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内容是什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要内容很多人都了解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内容,供大家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内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扔东西。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在沙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的字,也让她知道了爱,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比如:过圣诞节、拥抱海洋、体会秋季和冬天等等。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在海伦的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功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在她的大学生活中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繁重的功课中她非常的吃力,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她自己的努力下,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但大学毕业后她却遇到了悲伤的事,比如:慈母的去世。海伦后来还介绍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伟人,比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等。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创作背景
海伦·凯勒出生时,本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却在19个月大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视觉和听觉。突然变成聋盲人的海伦由于对外界的恐惧变得狂躁不安,脾气越发暴躁,直至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家教老师——安妮·沙莉文。海伦在沙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最终顺利从哈佛大学毕业。
这本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这位美国著名聋盲女作家的代表作。该书以自传体散文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位聋盲女性丰富、生动而伟大的一生。
在书中,海伦·凯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去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点评鉴赏
文学评赏
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也曾断言,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是1903年文学上最重大的贡献之一。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者对于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海伦和作为一个出色作家的海伦都可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修辞立其诚”,这是写好文章的要诀。一篇好的散文,必定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引人入胜的,想象是那样丰富,文笔是那样流畅;但它所以能深深地打动读者,还在于它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在于它所给予读者的敞开心扉的亲切感。在这篇用第一人称写的、富于激情的作品里,作者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正由于文章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虽然整篇文章都是虚拟的,所记叙的事情多是非现实的,但使读者感受到了更高的真实--情感的真实。
在文章中,作者处处用视听健全的人来和自己作比,整篇文章都是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的。作者在对比中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人对生活要有强烈的紧迫感。缺乏这种态度,虽然视听健全,却有可能什么都看不见;具备了这一生活态度,人们将会发现面前敞开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这样的道理,人们也许不止一次听到过,在作者那里等同全部生命的三天,对于健全的每个人更是平平常常。
遭遇到作者这样严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对于作者,生活依然是美好的。作者以动人的、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爱恋。作者在她虚构的“三天”里所集中表现的,乃是对人类生活的高度礼赞,它赞美了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繁衍于斯的大自然,称颂了人类往昔的历程与现代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和沸腾的生活。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对自然、对历史的刻画与她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是不可分的。作家在阐释自然、历史时也阐释了自己的心灵。在海伦对自然、历史、人的礼赞中,也体现了她对这一切的深刻理解。
名家点评
1902年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基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
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这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完美的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美国《时讯周刊》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精彩书摘
他振臂一呼,筹集了四万两千美元。而在我们离开后,这座城市的民众还不断寄来捐款,从一美元到四千五百美元不等。看来,底特律我们是来对了!费城的募捐活动也进行得很顺利,这里的负责人雷欧博士全力以赴号召大众献爱心,于是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已有二万二千美元进账。至于其他城市,比如圣路易斯、芝加哥等反响不是很热烈,募捐活动受了挫。不过值得在此提及的是罗切斯特,这座人口少,经济不甚发达的小城,人们却捐款踊跃,最终,我们收得善款一万五千美元。
我们下一步的劝捐对象是电影明星,因为他们收入高,存款多,我想象过他们鼎力相助,捐款热情高涨的场景。结果,我彻底失望了!电影明星有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他们不热衷慈善之举好像鲜为人知。我满怀希望地陆续向洛杉矶寄去无数封信件,却全部石沉大海。正在心灰意冷的时侯,女星玛丽·贝蒂芙及其夫道格拉斯·斐彭先生给我回了信,并附有一张支票。借本书,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募捐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大有燎原之势。其间,我拜访了卢瑟·巴波特先生,他及他的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卢瑟先生是圣罗兰农业试验基地的负责人,在我看来,他既是慷慨的慈善家,又是伟大的园艺师。他就像一位神秘的魔法师,把世界各国的瓜果蔬菜和树木等成功移种到美国,还将同样的植物培育成适合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不同季节生长的品种。我好奇地参观了农业基地,那里有新培育出来的仙人掌,首先说明,我意识中的仙人掌是多刺、薄片状、生长在沙漠中的绿色花卉,所以当摸到卢瑟先生的仙人掌时,我惊呆了,它不仅没有刺,而且光滑、肉厚、水分充足,让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颐。
虽然我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但因为老师带给我的爱心与希望,使我踏入了思想的光明世界。我的四周也许是一堵堵厚厚的墙,隔绝了我与外界沟通的道路,但在围墙内的世界却种满了美丽的花草树木,我仍然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神妙。我的住屋虽小,也没有窗户,但同样可以在夜晚欣赏满天闪烁的繁星。
记得在纽约的安迪集会时,有位残障的少年捐了500 美元,而且附上一束美丽的玫瑰花。这位少年已经不在人世,那束玫瑰也早已枯萎,可他的一番美意却永远绽开在我心田的花园中。
母亲的话一定不假,因为她把我患病之前19个月中的大小事情都记得非常清楚,常常如数家珍般地说给我听:“你学会走路以后,最喜欢到院子里去追逐花丛中的蝴蝶,而且胆子比男孩子还大,一点都不怕鸡啊、狗啊这些动物,还常用肥嘟嘟的小手去抱它们。那时,你的眼睛比谁都尖,连一般人不易看到的针、小纽扣等都可以很快找出来,因此是我缝纽扣时的小帮手。”这些事母亲百说不厌,还说某次家中正在编一个有三只脚的竹笼子,笼子四周留了许多小洞,牙牙学语的我又好奇又兴奋,老是爬到母亲膝上,用不流利的儿语问道:“还要做多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