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
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是哪座?下面学习啦小编带你了解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以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23公里的边境线。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之和。
2001年10月10日撤盟设市,政府驻地海拉尔区。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1430.55亿元人民币。有滨洲铁路等多条铁路和111国道、301国道经过。
市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有8个国家级一、二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历史沿革
在二三万年前,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
公元前209年,匈奴族征服东胡族,统一了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属其三部领地之一的左贤王庭辖地。
公元一世纪,活动在鄂伦春旗一带的拓跋鲜卑族“南迁大泽”(即呼伦湖),取代了匈奴的统治,建立了鲜卑部落联盟。并由此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鲜卑人的余部室韦部落和回纥、突厥、黠戛斯以及辽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族相继征战和统治呼伦贝尔之时,蒙古诸部在呼伦贝尔悄然兴起。
公元八世纪,生活在额尔古东岸的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韦部迁移至斡难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发源地肯特山区。12世纪,当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统一蒙古草原时,又返回呼伦贝尔,在这里进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消灭了政敌,打破了长期几个大部落势力均衡的局面,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从此,北方草原上形成了一个具有语言、地域和文化共同性、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特点的民族——蒙古族。蒙古帝国建立后,实行“领户分封制”。
1214年,成吉思汗将呼伦贝尔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分封给他的大弟拙赤·哈撒尔(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古城便是他的故都),其余部分分封给他的二弟合赤温·额勒赤及外戚德薛禅家族,岭东地区分封给他的幼弟帖木歌·斡赤斤。元朝建立后,创立行省制。
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地区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划入中书省泰宁路和辽阳行省山北辽东路管辖。元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退守蒙古草原,先后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是元顺帝的后裔和成吉思汗大弟后裔,直至归附后金。
清朝建立后,由鄂温克、达斡尔、巴尔虎蒙古、鄂伦春人组成的布特哈八旗兵、索伦八旗兵和巴尔虎八旗兵,勇猛善战,镇守着边疆,为防御沙俄入侵,保障驿站畅通,维护边疆安宁做出了贡献。
岭西地区曾于1912-1920年实行地方自治,脱离黑龙江省。
1920年后重归黑龙江将军节制,仍设副都统衙门,同时设善后督办兼交涉员公署,并设呼伦、胪滨、室韦、奇乾县,形成旗、县并存和分治的局面。岭东地区也保留西布特哈总管公署,同时设雅鲁县,布西县,直属黑龙江省。
东北沦陷时期,岭东为兴安东省,岭西为兴安北省,均直辖于伪满洲国。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岭西地区建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946年10月改称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48年1月1日改称呼伦贝尔盟,归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1945年10月在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省,1946年6月改称纳文慕仁盟,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1947年5月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
1949年4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
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简称东部行署,署址设在乌兰浩特。同时撤销原哲里木、兴安、呼纳三个盟的建制,其中原呼纳盟的海拉尔、满洲里、乌兰浩特变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直辖市,其工作委托东部行署代管。
1954年4月30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将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改尔呼伦贝尔盟,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作为一级政权,直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盟政府设在海拉尔市。
1957年2月21日,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
1958年6月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派出机构,设行政公署于海拉尔市,改称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
1967年12月20日,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力机构,行使原呼盟行政公署职权。
1969年8月1日,呼盟大部分地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一部分(原兴安盟的大部分)划归吉林省管辖。
1979年7月,恢复1969年前的区划,呼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80年7月,恢复兴安盟建制,呼盟恢复1954年4月前的区划。
2001年10月10日,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撤销海拉尔市设立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辖原呼伦贝尔盟的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族、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新设立的海拉尔区;代自治区人民政府管辖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和根河市。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地理环境
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23.8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48公里(不含未定界部分),中蒙边界675.82公里。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地形特点
呼伦贝尔市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北部与南部被大兴安岭南北直贯境内。东部为大兴安岭东麓,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边缘。地形总体特点为:西高东低。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气候特点
