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世界上最小的蚊子是什么

时间: 巩诗4759 分享

  相信每个人都会试过被蚊子咬,也试过被蚊子吵到睡不着觉,但是却不知道世界上最小的蚊子是什么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最小的蚊子,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上最小的蚊子:蠓

  蠓属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口器为刺吸式,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我国报告近320种,其中以主要者为台湾铗蠓(Foreipomyia(L)taiwana)和同体库蠓Culicoides homotomus)。蠛蠓、细蠓与人的关系较大。蠓的生活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成虫体小约1~4mm呈黑色或褐色,常孽生水塘、沼泽、树洞、石穴的积水及荫蔽的潮湿土壤,寿命约1月,以幼虫或卵越冬。

  蠓的形态特征

  成虫头部近球形。复眼发达,呈肾形。雄蠓两眼相邻接,雌蠓两眼距离较远。触角丝状,分15节。在触角基部之后有单眼1对。口器为刺吸式。中胸发达,前、后胸较小,胸部背面呈圆形隆起。翅短宽,翅上常有斑和微毛,其大小、颜色、位置等为分类依据。足细长。腹部10节,雌蠓有尾须1对;雄蠓的第9、10腹节转化为外生殖器。

  蠓的生活习性

  雌蠓吸血,而雄蠓只吸食植物汁液为营养。

  不同强度的光对不同种类的蠓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库蠓属成虫在完全黑暗或微光中,一般活动停止;勒蠓属和拉蠓属则在白天活动较多。但它不在照度最强的地方活动,在诱集时亦发现它多选择背光部进行刺叮,并趋于深色物体。蠓的飞翔力很弱,大多不超过0.5km,一般在以半径为100~300m之内飞行。据报道,媒介库蠓有的种类可随东南风越过200~300km。成虫多栖息于树丛、竹林、杂草、洞穴等避风、避光处。当温度、光照适合且无风时,成虫即成群飞出。蠓的飞行能力不强,一般不超过0.5km,其活动范围限于栖息地周围300m内。吸血蠓类交配时常有群舞现象。

  据报道在浙江龙泉发现,当地拉蠓的婚舞是在8:00左右,通常在邻近树荫的边缘地带,婚舞高度在lm以上。从解剖检查雌蠓的受精率来看,无论上午或下午捕获的雌蠓其受精率均在75%左右。在库蠓中有些种不群舞,是在地面或植物上相互追逐而后交配,有些种两性成虫是在供血宿主体表进行交配。雌蠓受精吸血后3天左右卵子发育成熟,即可产卵,雌蠓产卵时有成堆产在1处,也有边爬边产。据观察拉蠓产卵属后者,数十粒至百粒排成1条不规则的曲线,1个雌虫一生可产卵2~3次,或4次。台湾拉蠓每只可产卵38~150粒,平均为84粒,但往往同次成熟的卵并不一定完全产出。而有遗留在卵巢内称作遗卵或留卵。勒蠓将卵产于沙层内。在四川,拉蠓3月就有活动,7~10月中旬都是高峰;在东北地区一般在4~10月均有发生,以7~8月较多,在海南岛则终年可发生。交配后吸血,约3~4天后卵巢发育成熟产卵。通常雌蠓一生产卵2~3次,一次产卵量约50~150粒。

  蠓生活史所需的时间与温度关系密切。在夏季约需一个月,通常一年可繁殖2~4代,视种类与地区不同而异。雄蠓交配后1~2天便死亡,雌蠓的寿命约一个月。一般以幼虫或卵越冬。

  蠓的主要危害

  事例

  个体小危害大是蠓为害人类的一大特点,例如一九六九年夏未,我国北方某地山区一重大的工程基地正在紧张的施工,某日忽然有大批工人纷纷病倒,症状主要是皮肤红肿溃疡,由淋巴到腕部起红线,甚至有阴囊肿大、难于行走等症状,接连几日患者日益增多,工程进度大受影响,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注意。经调查,原来是蠓引起的。原来在这里蠓类数量并不多,但由于人们在这里聚居后,不注意环境卫生,随处倾倒富有有机物的污水和随处大小便,给蠓类孳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时值夏季,温、湿度也极适合,蠓类便大量发生了。它们虽然体小而不善飞但吸血凶恶。由于其孳生数量大,常成群叮咬,又且无声使你防不胜防,叮咬以后又决不撒嘴,直至吸满肚子,才畅然飞去。由于其叮咬时分泌的酸性液体极有刺激性,对某些反应过敏的人来说更是奇痒难熬,妇女和儿童以及非本地居民尤其反应更强烈,往往由于搔破皮肤引起感染,形成溃疡、红肿,行动都十分不便。

  简介

  蠓叮吸人血,被刺叮处常有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等,更主要的是可传播多种人的疾病。从野外捕获的蠓类中,曾检出多种蠕虫、鞭毛虫、纤毛虫、球虫等,其中能寄生于人、畜体内的有几种丝虫。已知的有18种寄生虫是以蠓为媒介的。如蟠尾丝虫、肝囊原虫等均是以多种库蠓为媒介。某些库蠓是流行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常见丝虫病、流行于非洲的链尾丝虫病和流行于拉丁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奥氏丝虫病的传播媒介。在我国,蠓与人体疾病的关系了解得尚不够清楚。在福建和广东,曾于自然界捕获的台湾拉蠓体内分离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但该蠓是否可作传播媒介,尚有待证实。据统计蠓还能传播下列疾病:鸡痘、马癣、牛流行热、非洲马瘟、牛出血热、禽类疟虫病、丝虫病、马脑炎、兰舌病、卡他性绵羊热、土拉伦斯病及引起牲畜的早产、死产、怪胎等。

  治疗及措施

  被蠓咬后,应以消炎、止痒、防治继发感染为原则。

  1.立即措施 当被蠓叮咬后,立即用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溶液或氨水外搽,可大大减轻局部反应的程度。

  2.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可外搽各种止痒剂,如樟脑、薄荷脑、石炭酸乙醇溶液或洗剂;亦可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当大批人员被叮咬时,可用热水浸泡。有水疱者可用2%甲紫液涂搽,以防止继发感染。有继发感染时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煎汁外搽。

  3.慢性期 该期治疗较困难,可选用手术切除、X线照射、电灼、激光、冷冻等疗法。亦可采用结节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每周1次,一般2~4次可治愈。选用肤疾宁贴膏或皮炎灵膏外贴亦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4.内用药物 某些被咬后症状明显的患者是由于皮肤较敏感所致,可服用抗过敏药物。对皮损广泛者可选用抗组胺制剂内用;对急性期尤以血管性水肿型,可选泼尼松内服有良好效果,常在用药1昼夜内迅速消除症状;对泛发性慢性患者可试用沙利度胺内服。对反复发作者可用人工免疫疗法进行脱敏治疗。继发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


猜你喜欢:

1.世界最小的昆虫种类

2.世界上最小的十大动物

3.世界上最大的蚊子有多大

4.世界最小单人直升飞机

5.世界上最小的海龟

284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