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工降雨实验场地
很多干旱地区常年不下雨,于是就有了人工降雨这一科技,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工降雨实验场在哪儿呢?学习啦小编带你去看一看。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工降雨实验场地
目前人工降雨实验场地在逐步扩大,由西安理工大学在天水局罗玉沟试验场于建立了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基地。
该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基地选择具有不同土壤、不同植被、不同地形条件的地块进行试验,主要观测在不同降雨条件下汇流时间、径流量、径流率、产沙量、产沙率、水沙养分含量及地面糙度变化情况等九个指标。此次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在天水局尚属首次,为该局今后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创造了条件。
人工降雨的介绍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如何人工降雨
一、碘化银降雨
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飞机作业一般选择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因此,用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除了人工降水(雨、雪)外,碘化银还可以用于人工消云雾、消闪电、削弱台风、抑制冰雹等。
人工降雨要在云富含水汽情况下进行。
二、激光降雨
目前的人工降雨技术一般是在空中播撒碘化银颗粒作为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凝结,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可以使用激光将空气分子离子化,使之成为天然的凝结核,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新一期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刊登报告说,瑞士等国研究人员发明了这种新技术。其原理是向空气中发射一种高能量短脉冲激光,它会使照射路径上的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离子化。这些离子化的空气分子就成为天然的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凝结为水滴。
研究人员向含有水蒸气的实验装置中发射这种激光,可以马上观察到直径约50微米的水滴形成,这些小水滴还会进一步合并为直径约80微米的大水滴。户外实验也显示,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发射这种激光可以促使空气中水滴的形成。
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热罗姆·卡斯帕里安介绍说,这一技术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马上用于人工降雨,因为一束激光只能促使其所照射的路径上形成水滴。下一步研究将探索是否能通过用激光扫过天空的方式,促使水滴在更大面积的空气中形成。
还有观点认为,虽然一束激光不能直接用于人工降雨,但可以通过测量它所促使形成的水滴规模来判断空气湿度,从而帮助降雨预测。
人工降雨对人无害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碘化银由炮弹输送到高空,就会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太多了不仅不会增雨反而会把积雨云“吓跑”,所以,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
此外,炮弹弹片在高空爆炸后会化成不足30克,甚至只有两三克的碎屑降落地面,其所落区域都是在此之前实验和测算好了的无人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所以对人工降雨人们不必心存疑虑。
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过撒播催化剂,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在一定条件下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产生降水;也可使本来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撒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