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热衷创业
创业引起高校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大学生创业。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在校大学生热衷创业,欢迎参阅。
在校大学生创业5年小有成绩
“我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琢磨创业。”刘福是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刚上大学那会儿,刘福成天泡在图书馆里,研究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书籍。那时候,刘福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到处跑,经过一年时间的考察,刘福发现当时惜福镇周边正在进行旧村改造,为了把专业和市场结合起来,刘福将目光投向了家装市场。2012年,刘福跟两个同学一拍即合,创办了一家装修公司。
“当时我们团队里差不多有十个人,都是我们学校艺术、环艺设计、会计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同学。”刘福说,对刚刚开始创业的小团队来说,最缺的就是钱,最大的一项支出是办公场地的租赁费,为了省钱,平时团队办公、开会只能在教室里“打游击”。这种情况持续到2012年8月份,随着刘福向学校申请入驻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后得到改善。琴岛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免费为入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办公场地和水电、WIFI,这一下解决了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没有办公地点的难题。
“刚开始的前两个月,我们一个单都没接到。”刘福回忆说,自己的创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接到的第一个活儿是给客户改水电,凭着高标准、严要求和过硬的技术,刘福和团队成员慢慢打开了市场,赢得了客户的心,业务越做越大。2013年12月,刚刚创业一年的刘福,从应聘者转型成为招聘者,通过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将自己的创业团队扩大到30多人,经过几年发展,刘福的公司从家装行业向建筑工程转型,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中等规模的建筑公司。
在校大学生培育企业50余家
2013年从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毕业的乔亨军也是琴岛学院大学生孵化基地创建以来的首批受益者。“除了第一年的学费,大学阶段我就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乔亨军原本是琴岛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乔亨军说自己从高中阶段就开始摸索起创业之路。在商场卖过空调,在校园倒腾过手机卡,开过手机店,干过卖手机、维修手机的营生,还一度成为通讯公司在校园里的代理商……
2012年,乔亨军和刘福一起成为第一批入驻琴岛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者,并且夺得了青岛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团体和个人的一等奖。经过几年发展,原先小小的手机店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惜福镇周边最大的手机卖场,现在乔亨军已经开始向通讯工程行业转型。
“我们的孵化基地自建立以来,已培育企业50余家,目前在孵企业20家。”琴岛学院大学生孵化基地专职指导老师纪玉兵告诉记者,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于2011年5月,2014年更名为青岛琴院创业孵化园。孵化园总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在孵企业使用面积2800平方米,公共服务面积12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60个创业团队。
VR科普系统,大学生约拍平台,互联网产品推广平台……在琴岛学院动漫大厦,记者看到许多在孵的企业正聚集在此处办公,许多怀揣梦想的大学生正扎根于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几乎每隔一两天我就能收到学生们递交上来的创业项目计划书。”纪玉兵拿着厚厚一摞创业项目计划书告诉记者。
在校大学生获43.3万元扶持基金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招生就业处的赵老师透露,为了帮助在校创业的大学生,琴岛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创业教研室,配备3名专职老师,并选聘校内十几名各系各部门的兼职老师及校外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指导老师,负责全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为了指导在校大学生创业,学院改革传统的纯理论教育教学授课模式,在原有的1个学分创业理论指导必修课的基础上,引进“大学生创业四级课程培训体系”模拟创业教学软件,将复杂、枯燥的传统理论教学转化为通俗精炼的实用性教学,并作为公共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截止到目前,琴岛学院大学生创业四级培训已培训学员1500余人。同时,琴岛学院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对项目的选拔、申报和验收不断进行规范和完善,共有26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
此外,琴岛学院在原有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基础上,又在国交一楼和机电系建立了“琴梦创客空间”,引进了“3D打印设备”并在机电系和计算机系成立了“3D打印兴趣小组”,为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学生提供了另一个实践平台。2016年9月份,琴梦创客空间通过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成为青岛市第三批通过国家备案的创客空间之一。
赵老师介绍,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创业示范院校”,被青岛市认定为“青岛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YBC“创业服务站”,“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四级课程培训基地”,“城阳区创业大学”,本学年获得市区三级政府创业扶持资金4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