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制造业现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未来中国的制造业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呢?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制造业前景,欢迎阅读.
制造业发展现状
民币贬值的同时,美联储加息以及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推行以保护美国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
种种迹象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不太乐观的2017年。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以钢铁、磁材、煤炭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现状如何呢?
过去几十年,以钢铁、磁材、煤炭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多年来一直在慢性自杀。就拿钢铁和磁材业来说,产能过剩已成为各大企业的心头痛。由于供大于求,导致企业背负大量债务,部分企业的债务甚至已相当于其全部资产价值。这就迫使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不得不介入。
据报道,为削减银行对钢铁(及其它)行业的贷款敞口,中国银监会(CBRC)已计划鼓励地方政府为债务负担最重的钢企提供援手,参与这些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转股计划。
然而银行接管的背后,是不良贷款率的急剧上升,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最坏的结果。中小企业产能过剩,加之银行贷款门槛过高,势必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威胁。
为了顾全大局,制造业限产或成为大势所趋。
国际市场上,我们应当为欧美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的反弹做准备: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将加强对本国的贸易保护。而欧洲钢铁行业一直大力游说,反对在12月根据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的条款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将加剧海外对中国制造业的抵制。
中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大半,长期以来贸易顺差的局面或将改变。
制造业发展趋势
一、原材料上涨的同时,零售额将在明年延续增幅回落的趋势
二、限产或成为制造业大势所趋
三、人民币面临着贸易顺差缩小和资本外流带来的贬值压力
根据以上趋势,制造业将何去何从呢?
笔者认为,原材料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是不争的事实,零售额在明年增幅回落,代表需求量仍会上升。不难想象,国家对限产的具体标准必然是优胜劣汰。搞好产业升级及精细化分工,适当地把非优势项目外包,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在增长缓慢的年代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内部管理来渡过。但对于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是特别高的企业,面对这一系列的客观风险,就很难做出最优的把控,面临着被洗牌的压力。
放开心态、联合优势服务企业一起发展或许能成为中小微企业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新兴服务类工业平台的起步发展, 新形式制造业运营模式也随之产生改变。最近几年比较热的找钢网、磁易购,、塑料网等一系列专属行业的平台陆续出现,在给予行业更多服务的同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高信息快速流动,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方式帮助制造业特别中小微企业从艰难的市场环境里更容易寻找优势资源, 如货源,客源,技术源,资金源等。
以磁材行业的磁易购平台为例,整合了全国磁材生产加工制造行业,针对服务磁材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个方面为中小企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大数据统计分析、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租赁和高端人才输出。帮助实现企业精简运营的目的。
可以看出制造企业优先选择与行业相关的平台开展紧密合作,能有效实现循环发展与、助力产业升级。
2017年会是制造业洗牌的一年、是行业分工深化精细分工的一年,是制造业与工业服务平台共赢发展的一年。这是对全行业的挑战,也是能力者的一次机遇。与其听风听雨,不如昂首出击!
制造业发展面临挑战
这个整体优势,刚才我们讲的,它的配套能力,它的门类比较齐全,一个产品基本上在中国从刚开始一直到成品结束,都可以找协作厂商,这样的条件目前在东南亚,在南亚这些国家还是不具备的。所以我们制造业出现这些结构性的调整,由于人均收入的提高所造成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很自然的,没有必要为此感到惊慌,更没必要对中国制造业前景感到悲观。这就是我在下面调研企业得到的一个印象,虽然工资在上涨,有很多企业仍然在中国,因为他到别的地方去,找不到这样齐全的配套能力。
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挑战,我认为不是劳动力成本,我感觉中国制造业现在主要的挑战是整体水平偏低,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包括电控和液压电在内的基础零件部件,以及基础的加工工艺和国际的一流企业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这个差距的存在,使得中国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偏低,趋同化现象普遍,落后的产能过剩,企业除了价格以外,很少有其他的竞争手段。特别是在研发阶段,只能靠价格来进行竞争,使得很多企业处于薄利甚至亏损的经营状态。中国制造业,我的感觉,目前是已经形成一致的共识,劳动力成本上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技术水平不能够适应新的形势。企业的差异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使得制造业企业目前有相当的数量处于经营困难的状态。
为了摆脱这个困境,需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的执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三去政策,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淘汰过时的产能,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能够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三去的任务,中央提出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个人的理解,三去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消除老旧的产能,核销倒闭企业的债务,降低负债率。我们现在看到有一些地区和行业不是去产能,而是采用行政手段限制产量。不是去产能,而是限产,而且由于采用行政的手段进行限制,受到限制的往往不是效率低的企业,一些僵尸企业在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下继续维持,不仅消耗国家宝贵资源,而且由于僵尸企业的低价销售,造成行业其他经营企业的困难,破坏了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我们感觉到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个任务是非常及时的,但是在执行中由于过分重视政府手段,忽视市场手段,起到不好的作用,中央的政策不能得到落实。
在三去的任务完成之后,淘汰了落后产能,留出新的市场空间。下一个课题就是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了,毫无疑问,升级换代的目标是要靠创新来实现的。但是谁来创新?如何创新?这些问题上我们看到又出现了不同的做法。在工业革命以来重大的技术创新,从蒸汽机,从两百年前的蒸汽机一直到现在的互联网,这些技术创新我们看一下历史,就可以了解,都是民间创造力和市场竞争的产物。也许有人会问,说互联网难道不是美国军方资助的发明吗?不错,确实是这样的。这里我们希望从经济学上区分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对于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在创新,在制造业升级换代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