成了家常便饭,这让原本皮肤光滑白皙的周詹敏都开始长痘、出油,“晒成了一根炭”。提起自己晒黑的事,周詹敏在QQ发了一个“大哭”的表情。
由于没有经验,啡尘工坊一次就进了一千多盆的货,销售却成了大问题。想到家具店对除甲醛植物的需求,他们决定与家具城谈合作。“我们找了得胜家具城,拿着自己设计的宣传册,挨家挨户对得胜的300家商户进行宣传。结果,有的人根本不理我们,或者看完转身就把图册扔了,甚至有人把我们了赶出来。当时感觉很难过。”
两天的时间里,几个小伙伴每天6点起床,7点出发,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到达主城,再走半个小时的路,到家具城时恰好开始营业。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几个人一整天都在家具城里跑上跑下,又累又饿的同时,很多商户还冷眼相对,这让他们难过不已。“我们回到学校都七点多了,累得不行,宣传效果却不好,于是就开会想办法。第二天,我们跟商城的管理人员软磨硬泡,最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由他们派人跟我们一起去,增加了公信力,效果就好很多了,商户也没有再赶我们出去了。”说到这里,周詹敏显得很开心。
由于得到了得胜家具城的支持,五一期间,啡尘工坊在家具城的销售活动中共售出一千多盆盆栽,盈利近3000块钱。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巨款”,几个人开心了好几天。
用行动重新定义“90后”
从“啡尘工坊”到“合啡清宅”
去年6月底,啡尘工坊改名为合啡清宅,团队也将推出百合花、永生花和精油花等新的盆栽,开始招新人扩充队伍,并申请咖啡渣培植土技术专利。
啡尘工坊的成员都是90后,他们中年纪最大也只有23岁,而最小的周詹敏更是生于1995年。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90后标签贴在他们身上,他们却打算用行动重新定义这个“90后”。
为了一个自力更生的创业梦想,为了一句“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这些毫无创业经验的年轻人,用别人休闲娱乐的时间,一次次做分析试验,配制出适宜不同植物生长的咖啡渣培植土,加上一次次的宣传,毫无条件的退货退款,为他们赢得了口碑,也赚取了人气,而互联网浪潮下淘宝店的开张,让他们的销售更加便捷和“高大上”起来。在众人的努力下,啡尘工坊的运营渐渐走入正轨,也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
然而,就在啡尘工坊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一切的美好戛然而止。
啡尘工坊最初的成员多是大四的学生,随着6月的到来,让他们一下子面临着继续创业与找工作的选择。最终,最先和周詹敏创业的四个人都走了,啡尘工坊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
“一起比赛,一起创业,一起哭过笑过,一起奋斗的伙伴们全都离开,当时剩下的几个人太难过了,感觉走到了低谷,快走不下去了。”周詹敏的话语中带着隐隐的忧伤。
“走在最低谷的人,四面八方都是高地,只有往上爬,才能走出困境。”在家人、朋友和老师的鼓励下,剩下的四个人重新振作起来。“我们把啡尘工坊改成了合啡清宅,再不用以前的名字了。”
“合就是百合,啡就是咖啡渣,清宅就是让室内环境清新的意思,咖啡渣本身就有除异味的功效。下一步我们想主推咖啡渣百合花盆栽,因为百合花色彩丰富,很符合我们年轻人的朝气,寓意也很好。我们也打算响应政府号召,做一些吸收甲醛的绿色植物。”周詹敏解释起新名字的由来,“而且,之前的小伙伴都走了,想起他们太伤感,就改了名。”
趁年轻
给自己一个牛逼的机会
经历了团队成员的流失后,目前合啡清宅只有4个成员。合啡清宅人数虽少却分工明确,周詹敏作为核心人物,主要负责财务管理,统筹协调配合大家的工作,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施幸申则负责市场销售,生科学生王黎阳负责产品开发,冉荣华则负责宣传册、展板、淘宝众筹网页以及花盆等的设计。年纪轻轻的他们各司其职,工作起来有条不紊,将合啡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
