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区别有哪些(2)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特点
(一)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特征
1.与产业间贸易相比,产业内贸易在内容上与其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是双向性的,即在同一产业内,产品在发生进口贸易的同时也会发生出口贸易。
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些产品中,既有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有资本密集型产品;既有标准技术产品,也有高技术产品。。
4.虽然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这些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进行产业内贸易,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的投入。
(二)现代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条件
1.运输、信息、管理等手段的现代化,使以往只能在分工和协作有可能跨越国界形成产业内国际分工和协作。国之内进行的产业内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备了现实性条件,即生产的标准化、柔性制造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工厂的自动化设备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的大型工业项目,而且可以生产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项目,从而使技术和设备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转移具有了可能。
3.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主要是集中在新产品和制成品的产业,而科技革命的发展,使世界市场的容量迅速扩大,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涌现、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
4.世界各国农业长期相对下降,发达工业国家的自给率不断上升,使得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国的分工及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之间的产业间贸易日益减弱,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5.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新兴产业"和"衰退产业"的差异日趋明显,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差异
分类
产业内贸易首先表现为差异产品的贸易。所谓差异产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差异产品一般分为三类: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和技术差异产品。商品差异的类型不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也不同。
水平差异
水平差异,是指同一类商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商品产生差异。从水平差异分析,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消费者偏好,即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当不同的国家消费者对彼此的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种产生相互需求时,就可能出现产业内贸易;
折垂直差异
垂直差异,是指产品品种上的差异。从垂直差异产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对商品档次需求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收入差异,收入高的消费者偏好高档产品,而收入低的消费者只能偏好中低档产品。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就可能出现高收入国家进口高档产品和低收入国家进口中低档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技术差异
技术差异是指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差异,也就是新产品出现带来的差异。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先进工业国技术水平高,不断推出新产品,而后进国家则主要生产标准化的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的理论基础
1.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生产要素禀赋指的是各国生产要素(即经济资源)的拥有状况。一般说来,一个国家丰裕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就便宜,反之,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就高些。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是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基础。一个国家出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评价
(1)李嘉图假定各国劳动生产率是有差异的,用比较成本差异阐述了贸易互利性普遍原理,而俄林则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2)俄林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不是单单比较两国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耗费的差异,而是直接比较两国生产要素总供给的差异,从一国经济结构中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这些最基本的因素来解释分工基础和贸易格局。用来解释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贸易格局,具有实际意义。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基础之上的,这些假定与现实有一定距离,影响了该理论对现实的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力。
猜你喜欢
2.国际贸易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