呼伦贝儿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吉文-雅鲁-柴河-白狼-伊尔施-免渡河-黑山头-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他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降水量差异大,降水期多集中在7-8月。全年气温冬冷夏暖,温度较差大。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O℃以下,只有大兴安岭以东和岭西少部分地区在O℃以上,岭东农区年平均气温在1.3-2.4℃之间,大兴安岭地区为-2.O—5.3℃,牧区为0.4—3.O℃.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8--30℃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降水量变率大,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大。冬春两季各地降水一般为40-80毫米,占年降水量15%左右。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大部地区为200--300毫米,占年降水量65-70%,秋季降水量相应减少,总的分部趋势是:农区60--80毫米,林区50--80毫米,牧区30--50毫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07年,呼伦贝尔市土地总面积3.8亿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土地有8大类,二级分类共42种类型,耕地土壤以黑土,暗棕壤,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土质肥沃,自然肥力高。全市土地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面积1.26亿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退耕还草面积100万亩,退牧还草面积480万亩;地方有林地面积453万公顷。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草原资源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四旗——新右旗、新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区、满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草原植物资源约1000余种,隶属100个科450属。
呼伦贝尔草场又可分为八大类。主要有六大类,即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丘陵草甸草原、平原丘陵干旱草原、沙地植被草地、低地草甸草场。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森林资源
大兴安岭在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之间,自东北向西南,逶迤纵贯千余里,构成了呼伦贝尔市林业资源的主体。截至2007年,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含松加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占自治区林地总面积的83.7%。呼伦贝尔市森林覆盖率49%。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9.5亿立方米,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占自治区的93.6%,占中国的9.5%。呼伦贝尔市林区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柞等。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矿产资源
截至2007年,全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其中57处矿点已探明,主要有煤炭、石油、铁、铜、铅、锌、钼、金、银、铼、铍、铟、镉、硫铁矿、芒硝、萤石、重晶石、溴、水泥灰岩等。煤炭探明储量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和的1.8倍。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水资源
截至2007年,水资源总量为316.19亿立方米,占自治区的56.4%。其中,地表水总量298.1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1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46万千瓦,水域面积48.32万公顷。占中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万立方米,高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是中国人均占有量的4.66倍。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生物资源
截至2007年,呼伦贝尔市野生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主要有野生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野生油料植物、野生纤维植物、野生淀粉植物、野生食用植物、野生果品植物等。
呼伦贝尔市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野生动物种类点中国种类总数的12.3%,占自治区的70%以上,居第一位。在这些动物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其中有些是珍稀兽类和禽类。其中以鹿科动物最为有名。全市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小天鹅等。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交通概况
铁路
呼伦贝儿辖区内的铁路干线呈“口”字形分布,有滨州铁路内蒙古呼伦贝尔段(满洲里—哈尔滨)、牙林线(牙克石—满归)、博林线(博克图—塔尔气)、朝乌线(朝中—莫尔道嘎)、两伊线(伊敏—伊尔施)、伊加线(伊图里河—加格达奇)、加漠线(加格达奇—漠河)、齐加线(齐齐哈尔—加格达奇)。市辖区内原设有哈尔滨铁路局的两个铁路分局:海拉尔分局、伊图里河分局。经过中国铁路系统大改革后,撤销分局,改为办事处。两个分局合并入为海拉尔铁路办事处,各单位站段由各站段负责管理。
公路
截至2011年末,呼伦贝儿境内公路总里程10451公里。其中:国道1177公里,省道1529公里,县道2894公里,乡道3317公里,专用公路1534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13公里。
呼伦贝儿等级公路10129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21公里,二级公路787公里,三级公路3349公里,四级公路5772公里;有路面里程3116公里,其中高级路面2654公里,次高级路面462公里,未铺装路面7334公里。
呼伦贝儿桥梁37685.39米/1228座,其中危桥4173.60米/193座。永久式桥梁29594.39米/852座,半永久式桥梁702.00米/座,临时性桥梁7389.00米/324座。
国家高速G10绥满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呼伦贝儿已形成了以国道111北京至加格达奇全长513.171公里、国道301绥芬河至满洲里两条国道全长610.705公里,省道201室韦至阿木古郎全长454.29公里、省道202海拉尔至罕达盖全长110.172公里、省道203满洲里至乌兰浩特全长281.661公里、省道301黑河至黑山头全长266.839公里、省道302碾子山至博克图全长162.23公里五条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边防、专用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
航空
呼伦贝尔市拥有两个民用机场,海拉尔东山机场和满洲里西郊机场,海拉尔机场已经开通北京、呼和浩特、哈尔滨、沈阳、南京、杭州、深圳、秦皇岛、广州、石家庄、天津、上海、大连、宁波、郑州、三亚(冬季)、俄罗斯赤塔,蒙古乔巴山、蒙古乌兰巴托等多城市;计划开通厦门、武汉、日本熊本等5个城市。1993年7月6日国务院以国函(1993)97号文件批复同意海拉尔航空口岸对外开放。满洲里西郊机场已开通满洲里至北京、满洲里至呼和浩特、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通辽5条航线。从满洲里到达北京后,在北京乘坐海航航班当天可办理中转连程服务到达的城市可达30多个。
