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面积最大的县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些县甚至比一些城市,省份还大。今天,学习啦小编想为你们详细见识一下青海省里最大的县是哪里?
青海省最大的县
湟中县,是青海省西宁市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县城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公里,县境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6°13′32″~37°03′19″东经101°09′32″~101°54′50″,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秦汉以前,湟中属“羌戎之地”。
西汉武帝时,汉军进据湟水流域,在今西宁设西平亭,湟中从此列入中央政权版图。此后,汉在今湟源县设临羌县,归金城君辖,湟中属临羌县。
东汉末年,在青海省东北 部设置西平郡,改西平亭为西都县以为郡治,今湟中大部分地区归属西都县辖。
魏晋时期,临羌县移治今湟中多巴镇,此后很长时期湟中地区为西都、临羌两县辖地。
东晋和南北朝时期,湟中和青海东北部地区一样,先后在前凉、后凉、南凉、西秦和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下。
隋时,湟中属今乐都县地的湟水县辖。
唐代在今西宁设置鄯城县,湟中归鄯城县辖。唐朝末年,湟水流域被吐蕃占领。
宋初,湟水流域属吐蕃角厮罗政权管辖,后湟中为宋西宁州地,在今鲁沙尔镇徐家寨村一带设置倚郭县。不久,西宁州先后被金、夏占领,湟中地区归金和西夏西宁州辖。
南宋末西宁州归元,湟中地属元朝。
明时,湟中地属西宁卫,明以后,汉族、回族大量移居境内,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汉、回、藏等多民族共居的地区。
清时地属西宁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西宁县县城迁至鲁沙尔,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始称湟中县并沿用至今。新中国建立后,湟中为省直属县。1960年1月至1961年7月,属西宁市。1961年8月,复为省直属县。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1979年,划属海东地区。2000年1月,属西宁管辖。
地理环境
地貌
湟中县为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属青藏高原凉温半干旱地区,境内三面环山,祁连山余脉娘娘山雄踞西北,拉脊山脉绵亘西南。境内沟谷错纵、山川相间,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势南、西、北高而东南略低,海拔2225—4488米。[1]
气候
湟中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2] 年平均气温5.1℃,年平均降水量509.8毫米,年蒸发量900—1000毫米,平均无霜期170天,日照时数2453小时。[1]
水文
湟水由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大南川、西纳川、云谷川等十四条河流呈扇形从南、西、北三面山区汇集湟水。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1年,湟中县土地总面积403.2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4.88万亩,园地449.3亩,林业用地42.22万亩,牧草地144.8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9.57万亩(农村居民点13.93万亩),交通用地2.12万亩,水域面积4.64万亩,未利用土地74.77万亩。[7]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湟中县境内主要有丹麻彩玉、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矿泉水、砂石、粘土、地热、花岗岩、三岔(金、铜、镍)等10多种矿产资源。探明石灰石储量1.22亿吨,其中门旦峡矿区9888.32万吨,上峡门矿区2281.73万吨;白云岩储量1982.3万吨,其中,门旦峡矿区储量1482.3万吨,小石门矿区储量500万吨;硅石储量841.22万吨;升平镁质粘土矿2893.75万吨;甘河滩矿区红粘土岩储量837.37万吨。[7]
水资源
2011年,湟中县水资源总量7.334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水资源4.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893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6.3%。[7] 2011年,湟中县工程蓄水能力4680万立方米,调蓄能力不到可利用水资源的20%。全县年总用水量1.63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2328.8万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2189.6万立方米,农业用水10691万立方米(包括生态用水和林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1080.73万立方米。[7] 2011年,湟中县现有各类水利工程600余项,建筑39640座,其中9个万亩灌区有干、支渠174条、1203公里,斗、毛渠406条772.9公里。[7]
生物资源
截至2011年,湟中县林区内分布有云杉、桦树、落叶松、青杨、沙棘、柠条、金露梅、银露梅等140多种植物资源(其中有党参、大黄、冬虫夏草、柴胡、红景天等20多种药用植物)和白唇鹿、马鹿、马麝、猞猁、赤狐、兰马鸡、雪鸡、荒漠猫等20多种野生动物资源。
青海省面积最大的县
上一篇:世界上九种恐怖的巨型蜘蛛
下一篇:世界最大牵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