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 为此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简论》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庞大的大学生生源,并不仅仅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如何将这些优质人力资源利用起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最有效、最积极的方式之一,这也是他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更能创造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95-0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志向,发展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革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这种背景下,期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自然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1]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重大。
1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遍较弱,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普遍较弱,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够完善,高校的教育模式依然滞留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陈旧模式中,这种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表面上是维护了教师和课本的绝对权威,实际上却是阻碍了大学生自我探索、培养兴趣和主动寻求知识的学习方式。[2]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日新月异高速发展,市场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忽视了对大学生态度、人格、方法等全方位的影响,使教学脱离实际、脱离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
1.2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足,关注不够
在中国传统的就业观念中,不论社会还是高校,普遍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归口学校就业部门,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一些高校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广度与深度存在着明显不足,传统的就业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体系,设置零乱,各自为政的情况严重,这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以教材选用的情况为例,很多高校选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材都是来自国际劳工组织的SYB教材或者模拟公司实训的教材,尽管这些教材的质量很高,但是这些教材是根据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来编写的,与我国的实际国情还存在一定的差异。[3]
1.3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过于片面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过于片面。其主要表现在:
(1)对创业理解肤浅,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甚至误将勤工助学等同于创业;
(2)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创业最缺的就是资金,似乎有了资金就能创业,忽视了知识、高新技术产品或全新服务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地位;[4]
(3)大学生承受风险和失败的能力很弱,对创业没有“风险意识”。另外,做事情不够踏实,往往希望一蹴而就,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收益,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甚至轻易放弃也是大学生中普遍的现象,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沟通以及管理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高校领导关注和引导。
2 解决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途径
2.1建立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即通过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品格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文化氛围,形成合力。其真正的实现,必须是积极探索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以及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与对接。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政策等方面都要加大工作力度,高校应积极整合的多种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第三课堂,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孵化园区和科技园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构建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并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支持。针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差、创业积极性不高等特点,高校应从转变创业教育理念以及完善教育模式出发,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搭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等综合性创业技能;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重点强调职业性与专业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和创业综合能力等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二
大学生实践创新的自主管理
摘要: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与大学生自主管理在期望效果上具有一致性,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自主管理模式有望解决项目或计划在实施与管理中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和自主管理的意义,提出“学生为本、兴趣为首、实践自主、过程为重”的自主管理原则,通过大学生实践创新自主管理的组织机构创建、环境构建及个体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实现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自主管理。
关键词:实践创新;自主管理;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32-02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南京农业大学党委早在2004年就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育人计划(简称“提增”计划)。该计划积极推进大学生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在全校全面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SRT)计划,支持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各种科技类竞赛活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计划,南京农业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系通过创新大学生实践创新管理模式,推进学生自主管理,积极探索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与新途径。
一、大学生实践创新自主管理的意义
1.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根据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和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都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这些平台有国家级、省级、校级与院级等四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还有学科与行业协会组织的学科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这些实践创新计划或项目的目的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及大学生科技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例如,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氛围不够浓厚,实践创新活动效果不够显著,成果不够突出。
2.大学生自主管理。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高校办学规模变得庞大,传统的管理模式既不符合高校进行大学生管理的实际,也不符合高等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实施大学生自主管理,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充分地调动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和整合资源开展自我完善的活动。这样可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大学生较强的竞争意识、良好的敬业精神、独立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树立自主自强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高校管理改革,促进卓越人才、新型人才的培养。
3.大学生实践创新自主管理的意义。目前,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基本上采用指导教师负责制,由指导教师负责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组织学生讨论及审阅学生研究结果等。这一制度在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作用,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实施效果,但是这通常会因教师的专业思维与经验式管理而忽略大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有关部门或指导教师都是采用临时宣传、临时组队的方式,这导致学生对项目或计划没有充足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与交流讨论,从而会盲从于指导教师的立题建议;另外,由于指导教师一般都有较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而有关部门则受困于其他更多的烦杂事务中,导致目前的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缺乏前瞻性与长期性的规划。鉴于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目的与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期望效果的一致性,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自主管理模式有望解决项目或计划在实施与管理中的问题。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大学生参与并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立性与差异性,因此,大学生就是实践创新活动的主体。实现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自主管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保证项目或计划的顺利实施,也可以保证项目或计划的实施效果,并保证项目或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实践创新的自主管理的对策
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交通与车辆系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自主管理模式为例,探索大学生实践创新的自主管理。
1.大学生实践创新自主管理的原则设定。我系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过程中坚持“学生为本、兴趣为首、实践自主、过程为重”的原则。该原则旨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大学生兴趣为导向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实践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自主意识,从而自觉地开展活动;淡化实践活动的结果,减轻外界压力,强化过程的重要性,有条不紊地开展项目或计划。以大学生方程式车队为例,介绍大学生实践创新的自主管理过程。首先由车辆工程专业为主的本科生组队并进行立项申请,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申请书的撰写,并进行汇报与答辩。立项后,车队通过自学软件与相关知识,完成赛车的设计、加工与制作,这个过程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在赛车制作过程中,车队要定期进行交流与成果展示,这个过程有助于项目顺利开展,并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及综合能力。同时,车队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并全程记录项目执行过程。赛车制作好后,经过性能检测与车手试车、练车后,参加大赛,并在大赛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最后,车队还需要通过每年招新自觉加强梯队建设,通过“传帮带”保证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大学生实践创新自主管理的组织机构创建。为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目的,需要创建平台,革新机制。为此,扩展原大学生科技协会的组织机构与职能,按科技创新活动项目成立多个子协会。整个组织机构由学生组成,各类活动由学生策划、宣传与管理。管理机构中的秘书处主要负责各类文件与通知的收发、活动计划安排、活动协调、财务管理、信息统计等;宣传处主要负责协会网站建设与管理、新闻宣传、普及科技知识等工作;联络处主要负责与校内外的沟通交流、专家学者的邀请;学术处主要负责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校内科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根据专业与学科,成立交通科技协会、本田节能车队、大学生方程式车队等三个子协会。交通科技协会负责校内交通科技大赛的组织与实施、邀请专家评审、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活动;本田节能车队负责组队并制作赛车参加本田节能竞赛;大学生方程式车队负责组队并制作赛车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各子协会要有自己的管理机构负责本协会的招新、组织、管理,但要定期向系科技协会相关管理机构作信息分享与交流。
3.大学生实践创新自主管理的环境构建。首先,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培养审慎的学习态度;其次,鼓励协会开展多样的校园科技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与报告,创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再次,支持协会科技报刊的出版,加强橱窗、公告、网络等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注重舆论宣传;最后,促进实验室的开放,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自主实验、自主实践的平台。
4.大学生个体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首先,结合班级管理与学生教育,加强学生自主生活和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其次,通过研究型课程的试点开展,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最后,转变管理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征求学生意见,充分考虑学生建议,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大学生是实践创新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实践创新活动管理的关键力量。因此,创新大学生实践创新管理模式,坚持“学生为本、兴趣为首、实践自主、过程为重”的原则,通过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机构创建、环境构建及个体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自主管理。这也能给高校的其他管理工作提供思路,并为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提供了新机制与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夏拥军.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3):68-69.
[2]王浩.中原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郑州大学,2012.
[3]文隽.我国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1Y048)
作者简介:薛金林(1974-),男,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从事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戴青华(1975-),女,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从事教学管理。
>>>点击下一页有更多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的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