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机场,国家一级4C级机场。
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通用机场即将开工建设,场址位于尼尔基镇西南,后兴农村西南、前兴农村东北。距尼尔基镇直线距离11km,公路距离约13.5公里,机场跑道长度为1200米,道面宽23米,两侧设置1.5米宽道肩,道面厚度按照新舟60飞机使用需求考虑,跑道两端设置掉头坪。尼尔基通用机场旅客吞吐量设计为13000人次/年,年均起降架次为765架。跑道、滑行道系统飞行区等级按2B标准设计,跑滑平面尺寸按照3C标准预留。选择机型为运—12?19座 、最大巡航速度为325公里/小时。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人口民族
人口
呼伦贝尔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呼伦贝儿常住人口为2549278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73654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87265人,减少6.84%。年平均增长率为-0.71%。
呼伦贝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11382人,占51.44%;女性人口为1237896人,占48.56%。常住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5,下降为105.94。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12299人,占12.25%;15—64岁人口为2030088人,占79.63%;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6891人,占8.12%。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7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为5.38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1个百分点。
民族
呼伦贝尔境内生活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32个少数民族[14] 。
2010年,呼伦贝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098400人,占82.31%;蒙古族人口为230008人,占9.0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20870人,占8.6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43576人,减少6.40%;蒙古族人口减少4551人,减少1.94%;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39138人,减少15.05%。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的经济
综述
2013年,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430.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56470元,可比价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07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82.17亿元,增长12.2%,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587.56亿元,增长12.1%,建筑业增加值94.61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485.31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7.9:47.1:35.0调整为18.4:47.7:33.9。
第一产业
2013年,呼伦贝尔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263.07亿元,同比增长5.8%(可比价增速)。呼伦贝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05.88万亩,增长0.5%。2013年粮食总产量120.12亿斤,比上年增产7亿斤,增长6.2%。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20.48亿斤,增长23.2%;玉米产量61.03亿斤,增长17.0%;大豆产量22.93亿斤,增长8.8%;马铃薯产量7.85亿斤,下降39.8%。粮食平均亩产299.42公斤,增长5.7%。
2013年,呼伦贝尔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881.96万头(只),增长2.7%。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1700.66万头(只),增长8.7%;生猪存栏181.30万头,增长6.8%。2013年牲畜出栏808.3万头(只),增长4.9%。牲畜出栏率42.9%,比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生猪出栏111.03万头,比2012年同期增加1.9万头,增长1.7%;牛出栏62.5万头,比2012年同期加13.2万头,增长26.8%;羊出栏628.6万只,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8.4万只,增长1.4%。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523.3万头(只),比上年减少44万头(只),减少2.8%。呼伦贝尔肉类总产量25.14万吨,同比增长1.4%,禽蛋产量4.13万吨,同比增长2.2%,牛奶产量120.93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0.0%。
第二产业
2013年,呼伦贝尔全部工业增加值587.56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23.63亿元,增长13.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8.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6.9%;木材加工业增长15.9%;饮料制造业增长10.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4.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4.7%;食品制造业增长16.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4.7%。企业营销能力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品销售率98.0%。
第三产业
2013年,呼伦贝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0.02亿元(不含其它项),增长12.9%。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857.96亿元,增长16.1%,其中:批发业431.41亿元,增长16.7%;零售业426.55亿元,增长15.5%。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97.49亿元,增长16.9%,其中:住宿业16.78亿元,增长13.2%;餐饮业78.01亿元,增长17.7%。
2013年,呼伦贝尔共接待旅游者1140.52万人次,增长13.5%,其中,海外过夜旅游者64.33万人次,增长9.3%。国内旅游者1076.19万人次,增长13.7%;国际旅游创汇4.43亿美元,增长25.0%。旅游业总收入278.83亿元,增长30.5%。
截至2013年12月末,呼伦贝尔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11.07亿元,增长11.6%。其中,单位存款381.01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659.93亿元,增长11.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618.59亿元,增长12.3%。呼伦贝尔保险主体24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12家。业务总收入30.31亿元,增长22.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
上一篇:内分泌失调如何调理怎么办
下一篇:女人上火有哪些症状