合啡清宅投入运营近9个月来,虽然各方面业务发展并不成熟,收益也不高,但是,对于多数是学生的他们来说,这些钱足够用作生活所需。“现在我们几个可以自己挣钱了,不需要和家里人要,以后慢慢做大,就可以给家里面钱了。”周詹敏为自己的独立感到小小的兴奋。
作为团队里面唯一的女孩子,周詹敏并未感到太多压力。“创业对于女孩子来说苦一点,但是女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心细,做事情会更认真。而且,因为我是女孩子,所以不少人都比较照顾,做起事情来也容易一些。”笔者本以为创业的女孩都是刚强成熟的女强人,却不曾料想周詹敏仍是一副活泼俏皮小女生的模样,不过,谈起未来的规划,她又变得严肃起来。
“之前,我们做的主要是学校市场,将来会慢慢走出学校,进入更大众的市场,了解大众的需求。下半年,我们会在昆明的一些小区申请售卖点,进行定点售卖。因为我们的价格比花鸟市场便宜,虽然比起斗南贵一点,但是距离近得多,而且咖啡渣具有保湿、除虫、促进植物生长的功效,种植出来的植物比普通土壤种出来的要好许多。相信我们的盆栽会受欢迎的。”周詹敏表示,接下来他们会尽快拿到咖啡渣培植土技术专利,开设线上线下加盟店,把合啡清宅的品牌打响,可能的话推向全国。满满的自信与憧憬洋溢在这个95后女孩子的字里行间,但是她知道,要真正做大做强,光有自信和梦想是远远不够的。
“以前设想起创业,觉得挺简单的,但是真正做起来,才觉得自己当初的想法多么幼稚。”周詹敏是班里的班长,也曾写过许多方案与策划,但是从参加比赛到开始创业再到与社会上的公司谈合作,她意识到自己曾经的策划与创意是多么的幼稚。“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但是即使千难万险,也决不放弃。”
创业的道路注定充满艰辛和失败,对于合啡清宅来说,一切才刚刚起步。虽知长路漫漫,前途未卜,但正如周詹敏所言,“趁年轻,给自己一个牛逼的机会”!
热爱公益
关注自闭症儿童
虽然创业过程中遭遇过低谷,也总是在面临大大小小的困难,但是生活中点滴的小事,却能让周詹敏等人感到了温暖与爱,他们也用这一份份来自他人的爱,温暖更多的人。
2015年3月16日,啡尘工坊在淘宝进行了众筹,以盆栽进行回馈。为期一个月时间就获得筹款56305元,支持者达到994人,达成率563%。而许多支持者都表示不会要他们回馈的礼物。“你们不容易,这些小礼物不需要了”很多人如是说。当然,众筹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理由。
“有一次,我们参加学校的协力基金会的活动,认识了蒙多贝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负责人,了解到自闭症孩子们的一些生活和困难,决定做一些事情帮助他们,于是我们就在淘宝上做了公益众筹,用我们的盆栽作为回报。我们用筹集的善款制作了早疗手册,到社区去发放,普及自闭症知识,希望让更多的自闭症孩子能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我们也为蒙多贝的孩子们买了烘焙机和一些烘焙的工具,让大龄自闭症儿童能够学习烘焙,在锻炼感知的同时能够有一样谋生的手艺。”周詹敏表示。
对于做公益,团队的另一个成员施幸申有自己的看法。施幸申今年2月加入进来,是团队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目前已经毕业的成员,是团队里的“老大哥”。在他看来,做公益仅仅捐钱是不够的,只有真正参与到其中,才能给需要帮助的人真正的温暖。“我们会教那些孩子打鼓、绘画、做公益、做盆栽,那些大龄的自闭症患者,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我们会请他们来合啡清宅帮忙,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施幸申说,以后合啡清宅会走商业化模式,但也将部分收益用作公益资金,持续关爱自闭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